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7).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99221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信息管理概论(7).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概论(7).ppt

《信息管理概论(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概论(7).ppt(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管理概论(7).ppt

第7章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7.1知识管理概述,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使用、扩散、开发和创新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改变企业的信息循环和信息交流过程开发企业战略决策的知识形成企业决策层的知识库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知识管理的概念APQC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雪佛龙执行副总裁Peter-Robertson指出:

“知识管理和最佳实践的共享对于业务运作而言是有益的。

更快以及更有效的分享我们的思想,可以更好地提供我们的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顾客更好地为我们的股东获取利润”。

得尔福集团创始人卡尔-弗拉保罗认为: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7.1.1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融资”变为“融智”,知识是生产的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管理贯穿于企业的管理过程。

企业经营的主攻目标由“融资”变为“融智”,需要改变以物质为主导的强组织状态,代之以信息和知识的自组织状态。

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原来的以控制物流和资金流为主变为以控制信息流和知识流为主。

2.知识管理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3.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联系及区别,D.A.Marchard指出信息管理的发展有五个阶段: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

把知识管理独立出来研究,更有利于信息管理的发展。

1)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1)产生的背景不同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知识管理则是基于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而提出来的。

其出现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直接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2)内容范围不同,信息管理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现象的科学,分为3个层次,即过程管理、网络管理、宏观政策管理。

其中过程管理包括用户需求分析、信息源管理、信息采集、组织、检索、开发、传播与利用等。

就知识管理而言,一般认为,其研究内容范围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

理论研究研究知识的特性和运动规律的、知识组织管理、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方法体系;应用研究各行业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创新和管理在本领域的应用。

而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企业知识管理。

2)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1)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知识管理曾被视为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由于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要,知识管理开始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正在逐步形成一个新的管理领域。

(2)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批判性继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信息管理以提供一次、二次文献为主,而知识管理是对用户的需求系统分析,向用户提供全面、完善的解决方案,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信息管理局限于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知识管理认为对人的管理既可以提供广泛的知识来源,又可以建立良好的组织方式,用以促进知识的传播,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抛弃了信息管理中被动处理信息资源的工作模式,它与企业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和应用的全过程融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使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核心推动力,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两者联系密切。

知识管理需要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同时,知识管理对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更要注重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的要点,关键知识是具体做某件事情的流程、工作的指引、相关的研究报告、经过整理的数据资料和分析验证的记录、专家渠道。

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冲击,决策层在做决策前更注重对信息的收集、论证;执行层在实施前更注重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和借助,以及主动而有效地进行事后总结。

通过知识管理发现BPR的需要和重组方式。

建立学习型文化,企业进而发展成学习型组织。

最终目标:

以思考的速度经营企业,构筑数字神经系统,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7.1.2知识管理的内容及职能,2.知识管理的五项职能:

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途径。

知识管理平台是企业或组织知识的载体(如企业的知识库)和流转通道(共享规则等),只有在公共的平台上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共享和交流才可能产生新的知识。

建立内部信息网,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宽松环境,鼓励员工进行知识交流,放松对员工在知识应用方面的控制,鼓励个人创业来促进知识的生成。

1)建立管理知识的平台,2)管理知识的来源渠道和知识的更新与生产,企业要想立于不败,就必须拥有比别人领先一步的产品、技术或管理优势,这些优势来源于企业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

将信息和知识提交,进行多渠道、多来源的集中存放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与条件,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与企业有关的任何人员,包括员工、客户、竞争对手、媒体等都是信息和知识的提供者和产生者。

3)从外界获取知识,增强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知识积累,必须注重从外部获取相应的知识,并进行消化吸收,成为企业自己的资源。

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报告;专家、顾客的意见;员工情报报告系统的信息;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都可以成为企业外部知识的来源。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知识的同时,也能共享他人的知识,并最大限度地将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转化为企业的利润,这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4)知识管理必须有效结合经营和管理过程,明确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需的知识以及开发的方式和途径,贯彻相应的开发和利用战略,保证企业的知识生产和知识资源的积累与扩大和企业的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管理过程紧密结合,业务人员通过知识的访问权限和自动呈现规则各获所需,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力量。

知识管理与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结合,“把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最恰当的人”,帮助企业诊断自身问题、洞察竞争对手情况,以便作出最佳决策、不断建立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使企业赢得持久竞争力。

5)管理知识的处理过程,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是知识的采集、分发、利用、完善的过程。

知识管理“不是知识的管理,而是知识处理过程的管理。

”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收集”、“提炼”、“分发”、“利用”、“再提炼”、“再利用”的循环的过程,让死的东西变活,不断积淀企业精华,使知识真正完整地被企业所用,为员工带来便利、为企业带来效益、为客户带来满意。

