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612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docx

景观设计任务手册

一、概况

(一)市域及城市概况

1.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自古为“巴蜀要冲”。

全市幅员面积1877.8平方公里,总人口85.86万人,市治保宁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古为巴国别都。

建国初属剑阁专区,1953年划入南充区,1991年撤县设市,名阆中市。

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阆中市为省直辖,由南充代管。

2.地形地貌

阆中市地处盆地北沿低山丘陵区,海拔328-889米。

3.地质构造

阆中市位于四川东部台区、川北台陷。

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

4.气象水文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具冬干春旱、盛夏多雨、秋雨绵绵的特点。

5.历史文化及风景旅游资源

阆中市是全省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城,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古建筑众多。

其中张恒侯祠、五龙庙、永安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占了南充全市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3个。

古城根据我国传统风水学而建,文化考古价值极高。

(二)城市概况

阆中市城区位于市域中北部的嘉陵江沿岸,距南充138公里,距成都351公里,由位于嘉陵江北岸的保宁镇、南岸的江南镇及七里镇三片组成,嘉陵江呈“U”字型环绕老城,盘龙山、锦屏山、东山相峙,相契于城中,是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完美体现建筑风水理论的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市历史悠久,置始已有2300多年,自公元前314年置县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地,是古金牛道和米仓道的交汇处,一直是川北商业通道和军事重镇。

战国时为巴国别都,西汉时为我国天文学研究中心,三国时为蜀巴西太守张飞驻守之地,历经朝代更迭,阆中这块山环水绕、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积累了丰富的风景、名胜、古迹资源,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今天这座宝贵的唐宋风貌的古城,成为巴蜀重要的文化名都。

目前,阆中城内保存和恢复的历史遗迹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有:

华光楼、张飞庙、滕王阁、川北道贡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等,以及约1.5平方公里保存较完好的唐宋风貌式古民居群。

1984年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着名品牌及特色产品有保宁醋、张飞牛肉及丝绸产品。

(三)项目概况

本次规划范围为南起双栅子街口,北至沙溪场,长约4公里的嘉陵江沿江地带及阆水路两侧30米范围,设计方根据重要地段实际需要,可以适当加宽设计范围。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阆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01-2020)》

5.《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6.《阆水路西段城市景观风貌概念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7.《阆中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城市园绿化条例》

三、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塑造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风貌和特色,景观规划以保持古城风貌为前提,山、水、城的模式进行发展和深化,加强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在重点保护古城传统街区的同时,加强城西风景园林的建设,以完善的古城风貌,提升名城形象。

1、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容量。

2、弘扬历史文化,构建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3、利用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按照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塑造城市特色。

4、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着力塑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特色。

5、通过沿江城市景观及滨水空间的设计,突出阆中市整体的城市风貌。

6、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四、设计理念

1、开辟江上游廊,构成水岸景观轴,以江岸绿化为主线,园林景观为节心,将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防洪、城市干道、休闲为一体的一大景观。

2、针对阆水路西段不同区域作分区和组景,形成区域的景观特色。

优化古城保护和城市建设,与古城区形成动静皆备的环境特色。

3、以丰富的造园手法,营造绿色的氛围,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合理安排游憩设施,丰富和满足市民及游客休闲娱乐的需要。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绿化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工程投资合理分配,突出要点,着重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5、植物绿化,水绿相融;园林景观融入历史人文内涵,情趣悠然。

五、景观设计

1、分区与组景

阆水路西段可分为3大区域与城市布局规划相呼应协调。

阆水路西段与城市横向道路的交叉点结合带状绿地和下河梯道形成景观节点。

景观上形成对景,优化视线效果,功能上扩大活动空间,利于缓冲人流,提供休息、观景、活动的环境空间。

(1)古城文化区(双栅子街至新村路口)

该段长约1.2公里,规划面积约4.56公顷,用地红线宽度35~42.5米,其中道路红线宽为16米,为了保持阆中古街道的风格,并与阆水路南段建设相协调,街道断面型式为主街宽8米,临建筑人行道宽5米,临江人行道宽3.0米。

