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989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材说明

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15、刷子李

            16、格列佛游记(节选)

              诗词诵读、语文乐园(五)

 

重复述

本单元围绕“传说、故事”的话题安排了《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为我们讲述了聪明的、勇敢的花珊姑娘为人们能过上好日子,练就一身好本领,为民除妖,帮人民顾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花珊姑娘与妈妈却永远地分在了海峡两岸的动人故事。

《刷子李》介绍了“俗世奇人”刷子李,她刷墙的技艺高强,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有才能,有个性,行事言语高于常人。

《格列佛游记(节选)》叙述的是格列佛初到小人国的情景,在这个充满敌意、奇特、语言不通的小人国,格列佛用他的善良、宽容获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寄扬州韩绰判官》借江南之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对扬州美丽风光和游乐生活的眷恋。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

 

课题

传奇故事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课文读书读通读出情感,生字、生词要掌握到运用、理解。

能力目标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德育情意目标

掌握每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以及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

鼓励学生学会大胆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一、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4、5节,出示思考提纲:

     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5自然段。

     用笔钩出花珊除妖的过程写得栩栩入声的动作词语.

     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重点体会以下要领:

   

(1)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

(花珊为民除妖的决心大,这正是保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2)出示“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

妖怪被射中了眼睛,痛得直打滚。

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3)忽然,她觉得大地再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山簖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

(读过程,谈体会)

刷子李:

一、出示课题:

刷子李

     齐读、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通过预习你对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

(姓李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高)

   4.是的。

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的就叫他——风筝张,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刷墙技术特别好的,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

让我们再亲切叫他一声吧!

(齐读题目)

二、预习检查,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难读的)读

   2.通过预习,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随机板书:

技艺高超

三、感悟文本

    师:

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

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找出有关句子。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这是一篇寓言小说,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四次经历中的一次----小人国奇遇。

   板书课题:

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

  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3.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

格列佛来到了什么地方?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用笔勾画,在旁边批注。

(1)合作交流,感受小人国的奇特。

 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交流。

    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如同升天一样美

        感受到什么?

(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B干完活,绝没有白点

课题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德育情意目标

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会复述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难点

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导入

    师:

让我们去领略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优美风光。

    课件出示图片武夷山,介绍:

武夷山风景优美,位于我国的福建省,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在《阿里山的姑娘》的歌声中介绍:

阿里山在我国的台湾,真是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师:

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走进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学生齐读课题。

    师:

传说是多么令人向往,多么神秘,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

武夷山和阿里山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传说呢?

让我们赶紧打开书,去读读吧!

教师口述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读好以后,思考:

这个传说都讲了些什么?

   2、检查读书情况。

   3、请学生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花珊的勇敢坚强

    师:

花珊为了拯救人们苦练本领,并且除掉了妖怪,让我们感动,也特别佩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哪些词或句子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就划一划,圈一圈,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自己的感受。

   1、学生潜心会文。

   2、交流,顺势而导。

主要为三处。

   3、文本呈现:

    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害得生活不下去,心里很难过。

她决心除掉妖怪。

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A、学生谈感受。

师:

花珊心里难过,她会想些什么呢?

请你结合1、2自然段来说说。

学生交流。

师:

是呀,如此美好的家园,被妖怪搅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引读:

师:

以前,家园是风景如画,瓜果飘香。

生读:

那时满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那里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师:

现在妖怪占据了整个大山。

从此---生读:

山上的数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

人们只好拖儿到女,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故乡。

     这一切怎不让花珊难过,怎能不让她下定决心?

带着这份决心来读读前面两句。

    B、本领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你从哪里体会到练就本领很不容易?

     “九九八十一天”体会时间的长久。

     “终于”体会到是经历种种磨难的。

    C、师:

那么在花珊苦练本领时,她都会经历哪些常人所无法想象的痛苦或困难?

(预设:

她的手被磨出血泡,她忍着剧痛继续练。

一天下来她的手臂又酸又麻,抬也抬不起来。

她有可能会中暑……)

     师:

就是这样日夜不停,历尽磨难只为练好本领,拯救人们。

练读后两句。

   4、学生谈到第4自然段,谈感受。

师生分角色读。

   5、第5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来说说感受。

    “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

”体会决心大。

    “直射妖怪的眼睛”体会她的机智勇敢。

……

   6、师:

读到这儿,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花珊?

     板书:

勇敢、坚强、机智、智慧……

  四、感受母女情深,相思之苦

   1、师:

花珊除掉了要妖怪,原本可以和母亲永远生活在一起,可是意外发生了。

武夷山和阿里山分成了两半,海水把妈妈和女儿隔开了。

    此时《神秘园》悲伤的音乐缓缓奏起,教师娓娓讲述:

妈妈爬上高高的武夷山顶,盼望女儿能早一天回到自己的身边。

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女儿没有回来。

妈妈渐渐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高高地立在武夷山上。

   2、师:

妈妈想着女儿,念着女儿,日夜盼望着女儿,海峡对面的女儿呢?

她思念妈妈吗?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女儿被隔到海的东面,也时时想念着母亲。

……据说,日月潭水就是女儿思念母亲留下的眼泪!

  

 (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

 (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引出第三句.

 

 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感受?

(战斗激烈、花珊非常勇敢)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苦炼本领-----勇敢除妖--------盼望统一

课题

刷子李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较生动地复述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德育情意目标

领悟并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描写人物的词句,感受人物的形象。

难点

感悟课文鲜明表现人物特征的巧妙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导入新课:

   1.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是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故事。

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

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

刷子李

     齐读、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通过预习你对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

(姓李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高)

   4.是的。

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的就叫他——风筝张,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刷墙技术特别好的,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

让我们再亲切叫他一声吧!

