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盆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2343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江盆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柳江盆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江盆地.docx

《柳江盆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江盆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江盆地.docx

柳江盆地

 

秦皇岛石门寨地区

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2

第二章地层··································4

第三章岩石··································9

第四章构造·································13

第五章地质发展简史·························23

第六章结束语·······························25

 

第一章绪言

秦皇岛石门寨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是国家地质公园——“河北秦皇岛刘江国家地质实习公园”。

该去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邻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管辖。

实习区所在的石门寨地区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

北、西、东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高山主要由上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构成;而在地质构造上则形成一个比较宽缓的向斜,故名“柳江向斜”。

前者是地貌形态,后者为地质构造概念。

故又通称谓“柳江向斜盆地”。

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南部大石河河谷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米。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但受海洋影响较大,工农业并重,有煤、铝土矿、建筑石材及水泥原料等。

自古生以来,该区经历了海西——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与断裂构造。

西部地区产生了近南北向的背斜构造,其特点为西翼地层产状较缓而东翼地层直立倒转,被断裂破坏;中部和东部地区则为一开阔的不太对称大向斜,即柳江向斜。

南北向褶皱是燕山期东西向挤压构造作用的产物这一认识已得到广泛认识。

二、实习基本状况

本次实习的时间为2011年7月27日——2011年8月17日,期21天。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两年来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是一项综合实习,同时也是必修的教学环节。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加深课堂知识的了解,做到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增强感性认知。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了解和掌握地质填图的规矩、程序和方法,学会计划和布置观测线路、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初步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和图表完成指定范围的地质图,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我们班的这次实习是在带队老师杨明慧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的。

我们班共分6个小组,每小组5人,每组组长一人。

我们第一小组的成员有王佳意、石雅良、唐成伟、洪方浩、伦九赢,进行野外实习是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组共采集标本48块,完成图表4张,实习报告一份。

 

第二章地层

本次实习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

华北的克拉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老陆块,与其他克拉通相比,有着更为复杂、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记录了几乎所有的地球早期发展的重大构造事件,并在中生代又发生了减薄与改造。

华北有若干古老的陆核,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华北克拉通90%的陆壳是在早寒武纪形成的,绝大多数形成于中—晚太古代。

实习区地层分区属华北——东北南部区、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地层特征属华北型。

就华北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缺失中元古界的长城系、蓟县系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的下马岭组),化石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

*克拉通化,就是克拉通形成的过程,即形成稳定的上下大陆地壳圈层,并与地幔耦合的地质过程(翟明国2010-6)。

第一节太古界Ar

主要是混合花岗岩,变质作用较彻底,肉红色,无解理,有片理构造,见少量原岩斜长角闪岩,灰黑色。

与上覆元古界地层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

第二节新元古界Pt3

长龙山组Qc灰白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见鱼骨状交错层理,底部含砾砂岩,海成波痕,含细粒海绿石。

见砂泥旋回两套。

与下伏太古界地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

景儿峪组Qj底部砂岩、紫红色泥岩向灰色灰岩过度。

分层标志为紫红色泥板岩,与下伏上太古界地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第三节古生界Pz构造层

下寒武统:

府君山组:

东部落出露较全,下部为厚层结晶灰岩,上部为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厚度146米,与下伏景儿峪组地层成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界标志是景儿峪组厚层状灰色结晶灰岩。

馒头组:

鲜红色、砖红色薄层泥岩,东部落河流位置覆盖。

厚度71米,与下伏府君山组地层成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为其底部角砾状薄层泥岩。

毛庄组:

猪肝色、暗红色薄层泥岩,紫红色粉砂岩,抗风化能力弱。

厚度112米。

分层标志不明显,主要与馒头组鲜红色区分。

中寒武统:

徐庄组:

(东部落)薄层紫红色,黄绿色含粉砂质云母片粉砂岩、页岩,见生物活动遗迹化石虫孔,厚度101米,分层标志为紫红色,黄绿色泥页岩互层,与毛庄组整合接触。

张夏祖:

岩性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细粒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中部以鲕粒灰岩为主,夹藻灰岩,叠层石发育好;上部为泥质条带灰岩,页岩,总厚度130米,分层标志为鲕状灰岩,与下伏徐庄组整合接触。

上寒武统:

崮山组:

下部紫色页岩、粉砂岩夹粒屑灰岩,中部灰色藻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粒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上部紫色粒屑灰岩夹紫色粉砂岩,总厚度102米,分层标志为紫色粒屑灰岩,与下伏张夏祖平行不整合接触。

长山组:

底部鲕粒灰岩,上部粒屑灰岩、粉砂岩、泥质条带灰岩互层,顶部厚层藻灰岩,厚度18米,分层标志为灰色藻灰岩,与下伏崮山组整合接触。

凤山组:

下部为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向上钙质页岩、鲕粒灰岩、粒屑灰岩,厚度92米,分层标志为灰绿色粒屑灰岩,与下伏长山组整合接触。

下奥陶统:

冶里组:

下部为泥晶灰岩夹粒屑灰岩,上部为灰色粒屑灰岩夹黄绿色泥质灰岩、页岩,厚度126米,分层标志为灰色薄层粒屑灰岩,与下伏凤山组整合接触。

亮甲山组:

中、厚层豹皮灰岩,夹少量粒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上部见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见生物化石,厚度118米,分层标志为豹皮灰岩,与下伏冶里组整合接触。

中奥陶统:

马家沟组:

细晶白云质灰岩,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见“刀砍纹”,厚度101米,分层标志为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与下伏亮甲山组整合接触。

华北地区在奥陶晚期普遍抬升,直到石炭中期才下降接受沉积,其间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地层。

中石炭统:

本溪组C2b:

下部铁质砂岩或褐铁矿、铝土矿,上部薄层粉砂岩、页岩、泥质透镜体,本溪组课件两套沙泥旋回,反映水平面反复升降,浅水环境,厚度82米,分层标志为红褐色褐铁矿铁质砂岩,与下伏马家沟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石炭统:

太原组C3t:

灰黑色、红褐色粉砂岩,铁质浸染,球形风化,植物化石,两大沙泥旋回,厚度51米,分层标志为球形风化,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

下二叠统:

山西组P1sh:

灰色含碳屑石英长石砂岩,灰黑色中细粒长石杂砂岩、粉砂岩,碳质页岩,含煤,厚度62米,分层标志为底部发白色细粒砂岩,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下石盒子组P1x:

含砾杂砂岩,中粗粒长石杂砂岩,向上部颜色整体变红,紫色泥岩,反映干旱环境,河流成因,河床滞留沉积,厚度115米,分层标志为含砾砂岩,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

上二叠统:

上石盒子组P1s:

中厚层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紫色细粒砂岩、粉砂岩,见斜层理指示水流方向,大体两套沙泥旋回,砂岩地势较高,泥岩地势较低,厚度72米,分层标志为粗砂岩,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

石千峰组P2sh:

紫红色含砾砂岩,灰色泥质胶结粗砂岩,细砾岩,较长龙山组石英砂岩质地疏松,砾石火山岩成分多,见石英长石砾石,上部紫红色泥页岩,厚度150米,与下伏上石盒子组整合接触。

第四节中生界Mz构造层

上三叠统:

黑山窑组T3h:

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碳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顶部为泥炭沼泽,厚度162米,与下伏石千峰组角度不整合接触,约75°交角,为克拉通初始运动表现,分层标志为含砾粗粒石英杂砂岩。

下侏罗统:

北票组J2b:

下部为灰色厚层含砾细砾岩夹粉砂岩、页岩,上部为黄色粗砂岩岩,粉砂岩、页岩,含煤线,纹层明显,反映河流二元结构,厚度493米,分层标志为砾岩与黑山窑组含煤页岩角度不整合接触。

中侏罗统:

兰旗组J2l:

下部为灰绿色安山质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上部为安山质火山熔岩,安山玢岩,见安山质侵入体,柱状节理,厚度大于1000米,与下伏北票组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三章岩石