临江建筑为二至三层,屋面形式为坡屋顶。

休闲区域宽15~22.5米,防洪抢险通道宽4.0米,顶部标高为361.28~361.58米。

由4个景观节点形成3个主题广场:

天文文化——风水文化——人文文化;

分别体现阆中的文化精髓,寓意阆中得天时、地利、人和。

(2)娱乐活动区(新村路口至规划道路)

该段长约1.6公里,规划面积约15.5公顷,道路红线宽度35.0米,临江人行道宽(防洪抢险道)4.0米,临江建筑六层以下,屋面形式为坡屋顶。

景观、休闲区域为所围的河滩地,宽度按具体方案设计。

防洪抢险道顶部标高为20年一遇洪水位。

由4个景观节点构成:

民俗表演台、文化广场——廊亭台地——饮食文化城——古渡口;

着重体现阆中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与市区相呼应,形成市政建设的配套设施,作为市民参与、娱乐、休闲的主要区域,营造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3)生态休闲区(规划道路至沙溪场)

该段长约1.2公里,规划面积约8.65公顷,道路红线宽度35米。

由4个景观节点构成:

河川文化广场——观景台——安澜亭——沙溪风景园

与西山森林公园、蟠龙山森林公园大环境相结合,展示自然、生态的滨江景观,营造安静、惬意的休闲空间。

2、景点说明

根据以上景观节点形成阆水十景:

星云如斯——犀牛望月——碑林夕照——图腾起舞——远影三叠

西津晚渡——曲韵和流——临亭听涛——梅岭春坞——林溪漫道

(1)天文文化广场

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中心。

阆中人落下闳是西汉着名历算天文学家,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

他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

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着作有《推背图》、《乙巳占》。

广场通过同心圆铺装营造出九大行星运行轨迹,圆心设置赤道式浑天仪雕塑,体现阆中古代天文文化。

广场两侧采用青条石作竹简式造型,扇形围合布局,在满足挡土功能同时,丰富立面造景,加强空间立体感,体现古典特色,石简上书《太初历》经典段落,如日食周期、二十四节气历法等,突出广场主题和古代伟大的天文成就。

景名“星云如斯”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响一绝而不还兮,万物如斯而逝!

”——曹植《九愁赋》,

星空依旧,江水长流,在感叹往昔同时,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升华广场主题。

(2)风水文化广场

阆中是我国古代风水之都。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

”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

其城市选址是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形势法”即“龙”、“砂”、“穴”、“水”、“向”的意象。

地雕景观(阆中缩景)与景观溪流相结合,充分展示阆中的优越地理环境。

按照阆中市总体规划,置犀牛亭,将东风路之石犀牛迁回原处,以镇水神兽雕塑点题。

景名“犀牛望月”

犀牛为中华民族镇水怪之吉祥兽。

给人以良好愿望的企盼,寓意阆中的美好未来。

(3)人文文化广场

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的名言轶事以石刻的形成碑林石景,聚集人气,突出人文景观特色。

景名“碑林夕照”

传承着深邃的历史,寄托着丰富情感,孕育出多少的风云故事,残阳夕照,更增添几分厚重。

(4)民俗表演台、文化广场

阆中在远古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渝文化:

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风情万种的剪纸、皮影,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仰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巴渝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表演台和文化广场给多才多艺的阆中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从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渝遗风。

该节点是娱乐活动区域的集中体现,位于阆中市较场路西端,背靠滨江路西端布置。

它西临嘉陵江,北望滕王阁,南眺锦屏山,与刀背梁山隔江相望,整个地势东高西低,环境优雅。

根据阆中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的阆中市王家咀文化广场方案进行景观优化,具体方案:

保留规划方案的休闲树林、儿童乐园;整合露天舞池、音乐广场。

延长较场路道路中线,突出坡地景观,完善园路组织,加强景观视线的纵深,在绿岛设置船帆雕塑,形成对景,加强滨水氛围。

围合的湖面曲折有致,驳岸采用草接水和卵石缓坡的处理方式,体现自然山水特色。

民俗表演台设置装饰图腾灯柱,加强立面景观效果

景名“图腾起舞”、“远影三叠”

