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64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docx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5年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

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1-2020年上海市中考】(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

伟明遽对曰:

“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乃复问东坡所从来。

公徐应曰:

“罪人苏轼。

”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

“不意乃见所畏③。

”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

弇是刘伟明的字。

②爵里:

爵,爵位;里,故乡。

③不意乃见所畏:

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

④剧:

痛快。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⑵自谓名不下人()

7.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8.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

‘庐陵刘弇’”的目的是“__________”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东坡以“_________”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答案】

6.

(1)是

(2)名声、名望

7.A

8.欲以折服之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嘉其才气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实词的解释。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翻译为:

大概是刘伟明当初不知道他是苏东坡。

“为”解释为“是”的意思;

(2)“自谓名不下人”翻译为:

自认为名声不落于人,“名”解释为“名声”。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乃复问东坡所从来”,“乃”是“于是”的意思,“复”是“又”“再”的意思,根据前文,刘伟明自以为才名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就又问东坡从何处来。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可以看出“刘伟明自以为才名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所以第一个空填“欲以折服之”;“时东坡谪岭南”可以看出苏轼当时被贬岭南,当时的苏轼名气很高,但是他只回答“罪人苏轼”可以看出他在抑制刘弇的傲气,最后“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可以看出苏轼的大气洒脱。

【点睛】参考译文:

刘伟明字弇,年少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才学自负,经过考核,成绩优秀,高中词科,意气风发,怡然自得,看不起同辈。

绍圣初,游览一禅刹,当时东坡被贬岭南,路过庐陵,也来游玩,恰好遇到刘伟明,互相问了爵位故乡姓氏。

刘伟明突然回答说:

“庐陵刘弇。

”大概是刘伟明当初不知道他是苏东坡。

自认为名声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

就又问东坡从何处来。

苏轼慢慢的回答说:

“罪人苏轼。

”伟明便大惊,看了又看,致敬说:

“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

”东坡也赞赏他的才气,跟他痛快的相谈然后离开。

【2-2019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耕者

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

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瞳:

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

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少曾读书()

(2)故尝歌()

8.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9.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7.

(1)年幼

(2)所以

8.B

9.

(1)地多桃花林

(2)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少曾读书”:

年幼时读过书。

少:

年幼。

“故尝歌”:

所以吟唱过。

故:

所以。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日”:

过几天,几天后。

“度”:

到。

“过”:

拜访。

“其”:

他的。

“庐”:

家。

所以选B。

其它几项都文言词语翻译的有误。

【9题详解】

一空,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基础。

如张远度来到“颖南之中村”,其特点是“地多桃花林”。

二空,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遂呼与语)的原因可分析“见耕而歌者”等句,王清臣当时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一个农夫还有这么高雅的情趣,这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点睛】译文:

天启初年,颍川人张远度在田颍南之的中村买田地,地里长有桃花林。

一天,他拿着酒囊独自出游,看见一个农夫一边耕种一边吟唱诗歌,(张远度)驻足于村庄谛听,原来吟唱的都是杜甫的诗。

于是跟农夫打招呼,农夫说自己姓王,名清臣,过去有田地,因为害怕服徭役,就把田地都给了自己的家族,现在受雇为田主耕种。

年幼时读过书,家里放有一本书,书无开头与结尾,诵读后喜欢上了(这本书),所以曾经吟唱过,也不知道杜甫是什么人。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都是他所作的诗,后来(这些诗)历经战乱不知弄到什么地方去了。

【3-2018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

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公一笑不复言。

呜呼!

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

同“值”,当值,值勤。

②蝟:

今作“猬”,刺猬。

③已:

语气词。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而极爱才()⑵嘱易新帽过年()

8.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9.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______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__________。

【答案】

7.⑴很(非常)⑵换(更换)

8.A

9.