本区的岩石种类繁多,岩浆岩有相当丰富的类型,从基性岩到酸性岩都有。

从空间上观之,深成侵入岩主要出露在柳江向斜两翼,东老而西新。

浅成侵入岩则广泛分布于向斜核部,而以东翼更甚。

溢流、爆发形成的喷出岩主要集中在向斜核部。

沉积岩主要有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两大类。

陆源碎屑岩在该区主要分布在中—上石炭统、二叠系和侏罗系内,其次分布在青白口系、寒武系及奥陶系内。

中粒碎屑岩(砂岩)较粗粒碎屑岩(砾岩)发育,而细粒碎屑岩(粉砂岩)和泥质岩也有广泛的分布。

区内内源沉积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分布在寒武系及奥陶系内。

变质岩主要有接触变质岩和混合花岗岩岩。

在本次实习所经地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相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混合花岗岩具代表性。

第一节岩浆岩:

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将其分为侵入岩、喷出岩和脉岩三大类。

喷出岩是指岩浆及其它岩石等沿火山隧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脉岩是在岩浆岩体内部或其附近围岩中形成的呈脉状产出的岩浆岩。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大概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本区与区域上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活动有四个岩浆旋回,即海西-印支流纹岩喷发旋灰,燕山运动第一期安山岩喷出-闪长岩,花岗岩侵入旋回,燕山运动第二期流纹岩,石英斑岩喷出-花岗岩侵入旋回和燕山运动第三期花岗岩长岩花岗岩,正长斑岩侵入旋回。

侵入岩:

侵入岩指岩浆在地下不同深度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本区浅成侵入体规模不大。

主要呈岩床、岩墙产出。

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

一、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呈岩墙,岩脉分布在潮水峪,亮甲山,鸡冠山等地,侵入于前中生带沉积岩或变质岩中.一般称灰黑色,灰绿色或黑色。

似斑状或斑状结构,基质为细晶或隐晶质,个别具球粒结构,气孔构造。

属海西—印支期构造岩浆旋回,即与本区早期东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

二、闪长玢岩

呈岩枝,岩株,岩脉产出,如分布在东部落南部的岩体,呈灰白色,风化面灰黄色,斑状结构,角闪石斑晶少于斜长石。

板厂峪二层,石英35%,长石40%,灰黑色闪长玢岩,见析离体,流线构造,长石灰白色。

三、二长斑岩:

岩脉产出,燕塞湖南,成分与二长岩相同,斑晶为斜长石,边缘常被正常时所包围,基质由细粒状长石组成,似斑状结构,含少量石英和暗色矿物。

四、花岗斑岩

本区花岗斑岩主要分布在砂锅店东山、石门寨、潮水峪等地,呈岩墙,岩株产出。

风化面红褐色,新鲜面灰黄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肉红色钾长石。

基质为显微隐晶质,块状构造。

深成侵入岩

本区深成侵入岩分布在柳江向斜西侧和东南角。

西侧上平山、杜庄、花场峪属响岩掩体边缘相。

一、响山岩体

响山花岗岩:

响山花岗岩体分布再本区以西平市庄至响山一带长达25米,岩浆从北西向南东侵入,东南侧内倾角45度左右,侵入府君山组,北票组中。

围岩蚀变主要为大理岩化,其次是断续分布的矽卡岩化,中心相为中粗粒花岗岩,呈灰白色,主要矿物有钾长石60%-65%、微量斜长石、石英35%;边缘相为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呈肉红色。

斜长角闪岩:

分布于张岩子、鸡冠山,灰色、黄灰色,偏基性,角闪石含量大于斜长石含量,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原岩。

喷出岩:

一、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富。

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

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老鹰窝隧道南20米左右路北,浅灰色,浅灰绿灰绿色安山质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成分含长石、辉石、黑云母、角闪石,角砾大小不一,大于64mm可见,流纹构造,长石大米粒状定向排列,角砾成分大于50%;老鹰窝隧道南10米左右路北,灰色安山质火山熔岩,长石、角闪石,暗色斑晶,见气孔杏仁构造;

