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342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商洛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商洛市2017-2018学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

俗语有云:

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其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由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

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

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既无大小,又无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拥有两口“气眼”。

“气眼”者,意即活动空间,且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

要想保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容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

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

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则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

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

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

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远胜于炮;最为悲惨者就是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暗淡,结局悲惨;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象征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

《博物志》云:

“尧造围棋,丹朱善棋。

”虽不可信,但其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

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

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而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

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则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撕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

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一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七期,有删改。

1.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

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

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

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

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任继愈先生漫谈录

张国风

任继愈先生去世快七年了,我早该写一点文字来纪念我所敬重的先生。

第一次去冯钟芸先生家,恰好任先生在家。

面对一位大哲学家,我心中忐忑,非常拘谨。

渐渐地,见得多了,就放松了许多。

再往后,比较熟悉了,就觉得非常亲切,聊起来如沐春风。

我曾经对王弼的《老子指略》很感兴趣。

当然是不自量力,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老子指略》翻译成了现代汉语。

请任先生给我看一下。

任先生看了以后,对我说:

“翻译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要弄清他使用的主要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

光用古汉语的方法是不够的。

古人抽象思维的水平,无法与今人相比,他们所用的概念,不能达到今人所达到的高度抽象的水准。

”我听了以后,非常惭愧。

回去以后,又重读了任先生的《老子新译》,初步明白了任先生的方法,譬如“道”这个概念,任先生把《道德经》里出现“道”字的句子都找了出来,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含义,看老子所谓的“道”有几种含义。

任先生家里有一副对联:

“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

”我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

硕士生阶段,我跟冯钟芸先生学的是诗歌。

1985年,因为林庚先生当年不想招生,我只好改学小说,报考了吴组缃先生的博士生。

当时我已近不惑之年,无法等第二年再考。

冯先生送了我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词话》,任先生送了我一句话:

“你虽然改为攻读小说了,平时还是要读读唐诗宋词,去俗。

”我想是这个道理。

虽然以后主攻的方向变为小说了,但还是要经常读读唐诗宋词,保持诗歌高远飘逸的境界。

我的博士论文是《〈儒林外史〉及其时代》,分析吴敬梓对科举、对八股的批判。

任先生提议我写一篇八股文,找找感觉。

可是因为懒,我没有写,对八股的认识,确实是不深的。

任先生说:

“八股文,也是一种智力测验。

”我体会到了任先生的意思,对八股和科举也不能一味地否定。

追星,一个收集制作名师授课录像的公司,仰慕任先生的名声,希望采访任先生,请我去动员。

任先生婉言谢绝了,说他的时间很紧:

“我一年比一年衰弱,就好像银行的存款,你们的存折上还有100元,我的存折上只有5元了。

我的任务很重,还有一些项目没完成。

我要集中精力,把这些项目做完。

2001年,由任先生推荐,我在国图文津街老馆讲了一次《红楼梦》。

主持人是蔡萍老师。

讲完以后,蔡老师告诉我:

“任馆长来听讲座了。

”我一惊,问蔡老师:

“任先生现在在哪儿?

”蔡老师说:

“走了。

”我说:

“你怎么没告诉我呢?

”蔡老师向我解释说:

“任先生不让告诉,怕你紧张吧。

任先生经常来听讲座。

任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光,住在北京医院。

我去看任先生,任先生的女儿任远在。

任先生说:

“医院不愿意病人长住,占着床位。

”我说:

“医院考虑的是收益……先秦的法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只有利害关系。

”任先生说:

“只讲利益,就不能长久。

”任远告诉我:

“你和他谈别的,他就困。

你和他谈学问,他就来精神。

我的回忆如此琐碎,不能成为一篇文章,只是一种记录,希望这些琐碎的记录,能够挽留住渐行渐远的回忆。

(选自2016年11月《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任继愈,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②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

不久秘书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

没几天,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收到了“母亲水窖”的捐献证书。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王弼的《老子指略》翻译成现代汉语给任先生看,任先生没有明确指出翻译存在的问题,只是委婉地告诉作者,可以看看他的《老子新译》。

