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847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docx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1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

案例2、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3通信电力公司临时办公室火灾事故

案例4新民太平庄站火灾事故

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塌方事故

案例1涩宁兰输气管线11标段管沟坍塌事故

案例2西气东输21标段预留管沟塌方事故

案例3西气东输27标段“9.29”管沟塌方事故

第三部分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1钢管厂行吊吊钩坠落伤亡事故

案例2物资装卸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3KC-13天然气管线项目6.15事故

第四部分交通事故

案例1大件运输非道路交通死亡事故

案例2兰成渝项目12.13交通事故

案例3长春输油气公司京沈高速交通事故

案例4研究院焊接公司交通事故

案例5特运公司京石高速交通事故

案例6西气东输项目部交通事故

案例7莫桑比克项目交通事故

案例8利比亚项目交通事故

第五部分触电事故

案例十里河泵站高压电流击伤事故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1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86年12月15日7时,中原输气公司在中沧输气管线进行高唐至德州管段的清管作业。

在高唐站由发球筒发球后,球卡于出站三通处。

当晚19时30分,采用高唐站重新倒换发球流程,采用管线憋压的方法重新发球,球被冲进干线。

16日凌晨1时15分,指挥人员指令打开德州清管站收球筒放空阀准备引球,开放空阀后看到放空管喷出液体污物,便立即命令关闭放空管。

1时18分,打开排污阀向排污池排放污物,因夜间能见度低,误将排出的凝析油当作污水,5分钟后排污池灌满,大量油气弥漫站内,被距排污池95米处的小茶炉明火引燃,导致轻质油挥发气大面积爆燃,排污池燃烧三小时二十七分。

导致5名职工死亡,烧伤6人,5台机动车被烧毁,经济损失53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对通球清管作业认识不足,没有预见排污中有液态烃。

2、是在不利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带气清管。

3、放空装置在设计上不够合理。

生产区距离其它设施防火间距不符合防火规定。

4、缺少必要的输气安全规程依据。

三、经验教训

1、中原油田天然气中含大量的凝析油是造成起火的根本原因。

2、中沧线在设计上不完善、不合理。

3、清管作业缺少科学和技术手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四、预防措施

1、从根本上解决油田气质问题。

2、对中沧线进行全面改造。

3、完善沿线各站的生产配套工程。

4、停止德州清管站内液化气站和油库的使用。

5、建立天然气化验室进行气体分析。

案例2、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89年8月12日9时57分,黄岛油库发生了特大火灾事故。

8月12日9时黄岛地区开始下雨,同时伴有雷电,这时,黄岛油库老罐区容积为2.3万立方米5#半地下混凝土罐正处于收油状态,随着原油的不断进入,油气通过排气管和水泥盖板缝隙不断排出罐外,罐外顶部形成了一层油气层,随着暴雨加剧、雷声变大,9时57分一声巨响,5#罐爆炸起火,罐顶被炸飞,16000余吨原油燃起了熊熊大火。

此次火灾事故大火持续燃烧104个小时,共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1#、2#、3#、4#、5#),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海产品赔损4720万元。

在灭火过程中,14名消防官兵和5名油库职工牺牲,66名消防官兵和12名油库职工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油库老罐区5#半地下非金属油罐遭雷击而产生感应火花将油气引爆所致。

2、4号罐也是钢筋混凝土罐,事故发生时,其中仅有4000余吨油,有1.6万方的油气空间,在相临仅10米的5号罐猛烈火灾高温烘烤下,罐内温度不断上升达到爆炸条件而发生爆炸。

3.半地下油罐年久失修,密封不严。

4.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没有与地方联动的消防应急预案等也是事故得以迅速扩大的重要因素。

三、事故教训

1、油罐火灾的扑救措施不合理。

扑救油品火灾时将消防水直接喷到罐内油品上,造成沸溢和喷溅。

2、油库的消防安全监控、固定式灭火系统、水冷却系统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差。

为防止雷击和静电带来的火灾爆炸事故,必须加强油罐接地电阻的监测与维护。

3、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并要与当地政府的预案有一个合理的接口;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安全培训和预案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4、本事故发生前,绥中输油站和秦皇岛输油站曾发生过五千方和两万方半地下非金属罐的雷击爆炸着火事故,当时局专门下文要求做好该类油罐的安全管理,并明确了安全技术措施,要求认真落实,严防此类事故的重复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起事故还是发生了,这方面应特别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3通信电力公司临时办公室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4年8月16日22点21分,在廊坊市和平路23号院内,通信电力公司临时集中办公的会议室(因公司机关办公楼装修,所以科室外迁)冒烟,巡逻人员当即向119报警,并通知公司领导,大约5分钟,公司领导和消防队相继赶到,组织灭火,22点46分火被扑灭。

