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9753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docx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盘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最主要战场,全世界找不出任何一个工业,其产值能够比得上汽车工业。

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从美国,日本,德国,到法国,瑞典,中国,韩国,英国,乃至于印度,俄罗斯,无一没有汽车工业,世界前十经济大国,和世界前十汽车生产大国高度重合。

我国在汽车产业实现升级成功,对发达国家的打击将是全面性的。

全球一年销售9000多万辆汽车,而我国市场占了全球大约30%。

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在自主品牌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因此我国从汽车工业中获取的价值总体是有限的。

我们为什么要做汽车自主品牌,做自主品牌到底有多重要?

我们以广州汽车为例,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之一的广州汽车集团,2017年全年销量达到200.1万辆(乘用车1,996,868辆,商用车4168辆)。

其中广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广汽传祺)累计销售50.86万辆,这项数据在2016年还是37.2万辆,增长很快,增速达到36.7%。

这带来了什么价值呢?

2018年1月13日,广州汽车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广汽丰田董事长吴松在“2018中国制造论坛全球制造业变局下的新产业革命”上发言,

1:

在2016年,广汽传祺自主品牌已经是广汽集团里面盈利最大的,而且是净利润,广汽集团自主车企广汽乘用车在2016年营业收入为328.08亿元,净利润为30.43亿元。

这意味着,广汽乘用车对广汽集团62.88亿元净利润贡献近半。

单车利润约为8000元。

广汽传祺创造的净利润基本上接近广汽集团的50%,而广汽传祺的销量只占集团的25%。

换句话说,广汽从一辆自主品牌获取的利润=三辆合资品牌

2:

除了公司净利润以外,就是员工的收入,

广汽在2007年开始策划做自主品牌,2011年才第一辆车投放市场,为了组成早期的自主品牌力量,主要是从集团内部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招人,吴松回忆当时他在合资企业招人的时候,所有好的干部见着他就躲,甚至领导训人的时候就说,你不听话我就把你派到传祺那里去。

当时广汽的合资企业增长不错,广汽传祺的待遇只有广汽合资企业的80%左右,现在不但跟广本,广丰持平,奖金还要高百分之十几,甚至更多一点。

3:

还有一个是自主品牌对国产供应商的扶持作用,2017年广汽传祺的供应商体系里面,日系体系供应商15%,国产零部件供应商占到了50%,欧美供应商有35%。

一辆外资品牌汽车,很难做到5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公司。

只有做自主品牌,我们才能真正的获取巨大价值,而合资企业的话语权,高收入的岗位,利润都牢牢控制在国外企业手里。

在自主品牌领域,我国还非常弱小,但是我们用10-15年的时间,在汽车产业是可以复制我国在家电,消费电子产品,高铁,核电,电网上的崛起道路的。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逐渐进入增长停滞的饱和期,

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开始进入了你死我活的中段拉锯阶段,其中的强者通过吞并弱势自主品牌的份额,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从而逐步具备向上挑战和蚕食合资品牌的实力。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份额上并没有构成对合资品牌的威胁,而是一直停滞不前,稳定在40%左右,也就是其实没有具备挑战合资的实力。

而在经过内部整合之后,强大的国产品牌将会脱颖而出,销量将达到200万,300万辆甚至更多,逐步具备战胜合资品牌的实力。

简单的类比,中国汽车工业目前类似于三年解放战争内战时期,虽然也会打打长江上英国人的军舰,但是主要还是内战阶段。

一旦整合完成,就会具备打朝鲜战争对外作战并且取得胜利的实力。

在这几年的内战期间,国产品牌总体份额的上升只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一年增加零点几个百分点很正常,而在这之后,出现了几个巨头国产品牌,国产总份额才会加速上升。

目前我国还没有巨头国产品牌,最大的吉利,去年销量也才130万辆,这跟国际巨头动辄800万,1000万辆的销量没法比。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我国汽车产销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

但同比增长仅为3.19%和3.04%,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80.7万辆和247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和1.4%。

