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423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吉林省九台市城子街镇六台中心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

卷面提示:

认真书写,文面整洁,工整规范、美观有体。

沟涂抹一处2分,扣完为止。

一、将下列句子用正楷字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注意规范标点符号。

(2分)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二、阅读(58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忏悔(chàn)哆嗦(suō)猥琐(wěi)颤抖(zhàn)

B.钦佩(qīn)告罄(qìng)轮廓(kuò)毋宁(níng)

C.譬如(pì)俯瞰(kàn)负荷(hè)渺小(miǎo)

D.矜持(jīn)炽热(zhì)修葺(qì)稠密(chó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疲惫不堪毛骨悚然悲天悯人语无论次

B.耀武扬威颠沛留离轰轰烈烈千钧重负

C.心有灵犀忧心冲忡海市蜃楼诲人不倦

D.祸不单行垂垂暮老不期而至怏怏不乐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

B.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别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怎么可能不来?

谁决定的?

你吗?

没搞错吧?

D.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4.下列选项中表述不当的一组是(2分)()

A.“哥儿,你要牢牢记住!

”她及其郑重地说。

“地”是结构助词。

B.前边是动词,后边是受动词支配的宾语,称为动宾短语。

如:

更加坚强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D.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5.默写(5分)

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②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

③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既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

□□□□□□□,□□□□□□□。

④“浮云”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个意象,杜甫有句名诗:

“富贵于我如浮云”,李白写出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则以“□□□□□□□,□□□□□□□”来表达自己的进取精神。

⑤杜牧的《泊秦淮》一诗意味深长,其中“□□□□□□□,□□□□□□□”两句,借古喻今,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文学家纪昀。

(1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②竟不可得()

③湮于沙上()④可据理臆断()

8.石兽落水,数十年后寺僧准备打捞,从山门倒塌的位置找起,结果却一无所获。

阅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他寻找石兽这一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2分)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对打捞石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都相应一“笑”,请你分析作者写二者各自的“笑”有着怎样的意味?

(2分)

 

10.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

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分)

 

(乙)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5分)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①椟(dú):

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

相见。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分)

①未尝不与书俱()②妻子不觌()

1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则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

 

13.书巢主人的朋友是怎样评价他的居室的?

(用原文回答)(2分)

 

(3)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课内文《紫藤萝瀑布》,回答问题。

(13分)

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⑶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⑷“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⑸“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⑹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⑺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⑻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⑼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⑽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4.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迸溅()②伶仃()③伫立()④沉淀()

15.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

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种写法称之为什么?

(2分)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开似的。

 

17.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写了作者面对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得出的感悟。

那么作者的感悟究竟是什么呢,原文中哪句话道出了作者的感悟?

如何理解?

(4分)

 

18.第⑻自然段在写紫藤萝花时,从眼前的花,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这种写作顺序叫什么?

(1分)

(乙)阅读课外文,回答问题。

(12分)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

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

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

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

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

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

“这儿多了些什么?

这儿少了些什么?

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

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

”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

“原来是怎么想的?

到底想清楚了没有?

为什么表达不出来?

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

”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

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

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

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

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

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

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骗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

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

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

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

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

“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的心。

”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

“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

”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

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

但是,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19.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指导儿女们写作的?

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4分)

20.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先生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

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

请简要分析。

(4分)

21.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向塞翁马一样不计得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像孺子牛一样无私奉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价值观。

)来自勉。

探究文中最后一段哪两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请简要概述。

(4分)

(4)名著阅读(5分)

22.《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船长,自然科学家,仆人,捕鲸手,“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

(2分)

23.请简述《海底两万里》的内容。

(3分)

 

三、作文(40分)

24.作文

(1)题目:

晒晒我的老师

作文

(2)古人称荷花为花中君子,我国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曾这样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花,被历代文人称为“翠盖佳人”,不仅因为它具有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天然美,古代文人都喜欢用荷花来象征各种美好的事物。

请以《荷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

①文体不限,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认真书写,字迹力求工整、美观。

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600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书写:

(有错误、不工整、标点格式错误的扣1-2分,共2分,注:

不要出现小数点分,此题主要是让学生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二、阅读(58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3分)(1—4小题,各2分,共8分;5小题共5分,每题1分,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等现象,该题不得分。

1.C2.D3.B4.B5.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⑤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6.《阅微草堂笔记》清代(1分)

7.①一起②终了,最后③埋没④主观地判断(2分,每小题0.5分)

8.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所以去下游寻找;

或用文中原句“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回答。

(2分)

9.讲学家的“笑”是嘲笑,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事理,轻视他人,自恃清高,突出他做事不切实际。

老河兵的“笑”是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看出他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也很自信。

突出他做事实事求是。

(每点答出“笑”的内容外,“说明”和“突出”部分只答出其一即可。

)(2分)

10.老河兵认为: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把石头迎水一方的沙子冲走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不断冲走,石头再转移。

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意思对即可)(1分)

启示: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臆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分)

11.①一起②妻子和儿女(共1分,每小题0.5分)

12.于是我(或者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

“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2分)

13.信乎其似巢也!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4.①bèng②dīng③zhù④diàn(2分,每小题0.5分)

15.“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共2分)

16.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比喻:

把盛开的花比张作满的帆,把花托比作尖底的、鼓鼓的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

(2分)比喻:

把盛开的花比作忍俊不禁的笑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含苞怒放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喜悦之情。

(2分)

17.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分)作者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不能总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3分,意思对即可)

18.插叙(1分)

19.①认真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