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87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二模广东省潮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潮州市2014-2015年高三第二模拟考考试

高考二模理科综合

本试卷共14页,共3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2.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卷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18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细胞中小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含有多种水解酶的小泡

B.高血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中包含胰岛素的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

C.内质网膜可形成小泡,包裹蛋白质并转移到高尔基体

D.植物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所形成的小泡,将在末期聚集成细胞板

2.右图表示两个细胞或病毒与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细胞已被埃博拉病毒入侵,则b可能是浆细胞

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若a、b是贴壁生长的动物细胞,则它们会为彼此提供停止分裂的信号

D.若a是HIV,b是T细胞,则HIV的入侵会影响到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下列有关食物储存与微生物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空包装牛肉丸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B.腐乳中的香辛料既可调制风味,又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C.杂菌不耐酸是泡菜不易腐败的原因之一

D.食品包装上的“胀袋勿食”是指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产气

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酒精与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反应呈现蓝绿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D.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生活状态

5.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细胞代谢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有些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基因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

进行

核基因转录在细胞核中,

翻译在细胞质中

D

细胞增殖

分裂时不出现纺锤体

分裂方式多样,均出现纺锤体

6.人类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决定胚胎发育成男性。

人类中发现有XX男性、XY女性、XO女性。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正常男性中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上

B.XX男性可能是亲代产生精子过程中Y染色体片段转移到X上所致

C.XY女性可能是SRY基因突变或Y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D.XO女性可能是父方或母方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7.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在天然食品中含量丰富,所以加工后的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也高

B.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要求

C.稀的双氧水可用于清洗伤口,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D.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K+、Al3+、NO3-、HCO3-B.H+、Na+、Fe2+、ClO-

C.Na+、Ba2+、Cl-、NO3-D.K+、NH4+、SO42-、OH-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LBa(OH)2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1.12LNO与1.12L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A

C.常温下,4.6g乙醇含有C-H键总数为0.6NA

D.常温下,1L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3NA

10.下列各选项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二者有因果关系的是

陈述I

陈述II

A

NaHCO3为强碱弱酸盐,只存在水解平衡

NaHCO3-溶液显碱性

B

HCl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C

Cl2使润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布条不褪色

次氯酸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

D

常温下铁、铜均不溶于浓硫酸

常温下铁、铜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时,Kw=10-12,此温度下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25℃时,0.1mol/L的NaHSO3溶液pH=4,说明

在水溶液中只存在电离

平衡

C.NH4Cl、CH3COONa、NaHCO3、NaHSO4溶于水,对水的电离都有促进作用

D.25℃时,10mL0.1mol/LCH3COOH溶液与5mL0.1mol/L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有2c(Na+)=c(CH3COO-)+c(CH3COOH)

12.下图是一套电化学装置,对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是原电池,装置B是电解池

B.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溶液pH增大

C.a口若消耗1molCH4,d口可产生4mol气体

D.a口通入C2H6时的电极反应为C2H6—14e-+18OH-=2

+12H2O

13.在一次投球游戏中,一同学将球水平投出,轨迹如图,在确保投出高度和初速度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只增大初速度大小,从抛出到落地过程:

A.运动时间不变       

B.重力做功功率增大

C.球速度的变化率增大

D.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增大

14.如图,O、A、B为一直线上的三点,OA=AB=r,在O处固定一个点电荷+Q,若一点电荷+q由A点静止释放,途经A、B两点所受库仑力分别为FA、FB,A、B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A、EB,OA、AB之间电势差分别为UOA、UOB,则

A.EA=2EBB.FA=4FB

C.UOA=UOBD.点电荷在A到B做匀变速运动

15.如图甲乙站在超市的自动扶梯上(斜面式和阶梯式)随扶梯匀速上行,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受到扶梯的摩擦力,乙不受摩擦力

B.扶梯对甲乙的弹力相同

C.扶梯对甲乙的弹力与甲乙的重力大小相等

D.斜面对甲乙都不做功

16.如图,两方向相同的直线电流P、Q,若Ip>Iq,P、Q受到安培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则P和Q

A、相互吸引.F1>F2B、相互排斥.F1>F2

C、相互排斥.F1=F2D、相互吸引.F1=F2

二、双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17.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排出罐内气体,使之吸附于体表产生负压,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对吸附于体表的罐内气体经一段时间后,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A.内能增大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变

C.向外界放热D.对外界做正功

 

18.将形状完全相同的不同材料做成的甲、乙两球从足够高处同时由静止释放。

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仅与球的速率v成正比,即f=kv(k为正的常量)。

两球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

B.释放瞬间甲乙两球的加速度都等于重力加速度

C.甲球质量小于乙球

D.甲球质量大于乙球

19.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升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电压、电流、线路电阻如图。

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I2=

C.

