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509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00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地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三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先期实施路段全长14.81公里,主线包括高架快速路和地面快速路两种形式。

全线共设置主线地道一座,为兵马俑路地道;横向地道2座,分别为迎宾大道地道和和平路地道。

其中除迎宾大道地道由迎宾大道主线、NE匝道、EN匝道组成,兵马俑路地道和平路地道均为单一地道。

地道形式分为敞开段与遮光段和暗埋段,敞开段与遮光段均为U型结构,暗埋段为箱型结构。

2.地质概况

根据设计标高,开挖揭露的地层主要有:

1-1层填筑土,均匀性差,透水性好,稳定性差;2-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稍密,很湿,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好,稳定性差,易液化,开挖时易形成流砂、流土现象;2-2层粉质粘土夹粉土,软塑状,局部流塑,开挖时易形成流土现象,3-1A层粉砂,饱和,中密状,主要位于地道底部,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好,具微承压性,根据勘察期间观测其水高度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其水头高度一般在+39.5m,3-2层粘土,可塑状,位于地道底部,工程地质特性较好,详细勘察资料参见勘察报告。

3.施工技术标准

(1)结构安全等级

本地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2)设计使用年限

本地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3)基坑等级

综合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本地道基坑等级为二级。

(4)防水、抗渗等级

本地道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抗渗等级为P8。

(5)抗浮设计

本工程抗浮设计安全系数不小于1.1。

(6)工程环境类别

本地道结构工程环境类别为I-B

(7)地道烈度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4.主要材料

(1)混凝土

混凝土标号

部位

C35混凝土、抗渗等级P8,抗冻等级F200

主体结构

C30混凝土

铺装层、顶圈梁、砼围檩、支撑

C30水下混凝土

钻孔灌注抗拨桩、钻孔灌注围护桩

C25混凝土

排水边沟盖板

C20

垫层、面层喷射混凝土

(2)钢材

钢筋:

HPB300fyk=fyk=300Mpa;HRB400fyk=fyk=400Mpa;预埋铁件:

Q235b.

5.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地道所处的环境,综合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形式及基坑深度考虑,地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是SMW工法桩、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为了减少主体结构施工后箱体顶板以上部分的围护结构拆除,顶部圈梁兼做路面枕梁,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仅需拆除内支撑体系,无需拆除圈梁结构,圈梁标高以上部分基坑顶面两侧采用1:

1放坡开挖法施工。

地道两端挖深较浅段直接采用坡率为1:

1.5的放坡开挖。

基坑止水和围护土体稳定采用在灌注桩外侧施工一排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内侧连续墙在开挖后均采用C20细石砼填实抹平,开挖面以上注浆,一桩一孔。

内支撑形式水平支撑采用的是Φ609钢管支撑、1m×1m钢筋砼支撑,由于跨度较长,中间设垂直支撑的钢格构柱和立柱桩。

地基加固主要采取钻孔灌注桩、C20素混凝土垫层;主体结构采取明挖顺做法施工,利用深井井点降水,结构混凝土现浇制做,顶板覆土后铺筑地面道路,其中水泥土三轴搅拌桩止水和SMW工法桩工艺现技术已较为成熟,在具体施工中我们有信心和有能力保质保量的完成地道工程的施工。

(缺少主要工程数量统计,工程造价)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施工总体部署的指导原则是:

有利施工总体布局;有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有利施工工期的保障;有利施工高效率,节约及控制成本。

1.施工准备

1.1人员组织准备

为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承包任务,我公司将成立项目经理部,配备总工室、下设五部一室,工程管理部、计划合同部,安全质量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对整个项目的合同、方案、质量、安全文明、财务和进度进行全面管理和负责。

根据本项目的施工任务和技术特点,项目经理部组织4个专业施工队,直接进行项目的日常施工生产。

项目经理部的领导班子及施工队伍人员都是参加过大型市政工程建设、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

在施工期间,将骋请在市政工程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组成顾问组和专家组,进行全程技术咨询。

 

施工组织机构图

 

1.2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总进度计划按每个分项工程计算出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要求和地域环境、工作量确定材料供应商(水泥、钢材的采购接受甲控管理)、材料供应方式及供应计划。

