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571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论语》教学设计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任务群

——《论语》研习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一)学情分析

2、知识储备

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学段以及高中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文言文知识。

对《论语》一些名篇能够背诵,且对孔子及《论语》的基本思想和内核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这种知识储备是不成体系也不够全面的,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应该着力把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形成联结,已形成对《论语》较为系统的认识。

2、能力水平

高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能够根据注释,查询工具书疏通文意。

同时,高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碰撞,能够主动探究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内涵。

3、心理层面

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较大的提升,对学习的难度有了一定的要求。

同时高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辩证和批判地看待《论语》。

但是高中学生比较要面子,课堂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应合理设讣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精读《论语》全书,在翻译作品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力,增强文言文语感。

掌握并积累《论语》中的一些成语、格言、警句等,增加汉语词汇量和词族,拓宽知识视野。

【思维发展与提升】

仔细阅读《论语》,并背诵一些经典篇口。

通过教师引导、自主讨论等方式分析《论语》中蕴含的思想,从而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通过辩论等方式,辨证看待《论语》中一些内容,培养辨证看待孔子及《论语》的能力,对《论语》中一些有争议的地方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仓!

1造】

学生通过对《论语》内涵的解读和分析,体会《论语》中所蕴含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尤其是关于“君子”的审美理想,即“君子”的中和美、精神美及审美愉悦。

通过对《论语》中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并逐渐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和体会孔子及《论语》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等,理解《论语》中“仁”的具体表现。

透过《论语》理解儒家文化的关键和主张,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游民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丄、教学重点

梳理和积累《论语》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分析

《论语》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体会儒家“仁”的具体体现。

2、教学难点

对《论语》进行批判性阅读,体会《论语》中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

(四)学习内容

1、阅读与鉴赏

(D精读《论语》,做好读书笔记和内容提要,通过诵读体会文言文典雅简洁的特征,体会文句中的含义。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本句的内涵。

并尝试用现代汉语对其做出解释。

2、梳理与探究

(!

)梳理孔子的生平,分析孔子的经历与《论语》中的情感表达有什么关系。

2;探究《论语》中的主要思想内涵与审美特质,并找出具体的例证。

3以辩论和讨论的形式,探究《论语》中与现代精神相背的地方,批判性的看待孔子和《论语》。

3、表达与交流

小组讨论与交流阅读心得,并尝试从作品的某一个角度或者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五)设计说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任务群”,共计18个。

本课涉及的任务群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任务群为选择性必修,与选修的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一脉相承。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拟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5-6本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每部作品大概6-7课时。

本课《论语》拟设计6课时。

本课拟分为“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及“表达与交流”三部分,核心阅读材料为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另外还有关于孔子的传记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材料,总体阅读量较大。

《论语》是新课标规定的高中生必读篇H,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学习EJ标的设立依据,一个是源于新课标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一个是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考察和衡量。

同时也参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

同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山点及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地精深和丰富,认识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

更要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地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1、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赵匡胤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

赵匡胤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2、历朝历代对《论语》的评价

西汉匡衡:

“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

故审六艺之旨,则人天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北宋邢离《论语集解序•疏》:

“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通,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

楓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清代焦循:

“五经非论语,则无以运行,故为五经之館鎔也S“衿为交领交衽之通名,此与喉并言,则正以为领人之一身。

内则辖之以喉,外则键之以领,谓论语为六艺之总领也/

清末唐晏:

“群经之锁钥,白代之权衡/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教学共分为7课时,具体设计任务如下:

丄、第1-2课时:

阅读指导与交流

1教师进行部分阅读指导示例

2以视频的形式补充《论语》的相关知识

③学生自主发言,分析和交流阅读过程中印象最深的部分,并用白话文解释

2、第3・5课时:

内容梳理与探究

1分成小组讨论《论语》中体现了哪些精神内涵,重点探究《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尝试总结《论语》中“君子之道”和君子的审美特质,并

找出代表性的部分,进行汇报交流

2阅读孔子的传记,尝试梳理孔子的主要生平年表,并分析孔子的经历和《论语》的思想特质之间的关系。

3、第6-7课时:

拓展与提升

1教师举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2给出一些具体的辩题,学生进行正反辩论,探讨《论语》的时代局限

3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论语》的精华,并以点带面,思考如何发扬好和继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设计说明

本任务的学习情境以传说中北宋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和历代对《论语》的评价入手。

这两个情境都说明了《论语》在中国文化上的特殊地位,以这两个情境引入,旨在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引入到《论语》的学习。

本课为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子任务之一,共设计三个任务,7个课时。

本任务是在学生已经细读了《论语》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任务一“阅读指导与交流”旨在学习《论语》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分析《论语》的内涵打下基础,同时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验,在各自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论语》的认知。

任务二“内容梳理与探究”是本课核心任务,主要是分析《论语》中的主要思想内涵,尤其是《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体会《论语》中的审美特质。