二、流纹岩:

板厂峪一层,流纹质火山熔岩,石英40%,长石30%,见定向构造流纹构造,气孔填充;

三、脉岩:

长英岩,霏细结构,长英质成分,块状构造,见于吴庄背斜区域九龙壁及周边,呈岩脉侵入,受力变形,褶皱和断层发育。

变质岩:

混合花岗岩,张岩子村北,为深成侵入岩,成分同花岗岩,少部分结晶程度好,大部分为小型变形晶粒,晶粒边界明显,结构致密,肉红色,有片理构造,少见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理构造,无解理,部分暗色矿物分布不均,显示了受到了力和热混合作用。

以区域变质作用定义分析为区域变质*混合花岗岩。

*混合岩化作用是一种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介于变质作用于典型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作用。

 

第四章构造

柳江盆地于晚古代发育,到中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这段时间内,由于缺失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在这里有很大的不整合面,而且有过明显的海陆变迁。

中生代构造变动是在古生代的褶皱基础上,二叠纪末期的时候,发生抢了的构造变动,形成柳江盆地的雏形,侏罗纪的时候,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下侏罗纪的时候,又发生一次构造变动,地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西翼出现沉积,西翼角度不整合于下伏之上。

新生代第四系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剥蚀,所以山区河谷有明显的阶地发育,全新世以来,亦有海积和海蚀地貌,由此发育成了现在西部陡东部缓的向斜地貌——柳江盆地。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小岩株、岩床和岩墙很多,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西部由于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构造特征为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甚至直立,倒转;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向斜核部为燕山期,为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

第一节褶皱构造:

一、柳江向斜面

柳江向斜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

该向斜北起城子峪,南至石龙山,南林子一线,长达40km。

东起娃娃峪西沟,张崖子,西到王庄,山羊寨一线,宽约8km。

向斜核部被中生代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核部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和中、上石炭统地层。

地层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向,倾角一般在40~50之间,由于受近南北向逆断层和西侧岩体侵入影响等,使个虽地段,地层产状近直立或倒转,并使有的地层组,段缺失。

东翼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炭统,二叠系地层所组成。

地层走向近南北,倾角一般在10~25之间,局部达30左右。

瓦家山即位于向斜核部。

向斜的基底是与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不整合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中性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向斜的北、东及南部边缘。

柳江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发育有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侵入岩基,如响山花岗岩体和后石湖山碱性花岗岩体,它们在地势上构成高峻险要的山地。

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向斜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

以向斜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板厂峪一线向斜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他三个区位于西部。