为了防止死灰复燃,对火场又采取了善后处置和监控。

8月17日,公司对火灾损失进行了初步统计,无一人伤亡(因下班时间室内无人),由于火灾发现救助及时,重要文件资料没有损失,部分办公机具、用品损坏,会议室内部分设施受到了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

火灾原因不明

三、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加强消防和安全戒备,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

案例4新民太平庄站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

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新民太平庄站因检修设备而停输,该公司于5月15日通知该站,要求对站内1000立方米(空罐)储油罐内加热器进行检修,东北公司输油中心负责该站日常管理的人员安排于16日—20日中午,对大罐凝油进行拌热。

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将罐内加热器检修工作委托给锦州输油气公司所属金龙建安公司。

甲方要求5月23日开始投油之前抢修工作结束,由于时间紧迫,因而双方未签定书面协议。

其施工合同、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都是由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制定。

20日上午,李××带领3名有关人员开始做准备,15时—20时打开油罐底部入孔和罐顶部入孔,自然通风5小时后,决定用隔爆三相异步轴流风机对罐内进行强制排气处理。

安装前对隔爆三相异步轴流风机进行了各项检查,检查好后安装在罐底入孔处,电器接线由太平庄站运行电工岳××连接,安装好后,又进行盘车检查,隔爆三相异步轴流风机电闸在罐西南处,距罐底部入孔10米左右,当晚风向西南风,风力3—4级,现场无任何火源。

晚20:

40分左右合闸瞬间,火焰从罐底部入孔处突然喷出,李××立即报警,辽河油田炼油厂和新民市消防支队消防车及时赶到火灾现场进行灭火,约21:

10分火势被完全扑灭。

火灾造成油罐的罐体和底部连接处局部有裂纹,罐底入孔周围略有变形,油罐底部入孔上部保温层有脱落,防火堤内水面可见有约700—800公斤原油。

火灾造成当时在现场巡视的1名输油工右手、右耳局部灼伤,为轻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718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经消防部门专业人员鉴定,事故直接原因是:

隔爆三相异步轴流风机机芯内产生火花,遇油罐内扩散出油气引燃,发生火灾。

2、对危险因素分析不够,估计不足,凭经验办事;

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蛮干现象。

三、事故预防对策

1、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维检修人员的安全教育;

2、严格施工合同签定,明确各方安全责任。

3、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应由施工方制定,经甲乙双方讨论通过后,主管技术领导签发后执行。

4、严格执行施工方案进行组织、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置换、清洗、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5、事先将防爆电气进行测试,确信防爆完好。

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塌方事故

案例1涩宁兰输气管线11标段管沟坍塌事故

一、事故经过

涩宁兰输气管线11标段的管沟开挖工程按施工计划要求应在2001年3月下旬开始,但因当地居民的百般阻拦,工程一直无法开工,直至5月22日,在当地200余名公安干警和法警的强行维持秩序情况下,工程才得以开工。

5月23日管沟开挖继续向梁家湾推进,在8:

30左右,下起了小雨,直到中午11时左右雨停(下雨期间停止了挖沟作业)。

当日下午,管道施工方与管沟开挖作业队伍现场协商继续挖沟作业。

下午4:

30左右挖到沟深3m处时,在没有任何塌方迹象的情况下,发生突发性坍塌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对湿陷性黄土特性认识不足。

兰州西固区大多管沟段属于湿陷性黄土和散碎风化岩,事故当日连下3小时的小到中雨,使湿陷性黄土变的松软,虽然在施工中按照施工要求加强了安全措施,在22日晚施工碰头会上,西安西北石油管道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项目部对梁家湾地段施工人员提出了安全要求,而且监理人员现场监理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坍塌迹象情况下,突然塌方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施工中管沟的边坡过陡,挖出的泥土又堆积在雨后的沟壁上,超出了沟壁的负重。

在挖沟到1.8m时发现地下有Ф750mm煤气管道,经测量该段需继续挖深至3.5m,此时在没有加大边坡的情况下继续挖深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因地方部门尤其是当地居民的阻挡,致使管沟开挖工作不利,造成梁家湾段停工2个月,施工单位为抢进度,减少工期延误带来的损失,未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是造成这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事故发生后,局组织进行了事故调查,详细了解事故经过后,按照双方签定的合同条款,本起事故全部责任由甘肃省山丹建筑第八分公司承担,并负责组织和处理这次事故的善后工作。

