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807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分)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胃蛋白酶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3.下图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代表的依次是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原因是因为

①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物质②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适宜的温度③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适宜的pH④稳态可以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5.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以后,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6.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主要是由于

A.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B.只有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C.只有肝脏的调节作用D.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B.寒冷时出现寒颤

C.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D.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8.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②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③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④H2C03/NaHC03、NaH2PO4/Na2HP0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9.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

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10.以下事实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的是

A.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C.大脑H区受损,导致听不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可以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11.河豚毒素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会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

如图所示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给A处适宜的刺激,图中膜外的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随时间的曲线图正确的是(ab均在膜外)

 

 

1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B.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1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14.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K+内流形成的

B.受刺激后的神经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D.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

15.如图为人体内水分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饮水不足时,激素④分泌减少

B.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①②激素含量增加

C.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可控制其他激素的分泌

D.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控制和垂体细胞的控制方式不同

16.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17.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与血糖调节无关

B.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转化为肌糖原和肝糖原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长时间饥饿的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18.给病人输氧时,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的CO2,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这种调节方式为

A.神经调节B.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19.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工补充,下列必须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

20.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更迅速、更持久 ②激素的分泌不只受神经调节 

③激素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④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随血液循环选择性的运送到特定的组织器官,起调节作用

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③④

2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B.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

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小部分变成热能散失

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22.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传导兴奋,能控制生物节律

B.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C.下丘脑中的水平衡调节中枢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D.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23.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

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

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2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25.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浆细胞分裂并产生抗体

C.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6.下图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B.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有关

C.如果图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该图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27.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血友病B.过敏性鼻炎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

28.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2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经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30.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基因疗法改造血友病女患者的①,其儿子仍患血友病

B.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只作用于⑤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仍具有一定免疫功能

D.HIV主要攻击细胞③

31.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32.如图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疫苗不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

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33.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①②B.③④C.②⑤D.②⑥

34.某学者曾做过如图a所示的实验,即在天竺葵的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水和14C葡萄糖,待充分作用后,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水是作为实验对照

B.放射性糖分布不均匀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它能调运养分有关

D.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

3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脱落和种子的萌发

B.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C.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向光弯曲生长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乙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36.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B.秋末①→③→⑤→⑥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的脱落酸的含量,促进叶片脱落

C.越冬休眠过程中,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D.①→⑥的生理过程在根本上都是基因调控的结果

37.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38.图甲、乙、丙、丁表示胚芽鞘的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分析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图甲中的胚芽鞘向光生长

B.图丙中胚芽鞘Y的现象是向光弯曲

C.图丁胚芽鞘向右弯曲,是生长素在其下端分布不均匀的结果

D.图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主要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结果

39.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错误的是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4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41.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

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马尾松林。

这片马尾松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

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群落。

下列有关该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该群落是顶级群落

C.马尾松是该群落中的优势种D.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4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

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43.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采集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44.下图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

A.捕食、互利共生、寄生

B.互利共生、竞争、捕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45.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胞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喝水过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6.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病人点滴生理盐水B.将酸奶饮入胃中

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

47.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大幅上升,造成种群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性别比例发生变化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48.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植物激素共同起作用

①α-萘乙酸 ②生长素 ③2,4-D ④细胞分裂素 ⑤乙烯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4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50.下列选项中,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11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0.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51.(5分)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在[]中填序号)

(1)[]构成了组织细胞生活的液

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O2从红细胞内进入

共穿过___________层生物膜。

(3)请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

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2分)

 

    

     

 

52.(8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数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图乙是___________(填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B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

缩手反射中兴奋传到B处时,B的电位为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刺激图丙中d点,图中_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_______个突触。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可引起图乙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53.(8分)下图为男性性激素(T)的调节机制。

(GnRH、LH、FSH为不同激素。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调节,过程④说明性激素也存在调节。

 

(2)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所在位置,并与靶细胞的结合,完成后这些激素就被,因而体内需要不断地产生激素。

 

(3)有研究表明吸食某些毒品(如吗啡、海洛因等)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研究者对某些吸毒人员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所示。

组别

平均年龄

(岁)

吸毒史

(年)

吸毒量

(g/d)

LH

(mlu/mL)

FSH

(mlu/mL)

T

(mlu/mL)

健康者(30人)

32

4.65

6.3

6.51

吸毒者(30人)

32

平均4

平均1.5

1.44

2.86

4.08

①据表可知,吸毒者在图中会减弱的过程是(填序号)。

 

②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体内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③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可能使位于下丘脑的受损。

54.(8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

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请回答: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

(2)乙图中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ol/L。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I.实验材料及用具:

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Ⅱ.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Ⅲ.实验结果及解释

①装置内胚芽鞘生长,表明:

②③装置内胚芽鞘生长,表明:

55.(9分)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此病的一种免疫抑制剂。

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1)研究人员以DNFB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

将这批小鼠分成五组,再用DNFB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

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

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1。

 

①胸腺是_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E组结果与______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______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2)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2。

①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液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存活力是___________。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5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2)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

(3)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4)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

57.(7分)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取样前振荡试管使得酵母菌分布均匀.用无菌吸管从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培养液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指出第几步,并说出错误)

①;

②;

(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需要重复实验,原因是。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4)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_____(“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用血球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

 

高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