B.任先生提议作者写一篇八股文,但是因为作者懒,再加上对八股文认识不深,最终没有写。

任先生认为写八股文也是一种智力测试,不能一味否定。

C.因为文章是漫谈录,所以文章选材偏重于生活中为学之小事,展现了任继愈为人和为学的风范,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

结尾做到了呼应开头,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又明确地交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5.请简要谈谈自己对愈先生家中的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的理解。

(4分)

 

6.任继愈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磨刀匠

作者:

李德霞

正是麦收时节。

麦收如打仗,麦场如战场。

为了收割、晾晒有个好天气,庄稼人收麦是要抢天的。

手把镰刀一下地,人人心里憋着劲,麦田里听不到人讲话,只听见镰刀割处的“沙沙”响。

只是,忙碌的田间地头,时不时会传来几声吆喝:

“磨——镰刀咧。

将收割的麦子捆扎,一束束运回自家的场上,已是日落时分。

父亲回到院里,刚洗了把脸,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一位五十多岁的汉子,酱红了脸,扛个板凳跨进院门。

一看便知,这是一位走村串户的磨刀匠。

磨刀匠对父亲说:

“兄弟,天色晚了,赶不回去,想在你家借个宿,不知方便不方便?

那时候,走村串户耍手艺的人多,借个宿是常有的事。

父亲呵呵一笑说:

“有啥不方便的?

空屋有的是,只要老哥不嫌弃,只管住。

磨刀匠把肩上的凳子拣一处墙边放下,跟着父亲就进了大哥在家住的那间屋子。

母亲早已把晚饭端上了桌。

父亲就招呼着磨刀匠过来和我们一块儿吃。

磨刀匠犹犹豫豫,推让着不肯上炕,父亲恼了,脸一板说:

“咋?

嫌我家饭菜不可口?

磨刀匠又红了脸:

“哪里,哪里。

只怕讨扰了兄弟。

吃着饭,父亲问磨刀匠:

“老哥哪个村的?

磨刀匠说:

“山那边,沟里村的。

父亲脸上一喜,身子往前探了探,说:

“老哥,可认识一个叫柳义的人?

磨刀匠脸上一愣,停下筷子,笑笑说:

“一个村里住着,咋不认识?

兄弟也认识柳义?

父亲摇摇头,咽下一口饭说:

“我大儿子在县砖瓦厂上班,处了个对象,叫香香,就是你们沟里村柳义家的闺女。

儿子托媒人去提亲了,可香香的父亲柳义不点头,这门亲事就定不下来呀……”

磨刀匠说:

“柳义不点头,恐怕是不了解你家情况吧?

嫁闺女那可是大事,哪个当爹的都不敢马虎。

兄弟你说是不是?

父亲点点头。

磨刀匠又说:

“我回去跟柳义说说,这事应该能成……”

乡村的夜晚静悄悄。

下半夜了,父亲突然被隔壁传来的一阵阵呻吟声惊醒。

父亲披衣下了地,掌灯进了隔壁屋。

摇曳的灯光下,只见磨刀匠蜷缩着身子,一张脸痛苦地扭曲着,额头上沁着汗珠。

父亲被吓呆了,手里的油灯端不稳,晃晃悠悠,灯光忽明忽暗起来。

父亲惊慌地说:

“老哥,怎么啦?

磨刀匠说:

“肚子疼得要命哦……”

父亲放下油灯,伸手摸了摸磨刀匠的手,冰凉冰凉的。

父亲扭身出屋,很快就请来村里的金先生。

金先生给磨刀匠扎了针,又让母亲熬了一碗红糖水给磨刀匠喝下去。

磨刀匠的肚子终于不疼了,一会儿便安静地睡着了。

送走金先生,父亲却不敢回屋睡觉了,就搬了个凳子陪在磨刀匠身边,一直守到天大亮。

早晨,磨刀匠醒来,看见坐在身边打着盹的父亲,眼眶里闪烁起晶莹的光。

母亲又特意给磨刀匠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

磨刀匠再三推辞不过,就含着眼泪“吸溜吸溜”地吃了下去。

搁下碗,磨刀匠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块钱,抖抖索索地递到父亲跟前。

父亲一看,急了,一把挡回去说:

“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

老哥,你这不是打我脸吗?

