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225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3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docx

作业规程管理办法1

 

城矿生技〔2008〕28号

城郊煤矿作业规程及施工安全

技术措施管理办法

各单位、科室:

为加强矿井技术基础工作,强化矿井安全管理,提升矿井整体管理水平,依据《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和《永煤集团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管理规定》,特制定《城郊煤矿作业规程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望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一、作业规程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范围的划分及编制要求

(一)以下工程施工或作业必须编制施工作业规程

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

2.综采工作面和单项大型机电设备(设施)的安装与回撤。

3.井巷掘进(长度超过100m)。

4.大型硐室的施工。

(二)以下工程施工或作业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炮采工作面的安装、初放、强制放顶、回撤。

2.综采工作面的收尾。

3、简易车场的施工。

4.局部巷道的施工(长度小于或等于100m)。

5.小型硐室的施工。

6.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过老巷、处理冒顶、防片帮。

7.巷道贯通、过断层(落差大于1.5m)、通过复杂地质带、穿越老巷、挑顶、扩帮、拉底、铺设轨道、施工临时水仓、绞车窝、巷道修复。

8.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形式发生变化,与作业规程不符或不一致的。

9.机电及运输设备及其辅助设施(材料)安装、回撤。

10.井下使用易燃、易爆物质及能够产生引发易燃、易爆物品燃烧、爆炸热能的设备。

11.井下进行电焊、气割及使用射钉枪、电锤作业。

12.井下进行探放水工程施工及作业。

13.通风设施的构筑施工。

14.通风系统调整。

15.巷道瓦斯排放、恢复通风。

16.串联通风。

17.井下有计划大面积停电后恢复供电。

18.井下供电、排水、提升、运输、压风系统的大型检修。

19.井下抢险救灾演习。

20.井下其他需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施工或作业。

(三)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均由施工单位编制(串联通风、恢复通风、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由通风队编写)。

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要做到内容齐全,语言简明,准确规范,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做到章节标准化,各类图表格式化。

编制规程前,编制人要深入现场了解掌握情况,规程编制要符合实际,具有指导施工的实际意义,既体现煤矿科技管理手段的进步又体现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编制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要按矿规定的统一格式和要求编制。

1.作业规程及措施的编制要做到图面清晰,标注齐全,比例恰当。

作业规程中要有按比例绘制的巷道布置图(1:

2000,要标明构造及相关的巷道),工作面支护图(平面图1:

100,剖面图1:

30-50),巷道断面图(1:

50),煤层柱状图(1:

200),炮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还要有按比例绘制的炮眼布置三视图(1:

30-50)和爆破说明书,掘进工作面要有巷道预想剖面图(1:

500),工作面设备布置图和供电系统图要标注相应位置、设备名称和有关技术参数,避灾路线图、通风系统图、防尘系统图、供排水系统和安全监测监控图等按示意图绘制,作业规程要编制正规循环图表和经济技术指标表。

2.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以生产技术科地质说明书为依据并有简要内容摘录,说明书中提到的水文地质等情况要有针对性措施。

3.掘进工作面利用绞车做主要运输或回采工作面利用绞车做辅助运输的,必须将不同类型的钢丝绳进行校验并说明。

4.编制规程和措施绘图要使用标准图例(详见附件6)。

5.绘图一律用电脑绘制,并按照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和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实行网络化编制和管理。

二、作业规程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程序

(一)编制程序

作业规程在开工前20天由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下达编制通知单,相关部门必须在开工前20天提供编制作业规程的有关技术资料,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13天提供1份书面作业规程交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同时发电子版给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检科、调度室、煤质科、通风队、分管副总、总工程师等,并电话通知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审阅,矿在4天内组织会审,生产单位应根据审批意见重新修订完善,并将原稿件交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形成会审纪要,需上报的作业规程,由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转交行政办上报正龙煤业,施工单位将审批后的规程复印件分别送交相关科室和区队。