四、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1、各单位承包的工程一般不得转包。

需要转包出去的分项工程,对分包商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签定的施工合同中必须有安全约束条款,划清责任;对特殊险段,要有风险评价;对其施工队伍要进行作业安全教育。

定期对分包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要一包到底,不能包而不管。

2、对于雨季施工的土方工程,尤其管沟开挖、土石方爆破等,尽量采用机械施工,必须人工沟下作业的,要在雨停后确认山体稳固、有专人监护情况下,下沟作业,且有应急疏散措施。

3、在管沟开挖、土石方爆破等作业中要有适当的边坡比,清出的土石方(尤其是雨后)不能在管沟边大量堆积,以免塌方。

案例2西气东输21标段“8.15”预留管沟塌方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2年8月15日西气东输21标段,发生一起塌方埋人,致使一名儿童窒息死亡事故。

某施工单位在线路里程FL019有一转角,管线下沟后,因弯头未到未及时进行连头作业,故该处约30米管沟没有回填,2002年8月15日下午,当地附近村庄的小孩在预留管沟内掏土玩耍时,致使沟边土方坍塌,造成两名小孩被埋,其中一名6岁女童因埋得较深,营救不及时,导致窒息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不严格执行施工设计规范,管沟开挖边坡不符合设计要求;

2、风险识别不够,现场警示、防护措施不到位;

三、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1、对较深的管沟应采取防塌桩及进行台阶式放坡的措施,防止不可预见的塌方事故的再次发生。

2、加强现场安全监护与警示。

对施工未完工的预留坑,应派专人看守或加设卫栏,并悬挂警示牌。

5、加强对附近社区村镇居民的HSE知识教育和宣传,提高防范意识,教育儿童不要到管道施工现场,做到防患于未然。

案例3西气东输27标段“9.29”管沟塌方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2年9月29日13:

50时,西气东输27标段一安装机组在HF057桩处连头施工地段发生一起因管沟突然大面积塌方,致使1人死亡的施工事故。

事故发生地为管线连头施工,需沟下作业。

安装机组于2002年9月27日进入HF057桩施工地段,在进入施工现场后,机组长组织了HSE监督员、技术员及有经验的作业人员共8人对施工现场进行了风险识别。

一是有溺水的危险;二是作业带上方有通讯电缆及电力线路,在设备行走和施工作业时有损坏通讯电缆及触电的危险;三是连头施工需开挖较深的管沟,在成沟后,会有地下水及河床底部渗水的可能,将会造成管沟塌方或滑坡的危险,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或是设备的损坏。

根据现场识别的风险,机组制定了以下风险削减措施:

①对河床进行清淤工作,对拦水坝基打桩防塌;②在管沟的两侧打上防塌钢桩;③在施工作业带的两侧拉设警示旗,靠路边处用围网围起,夜晚设警示灯;④在通讯电缆及电力线下方放置上有电线的标志牌,在道路边放置“前方施工请注意安全、前方施工请慢行谢谢合作”等警示牌;⑤准备水泵,在管沟开挖后有水以便能及时抽水;⑥对管沟采取放坡开挖;⑦试挖长5米、深6米、上口宽10米、下口宽3米的一段管沟,以便观察是否沟内会有大量的积水及沟壁是否会塌方或滑坡;

⑧施工中现场设专人监护。

在制定了上述风险削减措施后,安装机组于9月27日15:

10时进行了管沟试挖,成沟后沟壁土质较坚硬,且沟底无水。

9月28日8:

30到达施工现场后,对27日下午试挖的管沟进行了观察,管沟内无水,沟壁也无塌方及滑坡的迹象,于是进行了正式开挖管沟。

为防止塌方,没有长距离的进行管沟开挖,只继续开挖了8米长的管沟。

9:

00时管沟挖好,加上27日下午开挖的5米,正好够一根管的长度,于是进行了下管组焊,当天完成与顶管穿越的管品焊接。

29日8:

30到达施工现场后,检查管沟,仍未发现有塌方或是滑坡的迹象,但沟内有少量渗出的水,约8:

40时开始挖沟,9:

10时左右12米长的管沟挖好,下管组焊,这时沟内有少量的水,对施焊无影响。

在当日13:

00~13:

30时,继续开挖了13米长的管沟,施焊作业仍在进行,现场监理和HSE监督员在施工现场监护巡查。

在巡查过程中监理发现南侧沟壁的上方堆土较多,和机组长商量采取措施,于是机组长通知施工人员停止施焊作业,并调来单斗将沟壁上的土一部分先回填到管沟内,一部分将其继续向外侧翻倒,以降低沟壁的承重力。