由于在商用车领域我国本土品牌占有率已经非常高,所以在乘用车领域才是我们的产业升级核心。

我们要知道一点,一旦一个市场高速增长期结束,那么淘汰赛阶段就要来了,而2017年乘用车销量仅仅1.4%的增速,以及充分说明了残酷竞争时代的到来,每一家车企的销量上升,几乎都必然伴随着另外一家车企的销量下降。

下图是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084.67万辆,增长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就份额上升的势头来看,似乎不错,但是这背后其实有很大的隐忧。

 

2017年这个超过1000万辆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是把面包车之类也算进来了。

比如2017年自主品牌销量第一位的上汽集团,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里面,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为244.88万辆,名列全国第一。

这个统计是把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微车和宝骏品牌销量也算进来了。

实际上,上汽通用五菱的两大品牌,五菱大家认可是国产品牌血统,而宝骏汽车究竟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实际上争议是很大的。

尽管2017年宝骏汽车销量历史性的突破了100万辆,但是由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占股达到了44%,至少在我看来,宝骏应该算成是合资品牌。

真正的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荣威和名爵2017年销量才刚刚达到52.2万辆。

因此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一名毫无争议的是吉利汽车公司,销量为130万辆(本文使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吉利自己在官网公布的数据是124.7万辆)更进一步说,如果把宝骏和五菱去掉,2017年整个中国真正的自主品牌销量是没有一千万辆的,也就是大约800多万辆的水平,这个量还没有丰田或者大众高,日本和德国的龙头汽车公司,一家的销量都是上千万辆,超过全中国自主品牌的总和。

从2010-2014年,中国的自主品牌生存比较艰难,连续四年出现市场份额下滑,

2010年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还有45.6%,而到了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只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份额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中国的消费升级挽救了挣扎中的中国自主品牌,同样是2014年,尽管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是下滑的,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在快速转向SUV,在SUV市场瞄准了合资品牌车型空挡的中国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尽管当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大幅下滑16.9%,但是国产自主品牌SUV的销量却大幅上升50.9%.因此自主品牌总体份额居然还上升了。

中国的消费升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轿车领域国产品牌遭受严重打击,由于消费者开始逐渐向上移动购买10万元以上的轿车,而国产轿车品牌在十万元左右及以上区间处于弱势,导致在轿车领域艰难升级的国产品牌遭遇打击。

2017年中国人购买最多一款轿车品牌,大众朗逸,全年卖了大约46万辆,几乎接近单月4万辆的销量,此款车的主要价格区间就在8-13万元左右(有的配置会比这个区间高点或者低点)排在第二位的别克英朗,销量大约42万辆,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区间。

可以看成是,我国消费者买车的主力,已经逐渐向上集中在10-15万元区间,而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在这一领域处于绝对弱势。

而合资品牌不只是占据了10-15万元的市场,而且价格下探到了7-8万元,这也对自主品牌轿车造成了严重打击。

另一方面,消费者倾向于买更贵的汽车,直接带来了SUV的崛起,SUV相对于轿车空间更大,动力更强,更有高级感,其总体价格也更高,10-15万元区间的SUV已经是属于中低端产品,这恰好是国产品牌SUV的主力区间,而合资品牌在该价格区间的车型布局和投入相对不足,这极大的挽救了在轿车领域被打的落花流水的国产自主品牌,挽救了自主品牌的下滑命运。

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市场轿车销售473万辆,SUV销售36万辆,两者还有十倍以上的差距,十年之后,到了2017年,中国市场轿车销售为1185万辆,比上年居然还有所下降2.47%。

SUV销量猛增到为1025万辆,比上年增长13.76%。

十年间中国市场SUV销量猛增了几乎30倍。

所以在2018年或者2019年,SUV的销量和轿车销量将第一次发生逆转,有史以来SUV销量第一次超过轿车的销量。

2017年中国SUV销量前十名,仅有三个合资品牌上榜,刚好是来自美国,日本,德国三个汽车工业强国的品牌,一个大众途观,一个别克昂科威,一个是日产奇骏,他们的成交均价都在15万元以上,像途观和昂科威均价都在20万元以上。