实地考察确定材料运输路线,做好周转材料的检定、运输工作,迅速组织材料进场。

本工程地处三环路,交通便利,各施工项目对混凝土的需求量都较大,决定采用现场自建混凝土搅拌站,以保证混凝土的供应、质量的稳定性。

1.3施工技术准备

(1)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对于图纸上的疑点及时与设计等有关人员沟通并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组织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勘察现场,进一步深化施工技术方案,使方案更切实可行。

(3)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编制出详细的月、周施工进度计划,准备进场计划,劳动力调配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实行“以日保周,以周保月”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节点工期。

(4)项目经理部与建设单位办理好水准点控制桩的交接手续,并在现场建立符合施工精度要求的高程控制网,导线控制网,设置临时水准点和各种控制桩,必须安排专人严格保护,防止破坏,以免造成失效,影响工程精度。

(5)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合理的施工流程、施工技术、质量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等具体措施。

1.4生产准备

各施工段根据节点目标做好下列工作:

(1)平整场地,搭建好生产、办公的临时设施,办公室、标准养护室等。

(2)将施工用电源、水源接入施工现场,布置好施工现场的各用电点及施工区域的照明,做好生活废水和施工范围内的排水工作。

(3)落实好施工作业队伍,各个施工作业队及作业班组根据作业安排,及时进场,进场前做好班组入场教育和安全文明教育,使整个工程施工有序合理,不出现停工、窝工现象。

(4)张贴安民告示,公布监督电话,及时与周边的有关单位、部门、街道委员会取得联系,宣传本工程的重要意义,以便得到理解、支持和配合,在施工中主动做到爱民、利民、便民、不扰民、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5)对周边外协作关系建立

进场时除与业主、监理单位建立熟悉的工作关系外,还要着重与周边的交通、管线、地区政府、警署、街道委员会及绿化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成立联合协调小组,具体聘任相关人员为施工作好协调、顾问等工作,定期召开周边关系协调例会,为取得顺利施工,创下良好外部环境。

2.施工总平面布置

根据设计的施工总平面图与实际现场的场地情况以及对于现场临设布置的具体要求,将基地分作生产和生活区域,并如下布置:

2.1办公、生活区临设

项目部驻地在东都宾馆,在此作为项目部办公使用。

施工驻地已与当地相关部门签定了临时用地协议。

施工驻地借用地按照市标化工地标准搭建办公、生活区临设。

我项目部办公用房及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宿舍、食堂、工人宿舍、仓库等。

生活办公设施采取封闭管理,大门处设置门卫。

2.2施工用电、用水布置

临水临电我项目部已与当地相关部门及供电部门进行了磋商,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从临时租借的临水、临电接点安装计量表具和布线至施工区及生活、办公设施区。

具体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

为满足施工现场生产需要,我项目部计划对我地道工程位置设置变压器,同时备用发电机供施工预备急用。

(2)施工用水:

我项目部根据现场水源接驳头,施工现场一处生活用水,用水管道口径由Ф50规格组成供水网络,并在各需要用水部位留出水龙头。

消防用水管一律使用Ф50管,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了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栓,配备200M消防软管。

所有水管均沿施工红线或路下敷设,穿越重载车处作加固处理。

(3)施工便道布置

本工程施工便道直接按原道路两侧铺筑便道供施工机械、车辆行驶。

(4)生产设施用地

本标段生产设施场地主要包括:

材料堆放及钢筋模板加工场地。

材料堆放及钢筋模板加工场地:

我项目部拟设置在迎宾大道飞虹立交的西北角区域。

另外在其附近设置停车场,用以停放土方机械、吊机及一些运输车辆等。

(5)渣土垃圾处理

为了保持工地及生活办公设施区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项目部每天将安排专人清扫现场的施工道路及生活办公设施区,保持整洁有序的施工场地和生活办公环境,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将每隔三天清离施工现场,并在车辆进出施工现场的主要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设备,以保证施工泥浆不随车辆污染施工区域周边的道路。

3.施工顺序及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3.1施工顺序安排原则

(1)进场后,先进行拆迁和管线搬迁,管线一次搬迁到设计位置,接下来按以下步骤进行施工。

(2)围挡主线机动车道作为施工区域,社会车辆进行改道临时道路绕行,施工区域只允许施工车辆进出。

(3)主体工程施工按照“先围护支撑、后开挖”、“先主体、后附属”的原则进行安排。

(4)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即回填上部,以及时恢复原貌,还路于民。

3.2施工工期安排

(1)地道施工(一个节段):

施工准备:

3天;桩基施工:

15天/根;放

样开挖:

15天;基底处理及垫层:

5天;绑扎底板钢筋:

15天;加固模板及浇筑:

2天;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

20天;加固模板及浇筑:

7天。

(2)以迎宾大道地道为主线,其余地道均在施工时间范围内完成。

主地道16节段,NE地道7节段,EN6节段。

第一步封锁施工暗埋段地道:

施工准备:

3天;

桩基施工:

4根/天;

放样开挖:

20天;

基底处理及垫层:

5天;

绑扎底板钢筋:

15天;加固模板及浇筑:

7天;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

20天;加固模板及浇筑:

7天。

总的时间:

3(准备)+45(桩基)+20(开挖)+5(垫层)+15(底板钢筋)+7(浇筑)+20(顶板钢筋)+7(浇筑)+49*2(4节模板,导用2次)=220天。

第二次封锁施工剩余暗埋段及敞开段

总的时间:

60(桩基)+20(开挖)+5(垫层)+15(底板钢筋)+7(浇筑)+20(顶板钢筋)+7(浇筑)+49*2(4节模板,导用2次)=232天

总共:

452天(不含装修时间)

注:

NE、EN需在主道施工时间内完成,否则增加工期。

施工时间为:

2012年6月1日-2013年8月27日

(缺少相关人员职责介绍)

第三章交通组织

1.交通现状

本工程位于徐州市东三环和迎宾大道、南三环、兵马俑路、和平路等交叉口,交通流量非常大,交通压力比较大,急需进行分流,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具体见交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交通组织编制原则

通过对以上施工现场现状交通的调查,结合本次工程施工的内容和特点,交通组织的编制应遵从以下原则:

(1)以“公交优先”为原则,施工现场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公共交通的正常通行,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减到最小。

(2)以“以人为本”为原则,施工现场尽量为单位周围居民出行提供较好的道路条件,将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减到最小。

(3)以“安全第一”为原则,施工现场对交通分阶段进行规划管理,隔离施工区与交通区,确保施工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4)以“环境保护”为原则,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洁,不乱堆乱放,影响交通,出土车辆遵守交通规则,上路应清扫车轮,为徐州市的市容市貌做出我们的贡献。

3.交通方案的选择

本标段地道全部采用明挖施工,为不影响三环路以及交叉道路的交通及安全,又不影响地道施工进度,根据我们多次进行现场踏勘所了解的情况,结合施工期间必须满足的交通状况提供一套可行方案上报交警部门批示,将地道分三期实施,第一期施工暗埋段,第二期施工敞开段、第三期施工地道内装修和道路施工。

采取一端封闭施工,基坑边用灌注桩和SMW工法桩围护,围护后加圈梁并和纵向圈梁连接成整体(保证边坡稳定的最可靠方法),过往车辆在两侧修筑临时道路通行,确保畅通,安全施工。

具体详见交通组织专项方案。

4.保通架构

 

5.交通组织措施

首先,施工路段位置周围设施工围挡,根据需要,预留一定的宽度修筑临时社会道路以满足行人和车辆通行,做到施工、通行两不误。

人多地段,应派专人进行交通疏导,避免堵塞交通。

其次,为了尽量少占用施工场地,生活用房及办公用房均不在施工现场搭建,而考虑在施工现场附近租赁临时用房或临时用地,施工现场仅安排主要施工机具及主要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加工场地等。

最后,密切与当地交通部门配合,制定详细可行的交通疏导方案,将交通疏导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各施工期间交通管理措施

配合交通安全宣传,派出纠察协助维持交通秩序。

施工期间,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围敝施工及分幅施工,以防对交通造成大的影响。

围蔽附近应设置防撞标志,并设有警示灯、夜间主动发出警示标志。

交通疏导工作,是本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落实解决的一个方面。

交通顺畅与否,主要依赖行车是否有序,管理是否到位。

因此,工程施工期间,我项目经理部计划成立专门交通疏解小组(设组长一名,成员5名),制订科学合理的交通疏解方案和应急措施,建立交通疏解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制和奖罚制度,明确工作重点和每日的工作要点,并派管理成员到交警队进行交通规则和疏导技巧培训,协助交警进行交通疏解工作。

路口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指导车辆渠化分流。

交通疏解员分班全天候指挥交通。

疏解员上班时按要求穿反光马甲,佩带袖章,装备指挥旗和对讲机,按交通批示牌和交警部门批准的疏解方案指挥车辆行驶。

建立与交警部门联系的直通道,及时反馈现场交通状况,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请交警到现场帮助指挥,当严重塞车或突发事件塞车时,及时请交警到现场指挥并按应急方案进行分流。

