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2676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6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9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9页
亲,该文档总共1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docx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

“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

执笔人翟新民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⑴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高校兴起,开始是

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导致损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

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而后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年龄上从大

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

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重于治疗,已成为

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的主要任务。

从目前已经起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来看,大多还处在以“专

题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

性层面。

相比较而言,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普通高中心理

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注重高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仍)还是一个薄弱环

节。

⑵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中提出: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

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

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除了要(学习好)掌握过硬的专业

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

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

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

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

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

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提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

研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

做好安排。

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

质量。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

研成果。

”虽然近几年贯彻《纲要》取得了进展,但发展不平衡,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因此,决定了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保

证学生的和谐发展。

⑷素质教育呼唤师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心理健

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青少年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

因此,教师

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国家,

乃至世界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2、课题研究的意义

⑴有助于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将心

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入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效应与影响。

⑵有助于从整体育人的总目标出发,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及道德与智能的

协调和谐发展。

⑶有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的整合方面建构起具有(本校)校本

特色的整体的实践操作体系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操作理论与

经验。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心理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指出,健康是指“身

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

已”。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

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在本课题

的研究中,我们认为(立足于把)心理健康(定义为)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

状态。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形容词义,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

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环境)关系和谐。

二是动词义,指

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个

体心理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师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

对教师、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而培养其良

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校主体整体素质提高的

教育,它包括积极心理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两种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

层含义:

一是对全体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

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教师、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

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

展自我的能力。

3、整合性:

整合的英文对应词汇是Integrate,具有“综合、合并、

一体化”的解释。

整合性,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形

成的一种系统有序的性状,是事物之间建立在兼容基础上的壮大和最优的状况。

4、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

即按照整合性的原则,将普

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融为一体,

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学科教学及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支撑,成

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及核心),从而放大学校整体教育的效益,促

进学校各项教育的和谐与发展。

三、研究的基本概况

1、研究的主要思路

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充分认识和把握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整体

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及学生整体发展间的密切

关系,坚持在实践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积极

探索并努力构建具有整合性的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与策略,

并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探寻营造有利学生心理发展的

良好环境,建设具有普通高中特点的心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

开创未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方

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注重实践个案的积累和分析,丰富与提升本课题研究

的内涵及整体效益。

2、研究的主要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将借助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中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育论》、《学校心理教育全书》、《学校心育系

统协同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等教育部文件及重点专著,从中探索关于普通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相关内涵及原理。

⑵行动研究法:

即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

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研

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心理健康是涉及到学校中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教

师和学生都是行动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他们同时也都是研究者,而且就心理

健康研究本身而言,纯理论的研究有其统率指导和上位引领的作用,但是它并

不能完全取代实践行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要从实践行动中来,心理健康问

题的解决也要在实践行动中进行。

⑶经验总结法: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注意不断提升和积累普通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中的实践操作经验,以更好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性的一般规律即操作要义。

⑷个案研究法:

对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各育整合过程中的典型

案例(成功的或失败的)进行搜集与整理,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积累和

进行实践追踪探讨,探索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成因,矫治的途径、方法

和效果等,以更好地取得研究的实效。

⑸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等方法,了解并掌握普通高中学

生的心理现状,据此编写出针对性较强、内容丰富、先后排列有序的普通高中

心理健康学科课程的校本教材。

3、研究步骤

⑴研究准备阶段。

(2008年2月—2008年5月)

选定课题,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研究价值,成立“普通高中心理健

康教育整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主要完成了三

个方面的工作:

①召集部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从中选择部分老

师组成本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好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②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分析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状

况,评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际和现有资源,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③制订《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⑵实施研究阶段。

(2008年5月—2010年12月)

第一阶段:

启动研究(2008年5月—2008年8月)

①建立学校“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机

制。

②收集理论、报刊杂志和网上资料,根据学生实际,做好筛选整理工作,

编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报。

③继续装备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咨询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

中期报告。

(2008年1月—2009年12月)