事实上,其他没有上榜的合资品牌,例如丰田RAV4,本田CR-V,其均价也都在15万元以上。

而自主品牌SUV,销量火热的位于销量前十的哈弗H6,哈弗H2,长安CS75,吉利博越,传祺GS4,荣威RX5,则基本集中在15万元以下的区间。

也就是说,国产SUV利用价格差和产品布局占领了SUV的市场。

实事求是的说,在过去的7年,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总体发展的并不好。

直到今天,我们的轿车品牌仍然无法打破十万元的天花板,我们的SUV仍然基本局限在15万元以下。

2017年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为43.9%,虽然连续三年回升,但是其实也没有恢复到2010年45.6%的水平。

这还是把年销量百万辆的宝骏品牌算进来的结果。

宝骏究竟算不算中国品牌呢?

反正要打个问号。

如果不把销量发展迅速的宝骏品牌算进来的话,中国品牌乘用车的份额就不是43.9%了,而是跌破40%。

尤其是在轿车领域,过去七年我国轿车高端化的努力基本可以说是失败的,而且还被合资品牌反攻打的落花流水。

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为293.3万辆,份额为30.89%。

2013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330.61万辆,占轿车市场的27.53%,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

2017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仅为235.45万辆,同比增长0.6%,市场份额19.87%,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

没错,去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不要说2013年比较了,还不如2010年。

和2010年相比,2017年中国品牌轿车销量下降了19.73%。

而份额更是从30%的水平下降到了20%的水平。

除了零星的亮点,我们在轿车领域基本上算是一败涂地了。

2010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里面有三款车来自中国公司,其中比亚迪F3销量高达26.39万辆,排在第一位,一汽夏利排第七,销量19.87万辆,奇瑞旗云排在第九,销量为17.35万辆。

到了2017年,在轿车领域,吉利成为了孤独的勇士,2017年我国只有一款轿车进入了全国销量前十名,那就是吉利的帝豪系列,总销量为26.44万辆,排在第九位。

比亚迪,一汽,奇瑞的轿车品牌销量全部退出了全国前十名。

而唯一进入了前十的帝豪,仍然是主要在5-10万元之间的车型,没有跟上轿车品牌10-15万元主流的步伐。

实际上,把轿车,SUV,MPV等所有乘用车算在内,2017年我国众多自主品牌中,只有四家实现了正增长:

吉利增长了63%,广汽增长了37%,上汽(MG+荣威)增长了62%,众泰增8%。

其他自主品牌,长城,长安,比亚迪,东风,奇瑞,北汽,乘用车销量全部下滑,这和中国市场整体的增长形成了对比。

换句话说,是吉利,广汽和上汽三家在2017年挽救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份额。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和合资品牌正面竞争还比较少,吉利,广汽和上汽也同时在蚕食其他自主品牌的份额。

实际上,这撑起了中国品牌中,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吉利,其增长也主要来自SUV,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2017年销量里面,也用大篇幅介绍了SUV。

而在轿车领域,吉利销量最大的主力车型新帝豪系列,全年累计销量26.44万辆,同比增长9.7%,而远景系列全年销售14.5万辆,增长仅为5.3%。

新帝豪和远景仍然主要是5-10万元区间的轿车,而销量个位数的增速和吉利整体高达63%的增速极为鲜明。

吉利的帝豪GL轿车成为了吉利轿车在2017年的最大亮点,销量高达14.5万辆,而2016年由于才上市,销量仅为3万辆。

其中在2017年12月份销量再次新高,达14088辆,同比增长39%,这款主要在8-12万元区间的轿车,作为A+级别车型,总体价格贵于新帝豪,成为了吉利轿车向上升级的一支重大力量。

