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074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重点字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百许里()天下独绝()水皆缥碧()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嘤嘤成韵()千转不穷()横柯上蔽()

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世务()窥谷忘反()疏条交映()疏条交映()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6)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本课学习要点

1、中心:

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2、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3、全文共两段,第一段为总写,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

第二段是为分写。

先写“异水”,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流舒缓处,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湍急处。

再写“奇山”,以负、竞、轩邈、争、直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鸟声、蝉声、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4、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结构:

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或(雄奇高峻,充满情趣、树多):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7、第三段作者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奇山,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直接描写了山的态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突出山高峻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别描写了山中的动物和植物。

听觉角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了山中富有朝气、各种声响和谐悦耳;视觉角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突出山林的清幽静谧的特点。

8、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9、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飞箭奔马。

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10、讨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表现其情趣,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捕蛇者说》

一、解释下列词语。

异()质()章()啮()御()

得()腊()已()聚()赋()

募()当()专()嗣()数()

戚()悲()毒()生()向()

病()日()蹙()殚()竭()

犯()往往()曩()东西()

隳突()虽()恂恂()弛然()食()时()齿()熙熙()

苛政()于()乎()孰()俟()

三、重点句子翻译:

以啮人,无御之者。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四、本文学习要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1、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呢?

答:

是为了免受苛征重税之苦。

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的毒还要厉害。

“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蒋氏“专其利三世”,可说出三代人的遭遇时又用了三个“死”字,你是如何理解“利”与“死”的?

答:

“专其利三世”,好像蒋家祖、父、孙三代因捕蛇这差事而独享好处,令人羡慕。

三个“死”字则揭示了事情的本质:

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这是何等的辛酸。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你是如何理“乐”的?

答:

“熙熙而乐”反衬出“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蒋氏的“乐”是用“一岁之犯死者二”的代价换来的,这哪里是真正的快乐,只不过是稍得安宁,苦中作乐而已。

4、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用什么作用?

答:

引孔子的是作为立论的根据,作用在于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5、捕蛇者为什么宁可冒着被毒蛇咬死的危险仍坚持"斯役",而不愿恢复赋税?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答:

捕蛇虽然危险,但比起乡邻们就略好一些,他们为缴纳沉重的赋税而困苦不堪,大多数不是死了就是迁徙了,而我却以捕蛇独存。

(只说恢复赋税比捕蛇更苦,而没有与乡邻们的苦况作具体比较的,扣l分)

6、你是如何理解“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的?

答:

这句话说明作者的写作动机。

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现。

但作者对于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7、本文通过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免于苛税的描述,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答:

本文通过蒋氏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税的记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8、《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由此可以联想到《捕蛇者说》中的哪句话?

这两句话有何共同之处?

答: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这两句话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五、中考链接

1、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

答:

第一组:

蒋氏:

吾以捕蛇独存乡邻:

非死则徙尔

第二组:

蒋氏:

弛然而卧乡邻:

虽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

蒋氏:

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

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③衬托赋敛之毒。

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

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答:

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4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如简单摘录原文,即使意思全对,也只能得1分。

如两个全答,按前一个评分。

 

《陈涉世家》

一、解释重点字词:

1、尝与人佣耕()()2、之垄上()3、怅恨久之()()4、苟富贵()5、太息曰()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8、屯大泽乡()9、皆次当行()10、会天大雨()11、度已失期()12、法皆斩()13、举大计()14、死国可乎()15、不当立()16、以数谏故()()17、楚人怜之()18、或以为死()19、诚以吾众()20、为天下唱()

21、念鬼()22、先威众耳()23、乃丹书帛()24、陈胜王()25、罾鱼腹中()26、固已怪之()()27、又间令()

28、夜篝火()29、指目陈胜()30、忿恚尉()31、尉果笞广()

32、借第令毋斩()33、宁有种乎()34、从民欲也()()

35、为坛而盟()()36、徇蕲以东()37、比至陈()

38、与皆来会计事()39、被坚执锐()40、楚国之社稷()

41、刑其长吏()42、号令召三老、豪杰()()

二、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为天下唱()     

(3)固以怪之矣 ()(4)被坚执锐()

三、解释下列词语(一词多义)

会 会天大雨皆来会计事

 道 道不通伐无道

 等 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

 数 扶苏以数谏故数言欲亡

 故 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

 将 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

 然 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指 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

 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辱之

   召令徒属陈守令皆不在

 与 尝与人佣耕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杀之

 上 辍耕之垄上上使外将兵

 应 佣者笑而应曰宜多应者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不当立当此时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乃行卜行收兵

 以 扶苏以数谏故或以为死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激怒其众

 欲 广故数言欲亡从民欲也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为张楚

为 若为佣耕为天下唱

四、特殊句式整理: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判断句)

2、失期,法皆斩。

(词类活用句。

法:

按照法律,名词作状语)

3、乃行卜。

(省略句。

省主语)

4、陈胜王。

(词类活用句。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读第四声)

