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

上传人:m****c 文档编号:18948846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对照).docx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类别

序号

品名

风险隐患项目

原因分析

风险归类

企业自查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1

食用植物油。

酸价、过氧化值、加热试验指标不合格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质量指标不达标

1.检查进货记录和原料检验报告,严控劣质变质油料;

2.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2.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杜绝用压榨后余料进行浸提勾兑的行为;

3.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

3.对原料库、成品库的环境进行监管,确保产品有良好的储存条件,避免油脂酸败。

塑化剂污染问题

1.使用含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

包材污染

1.督促企业升级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禁止使用含塑化剂的食品接触材料;

2.查验塑料材质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的塑化剂检验报告;

3.加强成品食用油出厂检验控制。

加入叶绿素铜钠盐

1.葵花籽油和大豆油中加叶绿素铜钠盐冒充橄榄油销售。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橄榄油生产企业进货记录;

2.检查橄榄油生产企业生产现场和库房是否有叶绿素铜钠盐。

黄曲霉素B1超标

1.植物油原料水份超标导致霉变。

真菌毒素污染

1.检查进货查验记录;

2.检查原料库房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原料是否发生霉变。

4.抽检黄曲霉素B1是否超标。

苯并芘超标

1.压榨过程或烘炒温度过高。

其他污染物超标

1.检查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是否合理控制烘炒温度或热榨温度,并对照检查生产关键控制点记录。

2.抽检苯并芘是否超标。

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产品未标注转基因字样

1.掺假、掺杂、降低成本。

食品信息造假

1.检查企业供应商资质材料,检查食用油原料进厂检验报告;

2.检查食用油原料标签标识,看是否是转基因大豆、玉米等;

3.抽检大豆、玉米是否为转基因原料。

花生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脂(如大豆油、棕榈油甚至动物油脂)

1.掺假、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进货和生产记录;

2.检查生产现场和库房是否有大豆油、棕榈油甚至动物油脂等其他低价油脂。

食用芝麻调和油中掺入芝麻香精

1.掺假、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进货和生产记录;

2.检查生产现场和库房是否有芝麻香精。

添加废弃食用油脂

1.掺假、掺杂、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企业供应商资质材料,检查是否从合法渠道供应商采购预包装(非循环包装)食用油;

2.检查进货查验记录,看是否使用来源不明、循环包装、无标签标识、超保质期、进货价格明显偏低的食用油;

3.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看是否涉嫌使用废弃食用油脂;

4.检查原料及成品库房,看是否堆放有废弃食用油脂;

2

食用动物油脂。

酸价不合格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质量指标不达标

1.检查进货记录和原料检验报告,严控劣质变质油料;

2.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2.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杜绝用压榨后余料进行浸提勾兑的行为;

3.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

3.对原料库、成品库的环境进行监管,确保产品有良好的储存条件,避免油脂酸败。

添加废弃食用油脂

1.掺假、掺杂、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企业供应商资质材料,检查是否从合法渠道供应商采购预包装(非循环包装)食用油;

2.检查进货查验记录,看是否使用来源不明、循环包装、无标签标识、超保质期、进货价格明显偏低的食用油;

3.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看是否涉嫌使用废弃食用油脂;

4.检查原料及成品库房,看是否堆放有废弃食用油脂;

掺入其他低价油脂(如牛油中掺入起酥油)或来源不明油脂

1.掺假、掺杂、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企业供应商资质材料,检查是否从合法渠道供应商采购预包装(非循环包装)食用油;

2.检查进货查验记录,看是否使用来源不明、循环包装、无标签标识、进货价格明显偏低的食用油;

3.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看是否涉嫌使用其他低价或来源不明油脂;

4.检查原料及成品库房,看是否堆放有其他低价油脂或来源不明油脂;

火炼猪油中丙二醛超标

1.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质量指标不达标

1.检查生产工艺和过程,是否存在加工时间和温度控制不好的情况。

2.抽检丙二醛指标。

用工业用油(工业鱼油、工业猪油等)等非食品原料加工

1.掺假、掺杂、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企业供应商资质材料,检查是否从合法渠道供应商采购预包装(非循环包装)食用油;

2.检查进货查验记录,看是否使用来源不明、循环包装、无标签标识、超保质期、进货价格明显偏低的食用油;

3.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看是否涉嫌使用工业用油等非食品原料;

4.检查原料及成品库房,看是否堆放有工业用油等非食品原料;