而吉利最为高端的主力产品,均价在12万元以上的吉利博瑞车型,2017年销量为4.28万辆,比起2016年的6.28万辆大幅下滑了34%。

即使是作为本土最为火爆的自主品牌吉利,2017年虽然在8-12万元区间的帝豪GL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仍然在10-15万元的主力轿车品牌博瑞上严重受挫。

向上突破做出10万元以上的爆款轿车品牌,向上突破做出15万元以上的爆款SUV品牌,是中国公司发展的关键。

就SUV而言,2017年中国品牌已经占全国市场的60%左右,而由于SUV整体销量已经在2017年突破了1000万辆,向上猛增的时代已经逐渐结束了。

2016年我国SUV销量增速还高达44.6%,

2017年我国SUV累计销量为1025.3万辆,同比增长仅为13.3%

中国SUV市场以前的高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到后面中国品牌SUV销量将逐渐进入硬碰硬阶段。

一个是在15万元以下的中低端领域竞争和打垮较为弱势的其他国产汽车品牌,

另一个是奋力突破15万元,做出更为高端的SUV和合资品牌正面竞争。

2017年,我国在15万~20万元级别车型,能够挑战合资品牌的SUV车型有

1:

长安的旗舰SUVCS95,

这款2017年3月上市的旗舰SUV曾被长安寄予厚望,然而一年时间下来,

2017年全年销量只有20912辆,上市仅仅3个月后月销量就大幅下滑,到2017年最后几个月月销量已经只有几百两,长安SUV的高端化可谓惨败。

2:

长城哈弗H8销量为7698辆,增长3%;哈弗H9为13855辆,增长20.1%

另外长城在2017年打造的新豪华SUV品牌WEY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VV5,在9月上市后,全年累计销量达到33658辆,其中11月和12月连续月销量过万。

价格更贵的VV7于2017年6月上市后,全年累计销量52767辆,其中11月和12月连续月销量过万。

对于长城来说,H8,H9,VV5,VV7四款均价在15万元以上车型销量总计接近10万辆,这对中国品牌来说是很不错的战绩。

3:

最为成功的当属广汽传祺GS8,销量为为10.22万辆,增长了10倍,堪称是2017年中国品牌SUV的最大亮点,该车均价接近20万元。

该车由于2017年销量出乎意料的火爆,一度产能还受到了爱信精机的自动变速箱供货限制。

4:

比亚迪唐,销量14592辆,下滑53.5%。

从以上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SUV品牌销量看似高增长,其实还是因为SUV市场整体增长了40%以上的结果,仔细一看我国SUV的高端化成果,除了广汽传祺GS8和wey品牌猛增,成为最大亮点以外,其他闪光点其实寥寥无几。

当然,2017年11月28日我国自主品牌龙头吉利汽车也终于上市了高端化的领克品牌的领克01SUV,其售价在15万元以上,到2018年3月中旬已经累计销售了1.6万辆。

今年吉利还会上市领克02等车型,持续进军高端。

而轿车领域,则是我国汽车品牌突破的核心领域,

看一家中国汽车公司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勇气,有没有做成世界第一的野心,就是看它在轿车领域有没有不断向上的能力和动力。

从发达国家的市场来看,即使SUV大量普及,但是轿车始终能占到50%的份额。

而我们在本土市场,2017年国产品牌仅能占有轿车20%左右的份额,且基本集中在十万元以下。

如果我们的轿车做不起来,可以说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产业升级就是失败了。

实际上,从数字可以看出在轿车领域我国自主品牌做的有多差,在2017年轿车销量前50名中,

我国只有吉利帝豪EC7排在第9位,

吉利远景排第23位,

奇瑞艾瑞泽5排第27位,

吉利帝豪GL排在第32位,

比亚迪F3在第34位,

长安逸动在第47位。

中国轿车市场前五十名的车型中,只有六款来自中国品牌。

并且除了帝豪GL主力价格在8-12万元以外,其他五款全部是5-10万元区间的廉价车型。

如果我们把条件放宽到中国轿车销量前100名,请注意,中国市场轿车销量前100名其实是很低的门槛,年销量只要超过2.2万辆就能进入前100名。

然而即使这样的低标准,能够进入前100名的国产轿车型号只有18款,除了排在第1-50位的六款外,其余12款如下:

第52位的北汽新能源EC系列,

第56位的上汽荣威i6

第66位的上汽荣威360

第69位的长安悦翔

第71位的吉利博瑞

第72位的知豆D2

第80位的吉利金刚

第86位的江淮iEV

第92位的奇瑞eQ

第95位的广汽传祺GA6

第99位的奇瑞风云2

第100位的比亚迪e5

这18款中国品牌轿车中,均价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或者以上的,只有五款,注意下面的价格区间是指主要价格区间,实际因为配置不同可能会更高或者更低。

1:

主力售价8-12万元的吉利帝豪GL,销量高达14.5万辆,翻了几倍,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

2:

主力售价8-12万元的上汽荣威i6,这也是上汽在2017年轿车领域最大的亮点,i6也是上汽乘用车销量最大的轿车车型,2017年卖出了6.38万辆。

3:

均价超过12万元的吉利博瑞,不过2017年销量只有4.28万辆,下滑了34%

4:

广汽传祺的GA6,主力售价在8-12万元之间,2017年销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96.4%,这也是广汽自主品牌传祺2017年销量最高的轿车车型。

5:

比亚迪e5,销量2.36万辆,增长50.5%,实际售价10-15万元区间。

除了以上五款以外,还有比亚迪秦售价也在10万以上,其实秦的混动版本+EV纯电动版本销量也有大约2.4万辆,和e5差不多,但是如果混动秦和EV秦分开算,就进不了前100.

另外上汽在旗下的名爵品牌,也在2017年11月上市了新MG6,指导售价大约在10-15万元之间,2018年1月销量也接近了一万辆,可以说是不错的成绩,所以今年上汽很有可能有两款销量进入全国前一百名的十万元以上轿车型号。

我们总结一下:

在SUV和轿车领域都在奋力向上走,向高端走,打破天花板的有一定销量的车型:

SUV有吉利的领克01(销量还不行),长城的wey,哈弗H8,H9,广汽传祺的GS8,比亚迪唐(销量下滑),

轿车有吉利博瑞(销量下滑),吉利帝豪GL,上汽荣威i6,上汽名爵MG6,广汽传祺GA6,比亚迪秦(销量下滑),比亚迪e5.

按照公司来说,就是吉利,长城,广汽,上汽,比亚迪。

当然了,我们也看到,我们没有看到传统上的自主三强长安的名字,长安其实努力的向高端走,只不过去年的努力失败了而已,这也反应了长安目前发展的困境。

不过长安今年将会发布全新高端化品牌,力图赶上市场的步伐。

未来几年,由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长已经基本归零,中低端市场残酷的弱肉强食竞争时代已经来临。

一方面由于自主品牌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端,而很明显几家优势的自主品牌例如吉利,上汽,广汽等已经逐渐脱颖而出,他们的增长必然是其他自主品牌的份额下降为代价,因此自主品牌将会加速分化,强者越强,而弱者的市场份额将逐渐被强势自主品牌掠夺,自主品牌淘汰赛阶段已经来临。

同时中国品牌中较为优秀者已经在逐渐向上升级,直接挑战合资品牌,体现在轿车突破10万元,SUV突破15万元,而这将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正面战场。

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第二次机遇。

为什么是第二次机遇呢?

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SUV市场爆发,市场扩大了30倍,给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次机遇,成为了在轿车领域被合资品牌打的节节败退的中国汽车工业的救命稻草。

而现在电动汽车时代的来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第二次机遇,而这次机遇由于是全方位的,涵盖了轿车和SUV。

如果说SUV最终是达到50%的市场,那么电动车最终是100%的市场,所以它带来的影响比SUV市场的爆发还要大的多。

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不管是轿车还是SUV都造不出中高端爆款车型的比亚迪,凭借着汽车电动化的东风,反而在SUV领域有均价超过20万元的比亚迪唐,在轿车领域有均价超过10万元的秦和e5在SUV市场爆发前,中国消费者买中国车,习惯还是在十万元以下,而SUV市场爆发后,中国消费者开始逐渐习惯了花10-15万元买中国品牌汽车。

也即是SUV的爆发,无形中提高了中国品牌的溢价。

汽车电动化也是一样,会大大提升中国品牌的溢价能力,会有人花20万以上去买比亚迪的燃油SUV,花十几万去买比亚迪的燃油轿车吗?

