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34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社区社会工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社会工作.docx

《社区社会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社会工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社会工作.docx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区社会工作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总称。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

1.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解决个人困境和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再发生

2.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

3.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二)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

1.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解决社区问题

2.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

3.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共意识

(三)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2.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3.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

(一)社区社会工作关于人的价值理念

(1)每一个社区成员(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都有自己的价值、尊严、需要和权利,都值得并需要被尊重和关怀。

(2)每一个社区成员都有成长向上的能力和动力,需要得到认可和激发。

(3)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一个社区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社区成员都有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的愿望。

(二)社区社会工作关于社会的价值理念

(1)社会有责任关怀每一个人的福祉,特别是社会弱势人群,应该努力整合社会资源,为弱势群体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2)社会有责任维护民主与正义,并促进和谐。

(3)社会应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享受社会资源的权利。

(三)社区社会工作关于社区的价值理念

(1)社区有能力提供居民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服务。

(2)社区属于全体社区居民,每一个居民都有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的权利和义务。

(3)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集体行动可以带来社区的改善。

(四)社区社会工作关于工作的价值理念

(1)利他精神

(2)敬业精神

(3)能力建设

(4)优势取向

 

四、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

1.街道办事处¡ª¡ª1954年《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1)工作任务

城市管理任务

民政事务

依法维护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等

发展和管理街道经济

人口管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承办区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指导居委会的工作

向上级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加强街道党的建设

(2)工作对象

(3)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

 

2.居民委员会

(1)居委会的性质: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区域性

基层性

群众性

自治性

服务性

(2)居委会的任务(职能)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质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社区工作站

在|“议行分离”理念之下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产物,在原有的社区居委会之外或之下新设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工作站,以负责原属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

社区工作站的主要职责:

社区工作站的人员

4.社区服务中心

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卫生体育、教育科普等项目。

(2)提供家政等中介服务

(3)提供政务信息、便民信息咨询服务

(4)开展社区居民的互助、自助服务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人员

1.社区社会工作的人员队伍构成

(1)专职社区工作者

(2)社会工作者

(3)社区志愿者

2.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

(1)认同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并努力在工作实践中体现。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

(3)学习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科学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知识;努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服务;学会调查研究,善用人际沟通,特别是与居民沟通的技巧;能够通过了解、分析居民需求和社区-

(4)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的人格和自我形象,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

社区社会救助

社区卫生

社区治安

社区教育

一、社区服务

(一)社区服务的定义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福利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下,在社会资源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二)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

1.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两类

A.针对社区中原来的民政福利对象

B.针对社区中一般居民提供的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经营性服务

2.按照服务的提供手段,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

A.社区和国家公共资金供应的福利性服务

B.根据市场交换原则实行的有偿收费的经营性服务

C.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在居民之间以及社区组织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互助服务

3.根据服务提供机制的正式程度,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

A.非正式服务

B.准正式服务

C.正式服务

二、社区社会救助

(一)社区社会救助的概念

1.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社区社会救助

指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救助工作。

3.社区社会救助的对象

贫困户和孤老病残人员生活救助、特殊人员生活救助、灾民生活救助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指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

(1)保障对象

“三无”人员

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从业人员在领取最低工资、下岗人员领取最低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离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

夫妻一方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另一方及子女为其他户口,具备特殊条件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2)保障标准及资金来源

标准:

衣食住行费用,水、燃煤费用,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

来源:

财政拨款,社会捐赠资助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渠道为()

A.个人缴纳

B.社会捐赠资助

C.政府财政拨款

D.单位缴纳

(3)工作程序

户主申请:

居委会初审:

街道办事处审核:

——20日内

民政局审批:

——10日内

张榜公布

发放物款

三、社区卫生

(一)社区卫生的定义

狭义:

即社区医疗服务

广义:

2008年版本p252,2009年版本p219

(二)社区卫生的内容

1.社区医疗

2.社区预防

3.社区保健

4.社区康复

5.社区健康教育

6.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

四、社区治安

(一)社区治安的含义

社区治安,也称社区安全,是指以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二)社区治安的内容

1.法制教育

2.人民调解

3.治安防范

4.社区矫正

5.维持秩序

6.事故预防

 

五、社区教育

(一)社区教育的含义

社区教育,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范围内,依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针对社区全体居民进行的以增进公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建立平等、正义、互相关怀的社会为宗旨的社会教育。

(二)社区教育的内容

1.从教育功能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1)补偿式社区教育:

指社区为居民提供未受到正规知识教育及正规知识教育不及的知识空间。

(2)控制式教育:

指为居民提供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居民遵守法律、法规。

(3)解放式教育:

着重于居民全面的、人性化的发展,在知识、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协助居民体会制度上的不完善或不公平,学习聚集集体的力量,创造公平的社会秩序。

2.从国家、社会和居民需求的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1)文化科学教育

(2)社会公德教育

(3)家庭生活教育

(4)生命健康教育

(5)民主思想教育

(6)时事政治教育

第三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层面的运用

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层面的运用

 

一、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层面的运用

(一)居民个案访谈

1.了解居民需求

2.征询服务意见

3.建立信任关系

(二)家庭帮助

1.婚姻关系辅导

2.代际冲突辅导

3.家庭暴力介入

4.子女教育辅导

5.解决特殊困难

(三)调节邻里纠纷

1.经常性的信息疏通

2.及时调节邻里纠纷

3.调节纠纷后的建设性引导

(四)居民个案管理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层面的运用

(一)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老人群体中的运用

1.引导、组建社区老人兴趣小组

步骤:

(1)通过对社区老人群体的需求调查,发现老人兴趣热点,积极发动吸引、招募有兴趣的组员,成立兴趣小组。

(2)制订并组织实施小组活动计划,通过小组动力培养组员兴趣和团队意识。

(3)培养“小组领袖”,引导“小组领袖”带领小组活动,并提供情感和专业支持。

(4)兴趣小组发育成熟,社工提供背后支持。

2.社区老人主题服务小组

(二)社区青少年小组工作

1.社区青少年小组工作的时机

寒暑假、双休日、黄金周、晚上

2.社区青少年小组工作的主题

3.社区青少年小组工作注意的问题

(1)活动设计

(2)引导分享

(3)小组方向

(三)社区特殊群体小组工作的运用

1.单亲母亲支持与互助小组

2.反“家暴”小组

3.社区闲散青少年小组

4.社区闲散青少年小组

5.残疾人小组

6.就业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