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602109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段圣贤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pt

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和西方古代管理思想;2.掌握西方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导入案例】索爱之病在快鱼吃慢鱼的今天,必须建立快速的决策机制。

索爱品牌的确立,靠的就是移植索尼的基因。

但受合资结构的牵扯,索爱无论是决策速度,还是推新品的力度,都明显跟不上市场步伐。

2001年,爱立信和索尼将各自的手机部门整合在一起,索爱品牌由此诞生。

此后几年间,凭借Walkman音乐手机和Cyber-shot拍照手机,这个混血儿迅速崛起,引领全球手机风向。

2007年,索爱达到顶峰,市场份额攀升至第四名。

但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索爱股权掣肘的矛盾开始显现。

对等的股权,使得公司的审批流程过多,决策周期冗长,严重拖累了公司的发展。

Gartner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索爱全球份额仅为1.7%,排名十名开外。

“风云际会的今天,商业活动表现出的最大特征就是响应速度。

”索尼董事长斯金格认为,“合资公司内部的相互制衡,成了索爱决策推进的最大阻力。

”“索爱内部一方提出市场计划后,必须先得到另一方的认同,即便最后勉强达成一致,也会耗费较长时间。

”索爱中国区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IT时代周刊记者透露,“作为上市公司,在各自低迷时,它们往往会更关注自身的财报,不愿为合资公司在未来技术上作过多的投入。

”索爱在将索尼的影音技术老本吃光之后,就一直在做自由落体运动。

其间,索爱高层动荡,小宫山英树(索爱前CEO)、卢健生(索爱前副总裁兼中国区主管)等高管受不了公司混乱的管理,纷纷选择离职。

小宫山英树就曾私下抱怨:

“夹在索尼与爱立信之间,索爱的领导真难做。

”索爱管理的病根在哪里?

如何解决?

有哪些好的管理理论值得学习呢?

2.1古代管理思想,2.1.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全面统筹的系统管理思想系统管理思想集中表现在整体观上,例如医学上最早的医学典著内经中,就是把人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系统来研究。

在系统管理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有孙子兵法、万里长城和都江堰工程。

【管理故事】一箭三雕宋真宗祥符年间,因皇城失火,宏伟的昭君宫殿被烧毁,大臣丁渭受命全权负责宫殿的修复。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运输问题。

丁渭提出了一个巧妙的“一箭三雕”方案:

先在宫殿前的街道挖沟,取出的泥土烧砖烧瓦;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入沟渠中,形成一条运河,用船把各地的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运至宫前;最后沟渠撤水,把清墟的碎砖烂瓦和建筑垃圾就地回填,修复了原来的街道。

这个蕴含着运筹学思想的方案合理、高效地同时解决了三个问题,是中国古代管理实践的典型范例。

2.谋而后动的决策管理思想在管理工作中,决策是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考虑的首要问题。

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决策才能确保决策不失误,我国的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3.职责分明的组织管理思想我国远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时,就有一套官僚组织制度。

据周礼一书记载,周朝官员的设置按天、地、春、夏、秋、冬分为六官,六官又分为360职,并规定了设置官员的级别和员额,职责分明。

4.知人善任的人才管理思想

(1)人才标准人才标准为德才兼备。

司马光指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就是论述了德与才的关系。

(2)选人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因为人常有假象,诸葛亮提出了识别人才的“七观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3)用人,5.赏罚分明的激励管理思想在激励和奖惩方面,孙子提出:

“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诸葛亮指出:

“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诛罚不避亲戚,赏赐不避仇怨”,应做到“无党无偏”6.富国有道、义利两全的经营管理思想我国有许多知名理财家,如战国时期的商鞅、西汉时的桑弘羊、唐代的刘晏、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张居正等人,都进行过经济与管理的改革,影响很大。

7.不偏不倚的中庸管理思想“中庸”思想,是儒家须臾不可分离的管理之道。

孔子说:

“过犹不及”。

(先进)程熙对中庸的解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遗书卷七)。

朱熹在中庸章句的开首将其注之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走极端,要避免过与不及的出现。