(1).一笑不复言

(2).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

【解析】

【7题详解】

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判断字词释义。

极:

很(非常);易:

换(更换)。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省略句)的翻译,补出主语“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句中重点词语有“时”“残腊卒岁”“资”等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文言文的信息及概括能力。

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由原文“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公一笑不复言”可知第一个空填“一笑不复言”;“此意”应结合全文来理解,由“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可知傅文忠对我很是体恤,由“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公一笑不复言”可知傅文忠对我很尊重。

【4-2017年上海市中考】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

“留以为梁。

”余曰:

“木小不堪也。

”僮曰:

“留以为栋。

”余曰: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

“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

“太少矣。

”僮怨曰:

“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

“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留以为梁作为、做成②乃尽湿之全、都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件:

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第二件:

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答案】

(1)①作为、做成②全、都

(2)C

(3)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解析】

(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

留下可以做成房梁.为:

作为、做成.

②句意为:

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尽:

全、都.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

病:

嫌弃;句意为: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

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翻译】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

“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

“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

“可以做栋.”我说:

“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

“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

“炭太多了.”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

“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

“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

“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

【5-2016年上海市中考】(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然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

“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

“城中安得有此兽?

”童曰:

“非他兽,鼠也。

”余曰:

“鼠何名老虫?

”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嗟!

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

驿站的客舍。

②砉(huā):

象声词。

③阍(hūn):

守门的人。

④良:

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

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

11.(4分)

(1)能承受(能承担)(2分)

(2)取名(命名)(2分)

12.(4分)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3.(4分)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注意“名”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从“余曰:

“鼠何名老虫?

”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嗟!

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可知原因是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讽刺”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疏通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内容,抓出文中的结尾句“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可知作者通过这一故事讽刺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翻译】

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

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客栈里,把烛吹灭我就睡了。

忽然听得碗碟叮当有声,我便问看门的童子是怎么回事,童子答道:

“是老虫闹腾。

”我是楚地人,(一向称老虎为老虫,听说是“老虫”,)很是害怕,说:

“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

”童子说:

“不是别的兽,是老鼠。

”我问他:

“老鼠为什么叫老虫?

”童子说这是吴地的风俗,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叫这么传下来的。

啊哈!

老鼠冒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真是可笑。

然而今日天下冒虎名以欺世的也真不少!

哎!

那些以鼠辈伎俩,而冒充虎之威名的权党们,都是骑在民众头上作威作福的鼠辈啊,这关系到天下危亡的大事怎么能不叫人担忧呢?

【1-2020年上海市素明区中考二模】(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

“值几何?

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

“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

“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

“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

①捽(zuó):

揪。

②詈(lì):

骂。

③起居:

问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乘车过宣武门大街()

(2)假贯钱足矣()

7.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汤敦甫因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

B.汤敦甫因为卖菜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感到困窘急迫。

C.汤敦甫以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

D.汤敦甫被那个卖菜翁咄咄逼人的态度逼得困窘急迫。

8.卖菜翁对汤敦甫的态度经历了()——哀求——()的过程。

9.汤敦甫与指挥言谈良久方才离去,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具有________的品性。

【答案】

6.

(1)坐(车)

(2)借

7.A

8.

(1).愤怒

(2).感谢

9.

(1).担心指挥事后再去找卖菜翁的麻烦

(2).宽容厚道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1)句意:

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

乘:

坐。

(2)句意:

借我一贯钱就行了。

假:

借。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语境“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可知,“窘”的原因是自己兜里没钱赔偿。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感情的梳理。

从“翁捽其御者,詈且殴”可看出卖菜翁因菜被汤敦甫的车碰翻而愤怒;从“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可看出卖菜翁因害怕而哀求汤敦甫;从“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可看出卖菜翁因汤敦甫求情免于被抓而感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他等卖菜翁走远才结束与指挥的谈话,是因为害怕指挥去追卖菜翁而找他麻烦,长时间谈话时为了给老翁时间走远。

可以看出他宽容厚道、心思缜密、考虑周全。

参考译文: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

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他,叫赔菜钱。

汤敦甫掀开帘子问:

“值多少钱?

我赔你。

”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

老翁不肯,说:

“要赔就在这儿赔。

”弄得汤敦甫很是窘迫。

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问安后,就说:

“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

”老翁开始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

汤敦甫对指挥说:

“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了。

”指挥如数把钱给了他。

老翁磕头道谢走了。

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

【2-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三)文言文阅读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指南针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

取新纩③中独茧缕④,以芥子⑤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⑥其理。

【注释】①方家:

行家。

②碗唇:

碗边。

③纩(kuàng):

丝绵。

④独茧缕:

单根的蚕丝。

⑤芥子:

中药名,呈微小球形。

⑥原:

推究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但坚滑易坠()

(2)不若缕悬为最善()

7.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南针使用时,可以放在水中、指爪上、碗唇上或者用丝悬挂。

B.缕悬法的步骤是先取丝,再用一点点蜡把丝粘在针上,最后在无风处悬挂。

C.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

D.作者写作此文时,交代了当时还无法推究磁石指南的原理。

8.文中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有哪些发现?

