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529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证据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02110033

(二)课程英文名称:

EvidenceLaw

(三)开课对象:

九江学院各本科专业学生(法学专业除外)

(四)课程性质:

《证据法》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

本课是为适应法治的要求,培养具有法治理念的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证据法》是一门与程序法学密不可分的独立学科,应在讲授过《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

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证据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证据制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与证据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证据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证据学理论研究素养,以便在将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司法实践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1、理解基本概念:

证据制度、证据、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证明、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以及证据规则的内容。

2、掌握证明责任的标准:

三种不同的诉讼对证明标准的要求。

3、熟练学会运用证据规则:

运用相关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排除非法证据。

4、学会搜集证据: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审查判断。

5、掌握证据分类:

证据分类对各种证据的运用的意义及与证据种类的关系。

6、了解举证责任的分配:

各种不同的诉讼的举证责任的不同以及责任倒置的规定。

7、学会分析案例:

进行案例教学,贴近实践教学,掌握综合运用证据法学理论、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案例的能力。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2学时

分数:

2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讲授

实验/实践

合计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1

1

第二章外国主要证据制度

2

2

第三章旧中国证据制度

1

1

第四章新中国证据制度

1

1

第五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1

1

第六章证据的种类

4

4

第七章证据的分类

2

2

第八章证明概述

1

1

第九章证明对象

2

2

第十章证明责任

6

6

第十一章证明要求与标准

3

3

第十二章推定

1

1

第十三章无罪推定

1

1

第十四章证据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2

2

第十五章证据的查证与质证

2

2

第十六章综合审查判断证据

2

2

合计

32

32

(八)教学方式

1、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证据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其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案例结合起来,以案例分析解析证据法理,以证据法理剖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终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2、比较与借鉴的教学方法。

有比较才能见差别:

从纵向的角度来说,证据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古今的比较;从横向的角度来说,证据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大证据法之间的比较和中外证据法之间的比较,尤其是要注意对于国外证据法的理念与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3、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阅读为辅。

4、日常的授课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绪论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证据法学的体系以及证据法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一、证据法学的概念;

二、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三、证据法学的特点。

第二节证据法学的体系

一、证据法学体系的概念;

二、学科体系的构成;

三、本书的体系。

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思辩的、比较的研究方法;

三、应当紧密地联系诉讼实践活动;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五、注意运用新的研究方法;

六、把证据法学的研究与相关部门法的研究结合起来。

考核要求:

1、了解: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证据法学学科体系的构成

2、掌握: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证据制度论

第二章外国主要证据制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相关问题,并了解英美法系国家主要的证据制度。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神示证明方法;

三、神示证据制度评价。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法定证据制度评价。

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评价。

第四节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

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评价。

考核要求:

1、了解:

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

2、理解:

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内容

3、掌握:

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旧中国证据制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旧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情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奴隶社会的证据制度

第二节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

第三节旧中国证据制度的近代转化

考核要求:

1、了解:

对疑罪的处理;刑讯制度

2、理解:

师听五辞的内容及其评价;亲亲相隐

第四章新中国证据制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情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特点

考核要求:

1、掌握:

当前我国证据制度存在的不足

第二编 证据论

第五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深入理解和把握证据的意义。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基本特征;

三、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关于证据合法性的争论

第三节证据的意义

一、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二、证据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考核要求:

1、了解:

证据的概念

2、理解:

证据的特征

第六章证据的种类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个证据种类的概念,理解各个证据种类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掌握对各个种类证据的审查判断。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种类概况

第二节物证

一、物证的概念和特点;

二、物证证明力的特点;

三、物证的分类。

第三节书证

一、书证的概念和特点;

二、书证的意义;

三、书证的分类。

第四节证人证言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意义;

二、证人证言的特点;

三、证人证言的分类。

第五节被害人的陈述

一、被害人的陈述的概念、意义;

二、被害人陈述的分类;

三、被害人陈述的特点。

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分类。

第七节当事人陈述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意义;

二、当事人陈述的分类;

三、当事人的承认;

四、当事人陈述的意义。

第八节鉴定结论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

二、鉴定结论的特点;

三、鉴定结论的分类;

四、几种新科学检测简介。

第九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

一、勘验、检查笔录;

二、现场笔录。

第十节视听资料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

二、视听资料的特点;

三、视听资料的作用;

四、视听资料的分类。

考核要求:

1、了解:

物证的概念;书证的概念;证人证言的概念;当事人陈述的概念;被害人的陈述的概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视听资料的概念;鉴定结论的概念;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概念;

2、理解:

物证证明力的特点;书证证明力的特征和分类;证人的条件、权利、义务;自认;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的特点;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明力的特点;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鉴定人的条件、权利和义务;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证明力的特点。

3、掌握:

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

第七章证据的分类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准确把握各类证据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并掌握各类证据的运用规则。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一、证据分类的概念;

二、证据分类与证据种类;

三、证据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划分依据;

二、原始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

三、传来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

第三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划分依据;

二、言词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

三、实物证据的特点和运用规则。

第四节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本证与反证

一、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二、本证与反证。

第五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一、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依据;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作用;