7.1.3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能力,1.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企业的竞争资源,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信息管理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来查询和检索。

知识是由信息而来,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寻找和识别需解决问题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

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最终获得利润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

知识型企业,工业时代的企业,基本上是一种分离式的“决策+执行”的运作模式。

而知识型企业,将越来越强调“知行合一”,决策权下放,企业全员均为“知识工作者”。

企业的运作过程可以视为各个层次的个人决策和组织决策互动作用的过程。

不管对个人决策还是组织决策而言,都需要一定的知识支撑,这就表现为个人智商和组织智商。

2.知识管理可大幅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当今世界,“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企业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进行知识管理,企业必将付出大的代价,但如不进行知识管理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

知识管理一种全新的管理经营模式,解决如何应用知识,而不只是积累知识的问题;创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公司,提升组织内具有“创造性”知识的质与量,并强化知识的可行性与价值。

知识管理同组织的所有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它能藉知识的本体内涵与丰沛积累,在企业“解决问题”、“改良产品或服务”、“创造新观念或思维”等方面,是具体可行并能创造企业价值。

企业应该把知识管理的能力放在战略的中心,构筑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个性化的柔性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创造独特的能力和惟一的市场地位。

推进知识管理的特定实践环节,知识管理一般是结合信息化的实施从业务流程中的一些特定环节开始的。

1.改进知识的利用过程,它要求组织机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面向应用领域,将知识“市场化”或“实用化”,使知识的潜在使用者能够将知识用于价值创造中;3.目的是企业创新,使企业赢得持久竞争力。

7.2知识管理应用与知识创新,1.知识的识别,1)知识就是力量在新的经济社会里,知识不仅是与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另一类资源,而且是当今惟一有意义的资源。

知识变为特殊资源,成为新社会特有的根本特征。

“知识经济”的概念是对工业化以后新经济形态的描述和预测、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又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7.2.1知识的识别和运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

对事物的认知就是拥有了该事物的知识,具备了某种信息,也就具备了某种知识。

对企业界来说,光有认识信息还不可能形成企业竞争的优势。

将有用的认知和信息真正融入企业每个成员的行动之中,才能化知识为力量,才能为企业创造需要的价值。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由知识引起的企业行为上,而不是认知或信息上。

认知和信息不是企业最终需要的产品。

真正构成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必定离不开实际操作能力,即能够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真正能够使企业取得成功的知识,应该具备:

1.财产的特性可以被开发利用的、有价值的认知和信息,它能够不断积累、保存、筛选和完善,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成员和部门所利用。

2.实践的特性能够根据掌握的认识和信息,开展发明、建造、编纂、组织、改造、转让、共享、应用和保护等一系列活动,并能够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2.知识的类型,1)从知识的可明述性和共享成本的角度来划分:

隐性知识:

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或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

它常常来源于个的不同经验、直觉和洞察力。

显性知识:

能以一种系统的方式传达的规范化知识。

通常以编码化和成文的方式进行传递和保存,典型的如一些技术文档和技术报告。

对于组织而言,由于缄默知识具有共享成本高和难以形式化的特点,因此它常常被视为组织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

2)从知识描述的对象角度划分

(1)关于事实的知识,也被称之为元知识(metaknowledge)。

良好的结构性和可编码化特点。

(2)关于规则的知识,包括技术规则和组织规则。

(3)链接性知识,它们并不是对知识的直接描述,但它给出了知识的地址。

惠普公司的研发部门在上世纪8090年代也遭遇了人才断代、新老交替跟不上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惠普在90年代中期建了一个叫CONNEX的专家INTRANET网络,把已经离开惠普研发部门的老专家、老工程师都用网络联接起来(不管这些老专家当时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并且用“专家地图”的形式在系统中展示给大家。

对于一个新手,他可以根本不认识专家,但他进入CONNEX系统就可以地图中很容易地找到专家,并立即与专家沟通,学习到专家头脑中的经验。

除了让老专家的经验知识能方便地传递给公司的新手,CONNEX系统还把这些经验沉淀在系统中,供其他新手参考,以后遇到同一问题就不必再去“麻烦”专家了。

实例,怎样管理隐性知识,3.知识的运用,1)正确的评价和积累知识对一个人的知识进行评判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包括与社会性需求的契合程度,另外也要考虑其深度与广度的平衡;

(2)面对实际问题时,其解决的方法,是否能综合应用,是否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动态地组合应用。

“书中自有黄金屋”。

课堂外教育创造的知识积累过程也同样存在,终身教育强调一个人对知识的不断吸取,而不是进入课堂。

知识积累方法的好坏,就反映在一定时间里知识积累的有效性方面。

总之,横向观察自己的知识结构,纵向规划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是知识增值的最重要之处。