D.若

增加,用户得到的电压增大

20.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减小为原来的

,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A.轨道半径之比为1∶4

B.向心力之比为4∶1

C.周期之比为1∶8

D.变轨道后的机械能减少

21如图为光电管工作原理示意图,,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W,入射光的光子能量为

,能发生光电效应,则

A.

B.光电子在管内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C.减弱入射光强度,ab两端的电压减小

D.入射光的频率变高,所有出射光电子的动能都增大

22.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

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由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18 mol e-

B.化合物AE与DE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D.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溶于过量的氨水中

2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B.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说明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

C.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生产

铜离子可以氧化碘离子,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24.研究人员探究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

据此可判断

A.图甲中青霉素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比生长素低

B.图甲中青霉素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的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同

C.图乙中青霉素对脱落酸抑制胚芽鞘切段伸长具有对抗作用

D.图乙中要研究青霉素对脱落酸作用的影响需以0ppm青霉素组作为对照组

25.如图甲是苯丙氨酸在人体内的代谢示意图,已知基因A突变为a会导致白化病,基因B突变为b会导致苯丙酮尿症。

图乙是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的家系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酪氨酸有其它补给途径,所以基因B突变为b并不会导致白化病

B.图甲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7和8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5/8

D.5和8基因型相同的几率为2/3

三、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11小题,共182分。

26.(16分)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问题:

下图表示叶绿体膜结构上磷酸转运器的运转机制(Pi和磷酸丙糖通过磷酸转运器的运输严格按照1∶1的反向交换方式进行)。

光反应产生的可被卡尔文循环所利用,在(场所)中将物质B转化为磷酸丙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若磷酸丙糖的合成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其更容易形成,原因是

用饥饿处理过的某植物的叶片进行如下图实验(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温度恒定),分别称取三个叶圆片的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

(1)叶圆片y比叶圆片x(填“轻”或“重”),原因是。

(2)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里,叶圆片z的呼吸消耗量可表示为g。

(3)若实验过程中叶片呼吸速率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叶圆片y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g。

27.(16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Rr)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的r基因数多于R基因时,R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1所示)。

(1)基因型为AAbbrr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2)图2示基因型为aaBbRrr的突变体的部分染色体组成,该突变体的花色为,让其与基因型为aaBBrr的植株杂交,若突变体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各种配子均存活,则子代中黄花:

橙红花=。

(3)科研人员尝试通过增加R基因使纯合橙红花品种花瓣颜色加深:

首先从纯合橙红花品种植株的细胞中提取mRNA,经逆转录获得R基因;然后将R基因与

结合,导入植物叶片细胞中。

成功导入基因R的细胞还需利用

技术才能获得转基因的植株。

通过比较

可以从个体水平上鉴定该转基因操作是否最终成功。

28.(16分)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140.0

16.1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填字母)。

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由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

中的能量。

(3)此草原正向森林演替,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增强。

(4)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植物类群丰富度时,取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若调查的是森林植物类群丰富度,则样方面积至少为5m×5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

若要调查的是草原土壤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则可采用(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29.(16分)三硝基丙酸(3-NP)是一种能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或凋亡的有毒物质。

图甲表示突触结构,①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

图乙表示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1mL3-NP(300umol/L)后,小鼠纹状体细胞合成的与凋亡蛋白相关的mRNA(P53)的总含量。

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图甲中物质①与结构②结合后,突触后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2)胆碱酯酶能够分解物质①,而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经3-NP处理后物质①的含量会,将导致下一个神经元。

(3)图乙中对照组小鼠应注射。

各组实验小鼠的数量至少需要3只,这是为了。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中凋亡基因表达更活跃,这体现了。

