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192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2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3、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模式(或方法)实验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如:

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

1、增加了。

2、减少了。

3、不变。

【讲解】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然道这是巧合吗?

【过渡】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探究1】p92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思考】1、玻璃管上端系一个气球的目的是什么?

2、引燃白磷前为什么要迅速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

【小结】1、系气球的原因:

因为磷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会使瓶内的气压增大,小气球可以起缓冲作用,防止橡皮塞被弹出。

2、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

防止瓶内气体逸出和外界空气进入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阅读】教材p93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记录,填写p94表格。

【探究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观察】现象,记录,填写p94表格。

【小结】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中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实验5-1][实验5-2]

【讨论】为什么反应前后所称量的质量不相等?

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小结】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逸出,称得的质量没有包括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质量减轻。

2、镁燃烧时,有氧气参加了反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因此质量增加了。

【总结】其实不仅仅这几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只是有的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或生成物不同状态或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一部分物质逸出,因而反应前后质量不等。

【思考】1、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2、回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及磷燃烧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归纳板书】2.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宏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决定元素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总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有:

“五不变、二变、一可能”

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总质量不变

物质种类变、分子种类变,分子个数可能变。

【提问】蜡烛燃烧后质量越来越少,直到完全消失,这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小结】符合,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我们看不见了。

【讲解】强调定律中几点:

(1)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生成物的总质量应包括全部生成物(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小结】只要是化学反应,必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反映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过渡】为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质量守恒定律,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习题:

1、在A+B=C+D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克。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蜡烛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2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质量守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使学生很容易的就接受并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考、务实,勇于实践,不段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化学反应方程式可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物质、元素、原子、分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这些化学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化学用语”。

那么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哪种“化学用语”表示呢?

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讨论】前面我们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那么文字表达式能给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以碳在氧气中燃烧为例讲解文字表达式的意义

碳+氧气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讲解】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很直观,表示出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能不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呢?

【讲解】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

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就是:

C+O2CO2

【讨论】指导学生讨论:

以碳燃烧为例,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结合教材,讨论归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三点主要的信息。

【小结】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如:

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2)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

如:

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三者的个数比为1:

1:

1:

(3)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

C+O2CO2

12:

16×2:

12+16×2

12:

32:

44

【板书】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

【讨论】化学方程式如何读呢?

以C+O2CO2为例。

【阅读】教材P96

【总结】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宏观读法如: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读法如:

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读法如:

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讨论】教材p97讨论

(1)先计算出哥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再思考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信息。

【练习】

1、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应为。

2、A、B、C、D物质各10克,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还有C物质16克,同时生成新物质D8克,剩余部分A物质,而B无剩余,则参加反应A、B的质量之比为。

3、教材p98习题1、2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3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导入】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P+O2===P2O5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

为什么?

(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讲解】仅仅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并不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这只是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问】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一写:

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连接。

P+O2─—P2O5

2、二配:

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P+5O2====2P2O5

3、三标:

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标上“↑”或“↓”,把短横线改成等号。

4P+5O2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

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

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2KMnO4====K2MnO4+MnO2+O2↑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口诀)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讲解】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练习】1、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①C+O2==CO2②S+O2===SO2↑

③Mg+O2===MgO2④H2O2====H2O+O2↑

⑤Fe+CuSO4===Cu↓+FeSO4⑥Fe+O2===Fe3O4

2、教材p101练一练习题4、5

【课堂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四要”

(一)、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臆造。

(二)、要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不能将反应物和生成物“调位”

(三)、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忘记配平。

(四)、要正确使用“△”’“↑”“↓”等符号,不能忽视反应条件。

布置作业:

教材p101习题1、2、3基础训练教学反思:

课题2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3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步骤?

【回答】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有:

“写”、“配”、“标”。

3、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写出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燃烧②硫燃烧③细铁丝燃烧

【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难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简单的介绍几种。

【板书】一、观察法

适用于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例:

2H2+O2====2H2O;2Mg+O2===2MgO;2H2O2====2H2O+O2↑

【板书】二、最小公倍数法

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各元素在化学方程式两边各只出现一次)

方法:

(1)、找出原子个数较多的元素,求出它们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原子个数的商为该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3)、推出其他化学上前的计量数。

例:

1、KClO3====KCl+O2↑6÷3=26÷3=2

2KClO3====2KCl+3O2↑

2、P+O2====P2O510÷2=510÷5=2

4P+5O2====2P2O5

【练习】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Cl3+  NaOH  ——— Al(OH)3+  NaCl

(2)Al+Fe3O4———Fe+Al2O3

【板书】三、奇数配偶数法

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方法:

(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2)、从含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进行配偶数。

(3)、由已推出的系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使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各原子个数相等。

例:

1、FeS2+O2———-Fe2O3+SO2

①FeS2+O2———-2Fe2O3+SO2

②4FeS2+O2———-2Fe2O3+SO2

③4FeS2+O2———2Fe2O3+8SO2

④4FeS2+11O2======2Fe2O3+8SO2

2、1C2H4+3O2=====2CO2+2H2O

②④③①

【练习】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Na2O+H2O ------  NaOH            

2、Al + HCl ------ AlCl3 + H2↑

3、C + Fe2O3 ------ Fe+ CO2↑         

4、C3H8+ O2------ CO2 + H2O

5、Cu2(OH)2CO3 ------ CuO + H2O+ CO2↑

6、Fe2O3 + CO------ Fe+ CO2

7、CH4+ O2 ------ CO2+ H2O

8、C+ S+ KNO3------ N2↑+ CO2↑+ K2S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

(1)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氧化汞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课堂小结】略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教学反思: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3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

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思考】化学方程式有何意义?

以电解水为例说明

2H2O===2H2↑+O2↑

36432

18g()()

()8g()

【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过渡】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

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

请看例题1。

【投影】例题1:

32g的硫粉完全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硫气体?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板书】边讲解边板书

解:

设可以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SO2

3232+32

3.2gx

x=6.4g

答:

可以生成6.4g二氧化硫气体。

【设问】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板书】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投影】例题2:

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要制得3.2g氧气,需氯酸钾多少克?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来求反应物的质量,即已知产品的质量求原料的质量。

解:

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96

x3.2g

x==8.2g。

答:

需要氯酸钾8.2g。

【练习】教材P103的练一练。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

【讲解】

(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y。

(2)与同一个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多个未知数,可以写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中。

(3)此题中第二个质量,也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

关键是什么?

【板书】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

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结果要准确。

三个关键:

①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H2+CuOCu+H2O)

2.12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

(Mg+2HCl====MgCl2+H2↑)

【小结】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书写完整。

(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以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3)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4)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

(5)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习题1、2、3

教学反思: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3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的强化、巩固训练。

难点:

学生解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⑴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的原理

⑵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导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由一种物质的质量求出其他任意一种物质的质量,

但遇到题没直接指明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以及涉及气体体积的计算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一)涉及气体体积的计算

例:

电解水时,若得到4.48L氢气,求同时得到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体积为多少L?

(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分析】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按一定质量比进行的,一定要将体积换成质量才能进行计算。

并且要指明体积、质量的计算公式m=密度×体积。

解:

氢气的质量=4.48L×0.09g/L=0.4g

设:

同时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