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512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docx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

道路工程

班级:

2014级5班

学生姓名:

周治勇

学号:

p141914394

指导教师:

王睿老师

 

一、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1、设计资料

a、甘肃定西地区某新建双向2车道二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土为中液限粘土,路基填土高度1.2m,地下水位距路床2.3m,属中湿状态;多年最大道路冻深160cm。

b、经过OD调查及论证2012年底的交通组成情况如下表:

车型

黄河JN-150

解放CA10B

长征CZ160

上海SH130

小汽车

辆/日

820

1500

380

160

200

C、该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设计道路横断面为双向两车道。

经OD调查:

该公路自2013年通车后前五年交通量增长率为4.5%,其后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增长率为6%。

车道系数:

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在0.6~0.7,取0.7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2年

车道数:

2车道

设计速度:

60km/h

路基宽度:

10m

车道宽度:

3.5m

γ=0.05375

 

2、确定交通等级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下表确定。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标准轴载名称

BZZ-100

标准轴载名称

BZZ-100

标准轴载P(KN)

100

单轮当量圆直径d(mm)

21.3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

两轮中心距(cm)

1.5d

 

车辆参考表

车型

前轴重

(KN)

后轴重

(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

交通量

(次/日)

黄河JN-150

49.00

101.60

1

2

0

820

解放CA10B

19.40

60.85

1

2

0

1500

长征CA160

45.2

83.7

2

2

2

380

耶尔奇315MD3

57

107

1

2

0

160

标准轴载BZZ100

0

100

1

2

0

200

(1)、计算标准轴载累计计算交通量Ne

A.当以设计弯沉值设计指标及沥青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式中:

N——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n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P一一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

K一一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3米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米时,双轴或多轴的轴载系数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C1=1+1.2(m-1)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

计算公式:

累计当量轴次:

试中:

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t——设计年限

N——运营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N——车道系数

轴载换算结果

车型

Pi(KN)

C1

C2

ni(辆/日)

黄河JN-150

前轴

49.00

1

6.4

820

235.69

后轴

101.60

1

1

878.62

解放CA10B

前轴

19.40

1

6.4

1500

7.66

后轴

60.85

1

1

172.83

长征CA160

前轴

45.20

1

6.4

380

76.88

后轴

83.70

1

1

175.24

耶尔奇315MD3

前轴

57

1

6.4

160

75.01

后轴

107

1

1

196.83

标准轴载BZZ100

前轴

0

1

6.4

200

0

后轴

100.

1

1

200

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可以不计。

2013.1

通过计算软件得到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属中度交通等级;

B.以弯拉应力为指标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式中:

—以弯拉应力为指标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n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P—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单轮组18.5,双轮组1,四轮组,0.09;

K—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进行计算,此时轴数为m=1;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进行计算,轴数系数为:

式中:

m—轴数

轴载换算结果

车型

Pi(KN)

C1

C2

(辆/日)

黄河JN-150

前轴

49.00

1

18.5

820

50.41

后轴

101.60

1

1

931.03

解放CA10B

前轴

19.40

1

18.5

1500

0.05

后轴

60.85

1

1

0.35

长征CA160

前轴

45.2

1

18.5

380

12.25

后轴

83.7

1

1

91.5

耶尔奇315MD3

前轴

57

1

18.5

160

24.79

后轴

107

1

1

236.39

标准准轴BZZ100

前轴

0

1

18.5

200

0

后轴

100

1

1

200

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可以不计。

1509.33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压力为设计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7412135(次),属中度交通等级。

二、沥青路面结构推荐与选择(确定面层类型)

根据交通等级和已有经验和规范推荐的路面结构,拟定几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

方案一:

双层式沥青面层,上面层选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厚度为60m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厚度为100mm;基层用石灰土稳定碎石,厚度为250mm;底基层选用石灰粉煤灰砂砾,厚度待定

方案二:

双层式沥青面层,上层选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厚度50mm;下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厚度为80mm;基层采用二灰碎石,厚度为250mm;底基层采用二灰土,厚度待定

三、路面结构厚度验算

1、土基回弹模量的计算

该路段位于Ⅲ3区,当地冻深1.6m,土质为中液限粘土。

由规范JTG-D50可得稠度为1.10-0.95,取1.05。

查表“土击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得土基回弹模量为36.5MPa。

2.路面结构厚度的确定

初拟路面结构层及力学计算表如下:

由规范JTG-D50附录E查

方案一抗压回弹模量

材料名称

h

(mm)

15℃抗压回弹模量(MPa)

20℃抗压回弹模量(MPa)

劈裂强度σ

(MPa)

AC-16

60

1800

1300

1.0

AC-25

100

1300

1000

0.8

石灰土稳定碎石

250

2400

2400

0.4

石灰粉煤灰砂砾

待定

3500

3500

0.4

 

方案二抗压回弹模量

材料名称

h

(mm)

15℃抗压回弹模量(MPa)

20℃抗压回弹模量(MPa)

劈裂强度σ

(MPa)

AC-13

50

2000

1400

1.4

AC-20

80

1600

1400

0.8

二灰碎石

250

3000

3000

0.5

二灰土

待定

2800

2800

0.3

各基层的模量比推荐范围由规范JTG-D504.2.2

1.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模量比宜在1.5-3之间;