四、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意义;

五、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六节证明力强的证据与证明力弱的证据

一、证明力强的证据与证明力弱的划分依据;

二、证明力强的证据与证明力弱的作用和运用规则。

第七节主证据与补强证据

一、主证据与补强证据的划分依据;

二、我国对主证据的原则性规定;

三、补强证据的一般运用规则。

考核要求:

1、了解:

证据分类的概念;证据分类的意义;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概念和特点;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概念和特点;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的概念和特点;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和特点;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概念及其辨析;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概念和范围;

2、理解: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作用;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意义;

3、掌握: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运用规则;本证与反证的运用规则;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运用规则;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的运用规则;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三编 证明论

第八章证明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于证明的概念和种类以及不同诉讼制度下的证明的基本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明的概念

一、证明的概念和特征;

二、与证明概念相关的几个范畴。

第二节证明的基础

第三节证明的意义

考核要求:

1、了解:

证明概念。

2、理解:

证明制度的构成。

第九章证明对象

教学要点:

通过本长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对于三大诉讼中的证明对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明对象的概念和特征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

三、研究证明对象的意义。

第二节实体法事实

一、刑事诉讼中实体法事实的证明对象;

二、民事诉讼中实体法事实的证明对象;

三、行政诉讼中实体法事实的证明对象。

第三节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和免证事实

一、程序法事实;

二、证据事实;

三、免证事实。

考核要求:

1、了解:

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

证明对象的内容。

3、掌握: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第十章证明责任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明责任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并且对于我国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责任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明责任的概述

一、证明主体的概念;

二、证明责任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

一、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概述;

二、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

三、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

四、行政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证明职责。

第三节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一、举证责任概述;

二、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三、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四、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考核要求:

1、了解:

证明责任的概念。

2、理解:

证明责任的理论研究。

3、掌握:

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第十一章证明要求与标准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明标准的概念,国内外关于证明标准理论的各种观点,并能熟知三大诉讼法中的相关证明标准问题。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明要求与标准概述

第二节坚持主、客观标准的统一

第三节我国证据法中证明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一、定案的证明要求与标准;

二、立案的证明要求与标准;

三、回避的证明要求与标准;

四、强制措施的证明要求与标准。

第四节基本事实、基本证据

一、“两个基本”的提出;

二、“两个基本”的含义;

三、“两个基本”的意义;

四、“两个基本”的运用。

第五节疑罪的处理

考核要求:

1、了解:

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我国证明标准的特点。

2、理解:

关于证明标准的理论观点;外国立法中的证明标准;程序法事实的证明标准。

3、掌握:

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疑罪的处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第十二章推定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推定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内容,并熟悉掌握推定的规则。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推定的概念和意义

一、推定的概念;

二、推定的意义。

第二节推定的运用

一、推定的建立

二、推定的运用

考核要求:

1、了解:

推定的概念。

2、理解:

法律上的推定;事实上的推定。

3、掌握:

推定的运用规则。

第十三章无罪推定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无罪推定的基本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无罪推定的概念

一、无罪推定的概念;

二、无罪推定的含义;

三、无罪推定的不同表达;

四、无罪推定与无罪假定;

五、无罪推定与沉默权。

第二节无罪推定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无罪推定在中国的运用

考核要求:

1、了解:

无罪推定的概念。

2、理解:

无罪推定的含义。

3、掌握:

无罪推定在中国的运用。

第十四章证据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对收集、固定证据的相关具体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了解和掌握证据保全的相关内容。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概述

一、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二、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

三、收集证据的方法;

四、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物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第三节书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第四节证人证言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第五节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第七节当事人陈述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第八节鉴定结论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第九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第十节视听资料的收集、固定和保全

考核要求:

1、了解:

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证据保全的概念、意义;证据保全的种类。

2、理解:

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渠道;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证据保全的程序和要求。

3、掌握:

收集证据的方法。

第十五章证据的查证与质证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查证与质证的概念及其与证据法的其他相关问题之间的关系,熟知各种证据查证与质证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的查证与质证概述

一、证据查证的概念、程序和意义;

二、证据质证的概念、规则和意义。

第二节证据查证与质证的一般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各种证据的查证与质证

考核要求:

1、了解:

证据查证与质证的概念。

2、理解:

证据质证的规则。

3、掌握:

各种证据查证与质证的方法。

第十六章综合审查判断证据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熟知证据审查判断和内容和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意义;

二、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

三、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具体方法

一、综合比较法;

二、逻辑证明法;

三、客观验证法。

考核要求:

1、了解:

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

2、理解:

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

3、掌握:

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具体方法。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证据法学》,刘金友主编,第一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证据法学》,樊崇义主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

3、《新编证据法学》,何家弘主编,第一版,法律出版社,2000年

4、《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樊崇义主编,第二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专家拟制稿》,陈光中主编,第一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6、《证人制度研究》,何家弘主编,第一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李国光主编,第一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评》,张树义主编,第一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9、《外国证据法》,何家弘主编,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在证据法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意了解掌握以下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3、《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