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491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第1部分 板块1 专题1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docx

版第1部分板块1专题1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精品教育doc

板块一 基本概念

专题一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

命题热点提炼

三年考情汇总

核心素养链接

1.化学与STSE

2019·Ⅱ卷T7、T8,Ⅲ卷T7

1.科学精神——通过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化学问题和化学对社会的重大贡献,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意识和积极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

2.社会责任——关注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认识环保和资源开发的意义,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绿色化学观念,理解化学与技术、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关系,提出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微观探析——通过化学用语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019·Ⅱ卷T7,Ⅲ卷T7

2019·Ⅰ卷T7,Ⅲ卷T7

2.化学与传统文化

2019·Ⅰ卷T8

2019·Ⅰ卷T7

3.重要化学用语

2019·Ⅰ卷T28

(1),Ⅱ卷T26

(1),Ⅲ卷T27

(1)

命题热点1 化学与STSE

■知识储备——核心要点填充

1.化学与环境

(1)引起酸雨的常见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常见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三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绿色化学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答案】 

(1)SO2、NO2 

(2)CO2 (3)NO2、NO (4)N、P (5)废水、废气、废渣 (6)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化学与生活、生产、能源、材料

(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消毒液”“洁厕净”“钡餐”的有效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绿色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聚乙烯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可通过乙烯发生________反应合成,其中的链节为________。

(6)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其形成过程是________变化。

(7)水泥、玻璃、陶瓷、光导纤维、碳化硅中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水

(2)NaClO 盐酸BaSO4

(3)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

(4)氢能、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

(5)加聚 

(6)物理 (7)光导纤维、碳化硅

■真题再做——感悟考法考向

1.(2019·全国卷Ⅱ)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C [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A项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形成雾霾的无机颗粒物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空气中NOx、SO2分别转化为HNO3、H2SO4后,吸收空气中的NH3生成NH4NO3和(NH4)2SO4,即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C项错误;过度施用氮肥,会导致空气中挥发的NH3浓度增大,与雾霾的形成有关,D项正确。

]

2.(2019·全国卷Ⅱ)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D [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溶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B项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用Al(OH)3进行中和,C项正确;BaCO3能与胃酸反应生成Ba2+,Ba2+为重金属离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

3.(2019·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A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有效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和低芳香类化合物等优点,属于环保产品,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Ag)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

]

4.(2019·全国卷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D.棉衬衣

A [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它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

5.(2019·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A项正确;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B项正确;燃煤中加入CaO是为了除去煤燃烧生成的SO2,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C项错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属于清洁燃料,D项正确。

]

6.(2019·全国卷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D [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蚕丝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则没有。

B项食用油反复加热会发生复杂的反应,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项加热能使流感病毒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死流感病毒。

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

[题后反思]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实际问题经常涉及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高考在选择题中通过化学与STSE题型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此类题目知识涉及面广,难度不大,复习时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生活问题等问题的记忆与积累,习惯从化学视角去思考问题。

■模拟尝鲜——高考类题集训

1.(2019·西安八校联考)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沟油”经加工处理后,可用于生产肥皂和生物柴油

B.“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蚁酸使人觉得不适,可以用肥皂水氧化蚁酸处理

D.普通玻璃、氮化硅陶瓷、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A [B项,碳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C项,蚁酸为甲酸,与肥皂水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氮化硅和水晶不是盐,错误。

]

2.(2019·湖南五校联考)化学与生活、科技、医药、工业生产均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可用浓硫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B.我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其重要部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

“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C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但不能用于刻蚀石英制艺术品,刻蚀石英制艺术品应用氢氟酸,A项错误;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单质硅,B项错误;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服用鸡蛋清解毒,食盐水不能解毒,D项错误。

]

3.(2019·乌鲁木齐三模)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不相同

B.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稀硫酸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A [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了萃取原理,B错误;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运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而不是治理污染,C错误;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区分溶液和胶体,云和雾均为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稀硫酸是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D错误。

]

4.(2019·桂林市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液化气、汽油、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铜盐有毒,主要是因为铜离子能与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变性

C.聚乙烯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该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

D.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B [石油液化气、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而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酯类,A项错误;铜盐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故铜盐有毒,B项正确;聚乙烯塑料中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均属于溶液,不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D项错误。

]

5.化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分解水制氢气、植物秸秆制沼气、高粱酿酒都涉及生物质能的利用

B.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C.油脂是高能量营养物质,肥胖者不能食用

D.从油菜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与由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B [光分解水是直接利用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不涉及生物质能,A项错误;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可以完全降解,解决了聚乙烯等塑料难降解的问题,B项正确;肥胖者应少食用油脂,但并不是完全不能食用,C项错误;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酯类,而由石油炼得的柴油的主要成分是液态烃类,D项错误。

]

6.化学与生活、生产、能源、环保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地沟油与矿物油

B.光导纤维应避免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

C.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型电动汽车,可以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问题

D.碳酸钙分解、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的反应、高温下铝与氧化铁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 [地沟油属于酯类,遇氢氧化钠溶液水解,但是不分层,矿物油是烃的混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分层,A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碱反应,B正确;氢能、太阳能都为清洁能源,无污染,C正确;铝与氧化铁反应虽然在高温下进行,但为放热反应,D错误。

