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000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docx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N14Fe56Cu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请把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卷上。

1.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

下列选项中不会对表中3个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的是()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

52

二氧化硫

7

I

二氧化氮

24

I

A.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B.汽车排放的尾气

C.使用含磷洗衣粉D.焚烧垃圾

【答案】C

【解析】A.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A错误;B.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B错误;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C正确;D.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D错误;故选C。

2.关于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B.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有8个副族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

【答案】D

【解析】A.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故A错误;B.IA族的元素还有氢元素,故B错误;C.元素周期表有7个副族,故C错误;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16个族,故D正确;故选D。

3.Na+、Mg2+、F﹣、O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  )

A.Mg>Na>F>OB.O>F>Na>MgC.Na>Mg>O>FD.O>F>Na>Mg

【答案】C

【解析】Na+、Mg2+、F-、O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Mg>Ma>F>O,Na、Mg同周期,F、O同周期,且Na、Mg处于F、O的下一周期,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Mg>O>F,故选C。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K+。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Fe3+<Fe2+<Fe,H+<H<H-。

(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

4.下列各组物质及粒子性质变化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

F2>Cl2B.碱性:

Mg(OH)2>Al(OH)3

C.金属单质置换出氢的能力:

K>NaD.酸性:

H2SO4>HClO4

【答案】D

【点睛】

(1)元素金属性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

5.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B.在共价化合物里,可能存在离子键

C.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答案】D

【解析】A.非极性键不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如H2O2是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故A错误;B.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故B正确;C.在离子化合物里,肯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D.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物质的类别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

①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②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③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④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⑤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6.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下图的是(  )

A.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B.镁和盐酸的反应

C.酸与碱的中和反应D.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

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A.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正确;B.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

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

7.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遇铁都发生钝化B.常温下都能与铜反应产生氢气

C.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不变D.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不变

【答案】A

【解析】A.常温下,Fe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A正确;B.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铜常温下能溶解于浓硝酸,但均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露置于空气中,浓硝酸挥发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增大,故C错误;D.露置于空气中,浓硝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浓度均降低,故D错误;故选。

8.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两电极的活泼性相同,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B.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B正确;C.酒精是非电解质,该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C错误;D.该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解题关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

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9.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燃烧原理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当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如下:

2H2+4OH﹣﹣4e﹣=4H2O,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B.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D.反应时负极附近pH增大

【答案】D

【解析】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故A正确;B.由电极反应式可知,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总反应为2H2+O2═2H2O,故C正确;D.根据负极反应:

2H2+4OH-+4e-=4H2O,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反应时负极附近pH减小,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解题关键,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对环境物污染,由此分析解答。

10.对于A2+3B2=2C+D(均为气态物质)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A2)=0.4mol·L-1·s-1B.(D)=6mol·L-1·min-1

C.(C)=0.6mol·L-1·s-1D.(B2)=0.8mol·L-1·s-1

【答案】A

【解析】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则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A.

=0.4mol/(L•s);B.(D)=6mol·L-1·min-1=0.1molmol/(L•s),

=0.1molmol/(L•s);C.

=0.3mol·L-1·s-1;D.

=0.267mol/(L•s);故反应速率v(A2)>v(C)>v(B2)>v(D),故选A。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碱性:

KOH>NaOHB.元素的金属性:

Mg>Al

C.酸性:

HNO3>H2CO3D.相对原子质量:

Ar>K

【答案】D

【解析】A.金属性K>Na,对应碱的碱性KOH>NaOH,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则元素的金属性:

Mg>Al,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非金属性N>C,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NO3>H2CO3,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K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不能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选;故选D。

12.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H4ClB.MgOC.HNO3D.CaCl2

【答案】A

【解析】A.氯化铵中存在离子键和N-H共价键,故A选;B.氧化镁中只含离子键,故B不选;C.硝酸中只含共价键,故C不选;D.CaCl2中只含离子键,故D不选;故选A。

13.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平衡时的特征的是(  )

(1)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2)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3)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4)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A.

(1)

(2)B.(3)(4)C.

(1)

(2)(3)(4)D.

