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403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

广西南宁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

广西南宁市2013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骈进pián忐忑tǎntè栈桥jiàn喑哑àn

B耸立sǒng庸碌lù留滞zhì扶掖yè

C襁褓qiáng繁衍yǎn覆辙chè睿智ruì

D拮据jiéjù冥诞dàn成吉思汗hàn谀词y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妖娆田圃恣睢断章取义

B.殒落隔阂旁鹜歇斯底里

C.涣散闲瑕急燥一抔黄土

D.蜡烛荒费博学无以沦比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是()(2分)

A.电视机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一些商家借博览会举办之机哄抬物价,贩卖假货,坑害消费者。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哎呀。

真是太美了!

”张老师说:

“我非常满意!

B.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C.怎么可能这样?

你说的?

没搞错吧?

有没有再调查?

D.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6.下列文学常识错误表述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

莫泊桑,法国人,他的主要成就是短篇小说创作。

  C.《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

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解,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诗句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即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愤激。

8、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   )(2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

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

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

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

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二、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各题。

(每小题2分,共8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

式。

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

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

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

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

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冯云有删改)

9.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

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

B.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D.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仅属于第一碳足迹。

11.对文章第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B.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

C.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D.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后,语意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B.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C.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D.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说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臣未尝闻也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头抢地耳(撞)     B.亦免冠徒跣(白白地)

C.徒以有先生也(只)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

一个‘守’字,及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雎复述安陵君的答辩,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第Ⅱ卷(主观表达,共90分)

16.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

17、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2分)

(二)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宋濂)

[注释]吴起: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2分)

(1)令人求故人求:

(2)宜其能服三军欤?

服: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译文:

20.这个小故事中,你从吴起为人处事上得到了什么

启示?

(2分)

四、古诗文默写默写。

(每空1分,共10分)

21、按要求填空。

(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的两句是      ,      。

(2)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能表现出梅花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  。

(3)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两句全由名词组合成的写商山拂晓之景的诗句是,。

(4)晏殊《破阵子》中点出正值春天时节的诗句是,.

(5)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五、综合题(共7分)

2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铜仁地区公布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

(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调查项目

升降幅度

检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

 ↓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

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

材料三、铜仁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

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铜仁地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

(2分)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2分)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20字)(3分)

六、现代文阅读(13分)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

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

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

“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

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

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

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

家人面面相相觑:

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

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翻来覆去

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

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

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

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

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

祝您新年快乐!

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

“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

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

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23、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答:

(2)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答:

24、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分析其作用。

(4分)

答:

                                                                    

2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2分)

答:

                                                       

     

2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主题。

(3分)

答:

七、写作(50分)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

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了吗?

是什么让你有了改变?

是一件让你怦然心动的事情?

是一本让你受益匪浅的书?

是一个让你感激尊敬的人?

是……

请以“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南宁九中2

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初三年级语文科段考答题卡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

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1个符合题意的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16.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

17、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2分)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2分)

(1)令人求故人求:

(2)宜其能服三军欤?

服: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译文:

20.这个小故事中,你从吴起为人处事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四、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10分)

21、按要求填空。

(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的两句是   ,      .

(2)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能表现出梅花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  。

(3)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两句全由名词组合成的写商山拂晓之景的诗句是,。

(4)晏殊《破阵子》中点出正值春天时节的诗句是,.

(5)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五、综合题(

共7分)

2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

(2分)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2分)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20字)(3分)

六、现代文阅读(13分)

23、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答:

                                                           

(2)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答:

                                                          

24、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运用了描写方法,试分析作用。

(4分)

答:

                                                                                                                                     

2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2分)

答:

                                                            

2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主题。

(3分)答:

                                                                                                                                 

七、写作(

50分)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了吗?

是什么让你有了改变?

是一件让你怦然心动的事情?

是一本让你受益匪浅的书?

是一个让你感激尊敬的人?

是……

请以”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