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640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漳浦三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

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

(2)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3),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

(5)淇水桑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氓》)

(6),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其一)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胡世宁,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籓,从官骄,世宁裁之。

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

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中。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

已抚者不诛,再叛者毋赦,初起者亟剿,如是而已。

顾江西患非盗贼。

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

臣恐良民不安,皆起为盗。

臣下畏祸,多怀二心,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

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章下兵部,尚书陆完议:

“令谏往,计贼情抚剿之宜,至所言违制扰民,疑出伪托,宜令王约束之。

”得旨报可。

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章下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

命未下,宸濠奏复至,指世宁为妖言。

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

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杨一清复以危言动钱宁,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甫两月,召为吏部右侍郎。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胡世宁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攻七日夜,不能拔拔:

攻取,攻占。

B.宁府威日张日:

每日,每天。

C.以靖乱源靖:

安定,平定。

D.居四年,宸濠果反居:

停留,止息。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胡世宁“性刚直”的一组是(3分)

①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②陈边备十策

③顾江西患非盗贼④世宁狂率当治

⑤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⑥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性格刚直,不畏强暴。

在德安任职期间,抑制了岐王骄横的随从官员,并拒绝了他们索要湖田的请求。

B.世宁还通晓军事。

他任职沧州期间,流寇猛烈攻打州城,世宁急忙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

结果,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还没打下城来,最后还被抓走了。

C.宁王朱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意图。

宁王府的势力不断在扩大,而上下各级官府对宁王的奉迎又太过分,一般大臣害怕祸及自己,于是当地的一些政策法令等就渐渐地变成了不是来自朝廷而是来自宁王府了。

D.在没人敢说起宁王之事时,世宁却上书直说宁王是江西的祸患。

后来被诬陷入狱后,世宁在狱中还三次上书揭发宁王朱宸濠谋反的情状,可惜皇帝却始终不相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渔父乐

[宋]徐积

水曲山隈①四五家。

夕阳烟火隔芦花。

渔唱歇,醉眠斜。

纶竿蓑笠是涯。

(选自《词综》)

[注]①山隈:

山的弯曲处。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渔者形象?

请简要概括。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借“夕阳烟火隔芦花”之景来抒情的?

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周瑜死后,诸葛亮亲自到柴桑口吊丧,并在灵堂上以悲切的痛哭感动了东吴诸将,不但安全脱身,而且将不被孙权重用的庞统带回荆州。

(《三国演义》)

B.探春给宝玉等人送去花笺,提议组织一个诗社,得到宝玉等人的赞同。

经商议,李纨担任社长,并以“咏白海棠”为题开展了第一次活动。

(《红楼梦》)

C.吴荪甫不满意范博文肤浅的议论,便郑重告诉林佩瑶,范博文气魄不大,不适合林佩珊。

但林佩瑶对他的意见不置可否,心里另有打算。

(《子夜》)

D.觉慧为《黎明周报》写了一篇驳斥《警察厅禁止女子剪发的布告》的文章,借机发泄满腹的牢骚,《黎明周报》也因此很快被警察厅查封。

(《家》)

E.克罗旭告诉葛朗台,人们都在传言葛朗台从巴黎招来了一个女婿,葛朗台没有否认。

克罗旭看到巴黎葛朗台自尽的报道后,全明白了。

(《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1)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①者,未足与议②也。

”(《论语·里仁》)

(2)子曰:

“饭疏食饮水③,曲肱④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①耻恶衣恶食:

以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东西为耻。

②议:

谈论道。

③饭疏食饮水:

吃粗粮,喝冷水。

④曲肱:

弯着胳膊。

(1)结合第

(2)段文字,说说孔子为什么那么看不起“耻恶衣恶食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两段文字的意思,请你说说“乐”的要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9分)

阅读即享受

岳洪治

国人自古就有尊重知识、鼓励耕读的传统。

读书人每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话勉励自己。

然而,如果认真想一想,这个话似乎也不是那么完美。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勤学苦读,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一个“苦”字,势必会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尚未接触便远远地避开了。

这些年来,阅读率的下降,固然有很多因素,而认为读书辛苦,不如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来得痛快,也是使一些人疏远书本的一个原因。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读书变成一种享受,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国人向来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理想人生的目标。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都应该是毕生躬行的事业。

如果说,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健康和快乐,那么,愉快的阅读,也应该成为读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

除去年少时做功课,年长后做学问所必须的阅读,因为不得不读而难免枯燥乏味之外,我们的阅读,都应该是愉快的,都应该是一种享受。

具体而言,愉快的阅读,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那种读书。

假如是汲汲于职称、汲汲于做官、汲汲于炒股盈利而读书,纵然你读得很努力、很见成效,但是,这阅读的过程也是很难愉快的。

然而,要达到读书的高境界,要实现愉快的阅读,所读的书,必须是你真正喜欢的书,是可以使你内心得到满足、心智更加丰盈的书。

因为只有阅读这样的书,才会有思想上的共鸣,才会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你才会因为阅读的愉快而进入“欣然忘食”的高境界。

在一个讲究品质的时代,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质、有修养的人,一个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读好书。

那么,什么样的书,才可以称之为好书呢?

