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961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词马蹄韵浅议.docx

诗词马蹄韵浅议

·关于马蹄韵

                             [朝歌汉]2006年国庆

 

   一副对联的好坏,一要看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二要看艺术形式是否完美。

对联的艺术形式最核心的

两点,一是对仗工整(包含了字数相等),二是平仄协调。

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平仄协调”问题。

   第一讲校长给大家讲解了判断汉字平仄声的常识和平仄相谐的基本要求。

第二讲副校长为大家进一

步解析了1、3、5不论,2、4、6分明的要义、联律方面的禁忌以及多分句联句句内平仄问题。

这既体现

了联律的重要性,同时,对我们深入学习“平仄相谐”要素,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单就平仄而言,如

果说四声只是如何区分平仄的问题,格律则是如何安排平仄的问题。

一、“马蹄韵”一词的由来

   先有马蹄韵的实践,后有马蹄韵概念。

   对联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对联的格律起源于古四声,从现有资料看,古代人并没有明确界

定“马蹄韵”一词,但其多数联作心领神会地遵循了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一词是余德泉教授经过对上千

年来联作声律的考察,总结出来的。

二、什么叫马蹄韵?

   我们先解析一下“马蹄”和“韵”,自然就会得出“马蹄韵”概念。

⒈什么叫韵?

   “韵”由“音”+“匀”构成,顾字思义,“韵,和也”(见《说文新附》)。

“和也”省略了主

语,其主语是“音”!

“音和曰韵也”(见《玉篇》)。

何谓“和”?

就对联而言,“异音相从谓之和

”(刘勰语)。

异音即平仄,平仄交替才能产生节奏,音和谐而有节奏,方为对联之韵。

由此得出结论

,对联之韵是由平仄音的不同排列构成的。

⒉“马蹄”的含义。

   这里的“马蹄”是指马蹄行进规律。

马之行步,后蹄总是踏着前蹄蹄印走,每个蹄印都要踏两次。

细察马之行进规律,总是左右脚轮流迈进。

若以左边(或右边)的马蹄为平,另一边的马蹄为仄,左右

轮流行进,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

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

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也可以把一字和二

字联的音律,看作是马蹄韵的特殊形式。

⒊什么叫马蹄韵?

   马蹄韵(又叫马蹄格),是以马蹄行进规律为喻,对对联格律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联格律的最

标准形式。

这种平平仄仄交替变换的联律,其句脚节奏规律和联内音节点规律状如马蹄行进之规律,故

名马蹄韵。

马蹄韵包括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

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

句脚规则,指若干分句组成的对联一边,每个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

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分句

)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⒋几点注意事项:

   句中平仄的安排秩序,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

   联句句脚马蹄韵特征最为明显。

句脚的平仄应严格遵守马蹄韵,否则就会导致明显的不和谐。

   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句脚正格是指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同,反之,称为变格,

即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同平或同仄。

句脚正格读起来铿锵有力。

   句中使用马蹄韵,其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也就是说,1、3、5不论规则,不适用马蹄韵联句。

   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是—马蹄韵,马蹄韵最标准的格式是—偶数句正格之马蹄韵。

   竖向(上下两联)的平仄,总是对立的。

上联某句末是平声的,下联相对的地方就是仄声;反之亦然

横向(同一联各句间)则总是连珠的。

即古人所谓“仄顶仄,平顶平”。

三、句脚马蹄韵规则公式

⒈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规则图(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6↑

     │ │ └───────────┘

     │ │            7↑

     │ └─────────────┘

     │              8↑

     └───────────────┘

 

⒉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规则公式(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每边一句:

  每边两句:

平仄

  每边三句:

平平仄

  每边四句:

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

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

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请注意:

①公式下面的省略号表示,如果上联有九句,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上联有十句,则首句句脚平