3

食用油脂制品。

过氧化值不合格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质量指标不达标

1.检查进货记录和原料检验报告,严控劣质变质油料;

2.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2.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杜绝用压榨后余料进行浸提勾兑的行为;

3.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

3.对原料库、成品库的环境进行监管,确保产品有良好的储存条件,避免油脂酸败。

肉制品

4

熟肉制品。

微生物超标,主要涉及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个指标。

1.购进变质原料;

微生物超标

1.加强对企业原料及原料进厂检验制度的检查,避免采购变质原料;

2.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

2.检查生产过程控制中消毒液配置使用记录,消毒剂采购领用台账;

3.现场检查企业是否配备完善卫生消毒设施,容器及食品加工接触面清洗消毒作业是否规范;

4.检查生产员工是否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5.检查生产现场是否生熟分开、人物流是否交叉;

6.检查食品加工区域空气环境是否得到有效监控;

3.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

7.检查原料及成品库房,看是否堆放有其他低价油脂或来源不明油脂;

8.检查企业的库房设施设备、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查看企业运输作业规范,是否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兽药残留(如β-兴奋剂莱克多巴胺)不合格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兽药残留超标

1.检查进货检验报告、供应商资质材料,督促企业落实原料采购的进货验收;

2.增加抽样检验频率。

铅等重金属超标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金属污染物超标

1.加强对企业原辅料及原辅料进厂检验制度的检查,查验原辅料检验报告,避免采购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料;

2.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2.加强对生产企业生产规范性的检查、避免生产过程中产品接触到含铅的容器、管道。

用福尔马林处理鸡爪

1.延长保质期;

使用非食用物质

1.检查生产现场是否存在此类违法行为;

2.增强卖相。

2.加强产品监测。

卤肉加工使用罂粟壳

1.增加口味。

使用非食用物质

1.检查生产企业卤料原料。

泡椒肉制品山梨酸等防腐剂超标,或多种防腐剂比例之和大于1.

1.防腐。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防止山梨酸等防腐剂超量添加;

2.检测山梨酸等防腐剂指标。

5

肉制品。

在牛羊肉中人为掺杂猪肉、鸡肉、鸭肉等价格低廉肉类

1.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标签检查;

2.检查能否提供肉类及肉制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有无猪肉等其他原料及采购记录;

3.检查企业原料,有无鸡肉、鸭肉、羊油等,以及来源不明和无法辨别属性的肉类;

4.检查其销售价格是否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掺假行为多发生于冷冻肉块、肉卷、肉丸等,重点检查企业冻库;

5.通过检验是否存在掺假行为;

6.查销售渠道,由于价格低廉,假冒牛羊肉多流向烧烤档。

7.检查企业生产工艺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使用胭脂红、诱惑红、苋菜红等着色剂制造假羊肉。

1.改善色泽、让鸭肉等似像羊肉。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人为掺假造假

1.现场检查有无羊肉以外的肉品或者着色剂及其他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

2.对颜色异常的肉类检测色素、动物原性成分;

3.查看肉品来源凭证。

使用磷酸氢二钠、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等水分保持剂制造假羊肉。

1.注水,增加肉品的重量,改变色泽,让鸭肉等似像羊肉。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人为掺假造假

1.现场检查有无羊肉以外的肉品或者水分保持剂及其他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

2.查看肉品来源凭证;

3.检测动物原性成分。

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为延长销售时长,降低成本,将到期未售出的肉品重新包装贴标签上市销售。

食品信息造假

1.对企业仓库进行现场查验,看是否存在过期食品,过期食品是否按要求销毁;

2.查验待出厂销售产品的生产日期标识是否清晰明确,有无涂改痕迹;

3.观察肉品注意是否颜色过暗、质地发粘、味道发臭。

超范围使用日落黄等着色剂

1.改善色泽。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现场检查肉品生产企业,有无不明配料或添加剂;

2.通过检验鉴别是否存在;

3.该违规行为多发生在盐焗类、酱卤类肉制品,注意检查颜色过于鲜艳的肉品。

亚硝酸盐超标

1.改善色泽、风味、防腐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2.加强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药物、玉米赤霉醇、万古霉素、氯丙嗪等兽药

1.养殖时抗感染、促进生长、催眠,减少能耗

兽药残留超标

1.抽样检验。

2.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督促肉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采购把关,自检或送检。

