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984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教学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

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

观看视频,回答

从视频和旅游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种类很多,应该进行分类。

二讲授新课

(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

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

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

明确: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具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

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

(二)摸脊椎活动

1、活动要求:

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

每人体验一次。

提示:

首先找准脊椎位置。

2、体验交流:

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

脊椎摸上去是一节一节的。

3、思考:

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

(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做脊椎模型

1、准备材料:

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

2、制作步骤

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3、试一试

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②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研讨

1、脊椎有什么作用?

明确:

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2、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明确:

身体不能自由活动。

四、课堂练习

1、找找这些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描绘出来。

2、你能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吗?

五、拓展提高

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提问:

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吗?

小组内确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课堂小结

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它能使身体自由活动。

生物科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把动物分为两大类: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爱护它。

【教学后记】

 

2.鱼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脊椎动物中鱼类的共同特点

2、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

[科学探索目标]

1、观察鱼是怎么游泳的,进而探究鳍的运动作用。

2、实验探究水进出鱼身体情况,进而得知鱼的呼吸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鱼的种类非常多,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

2、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精神。

3、科学实验要适应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鳃和鳍的作用

【教学难点】实验观察鱼的运动及其呼吸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种各样的鱼类,占脊椎动物一半以上。

你见过哪些鱼?

(播放视频)

2、教师展示图片,提问鱼的名称。

明确:

鳜鱼:

体侧扁,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鲜美,是中国特产。

亦作“桂鱼”,有些地区称“花鲫鱼”。

黑鱼:

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大,离水能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

花鲢鱼:

周身黑白相间,肉质雪白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鲫鱼:

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群行,肉质细嫩,肉营养价值很高。

3、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成活动手册任务。

归纳:

身体呈梭形,有鳃和鳍,生活在水里,都有脊椎……

4、还有一种鱼,也是脊椎动物,是软骨的。

例如鳗鱼、鳐、河豚等。

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有一种特产——面条鱼,就是一种软骨的脊椎动物。

回答自己见过的鱼

学生看鱼的图片回答鱼的名称。

回答交流鱼的共同特点

鱼是脊椎动物,一种脊椎骨是硬的,一种是软的。

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

鱼的鳃和鳍

1、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画出你观察到的鱼的外形,并标出鳃和鳍。

2、观察鱼的鳍都生长在哪些部位?

3、观察鱼鳃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丝状,红色(充满毛丝血管)

4、猜猜鳃和鳍有什么作用?

猜测归纳:

鳃:

呼吸

鳍:

运动

实验观察

(一)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1、观察要求

①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

②前进时哪些鳍在动?

③拐弯时哪些鳍在动?

2、观察发现

鱼游动时,不是一种鳍在运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用。

鱼前进时尾鳍摆动,鱼拐弯时胸鳍摆动。

结论:

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1、实验材料

水槽、鲫鱼、小烧杯、红色液体、滴管、水

2、实验步骤和方法

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

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3、温馨提示

①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要尽量将鱼控制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里。

②使用颜色较深的红色液体,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4、先看视频《演示实验》,然后小组实验观察。

5、实验观察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归纳:

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口中进入,再从鳃下流出来。

6、讨论

红色液体为什么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

明确:

水进入口腔后与鳃丝接触,鳃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二氧化碳,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作用。

7、鱼是怎么呼吸的?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鱼在水中靠_____呼吸。

2、鱼的体表大多长有_____,用_____游泳。

3、鱼是_____动物的一种。

(二)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不是鱼类的是()

A、鳗鱼B、鲤鱼C、鲸鱼

2、鱼在水中向前游泳,主要起作用的是()

A、胸鳍B、尾鳍C、背鳍

(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有的鱼不是脊椎动物,如鳐、河豚等。

()

2、鱼拐弯时胸鳍其主要作用。

()

3、鱼鳃是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

()

4、鱼生活在淡水中。

()

5、水从鱼嘴进去再从鱼鳃出来。

()

四、拓展提高:

趣味回答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

鲫鱼开腔道:

“‘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

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

“敢!

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小时吗?

鲫鱼想了想说:

“敢!

”心理却说:

“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

青蛙跑来作证。

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的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

“鲫鱼先生请便吧。

”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

请问:

(1)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岸上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的多,鲫鱼为啥还会憋死?