仄又为平,以此类推。

②马站立而未起步时,句脚便呈单仄单平状态,加上句中平仄安排规则与每边多句者无异,因此每边一

句的对联,仍视为在马蹄韵范围。

⒊从上联正格马蹄韵规则公式我们看出,每边超过一句的正格,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偶数句与奇数句

有所不同,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①正格为偶数句者,其首句和末句的句脚为单仄或者单平,中间的联句在两句或两句以上者,句脚

保持连珠,而且在上联末句仄收、下联末句平收的前提下,呈如下规律:

以“二”(即:

两分句联)为

基数,凡加上四的倍数句(如六句、十句等),上联句脚皆为平起(即首句句脚为平声字);以“四”(即

四分句联)为基础,凡加上四的倍数句(如八句、十二句等),上联句脚皆为仄起(即首句句脚为仄声字

)。

列表如下:

  每边两句:

平仄

  每边4句:

仄平平仄

  每边6句:

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8句: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10句: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12句: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句脚与上联平仄相反。

  ②正格为奇数句者,除末句句脚为单仄或单平外,其余皆为连珠,而且在上联末句仄收、下联末句

平收的前提下,呈如下规律:

以“三”(即:

三分句联)为基数,凡加上四的倍数句(如七句、十一句等

),上联句脚皆为平起(即首句句脚为平声字);以“五”(即:

五分句联)为基数,凡加上四的倍数句(

如九句、十三句等),上联句脚皆为仄起(即首句句脚为仄声字)。

列表如下:

  每边三句:

平平仄

  每边五句:

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九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三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句脚与上联平仄相反。

⒋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平仄杆”: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个“平仄杆”就是教材中列举的第一个“平仄杆”,即:

上联正格马蹄韵句脚“平仄杆”。

不管多少

分句的上联,也不管是偶数句、奇数句,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这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

截,皆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

⒌教材中的第二种“平仄杆”: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是马蹄韵的变格。

同理,不管

多少分句的上联,也不管是偶数句、奇数句,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这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

取一截,亦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

正格和变格都属于马蹄韵范畴。

其区别在于正格句脚的联作,读起来倍感铿锵。

四、句中马蹄韵规则公式(上下联平仄相反)

⒈单句联或多分句联的末分句,其句中马蹄韵规则公式(此为上联,下联平仄相反)

  一言句:

  二言句:

仄仄

  三言句:

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

平平仄仄

  五言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受唐朝以来律诗的长期强烈影响,第二种格可变通为平平平仄

仄)

  六言句:

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与五言句同理,第二种格可变通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⒉(上联)一句联或多分句联的末分句,其句中马蹄韵“平仄杆”的引入(下联平仄相反)

①字数为奇数者,既可套用教材列举的第一种“平仄杆”,也可套用第二种“平仄杆”;句脚字从任一

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皆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

②字数为偶数者,只适用教材列举的第二种“平仄杆”。

句脚字从该“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

,皆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

⒊多分句联(不管上下联),除末分句外,其他任一分句的句中马蹄韵规则公式(上下联平仄相反即可

二言句:

仄仄

       平平

三言句:

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

四言句: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言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六言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③(不管上下联)多分句联任一分句(末分句除外)句内马蹄韵“平仄杆”引入

   在这种前提下,不管多少字的分句,只要从教材中的任意一个“平仄杆”的任意一个地方依次向前

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无需从最后依次向前截取。

   在上下联对仗工整、结构相应的前提下,决定马蹄韵在句中运用规则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每句

的字数,二是句中的节奏。

就是说,字数不同的联句,有不同的平仄运用规则;字数相同而节奏不同者

,平仄运用规则也不相同。

编后感(待商榷)

   1.马蹄韵是最标准的联律(并不排斥其他联律形式的存在)。

开篇已经言明,先有马蹄韵的实践,

后有马蹄韵概念。

马蹄韵是对中华对联实践的理论总结。

古代人并没有明确界定“马蹄韵”一词,但其

多数联作自发地、心领神会地遵循了马蹄韵规则。

既然是自发的,就难免有时候宽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但毕竟不是主流。

理论产生于实践,是对实践的一般概括,是系统化了的理性

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余德泉教授的“马蹄韵”理论不正是这样吗?