以病害肉冒充合格肉

1.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进货查验记录,加强动物产品合格证的查证验物和台账登记管理工作;

2.现场检查是否有病害肉等来源不明的原料。

猪肉染色制成牛肉。

1.降低成本(猪肉被一一切片后,丢进一种由猪血、硼砂、豆粉、糖、盐、水等物混合而成的“染色剂”里浸泡,使它们的颜色渐次变成牛肉色)。

人为掺假造假

1.现场检查牛肉制品生产企业,有无猪肉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无法辨别属性的肉类;

2.检查进货凭证,看进货价格是否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3.通过检验鉴别是否存在掺假行为,通过检验检查是否非法添加硼砂;

4.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违法添加酸性橙等非食用物质。

1.增色和改善外观。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熟肉制品生产企业,有无来源不明、无标签的着色剂等原料,查看采购凭据;

2.对颜色呈显或稍显黄色的肉制品进行抽检。

二恶英类污染。

1.被二恶英严重污染的饲料带入。

其他污染物超标

1.检查企业进货台账及进货检验记录,抽查供应商资质材料证明;

2.加强产品监测。

塑化剂污染。

1.因使用含塑化剂工具、容器造成。

包材污染

1.检查采购的原辅材料;

2.加强生产现场检查,要求企业尽量不采用塑料容器工具;

3.加强产品监测。

6

腌制肉类、火腿。

使用工业盐加工。

1.降低成本。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现场检查腌制食品生产加工场所,有无工业盐等非食用物质;

2.检查进货记录和生产记录;

3.加强宣传教育。

违法添加敌百虫、敌敌畏等非食用物质。

1.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农药溶液浸泡,以防腐、驱虫。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腌制食品生产加工场所,有无敌百虫、敌敌畏等农药及来源不明的液体;

2.检验火腿、腊鸭等是否含敌百虫、敌敌畏等非食用物质。

7

预制肉制品。

亚硝酸盐超标。

1.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特别是添加剂未规范使用。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企业的添加剂管理台账;

2.加强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饮料

8

瓶(桶)装饮用水。

微生物超标问题,主要为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超标。

1.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

微生物超标

1.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检查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加工过程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操作,杀菌彻底,包装容器清洗消毒到位,样品密封良好,避免二次污染。

2.检查是否严格开展出厂检验。

多项品质指标不合格,包括亚硝酸盐、耗氧量、余氯(游离氯)、界限指标-偏硅酸等。

1.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质量指标不达标

1.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日常监管;

2.检查桶和盖消毒后清洗是否彻底,防止消毒液在产品中残留;

3.检查水源是否受到有机物污染(可能导致产品耗氧量超标);

4.检查粗滤设备使用时间是否过长或更换不及时。

酸度调节剂来历不明。

1.降低成本。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企业的进货检验记录,供应商资质材料等台账资料;

2.检查企业使用的酸度调节剂。

溴酸钾超标。

1.使用臭氧对水进行消毒生成的副产物。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日常监管;

2.产品抽检。

用回收的废旧塑料生产的包装瓶灌装。

1.降低成本。

包材污染

1.检查企业的进货检验记录,供应商资质材料等台账资料;

2.现场检查是否有回收的废旧塑料生产的包装瓶。

9

饮料。

微生物菌落总数超标。

1.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

微生物超标

1.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加工过程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操作,杀菌彻底,包装容器清洗消毒到位,样品密封良好,避免二次污染。

品质指标蛋白质不合格。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质量指标不达标

1.加强原料控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优化生产工艺,注意原料配比。

2.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糖精钠等甜味剂。

1.增加甜味。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饮料生产原料中是否有糖精钠等甜味剂;

2.抽检糖精钠等甜味剂。

风味饮料、蛋白饮料超量使用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1.防腐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添加剂使用记录,看是否存在超量添加苯甲酸钠等防腐剂的情形;

2.抽检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碳酸饮料、果蔬汁(肉)饮料、风味饮料超量添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等防腐剂。

1.防腐。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添加剂使用记录,看是否存在超量添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等防腐剂的情形;

2.抽检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等防腐剂。

果蔬汁(肉)饮料、风味饮料超量使用靛蓝及其铝色淀等着色剂。

1.着色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添加剂使用记录,看是否存在超量添加靛蓝及其铝色淀等着色剂的情形;