五、作业布置

小组合作,捆绑某一部分鱼鳍,观察鱼在水中的变化,注意不要剪掉鱼鳍。

完成活动手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鱼类的共同特征,知道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鳃的呼吸作用和鳍的运动作用,激发我们对鱼的研究兴趣。

【教学后记】

 

3.鸟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鸟类是脊椎动物。

2、鸟类具有共同特征。

3、鸟的羽毛适应飞行需求,具有保温作用。

4、鸟喙的形状与取食有着密切关系。

5、鸟足的形状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

[科学探索目标]

1、观察鸟的图片,认识鸟类,寻找鸟类共同特点。

2、通过资料、实验、观察,了解鸟羽的特点,探究其作用。

3、观察鸟喙和鸟足的不同特点,探究其怎样适应环境的需求。

[科学态度目标]

1、养成观察、合作的良好习惯。

2、认识到鸟类的外形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鸟类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1、识别鸟类,了解鸟类共同特点。

2、了解鸟的羽毛、鸟喙和鸟足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鸟的外形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嘴巴小,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飞到树上喳喳叫。

(这是什么动物?

2、鸟的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

21世纪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

猜谜语:

阅读资料

通过猜谜语,进而引导学生知道鸟类是脊椎动动,数量仅次于鱼类。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鸟的共同特性

1、展示图片,认识鸟。

画眉鸟:

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像眉纹

家燕:

飞行时尾巴像剪刀

老鹰:

嘴黄色,上嘴弯曲

鸽子:

翼上及尾端有黑色横纹

翠鸟:

羽毛翠蓝发亮

孔雀:

有特长的尾屏

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归纳:

有喙和足,有翅膀会飞,有羽毛,卵生,等等。

3、这是是鸟吗?

展示鸵鸟、企鹅、鸭子和鸡的照片。

明确:

是鸟。

但翅膀退化,不会飞翔。

(二)研究鸽子的羽毛

鸽子的羽毛主要有两种:

正羽和绒羽。

1、知识卡片:

鸽子的羽毛

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

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2、研究鸽子的羽毛

(1)器材准备:

正羽、绒羽、剪刀、滴管、放大镜、水。

(2)观察活动

①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

正羽轻、薄、大。

②将正羽羽根剪断,里面是什么样的?

明确:

羽根是空的,可以减少飞翔的重量。

③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

明确:

不会。

鸟类身体的尾部有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常被鸟用喙啄取涂于羽毛上,有防止羽毛变形和被水浸湿的作用。

④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是什么样的?

明确:

绒羽细小而柔软,一片一片的,紧贴鸟的身体,起保温作用。

(3)鸽子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起什么作用?

三、研究鸟喙和鸟足

(一)鸟喙

1、提出问题:

这些鸟的喙有什么不同?

它们各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归纳:

特点:

长而直

形状:

像镊子

食物:

小鱼小虾

代表鸟类:

沙锥鸟、丹顶鹤

特点:

末端有钩

形状:

起钉器

食物:

小动物

代表鸟类:

秃鹫、老鹰

特点:

粗壮短小

形状:

钳子

食物:

谷物、坚果

代表鸟类:

松鸡、北美红雀

特点:

细长

形状:

细针

食物:

花蜜

代表鸟类:

蜂鸟

2、活动手册

将这些鸟喙与它们各自适合的食物连线。

(二)鸟足

这些鸟的足有什么特点?

它们各适合在什么环境生活?

归纳:

特点:

趾间有蹼

生活环境:

适合在水中游泳

代表动物:

鸭子

特点:

趾端有长而锐利的钩爪

生活环境:

适合在山地丘陵中抓捕小动物

代表动物:

老鹰

特点:

粗壮

生活环境:

适合地面奔跑

代表动物:

鸵鸟

特点:

细长

生活环境:

适合在浅水中摄食

代表动物:

丹顶鹤

四、课堂练习

(一)选出正确的序号填写在()内。

1、下列鸟类动物中,趾间具有蹼的是()

A.天鹅B.啄木鸟C.丹顶鹤

2、下列动物中()不是鸟。

A、鸵鸟B、鸭子C、蝙蝠

3、老鹰足的特点是()

A、趾间有蹼B、趾端有爪钩C、细长

(二)连线题:

将鸟喙和相适应的食物连线

(三)下列说法正确的在()内打√,错误的打×

1、鸟是用鳃呼吸的。

()

2、鸡不会飞,所以不是鸟。

()

