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634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docx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

教学参考

04021911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9195)

   91、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 92、人与石头的厮磨  93、“认识自我” 94、日历

   95、日月行色

   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

   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什么会是人类曾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见证?

山川寂静无语,山谷没有记下人们呐喊时留下的回音;江河兀自流去,潮水洗尽了人世间的荣辱铅华。

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已太多太多,它们没有必要永久地承载人类的历史。

当此时,能存于天地间的,恐怕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

   正缘于此,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愿望。

这意味着在发现之旅上,再平淡无奇的人生也会变得丰盈。

你将发现历史的美感,在城市布满古迹的大街小巷中,令人情不自禁地想梦回前朝;你将发现历史的厚重,从蛮荒到文明,从衰微到盛世,政治、艺术、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淀成巨大的财富,北京、圣彼得堡、伦敦……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想像。

这意味着在穿越时空隧道时,你与先人的对话将充满睿智与灵性。

静默在每一处史迹前,你尽可以展开垂天的想像之翼,遥想当年的情景,勾画当时的繁华,任历史与现实若即若离地在眼前交错叠映。

在你的足迹踏过的地方,曾有无数哲人智者留下过神思遐想,他们的人格、风采,他们在世事中的遭际必会点醒你、启发你。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疑问。

这意味着在先人用智慧和心血写就的得与失面前,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

用心阅读城市的历史,总会得到一些答案:

它们的故国何以兴盛或衰亡?

它们的文明何以流传或遗失?

今天的时尚与逝去的风华有着怎样的反差?

巴黎流淌着的浪漫、耶路撒冷倾诉的苦难、佛罗伦萨闪烁的艺术之光……都有无数的光焰直击心灵。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热情。

这意味着不要仅仅将自己当作旅行中的过客。

把握当下何其重要。

一座城市无法决定它的未来,无法改变它面临的境遇,千百年来,它只能用独特的方式与人、与大自然进行无声的抗争。

城市不断地被破坏、被重建,生活于当下的人们一面细心地、有选择地保留祖先的遗赠,一面又在不遗余力地创建着历史。

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注定被后人所追忆。

城市宽容地记录着人类从古至今的一切活动与成就,当我们从历史老人手中接过一种感怀时,可曾领悟到自身的责任?

   (节选自《寻访历史名城。

序言》)

   18.“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什么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4分)

   19.分别指出以下两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

(6分)

   

(1)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2)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

   20.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寻访”会使“你”有哪些收获。

(4分)

   21.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题目中的“这样一次旅行”指寻访历史名城。

认为,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人类曾生活于地球的见证惟有历史名城。

   B.文章首先说明了寻访历史名城的理由,然后层次清晰地表述了对寻访历史名城的意义和作用的看法。

   C.认为寻访历史名城的旅行可能是平淡无奇的,因此,人们一旦选择了这样的旅行,就要带着愿望、想像、疑问和热情。

   D.本文采用了与读者交谈的形式,向读者提出了寻访历史名城的建议,这样写,缩短了读者与的距离,给人以亲切的感受。

   E.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叙事概括,运用了排比、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名城的关注和热爱。

参考答案

   18.因为地球上承载人类历史的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2分),而城市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

(2分)

   19.

(1)这些城市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在寻访中你将会了解这些城市曾经经历的痛苦和惨痛教训。

   20.①发现历史的价值;②受到先哲的启迪;③了解前人的得失;④领悟自己的责任。

   21.AC

   人与石头的厮磨

   梁 衡

   ①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感情久远而又亲近。

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

等到人类有了文字后,这冰冷的石头就这样与人类携手进入文明时代。

历史在走,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石头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貌,总会让我们从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

   ②于是以石记史、以石为文,于是“入石三分”,人以文化心理刻石,那石面石纹里就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石头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

   ③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佛教一路西来,站站都留下巨型的石窟。

这都是积数代人的力量才能成。

像乐山大佛那样,将一座山刻成一个大佛,用了九十年的时间,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而且必须有社会的氛围,这只有宗教的信仰力才能办到;但也有的是为了宣扬其他。

冯玉祥好读书,他住庐山时心有所悟,就将《孟子》的一整段话刻在对面的石壁上。

身临文化的山谷之中,你会感到一股石头文化特有的磅礴之力。

   ④那一年我到镇江,在焦山寺碑林里见到一方石头,上面刻有一幅地图,名《禹迹图》,是大禹治水,天下初定后的版图。

上面有山川河流及551个地理名称。

这是我见到的最久远的地图,英国人李约瑟说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古地图。

现在长江大坝已经蓄水,又谁能想到百米水下将要永远淹没一段石上的文化。

原来在涪陵城的江面上有一道石梁,水枯时现,水丰时没,古人就用它刻记水文的变化。

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

人们一代一代,耕作于斯,歇息于斯,自然就于这土层中沉淀了许多文化。

那么,突出于地表的石头呢,自然就更加首当其冲地记录文化,它不仅是文化层,而且是文化之碑,历史之柱。

   ⑤人对石头的崇拜,是因为那石上所浸透着的文化汁液。

石虽无言,文化有声。

记得徐州汉墓刚出土,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墓主人身边都有一块十分精美的碑刻,今天都可用作学书法的范本。