清理完毕后,机组长发现沟内有积水,又派劳务工夏××安装水泵进行抽水,安排劳务工赵××对焊道进行打磨,监理在沟上监护,HSE监督员在沟下观察沟壁。

时间大约在13:

50时,HSE监督员发现沟壁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赵××和夏××马上撤离,然而由于事发突然,管沟南侧深约六米,长约有18米长,宽度约2米的土方突然坍塌,塌下的泥土将当时正在管沟内打砂轮的赵××及正在安装排水泵的夏××和现场HSE监督员钟××埋在沟内。

由于赵××是站立操作,在听到紧急撤离的喊声后,马上跳起撤离,但仍被突然塌下的泥土扑倒,埋深约0.015米;钟××被泥土推向管沟一侧,双腿埋在土下;安装水泵的夏××由于是蹲在沟下作业,也已经有撤离的迹象,但还是被突然塌方滑下的泥土全部掩埋,埋深约2米。

当事故发生后,安装组机组长、现场监理立即组织了救护工作,项目部领导也在14:

00时赶到了事故现场。

赵××及钟××被埋较浅,在14:

05时被救出。

由于夏××被坍塌下来的泥土全部覆盖,被埋较深,抢救人员又不能用机械进行挖掘,只能用双手和铁锹进行人工挖掘,约14:

55才将其抢救出来,立即抬上了在此等候的救护车,15:

35到达苏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经医生检查,于15:

40确定其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对施工点的风险程度识别不够

事故发生地与管线垂直方向东侧有两条道路,其中一条距苏州工业园区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约28米,另一条水泥路紧挨顶管穿越出土点,来往车辆很多;北侧距管沟边约8米,

宽为7.6米的截流坝,被一土石方施工队当作运输土方的道路,车辆重载且过往频繁;南侧距管沟边约6米为一条新通车的宽约4米的水泥路,车辆不断;管线横向穿越一条宽约25米的河流。

由于施工地段三面环路,且距离较近,过往重型车辆较多,加上河底淤泥基础不牢,对形成的管沟产生影响,对此我们虽然采取了打桩及放坡的防塌措施,还是没有能够对振动及淤泥的流动性给管沟壁造成塌方的危险性识别出来(事故现场周围环境见附一)。

2、由于当时管沟挖深后,土层较坚硬,虽然打了防塌桩但不够密集,且缺少横向支撑。

3、由于塌方过程十分突然,事先没有征兆,现场人员来不及采取逃生措施。

4、对劳务人员的HSE意识教育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三、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这次突发事故教训十分深刻。

在风险较大的连头施工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管理人员及有经验的工人对现场的风险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识别。

对识别出来的风险由机组技术人员、HSE监督员、班组长及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共同研究制定风险削减措施及应急预案。

2、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已批准的风险削减措施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现场采取的安全措施应得到现场监理的确认方可施工。

3、对较深的管沟采取加密防塌桩及进行台阶式放坡的措施,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可靠,防止不可预见的突然大面积塌方事故的再次发生。

4、加强现场监护,HSE监督员及其他监护人员要站位得当,确保能及时观察到将要发生的危险,做到及时通知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5、加强对全体员工的HSE知识教育,提高其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三部分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1钢管厂行吊吊钩坠落伤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2年4月3日9:

00左右,钢管厂供应站装卸工聂××、孙××、吴××三人进入二车间精整段南端准备装运管头,吊车工将吊车停到事发现场,准备吊管头。

由于吊运管头需用小钩,故先卸下大钩锁具,升起大钩置指定位置停下,然后放下小钩,装卸工放上锁具开始装运,聂××、孙××、二人在地面挂钩,吴××在车上整理车内垫板并负责摘钩,聂××、孙××两人挂好钩后,向吊车工发出起吊信号,吊车工开始起吊,此时有异常响声,吊钩落地,聂××没来的及躲避,头部受伤,马上采取措施送往医院救治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吊车限位开关失灵,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无监护人进行监护)安全意识淡薄上岗(无戴安全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

1、天车司机在操作过程中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对这起事故负直接责任,经研究决定,对其待岗半年和记过处分;

2、车间主任安全意识淡薄,对天车特种作业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督促检查,负主要责任,经研究决定,给予记过处分;

3、生产副厂长对基层单位的监督检查不力,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四、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1、厂召开由党政领导、机关科室长参加的紧急安全会议,通报了事故情况,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吸取这次恶性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通报全厂。

2、厂领导分别带领科室人员对厂区风险部位及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检查,以安全制度执行情况为重点,着重对劳保着装制度进行检查,将查处安全隐患落实整改计划。

3、要求全厂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整顿,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