①编写教师有关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学生心理自我维护案例

集,学生心理成长故事集。

②形成阶段总结,整理评价资料,形成评价报告,在此基础上写出本课题

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

继续研究。

(2010年1月—2010年12月)

①编写适用于普通高中心理健康学科课程的校本教材。

②做好实验班的研究和后测工作,写出研究报告。

③整理心理咨询室工作台帐,积累个案材料和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④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出版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教材

⑶总结验收阶段。

(2011年1月-4月)

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

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①编辑“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

②整理研究过程材料。

③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

4、研究目标和内容

⑴研究的主要目标

①科学把握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理论内涵。

②积极建构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实践策略。

③探索并形成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保障条件与机制。

⑵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学生、教师、家长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

知识普及的途径方法。

通过宣传海报、心理课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使得家长、学生、

教师等获得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以最广泛的渠道和途径普

及到最广泛的人群。

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教材、学科渗透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

健康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材的研发与建设,、(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知识

的渗透,、(通过)心理课堂的开设,使(得)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更加深入,

找到一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行动研究的广阔途径。

③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

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更要深入到实践中,通过家庭、

学校、社会的全员参与和加入共建美好的、宽松的心灵环境。

(④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智力、情感、性格三位和谐一体的积极心

理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铸造。

四、理论依据

1、心理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在一定的社会

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得到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

会认可的行为方式。

其中个体心理的发展,尤其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

个体生

理发展较快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

个体的一系列成长中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

得的。

不良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从事某种不适当学习的结果。

通过发现和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行为训练等措施,

就可以改变、矫正或治疗人的不良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

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五、研究成果概述

(一)客观把握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了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认识,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便能够即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

养,同时为学校对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研究依据。

为此,我

们对部分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课题组成员对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通过下列途径

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①问卷调查,定量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问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

压力、缓解压力的方法以及中学生对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的看法。

②座谈会形式,定性了解学生心理问题。

以过来人的身份了解并解答他们

对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疑难问题。

③旁听课程,观察中学生的上课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1、学生对学习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学习上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①在学习目标方面:

10.36%学生在每次新学年到来,都能制定出新的

努力目标;18.27%的学生经常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28.92%的学生时有制定出

新的努力目标;29.78%的学生偶尔制定出新的努力目标;12.23%的学生没有制

定出新的努力目标。

②在学习兴趣方面:

6.62%学生在学习规定的课程以外,总是有其他

感兴趣的活动;10.22%学生经常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22.73%学生时有其他感

兴趣的活动;27.63%学生偶尔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34.10%学生没有其他感兴

趣的活动。

③在课堂参与程度方面:

2.73%学生总是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

极提问;4.17%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22.01%学生时有在课堂

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40.00%学生偶尔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30.65%

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④在学习方法方面:

5.76%学生总是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7.77%

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17.55%学生时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40.1%学生偶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0.79%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

后复习。

⑤在学习习惯方面:

23.60%学生总是习惯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

饮料,一边学习;22.73%学生经常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

22.45%学生时有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18.85%学生偶尔

一边看电视,或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13.53%学生没有一边看电视,或

拿着点心、饮料,一边学习。

⑥在学习态度方面:

49.35%学生总是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

讨厌学习;21.73%学生经常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13.67%

学生时有认为学习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9.78%学生偶尔认为学习

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4.17%学生不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

不讨厌学习。

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许多学生还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还在

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有40.00%学生偶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0.79%

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二是有些学生凭兴趣学习,缺乏意志力;

三是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只有10.36%学生在每次新学年到来,都能制定

出新的努力目标,造成学习效率低;四是课堂上参与程度不高,最为显著的问

题是累计有70%的学生总是或经常认为学习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学习动力的丧失和学习兴趣的缺乏,是目前高中生在学习方面暴露出的最大问

题。

2、学生对健康情感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现状表现在:

①在适应性方面:

45.18%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

总是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21.44%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

如转到新学校),经常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17.41%的学生

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时有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

友;11.65%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偶尔担心会遇到不顺心

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5.90%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不担心

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

②在控制情绪方面:

21.87%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

在旁高谈阔论总是会感到恼怒;22.30%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

人在旁高谈阔论经常会感到恼怒;29.06%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

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时有会感到恼怒;19.71%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

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偶尔会感到恼怒;7.63%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

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不会感到恼怒。

③在情绪稳定方面:

31.51%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总是不影响自

己的情绪;28.63%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经常不影响自己的情绪;24.32%

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时有不影响自己的情绪;11.08%的学生认为季节气

候的变化偶尔不影响自己的情绪;5.61%的学生认为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自己的

情绪。

④在情绪调控方面:

6.33%的学生总是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

火;10.50%的学生经常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34.10%的学生时有感

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37.99%的学生偶尔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

发火;11.51%的学生没有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⑤在异性交往方面:

37.84%的学生总是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

深厚的友谊;26.19%的学生经常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40.2%的学生时有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10.07%的学生偶

尔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5.32%的学生不认为异性同学之间

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⑥在抑郁情绪方面:

6.62%的学生总是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

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8.35%的学生经常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

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9.71%的学生时有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

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29.35%的学生偶尔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

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36.26%的学生没有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

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现状的原因:

一是适应能力较差,有45.18%的学生

在新的环境中(比如转到新学校),总是担心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交不到好朋友;

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容易导致不良情绪,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内倾退缩、敏感多疑等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有6.62%的学生总是

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8.35%的学生经常

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三是高中学生较

之初中生,认识问题较全面、理智,而且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等社会

情感迅速发展,因此,对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有正确的认识,

有37.84%的学生总是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3、学生对意志品质方面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意志品质上的现状表现在:

①在受挫反应方面:

10.65%的学生一遇挫折,总是心灰意冷,丧失信

心;15.97%的学生一遇挫折,经常心灰意冷,丧失信心;32.81%的学生一遇挫

折,时有心灰意冷,丧失信心;30.50%的学生一遇挫折,偶尔心灰意冷,丧失

信心;9.93%的学生一遇挫折,没有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②在坚韧性方面:

19.28%的学生长跑训练中,当遇到生理反应,快要

跑不动时,总是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7.99%的学生经常能紧咬牙关,坚持

到底;25.90%的学生时有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22.59%的学生长跑训练中,

偶尔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3.96%的学生不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

③在自觉性方面:

18.71%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

做起来积极性总是不高;23.45%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

做起来积极性经常不高;29.35%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

做起来积极性时有不高;19.86%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它不感兴趣,

做起来积极性偶尔不高;8.06%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事情,虽然对它不感兴趣,做

起来积极性也高。

④在自制性方面:

34.96%的学生总是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

味的事情;32.09%的学生经常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18.85%

的学生时有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10.50%的学生偶尔可以

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情;5.04%的学生不可以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

枯燥无味的事情。

⑤在克服困难方面:

10.50%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总是希望别人帮自己

拿主意;16.8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29.93%的学

生遇到困难时,时有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24.0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偶尔

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9.57%的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

⑥在果断性方面:

6.62%的学生做事总是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

落空;8.92%的学生做事经常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8.42%的学生做

事时有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19.14%的学生做事偶尔说干就干,决

不拖延或让它落空;47.05%的学生做事不是说干就干,而是拖延或让它落空。

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现状的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

意志品质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意志品质水平低,究其原因,一是家

长对子女过多的宠爱,使得学生缺乏意志力,挫折容忍力低,遇到困难和挫折,

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映,有10.65%的学生一遇挫折,总是心灰意冷,丧失

信心;15.97%的学生一遇挫折,经常心灰意冷,丧失信心;22.59%的学生长跑

训练中,偶尔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13.96%的学生不能紧咬牙关,坚持到底;

二是独生子女长期听从师长教导,独立判断少,果断性差,有10.50%的学生遇

到困难时,总是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16.8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希望

别人帮自己拿主意。

47.05%的学生做事不是说干就干,而是拖延或让它落空。

最后一点可能是学生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4、学生对人际适应方面现状的认识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人际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