根据工程分段布置情况,施工场地合理安排进、出车道,做到各行其道;工程车严格按指示和交通指挥员指挥行驶,礼让其它车辆。

干道上禁止白天占道装卸施工材料。

交通疏解小组每天由组长根据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进度安排布置交通组织方案,副组长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交通组织落实、管理、巡查。

发现有阻碍交通的障碍物或道路损坏时,及时进行清理,维修。

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项目经理部,并与交警部门沟通。

散体物料运输严格按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对物料进行覆盖,严禁物料散落污染路面,影响交通。

若管道吊装时,机械需占用道路,则在夜间进行;施工前与交警部门共同做好交通疏导方案,以尽量减少对行人和车辆的影响。

加强与当地居委、沿线单位的沟通、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

地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中间竖向钢格柱和立柱施工

 

解除支撑体系

解除支撑体系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

1.工程测量

1.1平面测量控制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场地范围内,沿迎宾大道在地面引测数点控制点,控制点布置在不易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由已知平面控制点向基坑外围布设一条闭合平面导线。

在地下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轴线投点采用极坐标法,根据基坑外围导线及基准点,投放各主轴线控制点,然后用全站仪引测出各条轴线。

施工过程中对导线、轴线基准点定期进行复测,特别在基坑外围基准点可能因为围护结构位移而变化,挖土结束及底板浇筑完毕,必须根据业主提供的原点坐标对外围闭合导线、轴线基准控制点进行复核、调整,并在底板面布设轴线控制检测点。

1.2高程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城市等级水准点,采用往返水准或闭合水准测量,用精密水准仪在围墙脚内侧引测一条闭合水准导线,并与已知高程点联测;沿围护墙体墙面每隔30m设高程控制点,并用红油漆作出醒目标志。

施工基准水准点应布置在受施工环境影响小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定期对围护墙体上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

1.3沉降观测

结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围护墙体墙顶,结构顶板施工完毕,记录原始高程资料并递交监理备案,以后每周观测、记录一次。

1.4测量精度保障措施

(1)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检校合格;

(2)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3)用钢尺工作应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温度测定误差的修正,并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

(4)测角:

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10秒。

(5)测距:

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6)所有测量计算均应建表,并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

(7)有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

(8)定位测量,避免垂直角大于45度。

(9)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

(10)在3个月内,必须对控制点进行校核,避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1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现场的测量定位和放样。

(12)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校。

主要测量器具一览表

主要测量设备表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制造年份

额定功率K

性能

备注

1

经纬仪

J2

2台

中国

2009

良好

2

水平仪

S3

2台

中国

2009

良好

3

拓普康全站仪

GTS-6

2台

日本

2008

良好

2.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2.1概况

本工程地下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和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两种种结构形式。

总体施工流程根据工程便道位置和机械设备配置情况,安排由两端向中间施工,首先施工北侧连续墙,同时施工南侧灌注桩连续墙;流水进行Ø850mmSMW工法桩与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工程。

中间格构柱的施工可随钻孔灌注桩工程进度情况插入进行。

2.2钻孔灌注桩围护施工及格构柱安装

由于工期要求及根据岩土勘察资料及实际施工经验,该工程桩成孔可采用旋挖钻机钻孔灌注桩,钻机设备选用4~6台旋挖钻

机。

2.2.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旋挖钻机就位

埋设护筒

配置泥浆

复测、校正桩位与护筒中心偏差

渣土外运

送浆

旋挖成孔

钻机移至下一桩位

钢筋笼制作

下钢筋笼(格构柱)

安装导管

灌注砼成桩

泥浆回收

起拔护筒

2.2.2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1)测量控制

①开孔前,桩位应定位准确,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

②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和基准点。

钻机就位时,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2)成孔

①在钻进过程中,采用连续性筒式取土钻进成孔。

②钻机就位:

通过自身履带爬行至需钻桩位,由机械自身电脑控制进行钻机桅杆与机身水平和垂直调整。

③埋设护筒:

钻机就位后,在测量和施工人员的指导下,钻尖对准桩位中心,钻机旋挖至一定深度取出土后下放护筒。

一般护筒埋深1-2m,根据现场情况护筒应高出地面30cm左右为宜。

④复测、校正桩位与护筒中心偏差:

护筒埋设好后,由测量人员和监理代表进行桩位复核校正。

本道工序完成后申报开孔通知单并进行钻进成孔。

(3)钢筋笼和格构柱制作

①钢筋笼制作标准见下表:

钢筋笼制作标准3.2-8

项目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保护层

允许偏差mm

±10

±20

±10

±100(10)

±20

②钢筋笼制作要求

(a)钢筋笼制作前应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钢筋下料时应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b)钢筋笼采用环形模制作,制作场地保持平整。

(c)钢筋笼焊接选用E50焊条,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7d,厚度不小于0.3d。

(d)钢筋笼焊接过程中,应即时清渣,钢筋笼两端的加强箍与主筋应全部点焊,必须焊接牢固,其余部分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

(e)钢筋笼主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单面焊接,焊缝长度≥10D,且同一截面接头数≤50%错开。

(f)在每只钢筋笼上、下各设置一道钢筋定位控制件,每道沿圆周布置3只。

保护层厚度为50mm。

(在每只钢筋笼周围布置定位钢片4片,间距为2米一处,主筋净保护层厚度为50mm)

(g)成型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平整干净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应超过2层。

③格构柱制作

(a)格构柱按图纸要求加工焊接。

(b)格构柱埋入结构底板部分应焊接止水片。

(4)钢筋笼与格构柱安放

格构式钢立柱与钢筋笼焊接起来一起吊放入孔,格构式钢立柱的四边应平行或垂直地道轴线。

①钢筋笼与格构柱的安放标高,可由护口管顶端处的标高来计算,安放时必须保证桩顶的设计标高,允许误差为±100mm。

②钢筋笼下放时,应对准孔位中心,一般采用正、反旋转慢慢地逐步下沉,防止碰撞,放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固定。

③钢筋笼安装入孔时和上下节笼或钢筋笼与格构柱进行对接施焊时,应使钢筋笼和格构柱保持垂直状态,对接钢筋笼时应两边对称施焊。

④孔口对接钢筋笼完毕后,需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笼进行下一节笼安装。

⑤当提升导管时,必须防止钢筋笼被拔起。

浇注混凝土时,必须采取措施,以便观察和测量钢筋笼可能产生的移动并及时加以处理。

(5)浇注水下混凝土

①一般要求

(a)水下混凝土用的水泥、集料、水、外掺剂以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等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

(b)混凝土运至浇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

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c)水下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单桩浇灌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混凝土浇注期间,应配备水泵以及吸泥机、高压射水管等设备,以保持孔内水头和及时排除浇注时的故障。

(d)导管在任何时候必须保证在无气泡和水泡的情况下充满混凝土直到漏斗底部。

出料口必须埋在已浇注的混凝土中2m以上,并应不大于6m。

(e)浇注混凝土的数量应作记录,应随时测量并记录导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的表面高度。

(f)浇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泥浆箱处理,防止污染河流及周围的环境。

(g)如果导管中的混凝土混入空气和水,必须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补救措施请求批准。

②浇注方法

(a)混凝土灌注前、清孔完毕后,应迅速安放混凝土漏斗与隔水橡皮球胆,并将导管提离孔底0.3m。

混凝土初灌量必须保证能埋住导管0.8~1.3m(1米以上),初灌量选用2.5m3(桩基直径不同,初灌混凝土量不同,注意区分)。

(b)每次灌注,必须按规定测坍落度二次,应做好试块二组(每组三块),试块应标明桩号、日期、并放入水中养护。

(c)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深度宜保持在3m~6m之间,最小埋入深度不得小于2m。

浇灌混凝土时随浇随提,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或埋入过深,一次提拔不得超过导管埋深值,测量混凝土面上升高度由机长或班长负责。

(d)如运到现场的混凝土发现离析和易性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应再进行拌制,以防堵塞导管。

(e)混凝土浇灌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端时灌注速度应适当放慢,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底端上1~2m后,可适当提升导管,导管提升要平稳,避免出料冲击过大或钩带钢筋笼。

(f)桩身实际浇注混凝土的数量不得小于桩身的计算体积的1.05倍,不应超过计算值的1.1倍。

(g)为了保证桩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实际浇灌高度应应高出桩顶2m以上,保证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且要保证混凝土中不夹泥浆。

(h)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应及时割断吊筋,等混凝土初凝后再拔出护筒,清除孔口泥浆和混凝土残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