(齐读题目)

  二、预习检查,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难读的)读

   2.通过预习,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随机板书:

技艺高超

  三、感悟文本

    师:

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

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找出有关句子。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如同升天一样美

        感受到什么?

(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①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

(悠然……悠然……)

       ②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

刷子李当时刷的可是屋顶,这是一项能让人悠然得起来的事吗,为什么?

可刷子李却显得那么悠然,可见其技艺高超。

)随机板书:

动作奇

       ③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动作再来悠然的读一读。

(生边模仿动作边读)

       ④此时,你觉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么?

(师:

是呀,刷子李刷墙给人感觉不是在干又脏又累的活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他的技艺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让人高山仰止惊叹不已。

把你地感受送到句子中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指名读(“啪”要读得干脆)——齐读

      B效果非凡

       ①师:

(其实第5自然段里还有不少句子也表现出了他技艺高超呢,谁再来补充。

这两句话从什么角度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板书:

效果)

       ②效果又如何呢?

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你会想到哪个词?

(预设:

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盖世无双,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登峰造极炉火纯青(随机补充板书:

效果非凡)

  

(二)侧面描写

   1.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面对师傅的技艺,曹小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然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似翩然起舞,如轻柔抚琴,将普通的粉刷技术演变成美妙的劳动艺术!

不得不叫人赞叹:

绝!

 

我们抓住两个带有“然”字的词语,描写师傅神态的“悠然”,刻画徒弟心态的“轰然”,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了刷子李绝妙的粉刷艺术,也领悟到了文章绝妙的表现艺术。

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些带“然”字的词语,大家赶快找一找。

 

 板书设计:

                   规矩奇特

         刷子李:

技艺高超 {效果非凡

                   动作娴熟

         曹小三:

(半信半疑)佩服 ↗ 失落 ↘ 敬佩 ↗ 心服口服

课题

格列佛游记(节选)

课时

认知目标

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德育情意目标

感受格列佛在充满敌意,奇特,语言不通的小人国,用他的善良,宽容获得了理解和尊重。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1.激趣导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资料,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

   (<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这是一篇寓言小说,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四次经历中的一次----小人国奇遇。

   板书课题:

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

  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在小组内说说词语的意思。

       轻举妄动 一饮而尽 肃然起敬 举止文雅 国泰民安

       战无不胜 一知半解 急不可耐 罪魁祸首 号啕大哭

       痛苦万状 和颜悦色 宽宏大量

       齐读并说说各自理解的词语意思。

  3.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

格列佛来到了什么地方?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用笔勾画,在旁边批注。

   

(1)合作交流,感受小人国的奇特。

     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交流。

     学情预设:

     A.二十辆车装满了肉……一饮而尽(从文中的数量词中,我看到了格列佛的巨人形象,他在小人国中永远是居高临下的,无论皇帝还是大臣,格列佛享受着俯视的痛快)

     B.皇帝比所有的大臣高出大约我的一个指甲盖……肃然起敬。

(原来皇帝与别人不同的就是他比大臣们高一个指甲盖,这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微不足道的高度,在小人国是成为皇帝的重要条件。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师:

皇帝自然是体态威严,只要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小人国的统治者。

可是他到底了不起在什么地方呢?

引导学生找出

     C.他容貌雄健威武,张着奥地利人的嘴唇……战无不胜。

(作者的外貌描写,让我看到了小人国国王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真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2)指导朗读,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上再朗读。

  4.教师过渡: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小人国的皇帝异与小人国臣民的地方,并且感受到了小人国的“小”,格列佛来到了这个地方后,大家接受他吗?

他遇到了哪些挫折?

最后是怎样和他们成为朋友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勾出重点词句并谈谈感受。

   学情预设:

    

(1)这些人急不可耐地……挨近我.(格列佛给小人国的臣民带来了震动)

    

(2)我在房门口地上坐着的时候……射中了我的左眼。

(小人国的臣民对他充满了敌意)

    (3)但我很快消除了他们的恐惧……从我的口袋里放出。

(引导学生说出“和颜悦色”“轻轻”“一个一个”等词表现出他的宽容,善良让小人国的人万分感激)

    

  宽宏大量 赢得尊重    

16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

                     小人国的“小”

                    宽宏大量 赢得尊重

课题

诗词诵读

课时

两课时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德育情意目标

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

难点

,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激情导入:

    在我国江南有一座小城---扬州,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诗作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留念忘返其间.他特别怀念与他共游扬州的好友韩绰,于是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入情

   1.读一读《寄扬州韩绰判官》。

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答.)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念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寓着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怅然情怀.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指名答.)

   7.诗人为什么如此强烈地思念扬州好友呢?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交流.

   9.引读“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均为扬州美景,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

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

其实是诗人自己在怀念扬州的美丽风光和纸醉金迷的游乐生活)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四、议深情

   1.学生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答.)

   3.诵读提炼。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诗人问:

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

     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便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扬州月夜,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

(学生背诵全诗)

  五、拓展学习:

    从那抑扬的箫声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请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

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

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课题

语文乐园

(一)

课时

两课时

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知道”夸张”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时阅读中运用.

   5.用恰当的音量说话,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修养.

   6.学习<格列佛游记>的写法,让学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语的字数不等.

 二.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单介绍”夸张”   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张,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读一读,记一记

    

: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夸张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课题

习作——

课时

两课时

 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述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

教学

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

生成

 习作:

《荒岛生存记》

  一.回顾原文,激发兴趣

    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

  二.课堂讨论,揭示规律

     三、全班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介绍,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拟订提纲,起草。

   3.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