磨刀匠只好把钱装回口袋,那只手还是抖索着。

磨刀匠扛着板凳要走。

父亲不放心,把磨刀匠送出村外二里地……

天气真是遂人愿,一连串的四五天,都是艳阳当空。

地里的麦子都收完了,只有三五成群的鸟儿时而在田间觅食,时而振翅空中,自在地欢叫着。

五天后,天将近午的光景,磨刀匠又来我家了。

这回,磨刀匠没扛板凳,而是领着个俊俏的大姑娘。

父亲看看磨刀匠,再看看那姑娘,惊诧地说:

“老哥,这姑娘……是谁?

磨刀匠嘿嘿一笑说:

“她就是香香,你儿子的对象。

香香今天来,是想认个门儿……”

父亲欢喜得直搓巴掌:

“这么说,柳义答应这门亲事了……谢谢老哥!

磨刀匠哈哈一笑说:

“兄弟,谢我啥呀?

我就是柳义啊……”

父亲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半天,回过神来的父亲冲我喊:

“小二,打酒去!

(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独立成段,简洁明了。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父亲招呼磨刀匠吃饭,他却“犹犹豫豫不肯上炕”,在父亲的催促下又“红了脸”,这既表现了他感谢主人家留宿而不愿再添麻烦的心理,也显示出他对主人的邀请是否出自真心的怀疑。

C.从情节的发展来看,磨刀匠柳义来“我”家借宿是有意为之,他是为了女儿的婚事,以“天色晚了,赶不回去”为由,特意来考察我们家的情况。

D.小说的情节自然绵密。

如“磨刀匠又说:

‘我回去跟柳义说说,这事应该能成……’”暗示了他应允了女儿的婚事;又如前文提到父亲跟磨刀匠唠大儿子婚事的事,结尾处“小二,打酒去!

”与之照应,天衣无缝。

E.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多,而“乡村的夜晚静悄悄”一句却成为点睛之笔,它不仅写出了乡村夜晚静谧安详的特点,还暗示着磨刀匠生病这一事件的发生。

8.小说结尾处安排磨刀匠主动带女儿来认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4分)

 

9.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父亲”,也有人认为是“磨刀匠”。

你认为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

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

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

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入为御史。

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

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

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

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

”不报。

出按凤阳。

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

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

“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

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

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

”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

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

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

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

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

久之,擢知州。

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

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

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

贼无所容,遂就擒灭。

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

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

棍棒。

②驺:

骑马驾车的随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

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

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

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

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5分)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

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

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14.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D.“谁念客身轻似叶”是通过设问、比喻手法写出词人由秋叶轻飘联想到身世飘零,道尽了去国离乡、无人顾念的凄苦。

E.“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15.词的下阕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手法,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5分)

(1)《岳阳楼记》中能体现岳阳楼长联上“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蓄地表达了苏轼渴望被重新任用的心情。

(3)君子之过,: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②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③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④在眼球效应时代,为了提高关注度,“微信拉票”成为屡试不爽的法宝,成了一些商家提高知名度的不二之选。

⑤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目无全牛,难免纠缠细节,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⑥今年我省计划安排建设项目九百多个,其中涉及我市的项目有九十多个,其荦荦大端者有湛江机场迁建项目、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等。

A、①②③B、②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而且是其反观自身的镜子;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位置和价值。

B.5G时代将是物联网时代,而智能家居必然是重中之重。

毕竟,通信技术的发展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人们更加智能、便携地生活。

C.名气、地位、财富等让人利令智昏,不少人为之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D.在网络时代,言论自由得到了技术的保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或编辑,在网络这一新的言论空间中发言。

19.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潮长波平岸,。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B.月辉洒长街C.莺啼花满枝D.草青风低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正因为如此,②__________________,也要治理互联网。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

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21.

(1)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分)

日前,全球超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2016年全球超级计算机大会上揭晓,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应用项目最终问鼎。

项目由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北师大、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