2)知识运用方法知识积累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运用上。

知识能量的释放过程并不是随意的,应该是“成功一定有方法”。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存储、传播和应用三个方面。

科研项目管理便是知识应用管理的一种,进行理论准备、查找最新的发展情况、安排试验、进行分析、总结报告便是知识应用的一种过程。

知识应用与常识体系,应用知识可以遵循的规律首先是进行知识收集,把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找到然后进行消化吸收。

也就是阅读有关资料,包括向专家请教;接着建立可比较的模型。

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设计出比较及评价方案,完成评估报告。

在这些模型中挑选出支持决策或得出结论的便是完成知识应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知识变为我们自身拥有的常识,因为常识更能被我们自觉地运用,其效能更高,不断运用知识的过程就能帮助我们实现把知识变为常识。

在知识管理中,就是要判断哪些知识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识,不需要再翻书本就能得到正确的解答。

常识越多运用能力也就越强。

)保持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形成知识只是静态的东西,知识的运用条件是具备创造力。

头脑风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便是一些有用的思维方式。

拥有这些思维习惯的人不仅仅能够积累知识、更能创造知识。

个人知识管理的动态方面的目标是思考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可以从思维能力的管理入手,并且对创新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其思维过程。

这样具体的管理过程。

将使拥有的制造生存的能力得以增长,而面向发展的管理更能促使我们成为具有应变能力的人。

7.2.2知识管理应用的途径,1.建立可靠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以信息系统作为知识集约、应用、交流、创新的平台。

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能够识别企业的关键性知识,将其标识在企业的知识地图上,或编码后存储于知识库中;其次必须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应有信息更新和维护的技术的支持,从数据库中挖掘知识,并以适当的方式重新组合,以使知识的表达方式符合特定的需求。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认知识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个性化主动服务上还有着很大的技术障碍,因此,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还必须依靠完美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内知识共享,创新的文化氛围来实现企业知识的不断创新。

2.创新组织管理的结构和组织管理的方式,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必须有得利于知识的迅速传播、共享应用和创新。

传统的科层等级制度已不能适应知识管理的要求。

能力是员工个体知识、心智模式不但能够使团队成员产生心理、智慧的交会,他们匹配的心智模式不但能够使团队的能力充分展现,还能够引发团队所拥有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充分互化,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同时拓宽团队知识创新的空间。

1)建立团队型组织,2)设立知识管理机构,知识管理系统由于涉及整个企业业务流程中的知识管理,必须设立知识管理部门进行全局管理,并配备具有综合技能的知识管理者。

知识管理者除了具备综合技能外,还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化,在组织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利,才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驾驭能力规划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推动企业知识创新。

3)建立充满活力的知识更新环境,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企业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通过创造“学习、共享、创新”的内部氛围,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从而为知识的交流、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通过薪酬制度、考证制度和奖惩制度鼓励员工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此方面有显著绩效的员工给予褒奖。

通过人才招聘不断引进社会上学有所长的人员加入员工队伍,尽可能地使员工能够参加与自己所长不同但又与工作相关的多样化培训,使员工认识到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技术部门之间应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挖掘他们的求知欲。

7.2.3知识创新的含义,创新与“发现”和“发明”不同,发现是知识的新的增加,是发明和创新的重要知识来源;而发明是一个新的人造装置或工序,发明可申请专利,但不一定事实上为经济和社会带来利益;创新是创造和执行一个新的方案,以达到更高的社会效果。

创新与发现和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

要使一项发明带来利润就需要创新,但创新并不一定要基于发明。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看,发现和发明活动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而创新表现为知识创新。

1.实现创新的步骤,发现、调研、开发和投入生产。

创新过程:

创造、分享和运用。

现代创新战略强调利用网络和以知识为基础。

艾米顿为实施创新战略拟定了以下步骤:

2.创新过程的特点,

(1)创新过程是不确定的。

创新的来源与创新机会的发生可能是不可预测的。

希望有一个时间表是不现实的,并且进度表也并不可能与进展的步伐相一致。

创新的失败率很高。

此外,预期的成本可能超支,而且最终的结果是高度不确定的。

(2)创新过程是知识密集的。

创新过程集中地产生新的知识,它依赖于个别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及“互相作用的学习”。

学习曲线是陡峭的,对任何参与创新过程的人员来说,学习是一个永续的过程。

(3)创新过程是有争议的。

创新活动总是包含着可选方案之间的竞争。

有时一个有潜力的创新会对既定的利益构成一个威胁。

(4)创新需要有一个独立于原有组织之外的组织。

最好把创新放到专门从事创造新事物的独立组织中去。

(5)创新过程是跨边界的。

许多最佳创意从起源上来说,是跨学科的或者是跨职能部门的。

为了创新的需要,部门间的合作是必需的。

有时候为了支持主要产品创新,其他职能部门在其他领域可能产生预料不到的创新。

3.创新的切入:

不断构思新点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想别人所未想,或别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成果的获得:

7.2.4知识创新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为其他类型的创新培植了良好的土壤,是其他创新的前提。

企业文化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和行为规范创新。

观念创新。

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新应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执著追求开拓、变革、高效和卓越的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进行观念的创新,使观念能够跟上或者领先于潮流,才能使企业不断改进,立于不败之地。

行为规范创新行为规范是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创新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为社会和企业、企业家和员工、组织和个人对创新活动的重视、理解、陶醉、参与和支持之上。

开拓精神、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等都是文化创新行为的特征。

比尔.盖茨毅然中断了在哈佛的学业,由此诞生了对整个信息技术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的微软公司。

行为规范的创新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文化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

企业制度创新就是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修正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个要素合理配置,并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

3管理创新,任何形式的创新都需要经过企业管理职能逐步实施,都要经过管理的各个层次具体执行。

管理创新方式:

适时管理。

Just-In-Time,生产必要的产品,从而达到尽量减少在制品库存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它通过全员参与,不断进取,杜绝无效劳动,规范增值作业,达到质量全优,获得竞争优势。

柔性管理。

资源的柔性是指企业的机器、厂房等有形资源,企业结构、信息流等无形资源能以多种方式被使用或者作为别的不丰富资源的替代物被使用的程度。

理念管理。

理念管理促使企业把面向市场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深入市场的现实生产力。

用新的策划、新的技巧、新的形式、标新立异,打破员工沉闷、平衡的心态。

危机管理。

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机情况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训练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者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软件管理。

现代企业的系统管理是由战略、结构、制度、技巧、人才、作风和价值观等方面组成的软件管理。

软件随企业的不同而变化,提高运用“软件”管理企业的水平是管理创新的重点。

项目导向管理。

ManagementByProjects,倡导建立公平、灵活、开放的组织系统,拆除职能化的组织结构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墙,精简目前太多的中间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

MBP要求企业的高层领导在领导思想和方法上要有所转变,比如领导能力、领导重点、领导作风、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等都要有所变化。

4技术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将技术创新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归结各种观点,可将技术创新概要地定义为:

技术创新通常是指新的技术(包括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在生产等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包括对现有技术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活动。

技术创新既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形成过程;也包括新发明的应用和实施过程;还包括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也就是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全过程。

7.3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

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

7.3.1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学习型组织”概念最早见于西方学者赫钦斯1968出版的学习社会一书。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1990年写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被企业界人士誉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圣经”成为新的管理学经典之作。

学习型组织代表性定义,彼得圣吉:

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如何共同学习。

”野中郁次郎:

知识创造转换模式他用“知识创造型公司”来描述学习型组织,并指出知识创造型公司的特征是“发明新知识不是一项专门的活动它是行动的一种方式,是存在的一种方式,在其中,每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

同时,他特别强调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

学习型组织就是把学习者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以支持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在这三个不同层次上发展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精于知识的创造、吸收和转化的组织,是一个精于根据新的知识和远景目标而调整自己行为的组织。

科姆则:

几乎所有的组织都会学习,不管其是有意还是无意。

学习型组织的主体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客体是与自身组织相关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是为了取得组织的成功,目的是改善驾驭知识的能力,学习的方式是共同学习。

“学习智障”,人们习惯把世界分割成片段来理解,而忽视了组成事物的各部分间的彼此联系和互动关系,以致面对“动态性复杂”问题茫然不知所措。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是传统的思维方式给人们学习带来的困难。

群体智商:

企业中存在着团体学习低效的现象。

成员间彼此猜疑、防范,形成了“办公室的政治”,这导致高智商的人构成的团体其群体智商反而低。

学习能力有缺陷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将存在致命的危险。

2.圣吉的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第五项修炼定义了五种“技术组成”,它们能帮助组织学习,开发实现最高期望的能力。

五项修炼的基本内容:

各项修炼的学习如同三层的五角金字塔,

(1)个人超越(personalmastery)个人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个人超越”是指突破个人能力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娴熟。

在专业上具有某一水准的熟练的手艺而形成的作品,便是一种个人超越的实现。

精通“个人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锲而不舍,不断创造和超越”。

个人超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种终身的修炼。

组织的学习意愿和能力来自于个人的学习意愿和能力。

(2)改善心智模式(mentalmodel)“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认识周围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陈见和印象。

心智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在企业管理中,经常有许多好的构想无法付诸实施,这是因为它和人们心中已有的、对于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