从规章制度入手,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建设,完善安全责任制。

4、对所有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进行一次持证上岗工作检查,无证人员立即下岗,有证人员也要进行一次“应知应会”“四懂三会”达标考试,考试合格上岗,否则待岗;三个月后再进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上岗,否则下岗。

5、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要求,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并设置对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的训练科目,制定和实施风险和要害岗位的预警方案,有计划第进行操练,培养员工规避风险的能力。

6、抓好春检工作,以狠反低标准、老毛病为突破口,针对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案例2物资装卸机械伤害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3年4月12日21:

10(喀土穆时间),管道二公司在苏丹喀土穆恩土曼区管道一公司营地物资公司集装箱库区实施装卸作业时,发生一起员工被吊车挤伤事故。

4月12日18:

00,管道二公司汪××、张××、陆×、邵××、贺××等11人在喀土穆恩土曼区管道一公司营地物资公司集装箱库区,分别往6号集装箱内装焊条和吊装1号集装箱作业。

21:

00××组织人员准备起吊1号集装箱,16吨KATO吊车驾驶员安××在倒车的同时,汪××、张×正在从1号集装箱正门的两侧向箱上攀登,邵××、贺××分别在集装箱正门的两侧背对吊车、面对集装箱负责监护,司机将吊车在距离集装箱很近的位置处停下时,将汪××的左腿挤在吊车配重与集装箱的缝隙中,造成汪××左腿股骨骨折。

二、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装卸现场多单位混用,现场管理混乱,无统一指挥,无吊车指挥,无正式起重工,加之吊装监护人员注意力不集中,互相配合不默契,登高者疏忽而造成。

三、事故责任

邵××、贺××监护不到位,负主要责任。

四、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1、加强多单位混用物资现场管理。

对多单位混用物资场地应指定总负责人,避免多头管理。

2、严禁非特殊工种从事特殊工种作业。

3、严格按照吊装程序进行指挥和监护。

4、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案例-3KC-13天然气管线项目6.15事故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05年6月15日午饭后(当地时间下午1点左右),管道局一公司工程七处二机组长吕建峰带领电焊工赵洪玉、钟立明、王旭、李即阳、张振、卫广松、管工张建凯、机手于宏伟和气焊工宋满学等10人,到恩巴河边50号桩进行连头焊接作业。

电焊车由钟立明调到合适的位置,并拉上刹车,便于在施工过程中供电。

施工前,机组长吕建峰进行了班前安全讲话,布置了下午的施工任务:

吕建峰指挥单斗挖连头作业坑,宋满学同志一人在河边看守水泵(由电焊车供电)抽水,其它人员进行焊接准备工作。

连头作业现场距水泵抽水处约50米左右,两地之间有挖管沟形成的土堆,水泵抽水处在恩巴河的底部,所以连头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无法看到水泵抽水处的情况。

1:

30分左右,电焊工钟立明(受机组长吕建峰指派)到水泵抽水处电焊车旁取电焊帽时,发现宋满学同志仰倒在电焊车履带旁边,头部、脸部左侧受伤,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便立即呼救,并报告了机组长吕建峰。

李即阳同志(最先冲到出事地点)将电焊车向前挪开了约2米,宋满学同志自己坐了起来。

1:

40分左右,吕建峰组织人员将宋满学同志送到了工地附近的恩巴市医院进行抢救。

手术后,宋满学同志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而且病情一直在不断地恶化。

6月19日上午9:

30分(北京时间上午11:

30分),宋满学因救治无效去世。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由于天气炎热,工作强度大,宋满学体质较弱,在紧靠焊接车坐在沙土地上朝管沟方向看水泵时,被滑动的电焊车履带轧中头部。

(二)间接原因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宋满学同志未戴安全帽,机组长对此不批评、不纠正。

2、规章制度上存在着不足和缺陷。

在工程施工中,虽然电焊车不要求配备专职的机手,由电焊工来开动,但是项目部没有对电焊工开电焊车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度的规定。

3、项目部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

由于工作繁重,工期紧,往往以安全讲话代替培训,员工识别危险的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4、由于单机单人作业,作业面长,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现场情况。

5、对发电状态下的电焊机在坡度很小的松软沙土上能不能滑动的风险没有识别,因而没有对焊车尾端履带加掩木。

6、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再加上天气炎热,致使员工休息不足,身体和精神疲劳。

(施工单位没有执行休假制度)

7、此事故也反映出一公司项目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存在着麻痹侥幸思想。

三、事故的性质

经现场分析认定,这是一起作业者违反安全规程发生的伤害责任事故。

四、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管道局已按照《管道局违章与事故处罚暂行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