“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淡阆中花。

”——陆游诗

(5)饮食文化城

久负胜名的保宁醋、干牛肉、压酒、白糖桂花蒸馍以及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牛肉臊子面、羊杂碎、油茶、介茉薄饼、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6)古渡口

恢复阆中古景观之一,展示自然、生态、的滨江景观,营造宁静、祥和休闲空间和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鼓舞文明社会回归自然的憧憬。

景名“西津晚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

”—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7)河川文化广场

从恢复自然生态及文化基层的基点出发弘扬河川文化。

台地广场广场铺装材质选用五色卵石,沿弧线设置5个浮雕柱,环绕一块天然景观石,以嘉陵江石为主景,浮雕柱河川为主题,加强立面景观效果。

在优化景观的同时,在功能上减小阆水西路建设的填方量,从而节约成本。

景名“曲韵和流”

通过对梯级毛石驳岸弧线处理,勾勒出曲折柔美河岸线,与水景相辅相成,营造自然生态的水岸景观。

(8)安澜亭

作为阆水西路和张飞大道的景观视觉交点,此处视线通透,水面开阔,登高怀古,思绪如涌。

景名“安澜听涛”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

”——宋·李献卿《而楼》

(9)沙溪风景园

结合现场为砂料堆场,中心部分地势较低,因地制宜,筑土坡于四周,形成小盆地,坡岭片植梅花,改造原有排水渠,使之曲折有致,适当扩大水面,使之收放有度。

盆地中设置茶室小院,供休闲、娱乐,完善阆水路功能配置

“平生剩有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

”——陆游诗

景名“梅岭春坞”、“林溪漫道”

3、竖向设计

1)场地高程按照阆中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阆中市滨江路西段带状地形图》、《滨江路西段景观方案图》、《王家咀广场方案图》之竖向设计。

2)堤岸高程按照阆中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道路纵剖面图》设计。

3)场地雨水按坡向自然排入河道或接入市道路侧排入市政雨水管中。

4)根据现状,因地制宜,满足景观设计需要,通过对市政道路标高调整,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20年一遇洪水位),尽可能减少填方量,从而减少建设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1)古城文化区

A-A断面

B-B断面

C-C断面

D-D断面

(2)娱乐活动区、生态休闲区

E-E断面

F-F断面

G-G断面

H-H断面

4、园路及交通组织

园路是动态的景观观赏流线,依据《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绿地内部一般情况下不通行机动车,

级园路3-4米宽,

级园路2米宽,

级园路为1.2米或为汀步。

园路选择自然石材饰面,与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性。

绿地合理组织防洪通道,保证其畅通。

5、光彩工程

适当设置路灯、庭院灯、草坪灯、水下射灯、植物射灯等,结合灯具的造型造景,加大光彩工程建设,古镇夜景增添绚丽的色彩。

总体设计把握现代、亲切、愉快。

通过夜景加深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印象。

以滨江河岸和市政道路照明为基调,景观节点作重点布置,展示每一区域不同景观特点,沿河绿地小路的照明主要满足人们休闲散步的需求;沿岸地带主要考虑休闲为主,晚间气氛要求相对宁静,照明主要采用对树木的反射式间接照明。

六、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结合现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自然种植为主,采用树型优美,叶色各异的各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灌木及花灌木等力求达到质朴、自然、亲切。

·采用速生型植物(天竺桂、小叶榕、水杉等)作为背景,成型的高大植物(黄葛树、银杏、桂花等)为主调树种,结合慢生型植物(楠木、松等)及各种地被植物造景,使绿化由始至终都能达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花团锦簇的效果。

·在植物造景上注重整体的景观效果,在几处节点位置放置了几棵较大的乔木,以打破单调的行路过程;距离较窄的地方,通过弧植的乔木和自然种植的矮灌木,转移游人视线,形成对景。

·植物搭配多样化,乔木、灌木、花灌木有机结合配置,并注重各种形式的搭配以突出层次感。

·采用各种乔木、灌木及花色,叶色不同的地被植物组景,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配合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提高植物的观赏性。