二、吴庄—花场峪背斜

分布于张赵庄以北、吴庄、花场峪一带,该背斜轴近南北向,出露长度约3.5km,宽约1.5km。

核部为徐庄组,两翼由张夏组鲕状灰岩,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泥质条带灰岩组成。

背斜北端被花场峪—王庄断裂切割,南段被吴庄—车厂断裂切割,在花场峪以北,背斜西翼被花岗岩吞没。

从延伸趋势看,该背斜在花场峪以北和张赵庄以南仍有断续出露,即吴庄—花场峪一带仅以该背斜出露较完整的一段。

由于该地区受到强烈挤压作用,部分地区产生系列断层伴生小褶皱,如“九龙壁”褶皱—断裂带,还可见断裂面上的断展、虚脱现象。

在杨树林向上30米采石坑内见一典型倒转褶皱,被断层错断,可见虚脱现象

三、柳观峪—秋子峪背斜

柳观峪—秋子峪背斜分布于柳观峪以东,秋子峪以南,呈北北东向延伸,出露长度约1.8km,宽约0.3km。

背斜核部在柳观峪以东由府君山组构成,沿裂隙发育有重晶石脉。

背斜核部向北北东方向延伸到汤河以北,出露毛庄组紫红色页岩和粉砂岩,再往北褶皱轴逐渐倾没。

在柳观峪以东,北斜两翼由馒毛组和徐庄组、张夏组组成,西翼被一条走向45°的断层切断。

在汤河以北,两翼由徐庄组和张夏组构成。

第二节、断裂构造

西部地区

(1)南北向逆断层发育在外观峪—秋子峪背斜和吴庄—花场峪背斜东翼,断层面向西倾斜倾角一般大于56°。

断层附近地层直立或倒转、挤压构造透镜体发育。

(2)北东向断层一般为平移断层,即北西盘向北东错移。

如柳观峪以东,北东向平移断层切割了柳观峪—秋子峪背斜断层走向北东45左右,向北西倾斜,倾角较大。

(3)北西向断层一般为平移断层,北东盘向北方向错移。

如花厂峪—王庄断层和柳观峪—山羊寨断层。

一、张岩子混合花岗岩小断层

东西向小型逆断层,上盘断层面发育阶步,陡坎指示下盘运动方向,断层附近伴生发育共轭剪节理,指示断层受力方向和性质,成因推断为海西——印支运动柳江向斜形成时期褶皱东翼逆冲断裂。

(2)南北向断层柳江向斜中,南北向断层的走向与所在岩层的走向大体一致,故南北向断层主要为走向断层。

其中延伸较远,较大的有两大条,一条是黄土营—安子岭正断层,另外一条是北林子—潮水峪逆断层。

前者断层面西倾斜,倾角70°-80°,上盘由府群山组,馒头组,毛庄组组成,下盘由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组成,属正断层。

二、鸡冠山汤河地堑:

西北翼向东南倾,东南翼向西北倾,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断层面倾角大,断距几百米,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三、鸡冠山太古元古分界上部断层,258∠53,正断层,拖曳现象,椭球体,几组大小不一共轭剪节理伴生,都能指示断层性质。

四、吴庄垭口断层逆冲断层:

表现为地层缺失,断层角砾岩,

五、北林子—潮水峪断:

120∠80层属逆断层,从潮水峪向南延伸到浅水营北村,北林子西侧,长达8km。

在潮水峪,断层面向东倾,倾角近直立。

下盘为冶里组微晶纯灰岩,上盘为凤山组260∠25p,见棱状阶步,竖状阶步,方解石结晶,走向30,同潮水峪区其他。

但在石门寨以南,下盘则为张夏组,上盘为亮甲山组,表现为正断层性质。

六、石门寨小型正断层

GPS定点方位为N40°05′32.95″,E119°35′38.74″,海拔85米。

岩性表现为灰岩泥岩互层,薄层泥岩可作为标志层,连续两组断裂,均定性为正断层,且中间盘分别为两断层的上升盘和下降盘,即此正断层组合为一断阶。

七、潮水峪沟底断裂

经分析,本区曾经发生过至少三次的构造活动,首先是NS方向的断裂,其次是辉绿岩脉充填,并发生了左行平移距离多,最后是闪长玢岩脉侵入,并也发生了右行平移距离小,其间可见右行雁列式张节理,指示一次错断方向。

整体受力方向同柳江向斜二次构造相同,属近东西向挤压力形成错断裂带。

八、吴庄断层

经分析,此处为正断层,原岩是沉积岩,现一部分已变质为断层角砾岩,砾石的磨圆不好,棱角明显,推断形成原因可能为,岩浆侵入时收缩拉张形成了正断层。

可见断层角砾岩,条带状结构。

九、山羊寨采石场断层

此处为正断层,近南北走向,由辉绿岩岩体侵入马家沟组灰岩后形成,岩体顺层侵入,与周围岩体接触好,整体地层近直立,推断形成原因可能为燕山运动时期对柳江向斜西翼进行改造时,岩浆侵入后形成p。

第三节、节理

该地区节理发育,特别是在断层面两侧以及褶皱地区,张节理和剪节理都很发育。

张岩子混合花岗岩区域见断裂形成的共轭剪节理,鸡冠山上正断层带多见断层伴生共轭剪节理,指示断层性质;另外板厂峪、潮水峪、山羊寨采石场等处见柱状节理,其中板厂峪柱状节里十分壮观,横切面达2.5*2.5㎡,长十数米,垂直岩层分布。