2.抽检靛蓝及其铝色淀等着色剂。

使用含双酚A的包装瓶、盖。

1.高温或长期反复使用含双酚A的包装瓶(盖)导致双酚A向食品中迁移。

包材污染

1.检查此类材料是否反复使用;

2.检查此类材料是否在高温下使用;

3.检查是否更换为不含双酚A的包装瓶、盖。

添加未经允许可用于普通食品的原料。

1.增加卖点,宣传其治疗作用或功能性。

使用非食用物质

1.检查进货查验记录;

2.现场检查是否存在相关违规添加物质;

3.检查产品标签。

用回收的废旧塑料生产的包装瓶灌装饮料。

1.降低成本。

包材污染

1.检查企业的进货检验记录,供应商资质材料等台账资料;

2.现场检查是否有回收的废旧塑料生产的包装瓶。

10

果蔬汁饮料。

用霉烂变质的果蔬生产果蔬汁饮料。

1.降低成本。

质量指标不达标

1.检查是否从源头控制企业原材料的使用,使其符合相关规定;

2.根据原材料情况,检测亚硝盐等指标;

3.现场检查是否有霉烂变质的果蔬原料。

4.从源头查果蔬汁中原果汁含量。

超量使用赤藓红及其铝色淀等着色剂。

1.着色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添加剂使用记录,看是否存在超量添加赤藓红及其铝色淀等着色剂的情形;

2.抽检赤藓红及其铝色淀等着色剂。

11

含乳饮料。

违法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等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非食用物质。

1.提高蛋白质含量值。

使用非食用物质

1.检查现场是否存在皮革水解蛋白等非食用物质;

2.抽检含乳饮料等是否含有羟脯氨酸(特殊性指标)。

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可虚高蛋白含量的非食用物质。

1.虚高蛋白含量。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乳制品生产企业,检查乳制品的来源;

2.抽检三聚氰胺。

核桃乳、杏仁露等饮料里掺杂其他低价蛋白成分。

1.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现场检查是否存在其他低价蛋白成分的原料,从生产环节控制企业原材料的使用。

12

植物蛋白饮料。

超量使用茶多酚。

1.抗氧化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检查添加剂使用记录,看是否存在超量添加茶多酚的情形;

2.抽检茶多酚。

13

碳酸饮料。

用工业级二氧化碳代替食用级二氧化碳。

1.降低成本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加强监管,现场检查生产企业是否有使用工业级二氧化碳。

粮食加工品

14

大米。

镉等重金属污染。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金属污染物超标

1.检查大米原料进货查验记录,要求大米原料进货方必须提供镉含量合格检测报告书;

2.加强与原料产地农业部门衔接,加强土壤分析并及时取得相关资料;

3.加强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指标的抽检。

用陈化粮(稻谷)加工。

1.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进货查验记录及凭证;

2.检查原料库稻谷存放情况。

使用饲料、化肥塑料袋等非食品包装袋盛装稻谷。

1.降低成本

包材污染

1.检查是否使用饲料、化肥塑料袋等非食品包装袋盛装。

违法添加矿物油等可改善外观的非食用物质。

1.部分不法分子违规将工业用矿物油等非食用物质涂抹在食用大米上,抛光、增色,其目的是使大米色泽光亮,掩盖其霉变等缺陷,欺骗消费者。

使用非食用物质。

1.检查大米生产企业的现场是否有工业用矿物油及来源不明或无法辨别的液体;

2.通过抽检是否存在工业用矿物油等非食用物质。

15

小麦粉。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污染。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真菌毒素污染。

1.检查进货记录和原料检验报告,严控原料质量,严防霉变小麦进入后端加工环节;

2.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

2.检查原料库是否干燥,避免小麦贮存时受潮;

3.检查成品库贮存的温度和湿度是否满足要求,避免镰刀菌等真菌毒素进一步繁衍、产毒;

4.检查原料和成品的运输是否受潮。

加工中违规使用二氧化钛。

1.二氧化钛作为增白剂在小麦粉的生产中使用,以改善外观、着色。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现场检查企业小麦粉原料进货验收记录;

2.现场检查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是否有二氧化钛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无法辨别属性的白色粉状物料;

3.对色泽异常白的小麦粉进行重点检查;

4.通过检验鉴别是否添加二氧化钛。

添加滑石粉。

1.防结块。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现场检查企业原料进货验收记录;

2.现场检查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是否有滑石粉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无法辨别属性的白色粉状物料;

