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765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docx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_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第1篇: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相识实习实习报告

第一节区域概况一实习区位置

秦皇岛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区内有柏油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西三面为陡峻高山所包围。

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出盆地为东南方向,再山海关南侧入渤海。

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及经济状况

1、实习区地形;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长,地势由北向南渐低。

盆地内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米。

2、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

七、八月份。

约占年降水量的70%。

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3、实习区水文状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西北东南流向。

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改变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4、实习区的经济状况。

实习区工业,以采煤及开采耐火粘土为主。

煤矿开采的历史悠久,煤质一般为无烟煤,局部为贫煤。

群众多以奥陶纪亮甲山组石灰石为原料烧石灰。

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

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

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其次节岩石

一、岩体

1、岩床

张岩子——东部落路途中的一个鞍部(40°08′22.37″N,119°29′18.06″E),有肯定宽度的典型闪长玢岩岩床,规模中等,顺层侵入。

2、岩脉

张岩子——东部落路途中的一个悬崖(40°08′28.53″N,119°39′34.01″E),下部的绥中花岗岩中可以望见一些直立的后期侵入的伟晶岩脉,约7.5~8.5亿年。

具有明显的伟晶结构和文象结构。

吴庄西边的两座山的鞍部,西边山体上部有霏细岩脉,浅色,颗粒小,具霏细结构,由显微粒状、细粒状镶嵌的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组成。

3、岩墙

潮水峪旁边。

走向N55°W,花岗斑岩。

4、断层

在潮水村的的小路旁有一个大断崖,此断崖为一个逆断层的下盘,为冶里组,上盘为凤山组薄层页岩,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

断崖存在明显的白色横竖擦痕和圆形的透镜体。

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样。

5、断裂

在潮水峪东的小桥下有一个明显的断裂构造,现象为断裂后的岩浆岩侵入体发生明显的断裂位移,出现辉绿玢岩与闪长玢岩。

其缘由:

原有的凤山组石灰岩有节理,后期岩浆顺节理侵入,形成辉绿玢岩,后发生断裂挫动,辉绿玢岩产生明显的位移,后北西断裂的闪长玢岩将其切断。

如图:

6.岩溶现象

在沙锅店东头有很多岩溶现象:

溶沟、石芽、天生桥等。

其缘由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

二、岩性

1、岩浆岩

侵入岩:

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

喷出岩:

安山岩

⑴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岩子村旁边,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

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匀称,结构构造改变很大。

其中有许多混合岩化的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

下元古界混合岩化片麻状肉红色钾长花岗岩,,为绥中花岗岩(γ2)。

主要成分为石英、黑云母、正长石、角闪石及少量斜长石,粗砾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发育。

约17.5~18.2亿年。

刘家房村西及蟠桃峪地区等也有以长石为主的肉红色响山花岗岩,含黑云母和石英。

⑵花岗斑岩

出露于潮水峪等地,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

⑷闪长玢岩

分布于张岩子西等地,呈岩床状产出。

⑸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

2、沉积岩

砂岩、页岩、灰岩

⑴砂岩

位于张岩子的青白口群下马岭组至纯含砾石英砂岩,石英含量90%以上。

色调较浅,磨圆好,分选匀称。

位于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的以长石为主的砂岩。

发黄,磨圆好,分选好。

有很多层层崩裂的球状风化,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X型节理。

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顶部与下石盒子组底部地层的石英、长石、岩屑杂砂岩,磨圆、分选都不好,层薄。

⑵页岩

位于下马岭组的紫色页岩。

底部由于岩浆侵入时的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带有明显的角岩化性质。

⑶灰岩

亮甲山组夹泥质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

主要分布于府君山组地层内豹皮状灰岩的。

薄层夹白云质条带。

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记。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及奥陶统地层内的白云质灰岩,张岩子、瓦家山一带发育较好。

层内构造匀称,一般为中厚层,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反映了当时的非正常海相。

柳江盆地碑旁边的饵状石灰岩。

浅海环境碳酸盐沉积。

被动荡的海水打碎、磨圆、再一圈圈粘连而成。

张下组典型特征。

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

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裂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同样在柳江盆地碑旁边发觉。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工作区的构造位置