]

命题热点2 化学与传统文化

■真题再做——感悟考法考向

1.(2019·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D.萃取

B [据题意,令砒烟上飞着覆器,而凝结为丝状,即有“气态→固态”,故为升华操作。

]

2.(2019·全国卷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B.硝酸

C.醋D.卤水

B [叙述中,能蚀五金,五金八石皆能穿滴,但不能腐蚀玻璃,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性质可知强水应为硝酸。

]

“四步”巧解传统文化试题

■模拟尝鲜——高考类题集训

1.(2019·石家庄模拟)下列各项中,对所描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描述

分析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其中涉及了萃取过程

B

炼丹家制硫酸时用“炼石胆(胆矾)取精华法”

其中利用了分解反应

C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

碱剂不可能为烧碱

D

“古剑有沈卢……以剂钢为刃”

剂钢的成分为纯铁

D [青蒿用水浸泡,绞取青蒿汁,利用了萃取原理,A项正确;炼丹家制硫酸,炼石胆(胆矾)时,胆矾分解生成SO3,其为分解反应,B项正确;烧碱溶解放热且具有腐蚀性,因此该碱剂不可能是烧碱,C项正确;以剂钢为刃,说明剂钢的硬度较大,故剂钢为铁和碳的合金,不是纯铁,D项错误。

]

2.(2019·山西八校联考)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汉书》中“高奴,有氵有水,可燃”,这里的“氵有水”指的是石油

B.《抱朴子》中“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其中“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今人以灰淋汁,取硷浣衣”里的“硷”是K2CO3

D.《本草纲目》中“(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了KNO3的还原性

D [“氵有水”为液体,可燃,据此推断其为石油,A项正确;“铁赤色如铜”说明曾青与铁反应,有铜生成,据此推断“曾青”为可溶性铜盐,B项正确;“所烧薪柴之灰”为草木灰,可以推断“硷”为K2CO3,C项正确;此过程体现了KNO3的氧化性,D项错误。

]

3.(2019·六盘山一模)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种分离方法是分液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过程中发生反应:

HgS

Hg+S

C [运用蒸烧的方法制酒属于蒸馏的方法,故C错误。

]

4.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B.NaHCO3

C.SiO2D.CaCO3

A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

5.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学习古诗词的热潮。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刘禹锡)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

A [A项,沙中淘金是一种物理分离,利用金的密度大,属于物理变化,A项正确;B、C、D项均涉及燃烧,都涉及化学变化。

]

6.我国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B.渗析

C.蒸馏D.干馏

C [“蒸令气上”是指利用混合物的熔、沸点不同,使其中某一组分变成蒸气,与混合物分离,属于蒸馏。

萃取是根据某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渗析是利用物质分子直径不同,利用渗透膜将物质进行分离。

干馏是指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

[题后反思] 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常涉及①物质判断、②变化的判断、③物质分离方法、④涉及的化学原理等。

命题热点3 重要化学用语

■知识储备——核心要点填充

1.根据下列化学用语填空

(1)中子数和质子数都为1的核素符号为________,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符号为________。

(2)硫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CO2、H2O的空间构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Na2O2、HClO、NaOH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2O2、NH3、H2CO3的结构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酸的分子式、实验式、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或D Cl 

(2)

(3)直线形 V形

(6)C2H4O2 CH2O CH3COOH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真题再做——感悟考法考向

1.

(1)(2019·全国卷Ⅰ)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NaBH4,其电子式为________。

(2)(2019·全国卷Ⅱ)联氨分子(N2H4)的电子式为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知Na为+1价,B为+3价,H为-1价,且NaBH4为离子化合物,故电子式为

(2)N2H4中氮可以形成三个共价键,故电子式为

【答案】 

(1)

2.(2019·江苏高考,有改动)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N

C [中子数为8的N原子,其质量数为15,故应写成N,A项错误;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应为

,B项错误;Cl-的最外层为8个e-,应写成

,D项错误。

]

[题后反思] 书写电子式时,容易犯错的5个方面

(1)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正确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不能错误合并离子,如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而不是

(3)不能混淆化学键的类别,如H2O2的电子式是

,而不是

(4)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为

(5)不能漏写没有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如氨气的电子式是

■模拟尝鲜——高考类题集训

1.(2019·洛阳市统考)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

A.Na2S的电子式:

B.CO2的比例模型:

C.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氢原子符号:

H

D.HClO的结构式:

H—Cl—O

C [Na2S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A项错误;C的原子半径比O的原子半径大,而该模型中C的原子半径比O的原子半径小,B项错误;HClO的结构式为H—O—Cl,D项错误。

]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可用于考古断代的碳原子中含8个中子,其原子符号为C

B.乙酸的分子式为CH3COOH

C.消毒剂一氯胺(NH2Cl)的电子式为

D.亚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3

C [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应表示为C,A项错误;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B项错误;一氯胺是共价化合物,C项正确;亚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2,D项错误。

]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NaClO:

________; 

(2)COS:

________;

(3)Mg3N2:

________;(4)N2H:

________;

(5)—OH:

________;(6)NH4Br:

________。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