我想,好书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作品的思想内容,应该是作者曾经接触过的、思考过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地再现。

整体上,具有一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质和自然完美的表现形式。

第二,作品语言要清新质朴、生动形象,既优美流畅,又富含感情与哲理。

第三,每个句子,都应该是从作者心田里生长的美丽花朵和智慧果实,能够让读者在愉快地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作品中的世界。

一本好书,是一个人最贴心的友伴和心灵上不可缺少的营养美食。

人生在世,许多东西都可以放弃,只是不要放弃了享受阅读的权利。

(选自《中华文摘》2011年第1期,有删改)

9.下列关于“读书”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读书辛苦,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所以造成了阅读率的下降。

B.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健康和快乐,愉快的阅读,是读书最主要的目的。

C.假如为了职称、做官和炒股盈利这些功利而读书,其过程都是难以愉快的。

D.不管什么时候,阅读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不要放弃享受阅读的权利。

10.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说“一本好书,是一个人最贴心的友伴和心灵上不可缺少的营养美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全文看,要达到阅读即享受,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简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时,最初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堕地后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陪生母南迁上海。

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真是当时一等的翩翩公子。

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

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

赴日本留学时作一首《金缕曲》,词曰:

“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

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辜负?

”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在日本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他渴慕西洋文明,立刻放弃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对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

卷发,白上衣,白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的照片:

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

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

凡事认真。

学一样,像一样。

回国后,他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

不久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

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

这一变,变得真彻底:

漂亮的洋装不穿了,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

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钢丝边眼镜。

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

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形容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

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

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服装也判然不同。

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

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

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

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

不久他就学佛。

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

我愕然不知所对。

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

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

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

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

他生活非常认真。

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

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

起先我不敢问。

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

法师回答说:

“椅子里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

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

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

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①·你的微笑》)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是作者的老师。

他出身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

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

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

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的特性就是“认真”:

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

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E.作者对李叔同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

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失望、痛心。

13.文中说:

“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以“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来评价李叔同的人生境界,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4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就是一种选择,是前人给后人的(zhǔtuō)。

中国文化给后世的交代是选择做君子,不做小人。

虽然做真君子很难,但君子之道不孤,中华历史上的先贤就是例证。

他们让我们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要求我们向德才兼备的人看齐。

我相信,①只要翻阅华夏文明的史册看看,②轻唤一声君子,③抬头满是天星斗。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zhǔtuō)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为成语。

(1分)

_____________

(3)文中①~③的文字(加“”)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2分)

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_______(1分)

修改(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蓝鳍金枪鱼-21”自主式水下航行器,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不过,“蓝鳍金枪鱼-21”无法在海底行动时向海上研究人员传输收集到的数据

②被投放至海底后,它将发射声纳脉冲扫描海底,脉冲将向两个方向以弧形散开

③是美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水下探测器

④图像专家必须在它结束海底搜寻任务浮上水面后才能“解读”形成的图像

⑤它会接收到在脉冲范围内物体的反射声波,利用“声波阴影”判断物体高度并形成图像

A.①④②⑤③B.②⑤①④③C.③②⑤①④D.③①④②⑤

1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

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儿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

②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欢笑。

③垂柳用苍绿的叶子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④姑娘从泉边汲水归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在她那眼睛和眉毛上。

A.工作眨眼拥抱盛开B.起床开口抚摩展现

C.工作开口拥抱展现D.起床眨眼抚摩盛开

18.将下列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工匠精神”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借鉴传统的“工匠精神”。

②传统工匠注重细节。

③工匠精神代表一种信仰和理想。

④传统工匠追求专业的极致。

答:

工匠精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5分)

在公交车上的“让座风波”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近日,郑州市五六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雨走上街头,手拿纸牌呼吁:

给年轻人让座。

据81岁的梁永祥老人介绍,他们是国棉三厂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员,7年前就开始这一倡议活动。

都市生活节奏快,80后、90后生活不易,作为一名老者,平日坐公交出行时,也应当多关爱这些孩子。

(《大河报》)

老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她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她自己的翅膀。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漳浦三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

高二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3.()(3分)4.()(3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