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228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x

届高考理数86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8.6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高考示例

常考题型

预测热度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掌握

2017浙江,9;

2017课标全国Ⅱ,19;

2017天津,17;2017江苏,22;

2017北京,16;2017浙江,19;

2017山东,17;

2016课标全国Ⅲ,19;

2016山东,17;2016浙江,17;

2015课标Ⅱ,19;2014陕西,17;

2013课标全国Ⅱ,18

解答题

★★★

分析解读 1.能运用共线向量、共面向量、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有关结论证明点共线、点共面、线共面及线线、线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会求线线角、线面角;会求点点距、点面距等距离问题,从而培养用向量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会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两点间距离公式、夹角公式以及相关结论解决有关平行、垂直、长度、角、距离等问题,从而培养准确无误的运算能力.3.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延续解答题的形式,以多面体为载体,求空间角的命题趋势较强,分值约为12分,属中档题.

五年高考

考点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

1.(2017江苏,22,10分)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平面ABCD,且AB=AD=2,AA1=,∠BAD=120°.

(1)求异面直线A1B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B-A1D-A的正弦值.

解析 在平面ABCD内,过点A作AE⊥AD,交BC于点E.

因为AA1⊥平面ABCD,

所以AA1⊥AE,AA1⊥AD.

如图,以{,,}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因为AB=AD=2,AA1=,∠BAD=120°,

则A(0,0,0),B(,-1,0),D(0,2,0),E(,0,0),A1(0,0,),C1(,1,).

(1)=(,-1,-),=(,1,),

则cos<,>=

=

=-,

因此异面直线A1B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平面A1DA的一个法向量为=(,0,0).

设m=(x,y,z)为平面BA1D的法向量,

又=(,-1,-),=(-,3,0),

不妨取x=3,则y=,z=2,

所以m=(3,,2)为平面BA1D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m>===.

设二面角B-A1D-A的大小为θ,则|cosθ|=.

因为θ∈[0,π],所以sinθ==.

因此二面角B-A1D-A的正弦值为.

2.(2017北京,16,14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

(1)求证:

M为PB的中点;

(2)求二面角B-PD-A的大小;

(3)求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设AC,BD交点为E,连接ME.

因为PD∥平面MAC,平面MAC∩平面PDB=ME,

所以PD∥ME.

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E为BD的中点.

所以M为PB的中点.

(2)取AD的中点O,连接OP,OE.

因为PA=PD,所以OP⊥AD.

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且OP⊂平面PAD,

所以OP⊥平面ABCD.

因为OE⊂平面ABCD,所以OP⊥OE.

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OE⊥A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P(0,0,),D(2,0,0),B(-2,4,0),=(4,-4,0),=(2,0,-).

设平面BDP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x=1,则y=1,z=.

于是n=(1,1,).

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为p=(0,1,0).

所以cos==.

由题意知二面角B-PD-A为锐角,所以它的大小为.

(3)由题意知M,C(2,4,0),=.

设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为α,

则sinα=|cos|==.

所以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2017课标全国Ⅱ,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E是PD的中点.

(1)证明:

直线CE∥平面PAB;

(2)点M在棱PC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

解析 

(1)取PA的中点F,连接EF,BF.因为E是PD的中点,所以EF∥AD,EF=AD.

由∠BAD=∠ABC=90°得BC∥AD,又BC=AD,所以EF􀱀BC,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CE∥BF,又BF⊂平面PAB,CE⊄平面PAB,故CE∥平面PAB.

(2)由已知得BA⊥AD,以A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A(0,0,0),B(1,0,0),C(1,1,0),P(0,1,),=(1,0,-),=(1,0,0).

设M(x,y,z)(0

因为BM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45°,

而n=(0,0,1)是底面ABCD的法向量,

所以|cos<,n>|=sin45°,=,

即(x-1)2+y2-z2=0.①

又M在棱PC上,设=λ,则

x=λ,y=1,z=-λ.②

由①,②解得(舍去),或

所以M,从而=.

设m=(x0,y0,z0)是平面ABM的法向量,

则即

所以可取m=(0,-,2).

于是cos==.

易知所求二面角为锐角.

因此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为.

4.(2016课标全国Ⅲ,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PAB;

(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由已知得AM=AD=2.

取BP的中点T,连接AT,TN,由N为PC中点知TN∥BC,TN=BC=2.(3分)

又AD∥BC,故TN􀱀AM,故四边形AMNT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AT.

因为AT⊂平面PAB,MN⊄平面PAB,所以MN∥平面PAB.(6分)

(2)取BC的中点E,连接AE.由AB=AC得AE⊥BC,从而AE⊥AD,且AE===.

