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实验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2963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二轮实验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实验总结.docx

《二轮实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实验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轮实验总结.docx

二轮实验总结

高三二轮复习-----实验

2017年4月

一、常见气体的制备

(一)、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制取原理:

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

2KClO₃====2KCl+3O₂↑

装置:

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检验:

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

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3)二氧化硫

制取原理:

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

Na₂SO₃+H₂SO₄====Na₂SO₄+SO₂↑+H₂O

装置: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检验:

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除杂:

通入浓H₂SO₄(除水蒸气)

收集:

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

SO₂+2NaOH====Na₂SO₃+H₂O

⑵氢气

制取原理:

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

Zn+H₂SO₄====ZnSO₄+H₂↑

装置:

启普发生器

检验:

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

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4)硫化氢

制取原理:

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

FeS+2HCl====FeCl₂+H₂S↑

装置:

启普发生器

检验:

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除杂:

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₂(或P₂O5)(除水蒸气)

收集:

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

H₂S+2NaOH====Na₂S+H₂O

或H₂S+NaOH====NaHS+H₂O

(5)二氧化碳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

CaCO₃+2HCl====CaCl₂+CO₂↑+H₂O

装置:

启普发生器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

通入饱和NaHCO₃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₂SO₄(除水蒸气)

收集:

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6)氯化氢

制取原理:

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

NaCl+H₂SO₄====Na₂SO₄+2HCl↑

装置: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7)二氧化氮、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制取原理:

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制取方程式:

Cu+4HNO₃(浓)====

Cu(NO₃)₂+2NO₂↑+2H₂O

装置: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检验:

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

收集:

向上排气法

尾气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氮制取原理:

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

制取方程式:

Cu+8HNO₃(稀)====3Cu(NO₃)₂+2NO↑+4H₂O

装置: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检验:

无色气体,暴露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

收集:

排水法

尾气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

通入AgNO₃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稀HNO₃沉淀不溶

除杂:

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二).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纯净氯气的装置

2.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

(3)实验室制取Cl2时,常常根据氯气的颜色判断是否收集满。

3.注意事项

(1)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

(2)为了减少制得的Cl2中HCl的含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4)尾气吸收时,不能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因为石灰水浓度太小,吸收不完全。

4、氯气也可以用其它方法制备(固、液不加热)写出相应原理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注:

①不能用NH4NO3,因NH4NO3受热爆炸;②Ca(OH)2不能用KOH或NaOH代替,因两者易吸湿,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高温下腐蚀试管)。

(2)实验装置:

装置类型:

固+固

气体的一套装置。

(3)净化装置:

如图Ⅰ或图Ⅱ所示(不能用浓H2SO4、P2O5、CaCl2、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4)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5)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蓝色NH3已收集满。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NH3已收集满。

(6)尾气处理:

在集气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浓氨水

NH3·H2O

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加热NH4HCO3固体

反应为:

NH4HCO3

NH3↑+H2O+CO2↑,H2O、CO2被碱石灰吸收,得到氨气

(四)实验室制乙炔

(1)反应方程式:

CaC2+2H2O→C2H2↑+Ca(OH)2(注意不需要加热)

(2)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

(3)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

①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减小浓度,降低反应速率)②分液漏斗控制水的流速③并在导气管口加棉花,防止泡沫喷出。

(4)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

夹杂着H2S、PH3、AsH3等特殊臭味的气体,可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除去杂质气体。

实验

现象

点燃验纯后的乙炔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烟(含碳量较高)

将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

溶液紫色褪去(发生氧化反应,乙炔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将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

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

(五)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轻轻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Na2CO3溶液的倒吸。

造成倒吸的操作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_________(填“大”或“小”),有_________气味。

(6)若实验中温度过高,使反应温度达到140℃左右时,副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是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外压法

