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209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docx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2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

(2)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小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

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

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得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

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

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

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

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摆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

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

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

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

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

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

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

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

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

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

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

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

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

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

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

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

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

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

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

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

“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

”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

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

了我的心。

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

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

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

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

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

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

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

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

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

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

(从修辞角度)

②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

【答案】

(1)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1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

(2)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跟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

②“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3)①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解析】【分析】

(1)此题的答案都可从原文中找到,因此答题时只需从文章第②段中筛选出关键句并整合出答案即可。

(2)①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这句话把被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包裹得又密又厚的那块地比作是一条错综的毯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茅草根和芦苇跟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

②首先要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感情。

“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3)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品味,主要特点、作用两个个方面来考虑。

从标题特点方面分析,这个标题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这篇文章写母亲为了给我做棉花被,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而且我从母亲的“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

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话里受到启示: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故答案为:

⑴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1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

⑵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跟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

②“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⑶①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⑵此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句子的能力。

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这里可以从描写方法和修辞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

修辞(描写方法)+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

⑶此题考查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能力。

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

   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

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

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

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

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

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

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呢?

   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

   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

普通铁路用的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

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

它的特点是:

每一块的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

每根钢轨长500米,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

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

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

这种精密技术给乘客带来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看窗外景物能感到列车在飞驰,而坐在车内却非常平稳。

   ⑧高铁列车的速度能够飙上去,除了无砟轨道的功劳外,还有一大原因是高铁在建设中以桥代路。

以全长202千米的沪杭高铁为例,除了车站和部分线路无法架桥外,其余175千米都是在桥梁上修铁路,可谓是架在空中的一条直线铁路。

用桥替代了路,对地面原有交通影响很小,使整条路变直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⑨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7500多千米,居世界第一位,还有万余千米的高铁路线正在建设之中。

(1)对本文的说明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高铁列车

B. 中国高速铁路是怎样建起来的

C. 中国高铁的特点

D. 中国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原因

(2)下列对“无砟轨道”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无砟轨道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B.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下往上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C. 无砟轨道板打磨加工时,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D. 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无缝钢轨。

(3)根据选文对高铁情况的介绍,一条高速铁路正式运营后,将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答案】

(1)D

(2)B

(3)高铁速度快,方便人们出行,节省时间,拉近区域、国度的距离;中国人口众多,高铁也能解决交通拥挤的现状;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对象就是要解说的事物,要阐述的事理,这篇文章要阐述的就是如何使高铁“飞”起来,因此选择D。

故选:

D。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六段“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

”可知B选项所说的是错误的。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对高铁的介绍,结合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⑴D;⑵B;

⑶高铁速度快,方便人们出行,节省时间,拉近区域、国度的距离;中国人口众多,高铁也能解决交通拥挤的现状;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

【点评】⑴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和特征的分析。

答题技法:

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⑵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⑶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对高铁的介绍,结合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茶园

   ①小时候不喜欢喝茶,上山摘茶叶却是我喜欢的。

   ②我常常和奶奶上山,挖药,找柴火,找菌子,找野果子。

离家不到百米的背后山就有茶树。

要采野茶,须到更高的山上。

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持着一个样子:

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

   ③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

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

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

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

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

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

那几十上百株茶树,默然,肃立。

——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

小时候是不会去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

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

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花。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

回到家后还有很多活要干。

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

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

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

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

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

奶奶有一双“解放脚”,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小,两手伸展开端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茶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着。

   ⑤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去卖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

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

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

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

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

我全然不知道。

   ⑥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

   ⑦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

一天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

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

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⑧“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

”我怎么能要呢?

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

   ⑨“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

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

你拿着!

   ⑩可是,我怎么能要呢?

   ⑪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

   ⑫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

   ⑬渐渐的,老家的朋友到上海来,会带些老家的茶叶给我,有红茶绿茶也有普洱茶。

把这一种一种茶叶排开来,一种一种喝过去,确实好喝,不是当年奶奶的“大叶子茶”可比拟的,可它们竟让我愈加思念起奶奶的“大叶子茶”来了。

   ⑭奶奶没喝过我喝过的这些茶——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

而我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

   ⑮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在无可挽回地远离。

那储存于一片茶叶上的味觉依恋,竟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怎能不叫人嗟之叹之。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

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

①摘茶叶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给我买吃的

⑤________

(2)文中第⑤段写道“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

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

我全然不知道。

”中的“全然”二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细读文中画线句,品味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

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4)深山里的那片野茶园,为什么被作者说成是“奶奶的茶园”?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焙茶叶;卖茶叶;我上大学的时候给“我”钱

(2)“全然”是完全的意思,这里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不够关心的愧疚之情。

(3)这里的动词反映了奶奶的小心谨慎,且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聚零为整,表达了祖母对“我”的爱。

(4)因为茶园是奶奶和“我”童年时经常流连的场所,奶奶在此采茶为了“我”积攒了足足200元学费,奶奶的茶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见证了“我”和奶奶浓厚的祖孙情。

也是“我”长大后,用来怀念童年,怀念奶奶的媒介。

【解析】【分析】

(1)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奶奶”为陈述的主体。

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奶奶”做的几件事情。

“④奶奶摘够了茶叶,……接着,烧上火,烘焙。

”可知是摘茶叶、焙茶叶;“⑤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

”可知是奶奶卖茶叶;⑧“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

”可知奶奶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给“我”钱。

(2)“全然”本义指完全地。

这里是“我”对于奶奶在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招徕生意完全不知道,表达“我”对奶奶的忽略,不放在心上的愧疚之情。

(3)这几个一系列的动词,写出奶奶将她卖茶叶的钱,一点一点的小心翼翼的打开拿出来的情形,钱放的很深,说明钱存放之久,这些零钱换成大钞给“我”,突出奶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4)根据文章内容,茶园里有“我”童年美好的回忆,茶园是“我”儿时的乐土。

奶奶摘茶叶、焙茶叶、卖茶叶,给“我”给我买吃的,上大学时换成大钞给“我”学费,奶奶的茶园,见证了“我”和奶奶浓厚的祖孙情。

而“我”通过回忆茶园,想起奶奶,表达对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故答案为:

⑴①焙茶叶;②卖茶叶;③我上大学的时候给“我”钱。

⑵“全然”是完全的意思,这里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不够关心的愧疚之情。

⑶这里的动词反映了奶奶的小心谨慎,且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聚零为整,表达了祖母对“我”的爱。

⑷因为茶园是奶奶和“我”童年时经常流连的场所,奶奶在此采茶为了“我”积攒了足足200元学费,奶奶的茶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见证了“我”和奶奶浓厚的祖孙情。

也是“我”长大后,用来怀念童年,怀念奶奶的媒介。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⑵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⑷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综合分析在全文中的作用,从新颖、线索、刻画人物、概括中心、总领全文等角度结合内容分析。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碎 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

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

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

“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

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

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

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

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

我一看,上面写着:

“‘誓言’的‘誓’错了!

快改过来!

”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

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

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

“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

”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

“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

”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

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

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

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

“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

”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

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

比如说:

“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

”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

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遗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

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

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

“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

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

“走够了就回家吧!

”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

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温暖地融入——________——________——温暖地召唤

(2)分析第②段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