3.通过检验鉴别是否添加滑石粉。

违法添加溴酸钾等可用于增筋的非食用物质。

1.增筋。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生产企业原料仓库是否有溴酸钾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无法辨别属性的无色晶体状物料;

2.检查小麦粉的出厂、验收记录以及检验报告;

3.通过检验鉴别是否添加溴酸钾。

超范围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1.增白。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现场检查企业原料进货验收记录;

2.现场检查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是否有过氧化苯甲酰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无法辨别属性的白色粉状物料;

3.对色泽异常白的小麦粉进行重点检查;

4.通过检验鉴别是否添加过氧化苯甲酰。

违法添加荧光增白剂。

1.增白。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企业原料进货验收记录;

2.现场检查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是否有荧光增白剂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无法辨别属性的物料;

3.对色泽异常的小麦粉进行重点检查;

4.通过检验鉴别是否添加过荧光增白剂。

16

谷物加工品。

添加工业染料。

1.色泽鲜亮,以次充好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原料库、添加剂库(柜)存放情况。

17

谷物粉类制成品。

食品添加剂甜蜜素等甜味剂超标。

1.增味。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加强GB2760宣传培训,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2.检查是否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科学设置生产工艺;

3.检查是否正确使用食品甜味剂,杜绝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

4.抽检甜味剂。

菌落总数超标。

1.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

微生物超标

1.检查在加工过程中是否注意生产环境卫生、容器卫生、操作人员个人卫生;

2.检查是否严格控制生产企业卫生状况,配备完善卫生设施,特别是规范对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是关键措施。

超范围使用苯甲酸、柠檬黄等食品添加剂。

1.抑菌防腐、色泽鲜亮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现场检查生产场所是否有苯甲酸、柠檬黄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标识不清的物料;

2.对色泽异常的产品进行重点检查;

3.通过检验鉴别是否超范围使用添加剂。

违法添加硼砂、甲醛等非食用物质。

1.增韧、防腐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生产场所是否有硼砂、甲醛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标识不清的物料;

2.检查加工投料记录是否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3.对产品异常坚韧、色泽异常的产品进行重点检查;

4.通过检验鉴别是否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18

面制品。

违法添加可延长存放时间或增加韧性的非食用物质(如水玻璃,俗称泡花碱)。

1.用水玻璃制作碱水,制得的“水玻璃”碱水面的存放时间大大增长,并增加韧性。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生产场所是否有硅酸盐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标识不清的物料;

2.检查原料进货查验记录;

3.对异常坚韧的产品进行重点检查;

4.重点检查销售渠道为小餐馆的面制品。

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

1.用经过鞣制处理的皮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工业明胶,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形态、掺假。

使用非食用物质。

1.检查面制品生产企业是否有明胶,明胶的外包装上是否有“食品添加剂”字样;

2.抽检明胶中六价铬和砷含量(辅助判断)。

19

米粉。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等防腐剂。

1.防腐、保鲜。

食品添加剂不规范使用。

1.现场检查是否有苯甲酸或苯甲酸钠防腐剂等防腐剂;

2.进行抽检,监测苯甲酸指标或其它不能使用的防腐剂。

违法使用工业硫磺等非食用物质。

1.防腐、增白、保鲜。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是否有硫磺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无法辨别属性的物料;

2.对色泽异常洁白、有异味的产品进行重点检查;

3.抽检二氧化硫是否超标。

20

米线。

违法添加乌洛托品等非食用物质。

1.增白、防腐、增加韧性。

使用非食用物质。

1.现场检查生产场所是否有乌洛托品等原料,以及来源不明和标识不清的物料;

2.检查原料进货查验记录;

3.重点检查销售渠道是批发和集贸市场、小商店的米线,尤其散装或包装质量差的产品;

4.通过检验鉴别是否添加乌洛托品等非食用物质。

调味品

21

酱油。

特征指标氨基酸态氮不合格。

1.进货查验把关不严。

质量指标不达标。

1.检查企业对原料的进货检验,确保原料品质;

2.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2.检查是否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核查产品的原料与产出比例,对以假充次、以次充好问题进行严肃处置;

3.出厂检验不严。

3.检查企业的出厂检验报告及检验能力,是否熟知产品分级相关标准。

配制酱油冒充酿造酱油。

1.掺假,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原料是否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

黄曲霉毒素超标。

1.原料霉变。

真菌毒素污染。

1.检查原料是否存在过期、失效、变质、污秽不洁和受到其他污染的情况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