2.基层与底基层之间的模量不宜大于3.0:

3.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模量比宜在2.5-12.5之间。

各基层的模量比验算

方案一:

1)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模量比为:

1.84满足规范;

2)基层与底基层之间的模量比为:

0.69满足规范。

方案二:

1)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模量比为:

1.88满足规范;

2)基层与底基层之间的模量比为:

1.1满足规范。

 

a设计弯沉值的计算:

Ld=600Ne-0.2AcAsAb单位0.01mm

Ac——公路等级系数

As——面层类型系数

Ab——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计算弯沉值(路表弯沉值):

Ls=1000*2po/E1*ac*F

P、o——标准车轴载轮胎接地压力和当量圆半径

F——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ac——理论弯沉系数

本公路为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为1.1;面层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为1.0;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类型系数为1.0。

即:

Ld=600*1.1*1.0*1.0*1.07*10(-0.2*7)=26.7(mm)

方案一:

由软件计算可得:

ls=19.3(mm)

因为:

19.3mm≤26.7mm

即:

ls≤ld

故满足要求

方案二:

由软件计算可得:

ls=18(mm)

因为:

18mm≤26.7mm

即:

ls≤ld

故满足要求

 

b确定待定层厚度

通过程序设计计算得到,石灰土的厚度为19.4cm,实际路面结构的路表实测弯沉值为26.7mm,沥青面层的层底均受压应力,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层底的最大拉应力为-0.109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层底的最大拉应力为-0.074MPa,石灰土稳定碎石层底的最大拉应力为0.018MPa,石灰粉煤灰砂砾层底的最大拉应力为0.215MPa。

上述设计结果满足指标要求,故石灰粉煤灰砂砾厚度为20cm。

方案二:

通过程序设计计算得到,水泥稳定砂砾土的厚度为23.7cm,实际路面结构的路表实测弯沉值为26.7mm,沥青面层的层底均受压应力,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为-0.142MPa,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底的最大拉应力为-0.093MPa,二灰碎石层底的最大拉应力为0.058MPa,二灰土层底的最大拉应力为0.199MPa。

上述设计结果满足指标要求,故二灰土层厚度为24cm。

2、防冻层厚度验算

Or=Osp/Ks

Or——容许拉应力

Osp——极限抗拉强度

K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Ks=0.09Ne0.22/Ac——沥青混凝土面层

Ks=0.35Ne0.11/Ac——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

Ks=0.45Ne0.11/Ac——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基层

Ks=0.25Ne0.05/Ac——贫混凝土基层

方案一:

(1)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σR=σsp/(0.09*Ne-0.22*Ac)=0.36MPa

σm=-0.109MPa即:

σm≤σR满足要求。

(2)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σR=σsp/(0.09*Ne-0.22*Ac)=0.29MPa

σm=-0.074MPa即:

σm≤σR满足要求。

(3)石灰土稳定碎石:

σR=σsp/(0.35*Ne-0.11*Ac)=0.22MPa

σm=0.018MPa即:

σm≤σR满足要求。

(4)石灰粉煤灰砂砾:

σR=σsp/(0.35*Ne-0.11*Ac)=0.22MPa

σm=0.215MPa即:

σm≤σR满足要求。

方案二:

(1)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σR=σsp/(0.09*Ne-0.22*Ac)=0.5MPa

σm=-0.142MPa即:

σm≤σR满足要求。

(2)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σR=σsp/(0.09*Ne-0.22*Ac)=0.29MPa

σm=-0.093MPa即:

σm≤σR满足要求。

(3)二灰碎石:

σR=σsp/(0.35*Ne-0.11*Ac)=0.28MPa

σm=0.058MPa即:

σm≤σR满足要求。

(4)二灰土:

σR=σsp/(0.35*Ne-0.11*Ac)=0.23MPa

σm=0.199MPa即:

σm≤σR满足要求。

设计资料汇总表

方案一:

材料名称

h

(mm)

20℃弯沉计算模量(MPa)

15℃弯沉计算模量(MPa)

层底拉应力

(MPa)

容许拉应力

(MPa)

(AC-16)

60

1300

1800

-0.109

0.36

(AC-25)

100

1000

1300

-0.074

0.29

石灰土稳定碎石

250

2400

2400

0.018

0.22

石灰粉煤灰砂砾

200

3500

3500

0.215

0.22

方案二:

材料名称

h

(mm)

20℃弯沉计算模量(MPa)

15℃弯沉计算模量(MPa)

层底拉应力

(MPa)

容许拉应力

(MPa)

(AC-13)

50

1400

2000

-0.142

0.5

(AC-20)

80

1400

1600

-0.093

0.29

二灰碎石

250

3000

3000

0.058

0.28

二灰土

240

2800

2800

0.199

0.23

方案一沥青层厚度16cm,总厚度61cm。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规定,最小防冻层厚度为40~50cm,故符合要求。

方案二沥青层厚度13cm,总厚度62cm。

根据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规定,最小防冻层厚度为40~50cm,故符合要求。

 

四、方案比选

五、计算图纸的绘制

六、路面工程数量计算

1、土基填挖方量的计算

2、道路基层和垫层工程量的计算

3、道路面层工程量的计算

七、参考资料

《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黄晓明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