3、鸟是卵生的。

()

4、鸟的正羽长、轻、薄,适合飞行。

()

5、生活在不同环境中鸟足不同。

()

6、鸟喙的形状与取食有关。

()

五、拓展提高:

视频:

鸟的七大种类

六、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鸟喙和鸟足的类型,说说它们与食物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脊椎动物中除了鱼类就是鸟类数量最多,了解了鸟类的共同特点,明白鸟的外形特点,包括羽毛、鸟喙和鸟足等,与鸟的飞行、觅食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教学后记】

 

4.哺乳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哺乳动物的特征:

身上有毛、喂乳、胎生。

2、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

3、运动快速且运动方式多样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

[科学探索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认识哺乳动物,了解它们的共同特点。

2、通过动物油脂实验,探索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奥秘。

3、通过图片,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重点】

1、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能识别哺乳动物。

2、知道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

3、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哺乳动物保持体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猫和兔是常见的两种小动物。

提问:

它们身体表面有什么?

它们的宝宝从哪里来?

宝宝吃什么长大?

明确:

身体表面都有毛,它们的小宝宝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吃妈妈的奶长大的。

2、由大动物直接生小动物,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它们的宝宝吃妈妈的奶长大,这种喂养方式叫哺乳。

猫和兔子的这些特点,这只鸽子有吗?

明确:

鸽子身上长的是羽毛,不是毛。

鸽子的宝宝是卵孵化出来的,是卵生,不是胎生。

3、身上有毛、胎生、吃妈妈的奶长大,是猫和兔这类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我们把这类动物叫做哺乳动物。

(播放视频)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哺乳动物

猫和兔子要举行一次同类动物运动大会。

来了很多动物,愁坏了猫和兔子。

你知道谁能参加吗?

1、鲸鱼和蝙蝠能参加吗?

明确:

能。

它们都是胎生的,是哺乳动物。

2、企鹅能参加吗?

明确:

不能。

它是卵生的,不是哺乳动物。

3、老虎、猪、牛能参加吗?

明确:

能。

它们都是胎生的,宝宝吃妈妈的奶,身上有毛,是哺乳动物。

4、你还会邀请哪些动物参加?

教师及时肯定和纠正学生的回答。

5、我们人类可以参加吗?

明确:

可以。

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

(二)哺乳动物是恒温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北极的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即使夏天也很少在10℃以上。

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

北极熊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脂肪有保温的作用吗?

引导学生做实验。

1、实验器材准备

猪板油、冰水、胶带

2、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

②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

③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

3、温馨提示

①要用冰水,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②两只手指要在冰水中停留1-2分钟,感受会愈发明显。

4、有什么实验发现?

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明确:

绑有动物油脂的食指不感到冷,没绑动物油脂的食指感到冰冷。

因此,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5、提醒学生注意:

哺乳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复杂而系统的生命现象。

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三)哺乳动物运动方式

运动快速且运动方式多样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

提问:

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还有哪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一样?

教师补充相关材料:

猎豹是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在追捕猎物时,每小时能跑110千米。

袋鼠的后肢特别强壮,就象两根弹簧,极利于跳跃。

它的跳跃本领极高,不仅能连续跳跃前进,而且一蹦就可达9米。

蝙蝠,前肢高度特化,形成适于飞行的翼手,是由连在前肢和后肢之间的翼膜构成的,翼膜上不生羽毛。

一头蓝鲸摄食时游速每小时2~6千米,被追逐时最大每小时20~48千米。

填写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表格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不是哺乳动物的是()

A、海豹B、绵羊C、企鹅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特点的是()

A、喂乳B、胎生C、身上有羽毛

(二)连线题:

将动物和它们的运动方式连线

豹子跳跃

蝙蝠游泳

鲸鱼飞行

袋鼠奔跑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

2、猎豹不仅擅长奔跑,还能行走。

()

3、蝙蝠是唯一能飞行的哺乳动物。

()

4、狗熊要冬眠,不是恒温动物。

()

5、人是哺乳动物。

()

6、北极熊凭借皮下脂肪保持体温。

()

五、拓展提高

哺乳动物中有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滑翔。

滑翔——飞翔时不扇动翅膀。

如,鼯鼠,鼯猴等。

六、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哺乳动物,了解它们共同特点,知道哺乳动物是恒温的脊椎动物,探索了脂肪的作用,同时也交流了哺乳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