柳江盆地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的地层组成的向斜构造,故柳江盆地也称为柳江向斜。

该向斜北起板广峪大刘庄一线,南至上平山一带,长达20公里;东起张崖子,西至花场峪,宽约10公里。

青白口系和古生界地层环绕盆地周缘分布,构成向斜翼部。

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核部。

向斜西翼构造困难,受南北向冲断层的影响,地层出露不会,东翼构造简洁,地层出露齐全。

向斜西翼地层产状陡立,局部发生了倒转,而东翼地层产状平缓稳定,倾角一般在10~30°之间。

因此,该向斜为一轴面西倾的不对称向斜。

在南部地区轴面倾角为40°左右。

向斜轴紧靠西翼,向斜东翼出露宽度是西翼的五倍多。

向斜的枢纽向南、北端仰起,呈上弯的曲线状,但在南部埋深较北部大。

向斜的轴部大致在老君顶——傍水崖一线。

因受西部构造影响,在老君顶以北轴向变为北北西延长。

向斜内部次级构造很发育,如柳观峪秋子峪背斜,伍庄背斜,教军场背斜等;断裂构造主要有南北向的山羊寨——拿子峪逆断裂带,东西向的上平山——蟠桃峪逆断层,北西向的查庄——黄土营正断层

二、构造概况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

除较一般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记清晰,地层特征具有肯定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全部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本区的地层依次见下表:

侏罗系上

兰旗组(J2l)

下统北票组(J2b)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Р

2sh)上石盒子组(Р2s)下统下石盒子组(Р1x)山西组(Р1s)石炭系上统太原组(С3t)中统本溪组(С2b)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О2m)下统亮甲山组(О1l)冶里组(О1y)

寒武系上统凤山组(ε

长山组(ε崮山组(ε中统张夏组(ε

徐庄组(ε毛庄组(ε下统馒头组(ε

府君山组(ε元古界青白口群景儿峪组(qj)下马岭组(qx)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岗岩上,标记着华北地台经验了猛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遇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2x3c3f))3g))2z)2m))1f1m)色土形成,其后接着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遇海侵。

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

至第四纪末,海水有肯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三、主要断裂构造描述

潮水峪断层

在潮水峪一带,倾向N65°W,倾角80°。

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

断层面近于直立。

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

第四节路途剖面图

第五节区域地质发展简史本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验过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

一、元古代的发展

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

地壳大幅度下降,积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验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

特殊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困难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

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

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剧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长的燕山海槽。

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

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

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

积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稍后积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

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二、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

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气候暖和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起先出现,并发展起来。

晚期浅水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

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

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起先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

地壳升降频繁;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相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积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暖和潮湿,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

大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验了一次自西而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龙山组至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

向斜西翼倾角略陡,东翼倾角较缓。

由于柳江向斜向北扬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蚀层位较低,东翼区石岭以北侵蚀至二叠系下石盒,普遍不见下石盒子顶界。

向斜北西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

北票组沉积以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并伴随有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侵入形成岩墙岩脉等。

中晚侏罗世是华北地台极不安静的时期。

兰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常见的构造运动伴随而来的是阵发式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

本区兰旗组火山岩系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限制。

西翼区南北向走向断裂被新华夏系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迁就,利用,部分新生断裂切割了北票组。

第六节结束语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许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运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运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通过读地质图来推断当地岩层的年头、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学问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学问化为己用。

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许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育。

第2篇:

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秦皇岛暑期野外实习报告

聊城高校暑期进行为期12天的野外实习,地点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

一、实习目的

1.学会驾驭野外地质和地貌剖面的视察、记录和分析方法;

2.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

3.能识别基本的地貌类型,并依据地形图和野外测量对地貌体进行定量量计二、实习意义

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实力培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野外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学问,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驾驭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三、实习时间

2021年8月13日——2021年8月23日四、实习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实习基地五、实习地点概况:

(一)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地处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冲,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陆、海、空交通都极为便利。

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自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干脆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

交通极为便利。

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对渤海开。

实习区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中下三叠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它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记清晰,化石较丰富,地层特征具有肯定的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各时代沉积地层分布占本区总面积的2/3左右,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中生界次之,其它时代地层零星分布。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岩浆岩