安全技术措施在开工前10天由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下达编制通知单,相关部门必须在开工前10天提供编制作业规程的有关技术资料,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8天提供1份安全技术措施交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同时发电子版给分管副总或总工、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检科、调度室、煤质科、通风队等相关科室进行审阅,矿在2天内组织审批,生产单位应根据审批意见重新修订完善,施工单位将审批完毕后的措施复印件分别送交相关科室和区队。

(二)各单位对作业规程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基础资料进行相互递交时,要执行相应的签字手续。

(三)矿临时安排工程或接替发生变化时间不受此规定限制,但仍要按此流程运作。

(四)作业规程或措施编制出现原则性错误或规程中超过10个错别字、措施中超过5个错别字的必须重新编制,并对编制人处以100元罚款。

作业规程或措施编制不认真,出现丢页、重复、内容错误的每处对编制人处以50元罚款并予通报批评。

三、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

(一)审批的组织管理及科室职责划分:

1.采掘类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组织审批;机电类的安装、运输、拆除、排水措施以及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拆除、运输、使用电焊、气割、射钉枪、电锤等措施由机电科负责组织审批。

作业规程及措施审批时,生产技术科主要负责工程概况、工程设计安全、技术先进性、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标准、防治水、过地质构造带及“一通三防”是否合理,通风设施构筑、风量计算是否符合要求等相关内容的审批。

机电科主要负责设备选型计算,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风系统、主辅助运输系统、设备运行方式、安装、拆除、运输(轨道以及胶带运输等)方式、设备造型、设备运行安全监控系统、供电容量和供电安全内容的审批。

安检科主要负责审批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安全设施以及安全管理内容是否符合安全规程、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矿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是否满足工程的施工安全等内容的审批。

调度室主要负责施工安排及协调,通讯系统、监测监控系统,施工条件对规程和措施中的施工方法等内容的审批;

通风队主要负责风机选型,防灭火、防尘系统,爆破等内容的审批。

煤质科主要负责对影响煤质的淋水、积水、捡矸、分矸装置的设计、设置、安装以及回撤、配采措施的审批。

各科室负责审批内容详见附件1、2、3、4。

2.采煤工作面的回采作业规程,下山施工的掘进作业规程和沿空掘巷的作业规程及措施审批时,生产技术科地质方面负责人要参与审批;巷道贯通措施审批,应有生产技术科负责“一通三防”的管理人员和测量管理人员审批、签字。

3.作业规程必须会审,会审时间确定为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进行审批,其余时间原则上不单独审批作业规程和措施,因特殊原因审批规程或措施要由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提前通知各单位和编制人。

会审由分管副总或总工程师主持,会审意见统一签署,统一日期,并形成会议纪要,参加会审人员要签字。

会审完毕的作业规程由总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总工程师出差期间可由矿长指定的分管矿领导代签,总工程师返回工作岗位后2天内应补签。

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由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分管负责人主持,特殊情况,分管负责人缺席可由科长指派,审批结束后交分管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方可实施。

4.安全技术措施依据施工难易程度和技术标准及安全系数确定终审权限。

施工难度大,作业时间长,技术管理要求高,具有较强安全生产责任的措施由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相关措施有:

(1)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回采工作面跨巷回采,工作面遇落差3.5m以上断层、过无煤带、过陷落柱,工作面或巷道改造工程等措施的审批。

(2)探放老空水、底板改造、过钻孔、打地质钻孔等措施工程的审批。

(3)恢复通风、排放瓦斯、串联通风、通风系统调整、主通风机更换等措施工程的审批。

(4)主副井铺设电缆、供排水、压风管路,更换主井耐磨板,更换井筒上下设备和设施的措施审批。

(5)井壁的维修、采区煤仓的改造及设施施工、开拓巷道的翻修加固、大型硐室的施工、巷道贯通施工、同一地点两个以上单位同时作业的巷道返修工程。

(6)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报,反风演习、反风演习期间的排水、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审批。