(1)

(2)

【答案】

6.

(1)容易

(2)比得上

7.C

8.

(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

(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

(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1)“但坚滑易坠”意思是:

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由此可判断:

易,容易。

(2)“不若缕悬为最善”意思是:

这几种方法都不如以悬挂好,由此可判断:

若,如、比得上。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的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求关注细节,C选项中“指针一定指南”,与原文中“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相矛盾,原文指常常指向南方,所以“一定”一词过于绝对,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结合文中句子找到“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不若缕悬为最善”、“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等信息,进行提炼归纳即可。

参考译文:

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

(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这几种方法都不如以悬挂好。

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

我家(的指南针)指南、指北的都有。

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3-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黄裳

李师古跋扈,惮杜黄裳为相,未敢失礼。

乃命一干吏,寄钱数千绳,并车子一乘,亦近直千缗。

使者未敢入,乃于宅门伺候累日。

有舆自宅出,从婢二人,皆青衣褴褛。

问何人,曰:

"相公夫人。

"使者遽归,以白师古。

师古乃止,终身不敢失节。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惮杜黄裳为相()

(2)使者未敢入()

7.翻译下列句子。

使者遽归,以白师古。

8.李师古“未敢失礼”的原因是______,后来“终身不敢失节”的原因是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6.

(1).

(1)担任

(2).

(2)进入

7.使者急忙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师古。

8.

(1).他忌惮李师古担任宰相

(2).被杜黄裳的节俭品德所感染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

忌惮杜黄裳担任宰相。

为,担任。

(2)句意为:

使者不敢进去。

入,进入。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遽,急忙。

以,把。

白,告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惮杜黄裳为相,未敢失礼”可知李师古“未敢失礼”的原因是他忌惮李师古担任宰相。

根据“有舆自宅出,从婢二人,皆青衣褴褛。

问何人,曰:

‘相公夫人。

’”可知杜黄裳身为宰相,却生活非常简朴。

李师古被他的节俭品德所感染。

【点睛】译文:

李师古专横暴戾,欺上压下,但是对杜黄裳却有所顾忌,不敢无礼,他命令一个能干的差人,准备了几千贯钱和一辆价值上千贯的车子,送给杜黄裳。

这个差人没敢立即送去,而是先到杜黄裳家的门外观察了几天,一次他看到从宅院里抬出一顶绿色的轿子,后面跟了两个穿着破旧的黑色衣服的婢女。

他问旁边的人轿子里是什么人?

旁边的人告诉他是宰相夫人,差人急忙回去,将情况告诉了李师古。

于是李师古放弃了贿赂杜黄裳的计划,终生不敢对杜黄裳失礼。

【4-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二模】(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

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

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②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

故守不待④渠堑⑤而固,攻不待冲降⑥而拔⑦,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

【注】①宫之奇:

春秋时虞国大臣。

②越疆:

越过(虞国)疆界。

③荀息:

春秋时晋国相国。

④不待:

用不着,不必。

⑤渠:

人工开的河道。

堑:

防御用的濠沟。

⑥冲降:

即“冲隆”,古时兵车名。

⑦拔:

高出,高大。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越疆而去()

(2)荀息伐之()

7.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

B.宫之奇的告诫(虞君)不听,说了也没有用。

C.宫之奇不听劝谏,进言(虞君),但没有用。

D.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不用再多说什么。

8.上文画曲线句与曾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______,______”句的意思相近。

虞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和虞君的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6.

(1).⑴离开

(2).⑵攻打,讨伐7.A

8.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听劝谏、留不住贤人(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

就离开虞国而去。

去:

古今异义词,离开。

(2)句意:

晋将荀息灭掉虢国后,又讨伐虞国。

伐:

讨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