5、固以怪之矣。

(词类活用句。

怪,认为……怪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皆指目陈胜。

(省略句,省主语。

词类活用句,指目,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

7、忿恚尉。

(词类活用句,忿恚,使……恼怒,动词的使动用法)

8、祭以尉首。

(状语后置句)

9、将军身被坚执。

(词类活用句。

坚,铁甲;锐,武器。

形容词作名词)

10、功宜为王。

(词类活用句。

功,按功劳,名词作状语)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尝与人佣耕

2、苟富贵,无相忘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6、今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7、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0、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1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六、填空。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原文)

(2)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原文)

(3)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原文)

(4)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

、。

这样做的效果是:

(原文)

(5)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原文)

1、关于《史记》

《史记》共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著作。

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曾将它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内容概括:

根据起义的经过,在每条横线处填入七个字的短语,使下面文字文意贯通,能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出身雇农有抱负;谪戍渔阳误期限;谋划起义有策略;起义准备很周密;发动起义有计谋;起义发展声势大;取得胜利奏凯歌。

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4、分析陈涉的语言

(1)与人佣耕时的语言:

“苟富贵,无相忘。

陈胜是一名雇工,为了糊口,迫不得已为他人耕田;要想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只有寻找机会走反抗的道路。

因此,“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他那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

(3)“天下苦秦久矣”反映了陈胜对全国反秦形势的洞察力。

(4)“宜多应者”。

这段话显示了陈胜既敢于斗争又有斗争的智谋,表现了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洞察时局的能力。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但显示了陈胜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而且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表现了这位起义军领袖的卓越才能。

5、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

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意思对即可)

6、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

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7、“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

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

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8、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

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9、读《陈涉世家》结尾,说说你的发现: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

涉之为王沉沉者!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陈胜在起义前起义中都表现了宏大气魄,可是一旦当政,掌握了一定权力,就表现出他的致命弱点,他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去,不能正确对待曾经共过患难的朋友,不善于团结内部,脱离群众,总是企图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地位,结果,招来众叛亲离的结局,这支起义军经过短短六个月就失败了,陈胜本人也被叛徒杀害。

这也是历次农民起义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之一,教训是何等深刻。

七、中考链接(答案)

1、如果没有导火线,陈胜吴广会起义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

会起义,因为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仅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残暴的秦朝的统治存在,就有起义的必然性。

(或不会起义。

在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因为惧于秦朝统治的残暴,没有导火线不会起义。

2、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试说明理由。

作者司马迁对陈涉是肯定和赞扬的。

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发之功,同时又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因此列入“世家”,给予他以重要历史地位。

司马迁这种尊重客实际、尊重历史的态度,是其进步史学观的表现。

 

《岳阳楼记》

一、解释重点字词:

1、谪()2、守()3、越()4、通()

5、和()6、具()7、兴()8、增()

9、旧制()10、赋()11、属()12、予()

11、作文 ()14、夫巴陵()15、胜状()

16、洞庭一湖()17、衔远山()18、吞长江()

19、浩浩汤汤()20、际涯()21、朝晖()22、气象()

23、大观()24、之述备矣()25、然则北通()

26、极()27、迁客()28、骚人()29、若夫()30、霪雨()31、霏霏()32、连月不开()33、排空()34、日星隐耀()35、山岳潜形()36、薄暮()37、斯楼也()38、去国()39、萧然()40、景明()41、万顷()42、翔集()43、郁郁()44、而或()

45、长烟一空()46、何极()47、偕忘()48、把()49、求()50、古仁人()51、心()

52、为()53、进()54、然则何时()55、先()56、微()57、归 ()

二、解释下列词语

(一词多义)

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去 去国怀乡委而去之

 开 连月不开旁开小窗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 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和 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薄 薄暮冥冥妄自菲薄

 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环而攻之而不胜

 或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古今异义)

越明年古义今义

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今义

去国怀乡古义今义

去国怀乡古义今义

沙鸥翔集古义今义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六、本课学习要点

1、有关《岳阳楼记》与“记”这种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等。

就内容而言,《岳阳楼记》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述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览物之情”;议论是文章主旨所

在,然而是通过着力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突出主题的。

2、写作思路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的导引。

第2段,概写洞庭全景,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4两段并行而下,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3、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4、滕子京在什么情况下治理岳州?

他的政绩如何?

范仲淹对他持怎样的态度?

“谪”,写出了滕子京政治上的失意,而“通”和“兴”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

这表明范仲淹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5、从滕子京的做法中范仲淹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6、文章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请概述本文当中作者描绘的洞庭湖两种不同的天气所构成的画面,并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

①作者先写阴雨天时,描绘霪雨、阴风、浊浪等景物,构成了一幅阴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阴沉、恐怖,凄凉气氛;又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描绘波澜不惊、沙鸥、锦鳞、皓月等景物,构成一幅晴明的画面。

②迁客骚人风雨天登楼观景则会产生“感极而悲者矣”的心理,也就是“以己悲”;

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则会激发“其喜洋洋者矣”的感情也就是“以物喜”。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