(7)井下安装与拆除Φ1.6m以上大型绞车和500KW水泵及凿岩台车、掘进机的安装与拆除措施的审批。

5.采掘工作面的零星工程以及临时安排的措施工程,由分管副总签字即可执行。

具备的特点是工程量小,施工工艺简单,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小,此类措施工程有:

巷道卧底、扩帮、挑顶、套棚、挖水泵窝、水沟、超前维护、架设木垛、铺设轨道、管路刷漆、敷设电缆、皮带硫化、小型硐室扩刷及加固、铺设皮带、过3.5m以下断层、回采工作面恢复施工措施、临时风机的移设、小型设备设施的拆除与安装等。

6.零星工程和临时安排的措施工程要另行编制施工组织措施,施工组织措施内容要写清施工时间、地点、人员、影响范围和责任分工、安全管理的重点以及学习签字情况,零星工程和临时安排的措施工程要填写零星工程安全责任派工单(见附表),派工单需经分管矿领导签字认可。

7.井下电焊、气割措施由总工程师签字,每天井下电焊、气焊不能超过2处,否则必须由矿长审批。

每处电焊、气割作业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班且不能跨班次作业,否则必须由矿长审批。

特殊应急电焊、气割由值班矿领导审批后执行,但必须在12小时内补签。

调度室负责安排实施,并要严格限制有效期(两天内),明确电焊、气割施工地点和施工人员。

(二)参加审批人员资质:

1.作业规程会审人员为:

分管副总、通风队技术副队长(或技术负责人),安检科科长(或副科长、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或由科长专门指派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技术人员),调度室主任(或指定副主任),机电科科长(或副科长、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或由科长专门指派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技术人员),生产技术科科长(或副科长、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或由科长专门指派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技术人员),煤质科科长(或副科长、或具有工程师职称的管理人员),施工单位技术副队长(或技术负责人)。

综采工作面的安装与拆除规程还要有运输队技术副队长(或技术负责人)参加。

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审批人员:

可以由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检科、调度室等相关技术人员或负责人参加。

3.牵涉到矿井重大安全事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由总工程师或矿长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修改与补充

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在执行中,因地质条件变化、主要机电设备设施使用情况发生变化或工程移交其他单位时,施工单位要及时修改或补充措施。

修改或补充措施同样按审批程序进行,若修改补充不及时造成后果由施工单位承担,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负责对施工单位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各处以200—500元罚款并进行通报。

五、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及贯彻、复查要求

(一)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通知参审人员时,必须说明会审题目、具体时间及地点,参审人员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迟到一次罚款50元,每缺席一人次罚款100元,并罚单位500元。

(二)参审人员不得以种种理由不参加会审或拖延审批,否则由此造成工程不能按期开工者,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审批人员(包括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必须亲自签字,不得找人代签,否则出现一次,罚相关责任人100—500元。

作业规程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采取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一旦由于审批不严密而导致事故者,将根据划分的科室负责审批内容与职责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四)审批意见由分管副总把关审核,各部门将意见集中到生产技术科(或机电科)归纳分条目列出,作业规程审批意见由施工单位负责打印,份数同作业规程数目且必须是同一版本。

(五)一个施工单位分多个施工地点作业,对本单位编制的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贯彻时,所有队干及技术人员都要参与学习。

(六)所有作业规程及措施必须由施工单位技术副队长(或技术负责人)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职工学习,所有作业规程由施工单位命题进行书面考试。

全体职工学习作业规程或措施之后,必须由本人签字认可,签字名单底稿由本队留存,其余份数可复印,工程类报生产技术科、安检科备存,机电安装类交机电科、安检科备存。

不参加学习或规程考试不及格不得安排从事该规程相关的工作(副队长和班组长的考试成绩必须达到90分以上),因故未能参加学习规程(措施),必须补学并有签字,且单独注明,规程必须有考试成绩,每出现一项(或一人次)与上述要求不一致的,罚技术负责人50元,罚队负责人100元。