其次,结合孔子的生平,尝试为孔子做一个年谱,同时知人论世,分析一下孔子的遭遇与《论语》中的思想表达有没有什么关系。

任务三“拓展与提升”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即通过辩论、讨论等分析《论语》中与现代精神相背的地方,并以此探究《论语》的当代价值以及以点窥面,分析如何在当代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学习资源与线上支持

丄、学习资源

1杨伯峻译注:

《论语译注》,北京:

中华书局,2009年版

2钱穆著:

《论语新解》,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3赵震著:

《“解语”:

语文老师教给青少年的论语课》,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4钱穆著:

《孔子传》,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丿占,2005年版

5司马迁著:

《孔子世家》

2、线上支持

1影视作品

2010年胡玫执导,周润发、陈建斌等主演的传记历史片《孔子》

2011年中英合拍的纪录片《孔子》

中国歌剧舞剧院2013舞剧版《孔子》

2活动支持

利用多媒体投影等进行阅读统计和学生阅读分享,并进行学生间灵活互评。

3评价支持

利用手机、平版等电子设备进行测评,使用qq或者微信群、问卷星等方式,结合部分实体问卷表格评测实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四、学习任务示例

1>学习任务

任务一:

阅读指导与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对《论语》的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和学习,包括《论语》的成书过程、《论语》内容的主要结构等。

2教师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论语》应该以精读为主,略读为辅助。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的句式。

并且要做好内容的提要及阅读笔记,例如阅读《论语•学而篇》时,应将其核心重点“吾日三省吾身J“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等标注出来,并要明白这一篇主要是在讲学习和道德之事。

3学生自山发言,交流自己在阅读《论语》过程中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尝试用现代白话文进行翻译。

任务二:

内容梳理与探究

1全班按照语文兴趣小组的形式(大概5-6组)进行探讨,可以从《论语》中读出哪些内涵,并尝试着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思维导图示例如下:

 

2

中的君子之

以《论语》道为重点进行讨论,探究《论语》中的“君子”到底具有怎样的品格,并结合现代精神进行阐释汇报。

明确:

《论语》中的君子具有良好的品行,首先要“怎道S即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如《论语》中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S其次,君子应具备“弘毅”的品徳,所谓“弘毅”是指君子应该具备坚韧顽强的意志,如《论语•泰伯》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再次,君子应具备善良和尊贵的品行。

《论语》中大量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反映了君子应具备的品行,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

3知人论世,结合司马迁《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生平的论述以及今人为孔子做的传,尝试自己梳理一下孔子的生平年谱,并结合孔子的生平分析孔子的思想“仁”是如何在《论语》中体现的,以及这和他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明确:

孔子年表课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填写,表格示例如下:

时间

地点

事件

古历

今历

古称

今称

周灵王一十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二十七

公元前

551年

鲁国阪邑昌平乡鲁源林

山东

孔子出生,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子仲尼。

在《论语》中集中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在《论语》中「仁”出现了109次。

在《论语》中孔子曾对“仁”做出过多种解释,比如樊迟问仁时的“仁者爱人”的说法(《颜渊》);颜渊问仁时的“克己复礼为仁”的说法(《颜渊》);仲弓问仁时的“子所不欲,勿施于人S子贡问仁时又说:

“子欲立而立人,子欲达而达人”等等。

孔子的仁山最初的人性中的对同类的同情、友爱,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的人伦之爱,乂到朋友及别人的“泛爱众而亲仁”的道徳实践信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亲亲一一爱人一一仁德”的三个层次。

孔子的这种思想的深化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孔子见识到了统治者们“不仁”的面见识到了战争对人们的戕害,更加坚定了他关于“仁”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随着时间的向后更加深化。

任务三:

拓展与提升

赢师合理引导,举出《论语》中一些具有争议的句子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论语•雍也第六》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阳货第十七》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句说明孔子实际上是看不起愚钝的人,不管从古代还是现代的眼光看,这种看法似乎都是不可取的,借此引发学生思考。

②学生自主从《论语》中找出一些有争议的句子,分成两组,进行正反辩论,从而认识到《论语》中的时代局限。

辩题示例: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亦可为谋,出处:

《论语•卫灵公》,孔子这句话是说主张不同就不能互相商议,在现代社会中道不同是不是也不相为谋呢,初中生可就此展开辩论,以提高辩证思维,拓宽学习范圉。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易,富而无骄难,出处:

《论语•宪问》,财富与修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高中学生可通过这个辩论互相学习,正确看待财富问题,提高自身修养。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濟在其位,可谋其政,出处:

《论语•泰伯》,事实上这个辩论题是关于“专业性”和“责任”问题的辩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强调的是责任,通过这个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感悟责任与专业性的问题。

3以对《论语》时代性为基础,学生继续讨论在新时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怎样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

并且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2、学习评价

针对《论语》的学习应将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而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从而为学生提岀更加切实有效的建议和针对性措施。