8.对立转化的辨证管理思想这在易经老子孙子兵法中都得到了集中、充分的体现。

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和“盛极必衰”等老子中“以顺待逆,以逸待劳,以卑待骄,以静待躁”的后发制人思想,“欲先取之,必先与之”的取与之法,“不战而胜,是为上策”的战略思想,“避实而击虚”、“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应变之策等,都是这种因应变化转化的精彩论述,2.1.2西方古代管理思想,西方古代管理思想散见于埃及、巴比伦的史籍与宗教文献之中。

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他们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即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在文化、艺术、哲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建筑等方面都对人类作出了辉煌的贡献。

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伟大的古代建筑工程堪与中国的长城并列为世界奇观。

这些古国在国家管理、生产管理、军事、法律等方面也都曾有过许多光辉的实践。

但是,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受人类历史发展程度和社会实践深入程度的限制,孤立、零散,显得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

2.2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2.1古典管理理论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纺织业,后来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化学、冶金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19世纪,工业革命波及到法、德、美、日等国,使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从家庭转向工厂,管理思想有了飞跃的发展,出现了亚当斯密、巴贝奇、欧文等许多近代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了较为系统、颇有影响的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和科学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后人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内容包括:

工作定额。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标准化。

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其他人的贡献吉尔布雷斯夫妇美国工程师吉尔布雷斯侧重研究工人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动作,通过减少劳动中的动作浪费来提高效率,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

研究步骤:

a.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b.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动作是多余的、可以省掉的,哪些动作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c.制定标准的操作程序。

吉尔布雷斯夫人的工作则是侧重于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注重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人能全面发展。

甘特(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a.1917年首创的每日平衡图(甘特图)是计划与控制生产的有效工具。

b.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即对于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除了支付给她日工资,超额部分以计件方式发给他奖金;对于不能完成定额的工人,工厂只支付他日工资。

2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注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1)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研究重点,致力于研究适用于各种组织类型的管理理论,被后人称之为“管理过程之父”,其代表作是1916年问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法约尔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法约尔认为,企业无论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其全部活动都可以概括为六种:

a.技术性的工作生产、制造。

b.商业性的工作采购、销售和交换。

c.财务性的工作资金的取得与控制。

d.会计性的工作盘点、会计、成本及统计。

e.安全性的工作商品及人员的保护。

f.管理性的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

管理的一般原则法约尔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

a.劳动分工原则b.权利与责任原则c.纪律原则d.统一指挥原则e.统一领导原则f.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g.报酬合理原则h.集权与分权原则i.等级制度原则j.秩序原则k.公平原则l.人员稳定原则m.首创精神n.团队精神,

(2)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有“组织理论之父”之称。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存在明确的分工。

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

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都是任命的。

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者,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的规则、记录和办事程序。

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组织与外面的关系也是这样。

(3)巴纳德的贡献巴纳德的代表作为经理的职能,他在该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自己的组织理论。

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正式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和意见交流。

这三个条件中若有一条不满足,组织就要解体。

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2.2.2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和群体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协调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行为科学理论早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也称为组织行为理论。

1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人际关系学说代表人物是美籍澳大利亚人梅奥(EltonMayo,18801949),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1922年移居美国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从霍桑试验中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代表作是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和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1)霍桑试验霍桑试验是指从1924年到1932年分四个阶段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第一阶段:

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简称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

继电器装配测试室试验(19271928年),简称福利试验。

第三阶段:

大规模访谈研究(19281931年),简称访谈试验。

第四阶段:

接线板小组观察试验(19311932年),简称群体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在于人的因素;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而却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梅奥的霍桑试验在管理学发展中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工人是具有复杂需要的“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影响。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工人的满足程度越高,士气也越高。

2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以后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获得了继续发展:

一是有关人的需要和动机、激励理论研究。

二是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理论研究。

三是有关领导理论研究。

四是关于企业群体行为理论研究。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

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西游记团队的需求:

1.八戒的需求是生理,激励八戒向前的因素主要有:

食物、性2.沙僧的需求是安全,激励沙僧向前的因素主要有:

安全、秩序、自由;3.白龙的需求是归属,激励白龙向前的因素主要有:

友情、归属;4.唐僧的需求是荣誉,激励唐僧向前的因素主要有:

成就、尊重、欣赏(当然还有自我欣赏)5.悟空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激励悟空向前的因素主要有:

实现自我价值,包括学习、发展、创造力和自觉性,

(2)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归纳了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而形成的两种理论。

“X”理论:

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强制的措施或惩罚的办法,迫使他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Y”理论:

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具备这一能力。

(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双因素理论(TwoFactors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Herzberg)提出来的。

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案例分析,刘先生是某广告公司设计部的主管,他发现手下员工的士气普遍比较低落,工作业绩也一直没有起色。

刘先生在员工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员工普遍感觉工作内容十分枯燥,每天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上面分配下来的工作,缺乏成就感。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刘先生决定在设计部每月评选一名工作出色的员工,并给予重奖;但是这项措施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情况没有任何改观;有员工表示,每月优秀员工的评选缺乏客观的指标,无法反映个人的真实工作情况。

问题: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设计部员工所关注的是什么因素?

(4)维克托H.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

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激励力=期望值效价,(5)戴维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戴维麦克利兰认为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权力需要三种平行的需要,这三种需要在人们需要结构中有主次之分,作为人们的主需求在满足了以后往往会要示更多更大的满足,也就是说拥有权力者更追求权力、拥有亲情者更追求亲情、而拥有成就者更追求成就。

案例:

管理问题分析,王中是一个冷冻食品厂厂长,该厂专门生产一种奶油特别多的冰淇淋。

在过去的4年中,每年销售量都稳步递增。

但是,今年的情况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到8月份,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生产量比计划的少15%,缺勤率比去年高20%,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所增加。

王中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管理有关,但他不能确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情境,他决定去请教管理专家。

请问:

具有不同管理思想,即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的管理专家,会认为该厂的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

2.2.3现代管理理论,1.管理科学理论2.系统管理理论3.战略管理理论4.学习型组织理论5.精益思想6.业务流程重组,1.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1)管理科学理论的特征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给定各种决策分析模型。

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为此建立诸如量本利模型等以分析行为的结果及变化。

将建立合适的模型作为管理行为可行性的前提,以正规数学模型作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依靠计算机运算,计算复杂的数学方程式,得出定量的结论。

(2)管理科学理论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科学技术的引入与运用。

决策理论构造。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2.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和一般原理,来全面分析研究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的管理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奇。

系统管理理论的理论要点主要有:

(1)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2)企业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3)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3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经典战略理论阶段、竞争战略理论阶段(波特阶段)和核心能力理论阶段。

(1)经典战略理论

(2)竞争战略理论(3)核心能力理论,4.“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该理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SharedVision)。

(2)团队学习(TeamLearning)。

(3)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MentalModels)。

(4)自我超越(PersonalMastery)。

(5)系统思考(SystemThinking)。

学习是心灵的正向转换,企业如果能够顺利导入学习型组织,不只能够达到更高的组织绩效,更能够带动组织的生命力。

5.精益思想,精益思想(LeanThinking)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LeanManufacturing)方式。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

詹姆斯沃麦克(James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Jones)在他们精辟的著作精益思想中提炼出精益管理五原则:

顾客确定价值(Customervalue)、识别价值流(Valuestream)、价值流动(Valueflow)、拉动(Pulling)、尽善尽美(Perfection)。

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消除浪费、创造价值。

6.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能够为企业创造优化的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消除价值传递链中的非增值活动和调整核心增值活动。

这里要遵循的原则如下:

(1)清除;

(2)简化;(3)整合;(4)自动化。

知识测试,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如何做到古为今用?

2西方近现代管理理论经过了那几个阶段?

各有哪些代表性理论?

3举例说明某一管理理论的应用。

【项目实训】,项目实训1学生分组(每组3-5人)对学校附近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用到了哪些管理理论与方法,效益如何。

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项目实训2管理游戏:

踩报纸参加游戏人员在10人以上(每组有男生也有女生),在规定的时间(由老师视人数多少而定,3-5分钟)内全部站到1开的报纸上,(特别说明,全部的脚不能站出报纸的边界),给各组5分钟时间讨论,讨论方案不要让其他组知道。

【案例研讨】,案例1细节决定成败丰田汽车精益管理案例2上海通用汽车精益生产问题:

1.丰田的精益管理是如何实现的?

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2.上海通用汽车精益生产与丰田的精益管理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