(七)每月由分管副总组织对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签字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内业管理不规范,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照本文件规定进行处罚。

施工单位对存在问题要及时整改,一个规程执行三个月要由施工单位进行一次重新贯彻。

六、作业规程的评比与奖罚

(一)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副总、生产科室主要负责人,各专业技术骨干(总工程师指定)等组成评定小组,对全矿作业规程或措施进行评比,对前三名者分别给予奖励500元、400元、300元,对后三名者分别罚款300元、200元、100元;在集团公司作业规程评比中获得名次的另外给予500元—1000元奖励,以此促进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质量的提高。

(二)评比小组成员必须是各科室和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思想品德端正、敢于坚持原则的专业人员组成,每次评定后由总工程师进行总结,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对季度内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没有出现责任事故,上级检查没有明显的编制、审批原则错误,且在集团公司组织的审批中属前两名时,可以对相关参与审批人员每次进行300—500元奖励(每次受奖人数不得超过5人)。

七、本办法适用于城郊煤矿井下所有的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

八、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城矿生技[2006]114号文同时废止

附件一:

综采作业规程编制样本

附件二:

炮采作业规程编制样本

附件三:

掘进作业规程编制样本

附件四:

机电安装作业规程样本(以综采安装为例)

附件五:

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及审批流程图

附件六:

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图例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九日

 

主题词:

矿井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管理办法

主办:

城郊煤矿生产技术科2008年2月19日印发

ⅩⅩⅩ队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号:

采ⅩⅩⅩ号

工作面名称:

ⅩⅩⅩ

编制人:

ⅩⅩⅩ

施工负责人:

ⅩⅩⅩ

批准日期:

Ⅹ年Ⅹ月Ⅹ日

 

(注:

题目为小一号和小二号宋体字下面部分为三号宋体字)

XXXX工作面作业规程

会审签字

生产科:

安检科:

机电科:

调度室:

煤质科:

通风队:

副总工程师:

(矿长助理):

分管矿长:

总工程师:

(注:

题目为2号宋体,单位为小2号宋体)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处理意见

 

三、会议纪要

 

四、会审意见原始记录

 

(注:

标题为小三号宋体)

目录(小二号宋体字)

第一章ⅩⅩⅩⅩⅩ…………………………………………………………1

(小四号宋体字)

第二章ⅩⅩⅩⅩⅩ…………………………………………………………3

 

 

附件1:

综采作业规程编制样本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煤层名称

水平名称

采区名称

工作面名称

地面标高

井下标高

地面位置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

  

走向长度(m)

胶带顺槽:

轨道顺槽:

倾斜长(m)

面积(m2)

平均

第二节煤层

工作面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

(m)

*

煤层结构

煤层倾角

*

平均*

平均*

开采煤层

煤种

稳定程度

硬度

煤层情况描述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平均厚度(m)

特征

老顶

直接顶

伪顶

直接底

老底

附: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工作面断层情况表

序号

构造

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回采影响程度

1

2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分析

二、其它水源的分析

三、涌水量

1、正常涌出量:

2、最大涌出量: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

瓦斯

CO2

煤尘爆炸指数

煤的自燃倾向性

地温

地压

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三、地质部门的建议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1、地质储量

2、可采储量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12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情况

二、工作面轨道顺槽

三、工作面胶带顺槽

四、工作面切眼

五、工作面硐室及其它巷道

  附:

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

附:

工作面胶带顺槽、轨道顺槽和开切眼素描图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1、采高控制

2、循环进尺

3、工序间距

4、进刀方式

附:

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

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γC

W—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长度,m;

S—正规循环推进长度,取*m;

h—采高,平均为*m;

γ—煤的容重,*t/m3;

C-回采率,*%;

三、提高回采率措施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主要设备的型号和数量

二、采面主要机械设备技术特征

  附:

工作面回采时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顶板支护设计

1、支护阻力验算

根据容重计算公式:

   P1=(q+1)×9.8×γSHCosα

    式中:

P1───工作面顶板支护需要支架的工作阻力,kN;

    9.8───9.8N/kg;

    S───支架平均支护面积,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取**m2;

    H───采空区顶板垮落高度,H=M/K-1;

    式中:

M──平均采高,*m;

    K──岩石碎胀系数,根据岩性取值;

   2、支护强度验算

根据采高计算公式:

P2=8hγ×9.8

    式中:

P2───工作面顶板支护需要的支护强度,MPa;

8───根据城郊矿顶板管理经验,顶板垮落高度取8倍采高;

h───工作面平均采高,取*m;

    γ───顶板岩石容重,取根据顶板岩性取值;

    9.8───9.8N/kg;

    3、同煤层矿压观测或预计工作面矿压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1

直接顶厚度

m

基本顶厚度

m

直接底厚度

m

2

直接顶初采垮落步距

m

3

来压步距

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mm

来压现象强度

4

来压步距

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mm

来压现象强度

5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mm

6

直接顶悬顶情况

m

7

底板容许比压

MPa

8

直接类型

9

基本顶级别

10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m

二、支护材料选择

三、乳化液泵站

   1、泵站选型、数量

  2、泵站设置位置 

3、设备列车防滑措施

4、泵站使用规定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1、液压支架支护质量要求

2、保证支架初撑力措施

3、控顶距和端面距要求

二、正常工作时期特殊支护方式

1、顶板破碎时期的支护方式及措施

2、工作面发生片帮时的支护方式及措施

三、回柱放顶与其它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1、平行作业时的安全距离

2、回柱放顶时的安全事项

四、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一)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控制

1、工作面来压期间的顶板控制

  2、工作面停采时要编制专门的停采措施,以加强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二)过构造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控制

    1、工作面在过断层时编制专门的过断层措施,以加强工作面的顶板控制。

    2、工作面顶板破碎发生冒顶时的顶板控制

   附:

工作面冒顶支护平剖面图

五、敲帮问顶制度

第三节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轨道顺槽、胶带顺槽顶板控制

(一)轨道顺槽、胶带顺槽的超前支护

(二)轨道顺槽、胶带顺槽的加强支护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

(一)支护形式

(二)支护质量要求

(三)与其它工序的衔接关系

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第四节支架工作压力在线监测

一、矿压观测内容

二、矿压观测方法

附:

工作面回采时工作面、轨道顺槽、胶带顺槽支护平剖面图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一、绞车及钢丝绳的校验

1、绞车布置明细表

工作面绞车布置明细表

编号

绞车型号

最大坡度(°)

最大牵引

重量(t)

钢丝绳

直径(mm)

绞车

缠绳量(m)

位置及用途

1#

2#

2、对不同型号的绞车和不同直径的钢丝绳在最大提升坡运行时的安全系数进行校核。

校核公式:

F1=Q0g(sinα+fcosα),M=F2/F1。

其中公式中:

F1—绞车需用拉力(kN)

F2—钢丝绳破断力(kN)

Q0—绳端载荷(液压支架和平板车重量,t)

α—轨道顺槽道坡度(°)

f—车轮与轨道摩擦系数,取*

M—钢丝绳安全系数(≥6.5)

g—重力加速度(9.8m/s2)

二、运输路线

(一)运煤路线

(二)运料路线

(三)胶带顺槽出矸路线:

附:

工作面绞车及安全设施布置示意图

附:

工作面回采时运输系统图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通风系统

(一)风量计算

   1、根据工作面人数计算:

Q1=4N

    式中:

Q1───工作面人员呼吸所需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需要新鲜风量,按人体正常需要取4m3/min

    N───工作面每班最多工作人数取*

   2、根据瓦斯涌出量计算:

Q2=100qKc

    式中:

Q2───工作面排瓦斯所需风量,m3/min

    q───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根据城郊矿瓦斯鉴定结果取*m3/min

    Kc───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系数,取*

   3、根据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