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8078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docx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二首

21《古诗两首--墨梅》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图而题写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歌的大意,领悟本课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领悟本课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诗:

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

生吟诵古诗。

在刚才同学们吟诵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

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诗言志,歌咏怀”。

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名篇佳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墨梅》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

板书:

墨梅元王冕

(课件出示21《古诗两首━━墨梅》)

同学们,对诗人王冕你了解哪些?

生交流汇报,师补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读诗:

1、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墨梅》)

2、《墨梅》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课件出示《墨梅》范读录音)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自由练习。

分组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身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身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墨梅》重点词)

(1)本课需理解的重点词有:

洗砚池、淡墨、清气、乾坤

(课件出示词语注释)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4、小结: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同学们,想一想下面三个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品格?

(2)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3)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件出示代表诗人品格的相关词句)

四、品诗: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

老师收集了几幅梅花的图片,想不想欣赏?

(课件出示几幅盛开的梅花图片)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师课件出示《墨梅图》。

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

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点:

“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墨”与“清气”,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板书:

墨梅、清气

6、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

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身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小结:

王冕曾说:

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课件出示王冕的话: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生齐读。

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

王冕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课件出示)

板书: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同学们,此刻的你想对诗人王冕说些什么?

集体背诵《墨梅》!

五、赏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的《墨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描写梅花的诗有很多,我们再来欣赏几首:

1、课件出示王安石的《梅花》,生齐读。

2、课件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教师诵读。

3、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男女生对读。

六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墨梅》,同学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

1、品读其他的咏物诗。

2、拓展训练:

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文和绘画作品。

七、板书设计:

墨梅

元王冕

墨梅——借物喻人——不与世俗

清气——托物言志——同流合污

21古诗二首—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

径踪孤翁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

  

  翁:

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

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

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

柳宗元:

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

尽。

  径:

小路。

  踪:

脚印,踪迹。

  孤:

孤独,孤单。

  舟:

小船。

  翁:

指老头。

  寒:

寒冷。

  蓑笠: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

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

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

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

左窄右宽。

  径:

左窄右宽。

  翁:

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21《古诗两首--墨梅》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

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

(指生背)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

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

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

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

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

(课件:

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

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

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

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

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

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读。

指点:

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

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

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

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

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

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

齐声读

3、品读

过渡:

(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

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

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

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

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

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

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

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

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

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

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

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

(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

对呀!

王冕曾说:

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

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

生回答。

师评:

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

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

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

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同流合污

2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联想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两首古诗的教学,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中包含的感情。

2.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

谁能说说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2.(出示墨梅图)同学们看图,这是什么梅?

(墨梅)为何称作它为墨梅?

(因为这是用墨画出来的梅花。

3.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

这就是——墨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墨梅的诗。

(板书课题:

墨梅)

4.简介作者:

王冕。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练读古诗。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砚墨夸梅淡)

3.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古诗。

(个别读。

4.读得字正腔圆。

刚才老师听出你在“吾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

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

5.齐读。

(师用手势引导)

三、细读品味,领悟诗情

1.齐读古诗《墨梅》,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学习前两句。

出示: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1)自读前两句,边读边画出朗读节奏: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2)字词讲解。

①“吾”:

我,古人说吾,我们现在说——我,这是古今语言表意的不同。

像这样的例子在这首诗中还有一处:

个个花开,我们现在说——朵朵花开。

②“洗砚池”: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他在池子里洗笔砚,久而久之,池子都黑了,于是人们把这个池子叫做洗砚池。

③“淡墨痕”: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花用淡墨点染。

(3)通过前面的字词学习,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大意了吗?

谁能给我说一说?

(生回答,师指正: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梅树上的朵朵梅花盛开了,画在纸上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4)这两句诗体现了墨梅的什么特点?

(淡雅)

3.引导学生学习后两句。

出示: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自读前两句,边读边画出朗读节奏: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2)理解词语“乾坤”。

(天地)

(3)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

(指名说)

师小结:

不要别人去夸它的颜色有多么的好,只要让清香在天地间流传。

(4)讨论:

想一想,你们身边有没有像梅花这样的人?

跟同学们说一说。

师小结:

诗人笔下的梅花淡雅、高洁,诗人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而我们身边像梅花这样的人也有着淡泊名利、清白正气的高贵品质,我们要学习这种不追逐名利的品质。

4.师:

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融入诗中读出来,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2)全班齐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梅》,感受到了诗人笔下梅的美好,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梅花。

那么,你们喜欢雪景吗?

一个人在漫天大雪里钓鱼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去细细体味吧!

简介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练读古诗。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江雪”就是江上的雪景。

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江面上,渔翁独自冒着风雪垂钓的情景。

三、细读品味,领悟诗情

1.齐读古诗《江雪》。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3.学习前两句。

(1)自读前两句,边读边理解词语。

绝:

绝迹,尽。

踪:

踪迹,足迹。

灭:

消灭,没有了。

径:

小路。

(2)诗人用“千”“万”“绝”“灭”等词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一幅广阔而又寂寥的雪景图。

(3)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

(师小结: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人的踪影。

4.师范读后两句诗。

(1)引导理解词语。

(在鸟影、人踪都不见的大雪之中,在白茫茫的天地之间,只有老翁一人抗寒斗雪,悠然垂钓。

老翁虽给人孤独之感,但他不惧风雪,不畏严寒的精神让人感动。

(3)谁来讲讲这两句诗的含义?

(在下着雪的江面上,只有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冒着大雪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虽身处逆境,却一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低头的写照。

诗人以渔翁自喻,流露出孤芳自赏的情绪,表现了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6.练习朗读、背诵。

(1)自由朗读古诗,要读出节奏。

(2)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教学板书]21古诗二首墨梅淡墨→淡泊名利

清气→清白正气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江雪冬日雪景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广阔空寂

独自垂钓舟中翁

钓江雪不惧风雪江雪独钓

达标检测:

1.你积累了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

请写一句。

2.形近字组词。

梅()悔()淡()谈()

墨()黑()孤()弧()

3.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吾家洗砚池头树。

()

(2)只流清气满乾坤。

()

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意:

6.这首诗表现了梅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墨梅的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7.《江雪》的作者是,他是代文学家、哲学家,是“”之一。

8.看拼音,写词语。

kuājiǎng()gūzhōu()

cāngbái()lǎowēng()

9.写出下面诗句的诗意。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江雪》中“,”是对偶句。

其中“”对“”,“”对“”,“”对“”。

(孤:

孤零零。

舟:

小船。

蓑:

蓑衣。

笠:

斗笠。

独:

独自。

钓:

垂钓。

寒江:

寒冷的江面。

(2)从“孤”“独”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垂钓老翁有着怎样的精神?

11.《江雪》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的寒江上没有、,只有一位老翁独坐孤舟、的景象,体现了老翁的精神。

江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示出来)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

绝径、踪、孤舟、翁。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

翁:

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

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

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动手写一写。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

柳宗元:

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

尽。

径:

小路。

踪:

踪迹,足迹。

孤:

孤独,孤单。

舟:

小船。

翁:

指老头。

寒:

寒冷。

蓑笠: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千山鸟飞绝:

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

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4.指导朗读。

(1)结合图片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

左窄右宽。

径:

左窄右宽。

翁:

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两首—江雪

《江雪》一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

“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

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

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