但愿

大家积极主动地以“马蹄韵”指导对联实践。

网校的学员应该时时以“马蹄韵”创作对联作品。

   2.马蹄韵就是马蹄韵。

若依马蹄韵创作对联,无论是句脚还是句中都必须遵守此规则,不可句脚遵

守,句中以“1、3、5不论”论(极特殊情况除外),那样的话,就不叫马蹄韵了。

   对联的句脚格律

(2)

一、马蹄韵在句脚的基本运用

一边一句的对联,上联句脚为仄,下联句脚为平,不需讨论。

举例如下: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沽酒客来风亦醉;

买浆人去路还香。

一边两句以上对联,句脚马蹄韵的运用,根据余先生的研究,分正格和变格

两种。

(一)正格:

1、奇数句上联句脚(下联相反)

●每边三句:

平平仄

八景赛芙蓉,最宜诗酒清谈,远寺疏钟明月夜;

九峰环惠麓,绝妙溪山如画,小桥流水夕阳天。

君如豪气未除,戴月行沽,拨剑狂歌浇块垒;

我亦英雄无赖,凌云自惜,当垆卖酒溷风尘。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佛

教净士宗始祖慧远,“虎溪三笑”。

●每边五句:

仄仄平平仄

安土原同净土,但令六尘不染,八垢皆空,此地胜灵山,会看一花一世

界;

庆云无异慈云,待将十行胥圆,万善俱足,有缘参福果,共证三藐三菩

提。

(安庆迎江寺联)

●每边七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湖山成千古画图。

南望吴江,西延浃浦,北临惠麓,东达金阊。

此处是

清流,古刹被名僧所占。

景物极四时佳景。

春风柳岸,夏岫云峰,秋正归帆,冬留积雪。

我生厌

尘径,一官为胜利而来。

(吴县莫厘峰联)

●每边九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余依此类推。

2、偶数句上联句脚(下联相反)

●每边二句:

平仄

无奈荔枝何,前度许迟今又早;

又欲摇舸去,主人不饮客常醺。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酒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灌煮(观主);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师姑)。

●每边四句:

仄平平仄

金尊敬酒,檀板征歌。

请看如此江山,莫虚佳日;

画栋飞云,珠帘卷雨。

呼出无边风月,补作中秋。

(镇江漫蓉楼联)

便稳栖烟麓,除是贺知章,双桨凌波,江湖幸有宽闲处;

且料理琴书,谁忆陶元亮,一醉秋色,尊酒相逢尽胜流。

●每边六句:

平仄仄平平仄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

一年。

(此联为明朝一船夫出上联,当时的状元罗洪先被难倒,1959年由李戎翎

对出下联。

上联只有“商”出马蹄韵规则,当仄用平。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

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

吴宫花草;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

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

邻舍园蔬。

(南京永济寺联)

●每边八句: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余依此类推。

(二)变格

1、奇数句上联句脚

●每边三句:

平仄仄

出不穷,流不舍,终归大海;

动而活,静而清,莫乱源头。

(福建南溪书院联)

●每边五句:

仄平平仄仄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盐,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

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

么由来。

(福州涌泉寺弥勒殿联)

●每边七句:

平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九句: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余依此类推。

2、偶数句上联句脚

●每边二句:

仄仄

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后六字作一句)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为天地宣威。

●每边四句:

平平仄仄

古阁喜重修,桂殿兰宫,看万千气象,序阁才人写不尽;

新园欣创建,亭台水榭,趁三五良辰,游园雅士兴无穷。

(王咨臣题南

昌滕王阁联)

●每边六句:

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八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余依此类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