第四节、沉积构造

岩溶现象

砂锅店东山梁北岩溶作用,亮甲山组灰岩白云岩,顺节理发生溶蚀作用,节理方位330°,与潮水峪——砂锅店东山梁地区观测点所观测地质体界线方位相同,属同期构造产物。

鸡冠山波痕

位于鸡冠山中部,GPS定点方位为N40°02′44.22″,E119°31′01.22″,海拔229米。

此处波痕波长约为45厘米,有明显的陡缓坡之分,推断古水流方向应用水从缓坡流向陡坡。

 

第五章地质发展简史

实习区经历了二十几亿年的地质历史、多次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目前的构造格局。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阶段:

太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中生代燕山期挤压褶皱、断裂和岩浆作用阶段;以及新生代的差异隆起作用阶段。

太古代结晶基底阶段这一阶段本区以发育绥中混合花岗岩为代表,构成这一区域的结晶基底。

结晶基底形成后,本区长期处于隆升剥蚀状态,直至新元古代晚期。

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阶段本区新元古代裂陷槽是华北克拉通燕辽裂陷槽的组成部分。

燕辽裂陷槽主体部分是在中、新元古代发育,沉积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的地层,由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

而本区处在燕辽裂陷槽的东部边缘,中元古界的长城系、蓟县系和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的下马岭组地层缺失,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合景儿峪组海相碎屑岩直接不整合在太古界地层之上。

古生代稳定地台盖层发育阶段这一阶段华北克拉通以升降运动为主,为稳定的克拉通盆地沉积。

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导致近100Ma地层缺失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上降运动(加里东运动)。

下古生界主体由陆表海沉积的碳酸盐岩组成;上古主体由海陆交互相(石炭系和二叠系下部)和陆相(二叠系上部)碎屑岩地层组成。

地层稳定性很强,横向可以进行很好的对比。

古生代末期的海西构造运动使本区遭受南北向挤压,形成东西方向的褶皱构造。

但总体构造变形不强烈,褶皱只在局部区域发育。

中生代印支期阶段三叠纪晚期发育湖盆,沉积黑山窑组地层。

黑山窑组地层与上覆地层平行不整合,表明本区印支期的构造活动比较平静,没有显著的构造变形。

中生代燕山期强烈的挤压、断层和岩浆作用阶段燕山运动在本区以东西向挤压作用为主,表现为南北向的褶皱作用,南北向延伸的逆冲断层作用和北西、北东向的共轭走滑断层作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对本区的构造变形起决定性作用。

燕山期发育陆相碎屑岩和各种产状的岩浆岩,以中性岩浆岩为主。

表明具有弧后的构造背景,是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强烈的推挤作用造成的。

新生代的差异隆升阶段新生代期间表现为显著的差异隆升,柳江盆地周缘(西、北和东部山区)表现为强烈的隆升作用,而盆地中部地区的隆升作用则相对偏弱,构造上表现为正断层的普遍发育,单规模都比较小。

新生代的隆升作用是“河流回春”(兼有山区河流和曲流河的一些特征),多级河流阶地,在山顶上残留古夷平面等。

 

第六章结束语

终于来到了报告的最后一部分,结束语。

这份报告记载了太多太多,不只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学,还带着我们实习的那份心情与这份沉甸甸的收获。

我们体验了完美的团队合作。

从分组开始,我们就体会着努力和

收获的喜悦。

我们将预习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并与同学们分享,与老师交流。

我们一齐思考、发现、学习、从每个人的工作中得到快乐,共同经历了辛苦与挫折,互相鼓励和支持,最终将每个人的劳动汇聚成实测和勘探的成果,在报告中体现我们的结果。

实习基地是个让人难忘的地方,尽管位于煤产业地区,煤灰漫山飞,但依然好的风景让我们大饱眼福,让我们由衷的对大自然的杰作发出赞叹。

我们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