(4)据图乙推测,小鼠纹状体细胞凋亡数目增加最多的时段最可能是,其原因是。

30.(16分)化合物Ⅴ是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化合物Ⅴ也可通过下图所示方法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molO2。

(2)化合物Ⅱ的合成方法为:

肉桂酸

A+(CH3CO)2O→-CH=CHCOOH+CH3COOH

-CH=CHCOOH  化合物Ⅱ

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反应物A的结构简式是      。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

化合物Ⅰ和Ⅱ反应还可以得到一种酯,生成该酯的反应方程式为。

(4)下列关于化合物Ⅳ、Ⅴ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都属于芳香化合物

b.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Ⅳ消耗的H2更多

c.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5)满足以下条件的化合物Ⅰ的同分异构体Ⅵ的结构简式为。

①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②lmolⅥ与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molBr2

③Ⅵ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2︰2︰6

31.(16分)“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CO2的电子式为:

(2)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系数按顺序填在答题卷上)

___C+___KMnO4+____H2SO4=____CO2↑+____MnSO4+____K2SO4+____H2O

(3)甲醇是一种新型燃料,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

CH3OH(g)△H1=-116kJ·mol-1

已知:

△H2=-283kJ·mol-1

△H3=-242kJ·mol-1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右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装置。

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5)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和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

右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

CO(g)+2H2(g)

CH3OH(g)的平衡常数K=。

(6)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

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5.6×10-5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32.(16分)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

以含钴单质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新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

①CoCl2·6H2O熔点86℃,易溶于水、乙醚等;常温下稳定无毒,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开始沉淀

2.3

7.5

7.6

3.4

完全沉淀

4.1

9.7

9.2

5.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钴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流程中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a的范围是;滤渣中含有的Al(OH)3是良好的阻燃剂,其原理是;加盐酸调节pH至2~3的目的是。

(3)操作Ⅰ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是和过滤。

(4)制得的CoCl2·6H2O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

(5)为测定产品中CoCl2·6H2O含量,某同学将119g样品溶于水形成100mL溶液,取25mL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并将沉淀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8.7g,计算产品中CoCl2·6H2O含量为。

(已知CoCl2·6H2O化学式量为238,AgCl为143.5,假设杂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3.(16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

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1)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编号

实验目的

碳粉/g

铁粉/g

醋酸/%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0.5

2.0

90.0

醋酸浓度的影响

0.5

36.0

0.2

2.0

90.0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

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腐蚀,请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

 

(3)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图1锥形瓶中混合物表面生成了一层红棕色的铁锈,取少量铁锈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取少量反应之后的溶液检验其中的Fe3+,检验Fe3+最灵敏的试剂是大家熟知的KSCN,可以检验痕量的Fe3+。

还可用KI来检验:

2Fe3++2I-

2Fe2++I2,有资料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可逆反应。

Fe3+与I-反应后的溶液显深红色,它是I2溶于KI溶液的颜色。

为探究该深红色溶液中是否含Fe3+,进而证明这是否是一个可逆反应,试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及以下试剂设计方案并填写位于答题卷的下表。

0.1mol/L的FeCl3、KI、KSCN、NaOH、H2SO4、KMnO4溶液,CCl4,蒸馏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该FeCl3溶液和

(填少量、过量)的KI溶液。

深红色如期出现

将试管中的混合溶液转移至

(填仪器)中,倒入一定量的,

塞住活塞,充分振荡(萃取),静置。

34.(18分)(Ⅰ)用如图所示电路,测定一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

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6A);(b)电压表(量程3V);

(c)定值电阻(阻值1Ω、额定功率5W);

(d)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0Ω、额定电流1A)。

那么:

(1)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________(选填d、或e)的滑动变阻器。

(2)为使电压表读数增大,滑动变阻器滑动端应向(选填a、或b)滑动,电流表的内阻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填“有”“无”)

(3)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U—I图线如图(乙)所示,从中可求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电阻为Ω(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4)若因电池的内阻较小,调节过程电压表的变化不明显,影响测量的准确度,为使测量的准确度提高,请你按原有的实验器材对电路进行改进并画出电路图

(Ⅱ).用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1)为了消除长木板与小车间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不挂沙桶时轻推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

(2)为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