但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丧葬配件,平常得如同墓中的一把土。

许多现在已被公认的名帖,其实当年就是这样一块墓中普通的只是用于干别的事情的石头,本与书法无关。

如有名的《张黑女碑》,人们临习多年,赞颂有加,至今却不知道何人所写。

就像飞鸟或奔跑的野物无意中的带着植物的种籽传向远方。

人们在将石头充作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时,无意中也将艺术传给了后人。

   ⑥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大大感动。

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不同于前面谈到的有字之石。

它就是一块路边的野石,其身也不高,约半米;其形也不奇,略瘦长,但真正是一块文化石。

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去学佛。

他的老母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头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

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

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

现在当地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

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造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

这是一块伟大的圣母石。

它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母亲的慈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不分信仰,不分语言,所有的中外游人都会在这块普通的石头前心灵震颤。

   ⑦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

   16.“人以文化心理刻石,那石面石纹里就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从第③段看,这里的“文化心理”具体指什么?

(4分)

   17.文章的第⑥段,为什么说塔尔寺门口的那块石头是“普通”的,又“真正是一块文化石”?

(6分)

   18.从全文看,“人与石头的厮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19.对文章的赏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4分)   (   )(   )

   A.本文用生活的实例,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写人与石头的关系,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思   想,写出了人“以石记史、以石为文”的心理原因。

   B.“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生活的本身   就是一种文化,积淀下来,可以让后人得到文化信息。

   C.文章以“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结尾,既绾结了全文,又照应了文题,结构严谨。

   D.在第三段写大型的佛像石刻,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勤劳的品格,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时就创造出如此的奇迹。

   E.石头本身没有刻意表达人类的永恒,但历史上的一些平常、无心的举动,却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张黑女碑》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参考答案

   16.(4分)表达崇拜之情(宗教崇拜之情/宗教信仰),宣扬某种精神(感悟)(每点2分)

   17.(6分)①说它“普通”,是因为它是无字的石头,是路边的野石,其身不高、其形不奇;说它“真正是一块文化石”,是因为它寄寓了母亲的慈爱,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每个人都能从它身上感到心灵的震动。

(每点3分)

   18.(6分)①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

(当石头作为生产工具时,是我们生存的起码保证);②当石头作为书写工具(人类有文字后),它们是传承文明的裁体;③当石头被寄 寓(赋予)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时(石头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它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使我们心灵震颤)。

(每点2分)

   19.(4分)AD(A文章着重写文化现象,而不是写“心理原因”;D写“大型的佛像石刻”的目的并非“歌颂”,而是交代“人以文化心理刻石”的文化心理之一是表达崇拜之情。

   “认识自我”

   纪伯伦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

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

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

”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

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

”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

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

“嗯!

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

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

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

“这就是我!

这就是我的实在。

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

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

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

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

啊!

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

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

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

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4.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15.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请简要分析。

   16.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17.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4、自我怀疑――决心认识――比较寻找――获得信心――肯定自我

   15.

(1)外貌特征:

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

只答“丑陋”一类概括性词语而无具体描述不给分,只答出相貌特征或身材特征的给1分。

   

(2)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答出“没有直接描写赛艾姆外貌”的给1分,答出“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的给2分,答出“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心中拼接(组合)而成”的给1分。

答案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

   16.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

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

   17.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本质)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人物形象的意义)答出人物形象本质的给2分,答出人物形象意义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日历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侯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么样呢?

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

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

我可以做多少事情!

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

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

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

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

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

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

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

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

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

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

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

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

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

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

我要记下这一切。

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

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

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

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

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

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

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

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

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

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

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

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

因为记忆排斥平庸。

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

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

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

记忆依靠载体。

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

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把这一天深深xiāngqiàn()进记忆里。

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

我总是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

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

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

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dié(   )

(2)xiāngqiàn(     )(     )

   2“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3.“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

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5.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1)叠

(2)镶嵌2.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意思对即可)

   3.

(1)日历让感受到明天的希望;

(2)日历让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日历让感知到生命的意义。

(意思对即可)

   4.

(1)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

(2)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

因此,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

(意思对即可)

   5.

(1)取材方面:

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语言方面:

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

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

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意思对即可)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

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

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

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

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

“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

”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

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

我反问了一声:

“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

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

这怎么成!

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

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

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

“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

”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

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

这是谁说的?

”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

“也是村里老人说的!

”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

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

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

往后后悔就迟啦。

”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

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

“唉!

老人还说来:

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4分)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分)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

请分别举例分析。

(6分)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分)

参考答案

   16、○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