以A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0,0,4),M(0,2,0),C(,2,0),N,

=(0,2,-4),=,=.

设n=(x,y,z)为平面PMN的法向量,

则即(10分)

可取n=(0,2,1).

于是|cos|==.

即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2分)

教师用书专用(5—25)

5.(2017浙江,9,5分)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ABC(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Q,R分别为AB,BC,CA上的点,AP=PB,==2.分别记二面角D-PR-Q,D-PQ-R,D-QR-P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

                  

A.γ<α<βB.α<γ<βC.α<β<γD.β<γ<α

答案 B

6.(2014广东,5,5分)已知向量a=(1,0,-1),则下列向量中与a成60°夹角的是(  )

A.(-1,1,0)B.(1,-1,0)

C.(0,-1,1)D.(-1,0,1)

答案 B

7.(2015浙江,15,6分)已知e1,e2是空间单位向量,e1·e2=.若空间向量b满足b·e1=2,b·e2=,且对于任意x,y∈R,|b-(xe1+ye2)|≥|b-(x0e1+y0e2)|=1(x0,y0∈R),则x0=    ,y0=    ,|b|=    . 

答案 1;2;2

8.(2017山东,17,12分)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及其内部)以AB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是的中点.

(1)设P是上的一点,且AP⊥BE,求∠CBP的大小;

(2)当AB=3,AD=2时,求二面角E-AG-C的大小.

解析 

(1)因为AP⊥BE,AB⊥BE,AB,AP⊂平面ABP,AB∩AP=A,

所以BE⊥平面ABP,又BP⊂平面ABP,

所以BE⊥BP,又∠EBC=120°,因此∠CBP=30°.

(2)解法一:

取的中点H,连接EH,GH,CH.

因为∠EBC=120°,所以四边形BEHC为菱形,

所以AE=GE=AC=GC==.

取AG中点M,连接EM,CM,EC,

则EM⊥AG,CM⊥AG,

所以∠EMC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AM=1,所以EM=CM==2.

在△BEC中,由于∠EBC=120°,

由余弦定理得EC2=22+22-2×2×2×cos120°=12,

所以EC=2,因此△EMC为等边三角形,故所求的角为60°.

解法二:

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BP,BA所在的直线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得A(0,0,3),E(2,0,0),G(1,,3),C(-1,,0),

故=(2,0,-3),=(1,,0),=(2,0,3),

设m=(x1,y1,z1)是平面AEG的法向量.

由可得

取z1=2,可得平面AEG的一个法向量m=(3,-,2).

设n=(x2,y2,z2)是平面ACG的法向量.

由可得

取z2=-2,可得平面ACG的一个法向量n=(3,-,-2).

所以cos==.

易知所求角为锐二面角,

因此所求的角为60°.

9.(2015课标Ⅱ,19,12分)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如图:

(2)作EM⊥AB,垂足为M,则AM=A1E=4,EM=AA1=8.

因为EHGF为正方形,所以EH=EF=BC=10.

于是MH==6,所以AH=10.

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10,0,0),H(10,10,0),E(10,4,8),F(0,4,8),=(10,0,0),=(0,-6,8).

设n=(x,y,z)是平面EHGF的法向量,

则即

所以可取n=(0,4,3).

又=(-10,4,8),故|cos|==.

所以AF与平面EHG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2016山东,17,12分)在如图所示的圆台中,AC是下底面圆O的直径,EF是上底面圆O'的直径,FB是圆台的一条母线.

(1)已知G,H分别为EC,FB的中点.求证:

GH∥平面ABC;

(2)已知EF=FB=AC=2,AB=BC.求二面角F-BC-A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

设FC中点为I,连接GI,HI.

在△CEF中,因为点G是CE的中点,所以GI∥EF.

又EF∥OB,所以GI∥OB.

在△CFB中,因为H是FB的中点,所以HI∥BC.

又HI∩GI=I,所以平面GHI∥平面ABC.

因为GH⊂平面GHI,所以GH∥平面ABC.

(2)解法一:

连接OO',则OO'⊥平面ABC.

又AB=BC,且AC是圆O的直径,所以BO⊥AC.

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得B(0,2,0),

C(-2,0,0),

所以=(-2,-2,0),

过点F作FM垂直OB于点M.

所以FM==3,可得F(0,,3).

故=(0,-,3).

设m=(x,y,z)是平面BCF的法向量.

由可得

可得平面BCF的一个法向量m=.

因为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n=(0,0,1),

所以cos==.

所以二面角F-BC-A的余弦值为.