在不同任务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本任务的具体过程性评价拟设计如下:

任务一:

阅读指导与交流

本任务主要是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自主阅读的交流,并初步了解《论语》的基础知识,在对本任务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要釆取客观评价的方式,即以一些客观题LJ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

可采取课上即时提问的方式,例如:

《论语》共多少篇;孔子一共活了多少岁等。

另一方面,采取主观测评分级的方式,将测试指标分为课前阅读完成度、对阅读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对《论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度、阅读交流的流畅度四个,并将得分情况划分为“很好”、“较好”、“一般”、“有待加强”四个尺度,评价表格可设计如下:

评价尺度

具体评价标准

评价分数

得分

课前阅读完成度

1是否在课前完成了

《论语》的阅读;

2对《论语》的内容是否有了口己的认识

很好(90-100)

较好(80-90)

一般(60-80)有待加强(60-)

对阅读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程度

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使用了精度与略读相结合、写阅读提要等方式

对《论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度

1是否理解掌握了

《论语》的基础知识

2是否能很好的回答课中的提问

阅读交流的流畅度

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是否踊跃发言,并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注:

评价分数共分为四档,“较好”和“很好”说明学生比较好的完成了本任务,可以进行下一个任务的学习,而“一般”则说明学生任务完成得很一般,还需要加强,而“有待加强”则说明学生本任务完成基本不合格,需要对《论语》进行重新阅读并重新学习《论语》的基础知识。

下同。

任务二:

内容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以讨论形式为主,也是整个大任务中比较核心的部分。

本部分学生还要完成思维导图设计与孔子年谱的撰写,任务量较大,这两个成果可作为本任务的评价之一,以检测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

同时,本任务还要求学生探究《论语》的内涵尤其是《论语》中的君子之道,针对这一部分,可以采取客观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看其对《论语》中的一些内涵是否了解,例如:

《论语》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友之道。

此外,与任务一类似,采取主观评测分级的方式来评测学生学习的状况。

可以将评价尺度分为任务完成程度、讨论参与程度、知识理解程度三个标准,其中讨论参与程度釆取组内互评的方式,得分情况划分为“很好”、“较好”、“一般”、“有待加强”四个尺度,评价表格可设计如下:

评价尺度

具体评价标准

评价分数

得分

任务完成程度

1是否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整个任务;

2是否比较好的做了思维导图和孔子年谱

很好(90-100)

较好(80-90)

一般(60-80)有待加强(60-)

讨论参与程度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

知识理解程度

1对《论语》的内涵是否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

2是否能说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任务三:

拓展与提升

本任务是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升华,旨在通过辩论等使学生理解《论语》的时代局限,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思考如何把《论语》与现代精神相融合。

在本部分,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以及后面的评论性文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测。

另一个是学生进行自评,评测在整个辩论以及评论创作中的收获。

与任务一和任务二类似,可以使用主观评测分级的方式进行评测,将评定尺度分为:

任务的参与度、知识的理解度、思维提升度三个方面,得分情况依旧划分为“很好J

“较好S“一般S“有待加强”四个尺度,评价表格可设计如下:

评价尺度

具体评价标准

评价分数

得分

任务参与度

是否积极参与了辩论活动,是否按时完成评论文章写作

很好(90-100)

较好(80-90)

一般(60-80)有待加强(60-)

知识理解度

对《论语》中的时代局限是否有所了解,对如何将《论语》的价值与现代社会相融是否有理性认知

思维提升度

通过任务的学习,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否有所提升

5.教学提示

本任务紧紧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展开,旨在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进行本任务的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以学主为主体,多角度、多层次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并合理釆用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任务一以基础知识学习和学生的交流为主,这一任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合理的补充,而让学生自主交流,对《论语》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课下已经搜集了相应的资料,教师可以只进行适当的补充即可。

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对有些理解偏差太大的部分,教师可以予以纠正。

任务二,主要是学生进行讨论,并制作思维导图和年表,教师自己应给出相应的思维导图示例,以启示学生,在讨论《论语》中的内涵尤其是君子之道时,由于《论语》内涵丰富,且对于高中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应进行适当的点拨。

任务三,主要是学生进行辩论,并讨论《论语》的当代价值。

这一任务还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在辩论活动中,教师主要是进行合理引导,当出现双方言辞过激或者离题太远时进行纠正,在讨论《论语》的当代价值时,教师应和学生一同讨论,并合理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综合测评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孔子观于周庙,有敲⑴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⑵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⑶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敲。

孔子喟然而叹曰:

叩乌呼!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円(《韩诗外传》)

注[1]欹(qI):

倾斜。

⑵宥(you)座:

座位右边。

"宥”通"右”。

[3]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是知也()

(2)思而不学则殆()

(3)满则覆()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3)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敬。

3、③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答:

4、这儿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①文和③文谈的是学习方面的问题;②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与应该相结合。

5、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2)你觉得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

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