1、采用银杏、桂花,搭配红叶李、红枫、紫薇、樱花等中小乔木,以衬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2、道路行道树选择刺槐,突出古朴风格,停车场大量布置小叶榕,起遮荫效果。

3、主景区域以银杏、黄葛树、桂花为主调树种,塔配红叶李、紫薇、黄槐、罗汉松、铁梗海棠、醉香含笑、腊梅等小乔木,配置中小乔木和南天竹、杜鹃、栀子、六月雪等地被植物,突出层次和色彩变化及季相变化的景观效果。

4、水际配植水生、湿生植物,展现自然水岸景象。

·绿化设计中,采用多种地被植物相搭配的处理方式,营造出典雅、自然的环境氛围,并满足四季观赏的需要,整个绿化配置做到点、线、面、立体相结合,弧植和群植相呼应。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特点,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运用高低不同,形态各异,颜色丰富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造景,在风格设计上,力求使每处绿绿都体现出主调树种,突出四季变化,再配合各层次的植物,使绿地植物配置方式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1、星云如斯——古朴、苍劲大乔木(刺槐)

2、犀牛望月——银杏、桂花,美化景观同时做到“香化”

3、碑林夕照——松、竹、梅组合

4、图腾起舞——保持原有树林

5、远影三叠——保持原有树林

6、西津晚渡——杨树林、湿生植物

7、曲韵和流——水杉林、石景、草花

8、临亭听涛——

9、梅岭春坞——梅花

10、林溪漫道——杂木林(苦楝、麻栎、榆树),突出自然野趣

七、功能配套设施及安全保障

1、广场、园林道路、水溪边、设置坐椅和垃圾筒,设置电话亭、景点导游牌等便民设施。

沿道路设置坐椅平均间距50米,垃圾筒平均间距50米。

坐椅以自然石材为主(水溪边利用景观石代替),垃圾筒造型简洁、实用,可选择成品。

2、维护:

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设计,使后期植物更新演替费用减少。

分析人们的行为,对园内设施作耐粗暴使用设计,减少维护费用。

3、安全保障:

在人员密集场所均能安全疏散人群,水体沿岸3米内均不超过0.5米深。

儿童游戏场设计安全措施。

4、根据国家规范,各景点及通道均进行无障碍设计。

八、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本估算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和说明进行编制。

2、本估算各项指标按照四川省2000定额的有关规定,参照同类型工程的造价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

3、本估算仅是一个初期指标,较准确的工程造价将通过施工图预算调整修改。

4、本估算总造价仅指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不包括该工程二次装修和其他费用(如征地费、拆迁费、各种配套费、贷款利息以及其它税费等)。

5、建安工程总造价:

2364.875万元。

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

合价

备注

(万元)

园路建筑

(一)

茶屋

含厕所

1

土建工程

1960

850

166.6

2

装修工程

1960

310

60.76

3

给排水工程

1960

60

11.76

4

强弱电工程

1960

80

15.68

小计

1960

1300

254.8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

合价

(万元)

小计

(二)

亭、花架

1

土建工程

1200

900

108

2

装修工程

1200

350

42

3

给排水工程

1200

40

6

4

强弱电工程

1200

50

7.5

小计

1200

1340

163.5

(三)

变电、水泵房

100

1500

15

建筑合计

3160

1371.2

433.3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

合价

(万元)

室外工程

1

机械挖土方

35000

10

35

2

回填土方

196500

15

294.75

3

道路工程

3120

200

62.4

4

广场及步行道

31760

140

444.64

5

地面停车场

800

120

9.6

6

水面

39650

15

59.475

7

绿化

106530

70

745.71

8

室外给排水工程

万元

20

9

室外灯光等电气工程

万元

150

10

室外电话亭等弱电工程

万元

30

11

室外燃气工程

万元

20

12

其它工程

万元

60

室外工程合计

万元

1931.575

建安工程合计

万元

2364.875

九、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30.71公顷

总建筑面积:

3160m21.03%

地面停车场:

800m20.26%

广场铺装:

22600m27.36%

园路:

9160m22.98%

水面面积:

39650m212.91%

绿化用地(不含水体):

106530m24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