解法二:

连接OO'.过点F作FM垂直OB于点M.

则有FM∥OO'.

又OO'⊥平面ABC,所以FM⊥平面ABC.

可得FM==3.

过点M作MN垂直BC于点N,连接FN.

可得FN⊥BC,从而∠FNM为二面角F-BC-A的平面角.

又AB=BC,AC是圆O的直径,

所以MN=BMsin45°=.

从而FN=,可得cos∠FNM=.

所以二面角F-BC-A的余弦值为.

11.(2016浙江,17,15分)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

(1)求证:

BF⊥平面ACFD;

(2)求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 

(1)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如图所示.

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且AC⊥BC,所以,AC⊥平面BCK,因此,BF⊥AC.

又因为EF∥BC,BE=EF=FC=1,BC=2,所以△BCK为等边三角形,且F为CK的中点,则BF⊥CK.

所以BF⊥平面ACFD.

(2)解法一:

过点F作FQ⊥AK于Q,连接BQ.

因为BF⊥平面ACK,所以BF⊥AK,则AK⊥平面BQF,所以BQ⊥AK.

所以,∠BQF是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

在Rt△ACK中,AC=3,CK=2,得FQ=.

在Rt△BQF中,FQ=,BF=,得cos∠BQF=.

所以,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解法二:

如图,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则△BCK为等边三角形.取BC的中点O,则KO⊥BC,又平面BCFE⊥平面ABC,所以,KO⊥平面ABC.以点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OK的方向为x,z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得B(1,0,0),C(-1,0,0),K(0,0,),A(-1,-3,0),

E,F.

因此,=(0,3,0),=(1,3,),=(2,3,0).

设平面ACK的法向量为m=(x1,y1,z1),平面ABK的法向量为n=(x2,y2,z2).

由得取m=(,0,-1);

由得取n=(3,-2,).

于是,cos==.

所以,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12.(2015陕西,18,12分)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D=,AB=BC=1,AD=2,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A1BE的位置,如图2.

(1)证明:

CD⊥平面A1OC;

(2)若平面A1BE⊥平面BCDE,求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

在题图1中,因为AB=BC=1,AD=2,E是AD的中点,∠BAD=,

所以BE⊥AC.

即在题图2中,BE⊥OA1,BE⊥OC,

从而BE⊥平面A1OC,

又CD∥BE,

所以CD⊥平面A1OC.

(2)因为平面A1BE⊥平面BCDE,

又由

(1)知,BE⊥OA1,BE⊥OC,

所以∠A1OC为二面角A1-BE-C的平面角,

所以∠A1OC=.

如图,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A1B=A1E=BC=ED=1,BC∥ED,

所以B,E,A1,C,

得=,=,

==(-,0,0).

设平面A1BC的法向量n1=(x1,y1,z1),平面A1CD的法向量n2=(x2,y2,z2),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为θ,

则得取n1=(1,1,1);

得取n2=(0,1,1),

从而cosθ=|cos|==,

即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的余弦值为.

13.(2015四川,18,12分)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设BC的中点为M,GH的中点为N.

(1)请将字母F,G,H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理由);

(2)证明:

直线MN∥平面BDH;

(3)求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

解析 

(1)点F,G,H的位置如图所示.

(2)证明:

连接BD,设O为BD的中点.

因为M,N分别是BC,GH的中点,

所以OM∥CD,且OM=CD,

HN∥CD,且HN=CD.

所以OM∥HN,OM=HN.

所以MNHO是平行四边形,

从而MN∥OH.

又MN⊄平面BDH,OH⊂平面BDH,

所以MN∥平面BDH.

(3)解法一:

连接AC,过M作MP⊥AC于P.

在正方体ABCD-EFGH中,AC∥EG,

所以MP⊥EG.

过P作PK⊥EG于K,连接KM,

所以EG⊥平面PKM,从而KM⊥EG.

所以∠PKM是二面角A-EG-M的平面角.

设AD=2,则CM=1,PK=2.

在Rt△CMP中,PM=CMsin45°=.

在Rt△PKM中,KM==.

所以cos∠PKM==.

即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为.

解法二:

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方向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AD=2,则M(1,2,0),G(0,2,2),E(2,0,2),O(1,1,0),

所以,=(2,-2,0),=(-1,0,2).

设平面EGM的法向量为n1=(x,y,z),

由得

取x=2,得n1=(2,2,1).

在正方体ABCD-EFGH中,DO⊥平面AEGC,

则可取平面AEG的一个法向量为n2==(1,1,0),

所以cos===,

故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为.

14.(2015江苏,22,10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BAD=,PA=AD=2,AB=BC=1.

