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175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docx

人教版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新版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分馏出多种产品

C.天然气生火做饭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2.“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爱迪生

4.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

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5.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却不能被动植物呼吸作用直接吸收。

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

B.50%

C.21%

D.0.94%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寻找新的催化剂使水变成油

C.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8.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0.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生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1.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空气中氧气和纯氧气化学性质不同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碳酸

C.双氧水中加二氧化锰产生的气泡快,说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D.铜绿粉末受热变黑,说明铜绿加热反应后生成了黑色的碳粉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3.从微观视角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中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分子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14.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为混合物

B.质量减少

C.原子总数减少

D.分子总数不变

15.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碳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

16.小明取7ml蒸馏水并加热至沸腾,有关操作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改正方法是(填一种)_____.

(2)量取7mL蒸馏水,选择的量筒规格是_____mL(填“10”、“25”或“50”).

(3)D操作中的一条注意亊项是_____.

17.请用数字表示。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

(2)加热10mL的液体时试管的容积不少于_____mL;

(3)一只普通酒精灯的容积在_____mL左右(填“50”、“150”或“500”)。

18.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实验能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C实验时,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打开止水夹;

(4)通过D实验对CO2气体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得到结论:

物理性质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

19.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气体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制取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_____,装置中缺少的是____。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采用的常规发生装置是_______,也可选用F装置,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利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5)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丙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通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四、推断题

20.有一种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混合加热后,产生另一种白色固体C和无色无味的气体D,D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经称量可知,黑色粉末B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将淡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气体D中,E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请写出A、B、C、D、E、F的名称。

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E_______、F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并注明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①E在气体D中燃烧反应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②A和B混合加热产生C和D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五、流程题

21.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如下:

已知:

锡(Sn)能和四氯化锡(SnCl4)反应生成二氯化锡(SnCl2)

(1)步骤①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3)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六、科学探究题

22.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种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1)呼出气体中仍含有O2;

(2)白磷和红磷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猜想与实验)猜想: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Ⅰ: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

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Ⅱ: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并测定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气密性良好

打开止水夹a、b,吹入500mL呼出气体。

关闭a、b,并冷却到室温。

_____,量筒内进入475mL液体

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为_____mL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b

B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中;B中剩余液体为400mL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和O2的体积分别_____mL和为_____mL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无色无味       C不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Ⅱ操作④中,若A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b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七、科普阅读题

2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氨(NH3)常用来制化肥和硝酸,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它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

现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CO2,而氨燃烧时生成N2和H2O两种对环境友好的产物。

氨价格低、制造技术成熟,便于普及使用。

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是将氮气和氢气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

氨很容易液化,将氨常温下加压到1MPa,或者常压下温度降到-33℃,均可将其液化。

而为了获得含有相同能量的液态氢(H2),常温下需要136MPa的压力来压缩它,显然超出了车载燃料储存的压力极限。

氨虽然有毒,但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人们觉察到时浓度的1000倍才会致命,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补救。

氨比空气轻,泄漏后扩散快,不会聚积。

泄漏在大气中的氨还可以参与自然循环,随雨雪移动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或被植物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都会生成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氨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将气体液化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氨燃烧生成N2和H2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

下图为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催化剂)。

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⑤④①③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①③②

D.⑤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2、

3、

三、实验题

1、

四、推断题

1、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科普阅读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