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551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docx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

2019年秋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愧怍.(zuò)炽.热(chì)锃.亮(chènɡ)诘责(jié)惟妙惟肖.(xiào)

B.晌.午(shǎnɡ)濒.临(bīnɡ)燥.热(zào)颓.唐(tuí)法家拂.士(bì)

C.俯瞰.(kàn)洗涤.(dí)飞漱(shù)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ɡ)

D.滞.留(zhì)踌躇.(chú)盎.然(ànɡ)修葺.(qì)鸢飞戾.天(nì)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想到半期考试成绩的退步,面对妈妈做的丰盛晚餐,我更是触.目.伤.怀.,难以下咽。

B.对那种虚假的乞讨者,我们也要做到“为富不仁”,以免上当受骗。

C.沉迷手机游戏的风气在班级潜.滋.暗.长.,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掉自己的前程。

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又是一个周末,贫病交加的王奶奶迎来了“扶贫攻坚组”义工们为王奶奶送来了温暖。

C.中国人现在的“朗读”方法,和数千年来流传到今天的读书方法是有区别的。

D.“优秀,源自于一种习惯”,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你真正优秀起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

“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D.“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

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中国的BAT(XX、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屈原在诗句: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3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释1、谢病:

因病而自请退职。

谢:

告。

仆:

自己的简称。

2、薜萝:

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3、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4、限:

阻,这里指遮断。

5、幽岫:

幽深的山穴。

6、重:

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7、竹实:

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西:

东面和西面

B、蝉吟鹤唳,水响猿啼,唳: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

凭借

D、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其:

代词,代石山门

7.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B、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C、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D、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9.【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诗词赏析。

(5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⑴—⑵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是什么含意?

(2分)

(2)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分)

(三)古诗文积累。

(6分)

11、古诗文默写。

(此题要求用“楷书”工整书写。

不合“楷书”书写要求的在此题所得总分中扣1分。

⑴、,志在千里。

⑵、晴川历历汉阳树,。

(3)、《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4)、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三、现代文阅读(45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13分)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

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

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

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

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

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

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

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

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

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

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

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

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

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

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

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

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

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

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

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

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

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

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

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

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

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

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

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

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

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13、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14、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

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15、《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

请分点概括。

(4分)

(二)论述性文本阅读(10分)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

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

“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

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

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

“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

”乔老答:

“一个字,忍。

”夫人佟琦抢答:

“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

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

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

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

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

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

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

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不信,你试试!

16.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17.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3分)

18.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

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

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

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

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

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

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

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

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

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

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

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

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

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

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

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

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

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

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

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

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

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

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

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

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

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

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

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

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

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19.根据文本,“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羊有哪些认识?

请分点概括。

(4分)

20.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分)

①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②(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21.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6分)

22.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

(6分)

4、名著阅读(6分)

根据《昆虫记》完成以下两个小题。

23.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3分)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24.《昆虫记》从片断来说就是一部      ,从整体来说则是无愧于《   》和《   》的辉煌的虫类抒情诗。

(3分)

5、写作(60分)

25.微写作(10分)

诚信,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请写出你知道的一个诚信故事。

要求:

100字左右,要有具体的人物、事件,语言简洁、连贯、得体。

26.大作文(5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期待无时不有。

有一种期待,深切地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使你那样地渴望……期待的过程,漫长而幸福。

请将“的期待”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恒,是追梦路上的执着,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仓石。

恒,就是不忘初心一笔一划去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以“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