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0794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

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更能理解人物内心。

而且,学生对卫国战争了解较少,应向学生适当介绍。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6.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教法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感悟批注。

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辅助。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歌曲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新一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啊,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单元。

这样,老师先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本52页的单元导读。

战争,多么残酷的字眼。

它是无情的,是冷漠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

同学们知道吧,在世界范围内一共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它们分别是(引导学生回答“一战”和“二战”)。

除了这两次世界大战,不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今世界,都免除不了战争的摧残。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看几张有关战争的图片,让大家目睹战争的残酷。

(PPT)

(图片展示……)

嗯,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触呢?

(指名提问,随意谈谈,只说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并表达热爱和平的感情即可。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战争是罪恶的,是残酷的,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

它使国家经济倒退,使城市夷为废墟,是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那么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单元导读里的那个问题,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

我不要求大家说出来,但是老师知道,同学们一定愿意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今天,老师想通过一首歌曲表达对和平对美好的呼唤,同学们说,好不好啊?

(学生看Word的歌词,老师清唱《明天会更好》。

老师唱得好听吗?

同学们,带着明天会更好的美好愿望,今天呢,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看看那位被称作“小夜莺”的孩子,是怎样为祖国、为和平做出了一份自己的努力。

二、揭题、审题

1.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大家对课文背景可能不太熟悉,首先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联卫国战争和夜莺、杜鹃。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PPT)

3.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

通过预习,老师想请问同学们几个简单的问题,这排同学一个接一个回答:

课文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不是)

“夜莺”指的是谁?

(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指的什么意思?

(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嗯,通过刚才老师简单的提问,发现同学们答得不错,说明课下有认真预习课文。

这很好,要继续保持。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由出声阅读时间。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同学们这几个字的读音:

“屑”读xiè,不读xuè;“挺”读tǐng,不读tǐn;

“拧”不读nǐng,不读nǐn;“呻”读shēn,不读sēn;

“钉“(dìng)的韵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g;还有“削”也是多音字。

(板书讲解多一字“钉”和“削”)

3.下面啊,我们就要学习本文的生字词了,先来看看生字。

我先请一位同学范读,然后大家齐读。

(PPT加板书,注意强调易错字)

4.在第一部读书的过程中,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吗?

提出来,老师和你一起解答。

(解释词语PPT)

空旷:

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这里是指树林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

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

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搭拉:

下垂。

木屑:

木头的碎木。

轻蔑:

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磨坊:

磨面粉等的作坊。

球果:

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

凝神:

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

声音抑扬动听。

兴致勃勃:

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四、再度课文,理清脉络

1.在掌握了生字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大段,概括每个段落大意。

先小组讨论,之后我请同学起来回答。

(学生自由阅读、讨论,老师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

第一段:

1~24德国兵发现“小夜莺”并让其带路。

第二段:

25~34“小夜莺”用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

第三段:

35游击队消灭了敌人。

第四段:

36、37“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2.好了,这遍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思考两分钟,然后举手回答。

(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五、小结,留下悬念

1.同学们,今天呢,我们大概了解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理清了课文脉络,并知道了“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掌握了生字词。

那么,具体地,“小夜莺”是如何跟敌人周旋,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最终被消灭的呢?

这些问题呀,我们下节课再详细学习。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好了同学们,下课!

2.小结视教学效果而定。

3.机动时间:

如有剩余时间,让学生同桌俩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划词语。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板书设计】

1~24德国兵发现“小夜莺”并让其带路。

25~34“小夜莺”用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

13夜莺的歌声35游击队消灭了敌人

36、37“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讲故事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掌握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篇课文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对不对呀?

同学们平日里都喜欢听老师、听爸妈给你们讲故事。

今天吶,老师想请同学给老师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讲得又精彩又详细。

(指名两位同学讲故事。

二、精读第一段

嗯,好!

同学们不仅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也讲得很好呢。

那么回家以后,把我们学习的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只知道文章主要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这又是一篇精读课文。

精读的要求,就是我们要细细品味,逐字逐句地学习,学习文字表达、重点句子、思想感情、文章结构等等。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大段的学习。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第一段中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

“小夜莺”这么说这么做时,心里是怎想的,敌人又会怎么想。

然后小组讨论:

“小夜莺”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PPT)

2.嗯,大家找得很准,说得也很好,还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PPT)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

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首先,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

“小夜莺”的话,要读出童真稚气和天真活泼;军官的话中呢,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所以啊,要读出狡诈、阴冷还有希冀。

大家明白了吗?

好,我请两位同学起来试一下。

(请两组同学朗读。

他们读得好不好呀?

下面,男女生分开读。

先男生当德国军官,女生当“小夜莺”,老师读旁白。

来,预备,开始。

(齐读)

读得不错。

好,接下来角色互换,有请女军官和男“夜莺”。

准备好了吗?

预备,开始。

三、精读后三段

嗯,同学们读得真棒!

第一段学习完了,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

1.指读第二段

2.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

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3.默读第三段,讨论:

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4.齐读第四段,讨论:

(1)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2)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首位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给人首尾圆满、结构严谨的感觉。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出现“夜莺的歌声”有几处?

有什么作用?

(3处。

板书:

吸引敌人、麻痹敌人、传递情报。

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五、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六、作业

1.完成同步学习

2.写一组对话。

(从对话中能表现一个人的品质)(自选)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3、夜莺的歌声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