这样的消费者还是极少数。

但是如果是电动的,那就不一样了。

在汽车高端化显得有点落后的百万销量自主品牌长安,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宣布正式启动“香格里拉”计划,称将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电气化,并同步在2018年发布全新高端品牌,就是体现了长安想抓住电动化机遇实现品牌跃升的机遇。

汽车电动化,只靠比亚迪是撑不起来的,上汽,吉利,广汽,长安等主力汽车公司也要大力投入进去,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

最后,自主品牌谁最有希望?

从现阶段来看,只有高端化做的好的品牌才有希望。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吉利,上汽,广汽,长城,比亚迪五家。

这五家里面,吉利毫无疑问已经脱颖而出,不仅研发实力提升显著,并且SUV和轿车两条腿走路非常均衡,2017年轿车和SUV销量几乎是一半一半,可以说结构非常健康,和中国车企高度依赖SUV形成了很强的对比。

在高端化方面,虽然吉利博瑞销量受挫,但是由于8万元以上的轿车帝豪GL以及SUV的热销,2017年吉利8万~15万元售价车型销量占比已达到60%,其中10万~15万元售价车型占比首次突破21%;而5万~8万元售价车型占比则由2013年的71.18%降到2017年的32.57%。

作为吉利旗下最高端的轿车品牌,吉利博瑞是吉利汽车向上走的关键战役,如果在轿车高端化上止步不前,吉利集团长期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当然,今年即将上市的领克03轿车也是吉利轿车走向高端化的契机。

上汽势头也很好,毕竟是国内总体实力最强的车企,不管是资金还是研发实力傲视群雄,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前些年发展并不好,2010年总销量为16万辆,到了2014年也才18万辆,这几年随着逐渐重视和加大投入,势头就逐渐起来了。

从2014-2017年三年间销量提升了几乎提升了三倍。

这充分体现了上汽的实力,同时也说明,自主品牌只要下定决心搞,是可以搞起来的。

虽然SUV仍然是上汽乘用车销量的绝对主力,但是上汽不只是在SUV领域发展迅猛,在轿车领域也出现了荣威i6,新MG6这样的车型,整体发展也较为均衡。

上汽集团发布的2017年财报,最大亮点就来自自主品牌,在2017年上汽集团新增的44万辆销量中,自主品牌新增销量达到22.7万辆,增量贡献占比达到51.6%上汽自主品牌自主营收达572亿元,增速达71%,盈利水平仍然呈现亏损42亿元的状态,但同比减亏6亿元,这实际上是贡献了6个亿净利润增幅。

实际上,上汽乘用车的亏损,是把研发费用计算在内的,如果不算研发费用的话,上汽乘用车2017年已经开始盈利了,上汽自主品牌可谓苦尽甘来上路了。

广汽传祺爆款车型和品牌聚焦的思路很正确,一款10-15万元的GS4SUV占了60%以上的销量,同时其销量最大的轿车车型GA6均价也在10万元左右,可以说传祺从一开始其品牌形象设计中,低端的成分就比较少,传祺无论是轿车还是SUV,售价基本还是在十万元左右及以上。

但是传祺的问题是,爆款车型太少,GS4一款车占了60%的销量,这是不太健康的。

另外传祺90%以上销量还是来自SUV,有SUV依赖症,需要均衡发展。

另外一个是广汽的电动化进展很慢,2017年电动汽车销量全国十强看不到广汽的影子。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基本处于放弃状态,长期来看,随着中国SUV进入发展饱和期,SUV市场将进入肉搏战阶段,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