柳江向斜内部与边缘存在规模不等时代不同的火成岩岩体。

盆地西侧有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形成高耸陡峭的地势;侵入向斜西翼的岩脉岩墙一般偏酸性,向斜动东翼为规模不大的中性岩脉,岩墙等,中生代的火山喷出岩(鞍山岩)分布于向斜盆地的核部,形成盆地内的高山。

A基性岩类

1.辉绿岩

分布在亮甲山等地。

灰黑褐色单晶、半晶质的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组成的矿物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形成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

B酸性岩类

1、绥中花岗岩以岩基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形成于前寒武纪。

2.海西花岗岩

分布在石岭、沙锅店,以岩脉岩墙产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等。

(2)构造

本区处于燕山沉降带的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缘.主要构造线方向为近南北方向。

A褶皱构造

1.柳江向斜

该向斜长轴为南北方向,短轴指向东西.岩层出露较多基底大多为绥中花岗岩,

盖层是古生界的一套地层,主要是寒武奥陶系、二叠系的.该向斜地层缺失形成平行不整合的接触关系,地层倾角一般在40°—50°之间

2.翻卷褶曲

出露在区内北刁部落西北300m处产于野里组(O1y)地层中,核部扇形节理发育翼部岩层近水平枢纽走向近南北向.由于弯滑褶皱作用,引起层间牵引褶皱出现B断裂构造

1.西门的断层

出露于石门寨西门150m处,交于野里组(O1y)地层中.断层破裂带中有砾石、砂粒填充,断层面的产状155°∠78°,上盘自上而下由灰岩、钙质页岩、厚灰岩组成,下盘由厚灰岩组成,属正断层.2.断层三角面

南刁部落小汤河一带.断层产状为160°∠60°,小汤河断层三角面实质是断层崖形成后受到流水侵蚀而成的.3.断层崖

蟠桃峪南大石河旁,断层崖特别明显.岩层以火山凝灰岩为主.(3)坡地重力地貌

1.倒塌:

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倾倒、崩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地貌就叫做倒塌地貌。

多分布与单面山和牛背脊的悬崖一坡,节理发育.大石河傍水崖旁边和蟠桃峪以下河段的凹岸都发育成倒塌崖和倒石堆.由于石灰岩洞引起的陷落煤矿采空区的塌陷也特别多见。

2.滑坡: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积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肯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蟠桃峪村东南大石河凹岸的145高地,两边为双沟同源其后为陡峻的高山,前延悬空,节理裂隙发育此地曾形成滑坡。

(4)构造地貌

1.单面山:

柳江向斜两翼为一系列的单斜岩层,东部多出露为单面山(倾角〈30°).2.向斜山:

本区为一个大的向斜构造,但中部火山岩分布的大洼山形成一个向斜山,属于典型的倒置地形。

3.断层崖:

大石河傍水崖旁边时状弯曲,说明是交叉的断层限制的水系,有断层崖出露.大石河流经蟠桃峪村北的断层崖特别明显.4.断层三角面:

小汤河上,南刁部落至蟠桃峪村西一带,有典型的断层崖分布.某些地区的断层崖被斜交的沟谷冲蚀成断层山角面。

5.火山和熔岩地貌:

本区中西部为中侏罗世裂隙喷发的火山积累物形成的南北向山岭。

柳江盆地的四周都是侵入岩基、岩株剥蚀出露的山地。

(5)流水地貌

1.沟谷流水地貌:

本区属中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区,地势高差较大,使蚀沟发育。

一、二级夷平面地区切割剧烈发育切沟和较大的冲沟,三级夷平面和河流阶地上多发育坳沟。

大石河和汤河上游或支流河谷两侧广泛发育不同规模的洪积扇。

2.河流地貌:

大石河的上庄坨以上河段河道曲折,坡降大、流速急。

河谷呈“V”字型,谷窄坡陡。

相对切割深度200——300米,形成典型的深切曲流。

说明本区新构造运动属剧烈上升区。

由于上升运动的间歇性,在曲流凸岸坡形成多级阶地。

傍水崖旁边受构造限制河流呈“之”字形拐折。

同时河流在下切的过程中,还进行侧蚀,曲流截弯取直,发育内生环流。

原来经过小傍水崖村的河流被废弃,现在小傍水崖村的沙砾石层是故河道的证据,相当于一级阶地的高度,被废弃的曲流所环绕的孤立小丘,称离堆山。

六、结束语

这次地质实习结束了,这十天的磨养之路,劳累却很充溢。

山爬了许多,路走了许多,人也黑了不少,日子如流水般的过去了,但是收获也颇多,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