原理

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膨胀

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

增大或减小装置中气体的物质的量

图例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外压法

具体操作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塞紧橡胶塞,打开止水夹,推动或拉动注射器

现象说明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

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且液面差不改变;拉动注射器试管中产生气泡

(七)实验安全装置

1、防倒吸装置

2、防堵塞安全装置

(八)、试剂的保存方法

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氧化

(1)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2)加入还原剂;(3)隔绝空气

(1)Na2SO3、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

(2)FeSO4溶液中加少量铁屑;

(3)K、Na保存在煤油里,Li保存在石蜡里

防挥发

(1)密封,置于阴凉处;

(2)液封

(1)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处;

(2)液溴用水封

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浓HNO3、KMnO4溶液、AgNO3溶液、氯水等

防水解

加入酸(碱)抑制水解

FeCl3溶液中加稀盐酸;Na2S溶液中加NaOH溶液

防腐蚀

(1)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或塑料盖;

(2)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

(1)浓HNO3、酸性KMnO4溶液、氯水、溴水等腐蚀橡胶;

(2)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胶塞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二、工业流程除杂规律:

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1.整体思路

工艺流程题一般由多步连续的操作组成,每一步操作都有其具体的目标、任务。

审题的重点要放在与题设有关操作的目标、任务上,分析时要从成本角度(原料是否廉价易得)、环保角度(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现实角度等方面考虑;解答时要看框内,看框外,里外结合;边分析,边思考,易处着手;先局部,后全盘,逐步深入。

2.制备流程

 

三、滴定相关实验

(一)、1、pH适用范围:

0~14(即溶液中c(H+)或c(OH-)小于1mol/L)

2、pH试纸的使用:

把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注意】

(1)在温度不确定的情况下,pH=7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2)计算溶液的pH时,要特别注意溶液的温度。

如100℃时0.01mol/L盐酸的

pH=2,而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10。

(3)pH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待测液因被稀释可能会产生误差。

广泛pH试纸只能测出整数值。

(二)、酸碱中和滴定

1.实验原理:

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实验方法。

2.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粉红色

>10.0红色

3、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1)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

(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例如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

(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4)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5)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Na2SO3滴定KMnO4溶液时,KMnO4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

             

4、终点判断:

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

根据c(NaOH)=

计算。

c待测=

常见误差有:

步骤

操 作

V标准

c待测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取液

取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部分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读数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练习】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L的NaOH溶液,乙为0.1mol/L的HCl溶液,丙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____________;

(2)丙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离平衡方程式表示);

(3)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甲溶液分别滴定20.00mL乙溶液和20.00mL丙溶液,得到如图所示两条滴定曲线,请完成有关问题:

①甲溶液滴定丙溶液的曲线是________(填“图1”或“图2”);

②a=________mL。

三、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在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中的应用

【例1】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

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起始滤液的pH________7(填“大小”、“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

(2)试剂Ⅰ的化学式为________,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试剂Ⅱ的化学式为_______,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试剂Ⅲ的名称是________,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称取提纯的产品0.7759g,溶解后定容在100mL容量瓶中,每次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62mL,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并计算结果)。

【例2】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TiO2·x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g·mol-1)试样wg,消耗cmol/LNH4Fe(SO4)2标准溶液V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操作对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H4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测定结果________。

【变式训练】

1.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

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某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mL1.0×10-4mol·L-1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_g·mL-1。

2.氧化还原滴定是水环境监测常用的方法,可用于测定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单位:

mg/L——每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需要O2的质量)。

某废水样100.00mL,用硫酸酸化后,加入0.01667mol/L的K2Cr2O7溶液25.00mL,使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完全被氧化。

然后用0.1000mol/L的FeSO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Cr2O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FeSO4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第一次

0.10

16.20

第二次

0.30

15.31

第三次

0.20

15.19

(1)完成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______Cr2O

+_____Fe2++___________==____Cr3++___Fe3++_____H2O

(2)计算废水样的化学耗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编号),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_____mL。

(4)根据下列数据:

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读数记录(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0.00

0.40

20.40

第二次

20.00

4.00

24.00

第三次

20.00

2.00

24.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