(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与DP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的长.

解析 以{,,}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各点的坐标为B(1,0,0),C(1,1,0),D(0,2,0),P(0,0,2).

(1)易知AD⊥平面PAB,所以是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0,2,0).

因为=(1,1,-2),=(0,2,-2),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m=(x,y,z),

则m·=0,m·=0,

令y=1,解得z=1,x=1.

所以m=(1,1,1)是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m>==,

所以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因为=(-1,0,2),

设=λ=(-λ,0,2λ)(0≤λ≤1),

又=(0,-1,0),

则=+=(-λ,-1,2λ),

又=(0,-2,2),

从而cos<,>==.

设1+2λ=t,t∈[1,3],

则cos2<,>==≤.

当且仅当t=,即λ=时,|cos<,>|的最大值为.

因为y=cosx在上是减函数,所以此时直线CQ与DP所成的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BP==,

所以BQ=BP=.

15.(2015福建,17,13分)如图,在几何体ABCDE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AB⊥平面BEC,BE⊥EC,AB=BE=EC=2,G,F分别是线段BE,DC的中点.

(1)求证:

GF∥平面ADE;

(2)求平面AEF与平面BE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 解法一:

(1)证明:

如图,取AE的中点H,连接HG,HD,

又G是BE的中点,所以GH∥AB,且GH=AB.

又F是CD的中点,所以DF=CD.

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得,AB∥CD,AB=CD,

所以GH∥DF,且GH=DF,

从而四边形HG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GF∥DH.

又DH⊂平面ADE,GF⊄平面ADE,所以GF∥平面ADE.

(2)如图,在平面BEC内,过B点作BQ∥EC.因为BE⊥CE,所以BQ⊥BE.

又因为AB⊥平面BEC,所以AB⊥BE,AB⊥BQ.

以B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2),B(0,0,0),E(2,0,0),F(2,2,1).

因为AB⊥平面BEC,所以=(0,0,2)为平面BEC的法向量.

设n=(x,y,z)为平面AEF的法向量.

又=(2,0,-2),=(2,2,-1),

由得

取z=2,得n=(2,-1,2).

从而cos===,

所以平面AEF与平面BE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解法二:

(1)证明:

如图,取AB中点M,连接MG,MF.

又G是BE的中点,可知GM∥AE.

又AE⊂平面ADE,GM⊄平面ADE,所以GM∥平面ADE.

在矩形ABCD中,由M,F分别是AB,CD的中点得MF∥AD.

又AD⊂平面ADE,MF⊄平面ADE,所以MF∥平面ADE.

又因为GM∩MF=M,GM⊂平面GMF,MF⊂平面GMF,

所以平面GMF∥平面ADE.

因为GF⊂平面GMF,所以GF∥平面ADE.

(2)同解法一.

16.(2014陕西,17,12分)四面体ABCD及其三视图如图所示,过棱AB的中点E作平行于AD,BC的平面分别交四面体的棱BD,DC,CA于点F,G,H.

(1)证明:

四边形EFGH是矩形;

(2)求直线AB与平面EFGH夹角θ的正弦值.

解析 

(1)证明:

由该四面体的三视图可知,

BD⊥DC,BD⊥AD,AD⊥DC,BD=DC=2,AD=1.

由题设,知BC∥平面EFGH,

平面EFGH∩平面BDC=FG,

平面EFGH∩平面ABC=EH,

∴BC∥FG,BC∥EH,∴FG∥EH.

同理EF∥AD,HG∥AD,∴EF∥H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又∵AD⊥DC,AD⊥BD,BD∩DC=D,∴AD⊥平面BDC,

∴AD⊥BC,∴EF⊥FG,

∴四边形EFGH是矩形.

(2)解法一:

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A(0,0,1),B(2,0,0),C(0,2,0),

=(0,0,1),=(-2,2,0),=(-2,0,1).

设平面EFGH的法向量n=(x,y,z),

∵EF∥AD,FG∥BC,

∴n·=0,n·=0,

得取n=(1,1,0),

∴sinθ=|cos<,n>|=

==.

解法二:

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0,0),A(0,0,1),B(2,0,0),C(0,2,0),

∵E是AB的中点,∴F,G分别为BD,DC的中点,

得E,F(1,0,0),G(0,1,0).

∴=,=(-1,1,0),=(-2,0,1).

设平面EFGH的法向量n=(x,y,z),

则n·=0,n·=0,

得取n=(1,1,0),

∴sinθ=|cos<,n>|===.

17.(2014安徽,20,13分)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1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为梯形,AD∥BC,且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