一路走来,真正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千奇百态,令我感叹不已,意犹未尽,但再好的旅程也终究要结束,留下的不仅仅是美妙的回忆,更重要的是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谈到详细的实习内容,不得不说这次实习对我们专业学问的巩固和学以致用有很大帮助,从岩性、地层、构造的分辨、罗盘的运用到对地质现象的说明,从实测剖面到地质填图,都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

地质学的生命在野外,书本上的学问总是片面的,野外的现象往往困难而生动,生搬硬套行不通,必需学会独立思索、融会贯穿才行,这是此次实习最大的收获。

在这次实习中,我不仅学会的是学问,更重要的是我拥有的克服困难的意志。

实习的时间虽然短暂,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在一起相处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都是难忘的很珍贵的经验,至今历历在目,令我回味无穷。

第3篇:

七月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实习区基本概况

第一节

实习任务、内容、起止时间

本次北戴河地质实习地点在秦皇岛市柳江盆地石门寨地区进行。

实习时间是2021年7月6日——7月17日。

组长:

朱根旺组员:

兰海强、敬兴强、张兴亮、白小晗。

实习目的是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视察、相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相识及整体规律相识,加深对课程理论学问的理解。

驾驭地质学、地貌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并培育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实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实习队伍由13级地化二班全体同学组成,带队老师冯进来。

我们每天沿着已经规定好的路途行走,在有特别地貌的地方老师就给我们讲课。

我们就随时记录,拿出课本与实地地区比照,加深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回到基地也就是一上午的时间。

所取得的成果是:

我们已经基本驾驭了常见的矿物、岩石、水文、地貌的野外坚决、视察和测量方法。

加深了我对课堂所学理论学问的理解和驾驭,开阔了眼界,培育了专业爱好。

其次节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地理位置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可供教学实习的重点地区——石门寨地区(习惯上称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km处,秦皇岛、山海关及北戴河三区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渤海海滨,是地质实习的协助工作区。

柳江盆地南北长20km,东西宽12km,面积240km2。

柳江盆地呈南北向簸箕状,东、北、西高,南低,区内海拔高度为60—400m,最高点为盆地北端的老君顶,海拔493.7m。

东部为石湖山、后石湖山,北部为梯子岭,西部为响山,盆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大石河蜿蜒其中。

二、实习区地貌特征

柳江盆地的得名地点——柳江村位于石门寨西南4km处,盆地北东西由晚太古代绥中花岗片麻岩(已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变为花岗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盆地内部为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

从地质构造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称为“柳江向斜”。

临江地带长约50km,海岸地貌发育,侵蚀与积累型海岸相间分布形成很多优良浴场。

短暂性地面流水作用剧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

大石河与汤和是区内主要河流,形成很多流水地貌。

在海滨地带波浪在基岩海岸处发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类海蚀地貌。

在海湾、平直海岸地带形成各类海基地貌;潮汐的作用使波浪作用范围加大,形成海蚀平台等地貌;沿岸流携带泥沙在海岸形成沙嘴、陆连岛等地貌类型。

三、河流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

其特点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大、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暴涨暴落、非汛期河水干枯或断流。

它们大多发源与北部山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或由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河流的补源以降水补给占肯定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

四、海洋

秦皇岛地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西翼。

海岸线东起山海关东庄,西至昌黎县滦河口,总长度126.4km。

除北戴河到山海关分布有20.5km岩石岸线外,其余均为砂质岸线。

海区潮间带面积31.1km,0~25m等深线海疆面积2629.4km。

沿海岸带可以视察到海浪、潮汐、潮流及地壳运动的各种证据。

五、土壤与植被

柳江盆地为半干旱森林景观与干旱草原景观和半潮湿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

表现为旱生阔叶林——山地棕壤。

六、地质遗迹资源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