(1)(3)

【答案】B

【解析】

(1)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故

(1)错误;

(2)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分子数之比可能为1:

3:

2,也可能不是1:

3:

2,这与该反应的初始分子数及转化率有关,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

(2)错误;(3)消耗A表示V正,生成B表示V逆,单位时间内A的消耗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

3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故(3)正确;(4)容器中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故(4)正确;故选B。

【点睛】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

一、直接标志: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

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

二、间接标志:

1、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2、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

3、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

4、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

5、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6、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14.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X﹣的半径递增,还原性递减(用X表示卤素原子)

B.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增强

C.单质与水反应均可表示为X2+H2O=HX+HXO(用X表示卤素原子)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加深

【答案】D

【解析】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X-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递增,离子的还原性递增,故A错误;B.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故B错误;C.Cl、Br、I单质与水反应可表示为X2+H2O=HX+HXO,氟气和水之间反应生成的是HF和氧气,故C错误;D.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颜色是逐渐加深的,依次是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红色,故D正确;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8分)

1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用化学用语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1)①和⑧的元素符号是______和______;

(2)元素⑥形成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填写元素符号),请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

(2).Ar(3).

(4).Al(5).Al(OH)3+NaOH=NaAlO2+2H2O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

①为N元素、②为F元素、③为Mg元素、④为Al元素、⑤为Si元素、⑥为S元素、⑦为Cl元素、⑧为Ar元素、⑨为Na元素;

(1)①和⑧的元素符号是N和Ar;

(2)S元素形成的氢化物H2S的电子式是

;(3)Al元素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Al(OH)3,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Al(OH)3和与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NaOH=NaAlO2+2H2O。

16.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五氧化二磷 d.无水氯化钙

(3)装置C中盛装的物质是___________;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4)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述实验室如何验满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a(3).CuO(4).黑色固体变为红色(5).3CuO+2NH3=3Cu+3H2O+N2(加热条件)(6).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证明有氨气、用玻璃棒蘸浓盐酸或者浓硝酸靠近,产生白烟,证明有氨气。

【点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根据实验目的:

氨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所以A处是产生氨气的反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来制取氨气,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易液化,极易吸收水成为氨水,氨水具有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其中的结晶水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由此分析解答。

17.A、B、C、D、E都为短周期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的+1价阳离子和C的﹣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在C的下一周期,可与B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E和C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一种强酸。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2)画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3)与E的氢化物分子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是______(举一例,填化学式,下同)、阳离子是______;

(4)A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

【答案】

(1).三

(2).ⅠA(3).

(4).H2O或NH3或HF或CH4(5).Na+或Mg2+或NH4+或H3O+(6).极性共价键

【解析】A、B、C、D、E都为短周期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则A为氢元素;B的+1价阳离子和C的-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则B为Na元素,C为F元素;D在C的下一周期,可与B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则D为Cl元素;E和C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则E为N元素;

(1)B为Na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IA族;

(2)C为F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E的氢化物分子为NH3,与之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是H2O等,离子是OH-等-;(4)A、D形成的化合物为HCl,含有共价键。

18.将铁片、铜片通过导线相连,置于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

(1)该原电池的负极是______(填“铁片”或“铜片”),其电极反应式______;

(2)正极产生的现象是______,其发生的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若导线中通过了0.4mol电子,负极材料的质量理论上减少______克。

【答案】

(1).铁片

(2).Fe-2e-=Fe2+(3).有气泡产生(4).还原(5).11.2

【解析】

(1)铁比铜活泼,该原电池的负极是铁片,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2)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是H+得电子被还原为氢气,产生的现象是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点睛】该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能构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聚集在铜表面的氢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流向与此相反,据此分析解答。

19.Ⅰ.在一定条件下,在4L容器中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请问哪条曲线代表反应物________;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请说明依据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4)8min时,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________(填“是”或“否”);

(5)反应进行至4min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

Ⅱ.足量铁片与l00mL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______(选填序号)。

①加20mL蒸馏水②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③加NaCl溶液④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答案】

(1).A

(2).原因是反应到最后反应物的浓度不为零,且与生成物共存。

(3).0.025mol/(L•min)(4).>(5).是(6).50%(7).②④

【解析】Ⅰ.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物,反应到最后反应物的浓度不为零,且与生成物共存,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3)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25mol/(L•min);此时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物的量在减小,反应正向进行,即此时V正>V逆;(4)反应进行到8min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5)反应进行至4min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

×100%=50%;Ⅱ.①加20mL蒸馏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①错误;②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且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故②正确;③加NaCl溶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故③错误;④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Fe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Fe、Cu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故④正确;答案为②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