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634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docx

小学美术上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

一、课题:

古塔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古塔的造型特点,体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表达能力。

2、通过对祖国各地名胜古塔图片的欣赏,初涉建筑艺术领域,了解古塔的基本造型特征;收集有关古塔的资料,掌握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三、学情分析:

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图片和资料,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建筑领域的一些常识性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感受古塔的造型特点及其美感。

提高学生观察欣赏、自由表述的能力。

难点:

勾画出塔的形状及塔上的装饰。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通过范画的展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古塔的印象。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通过观察法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古塔的基本形状和造型特点,经过学生的谈论、交流加深了对古塔的印象。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提问导入:

你见过什么塔?

登上去过吗?

登上去有什么感受?

2、抽生回答,并小结。

3、引出课题《古塔》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欣赏、述评,感受古塔的独特美感。

①打开课本欣赏各地方的塔

②通过观察,说说你最喜欢哪座古塔?

这些古塔有什么异同?

③抽生回答。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塔作个介绍。

塔是宗教建筑之一,最早的古塔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专门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经……等,教师出示范画,学生观察、比较。

3、介绍塔的形状及造型特点

塔的基本外形如:

三角形、层层叠叠、

木塔古朴、庄严,

铁塔雄伟、壮观,

白塔圣洁、美丽。

(三)师生互动设计

抽生到黑板上勾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古塔,教师点评并做适当的修改和添加。

(四)学生活动

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想怎么设计古塔。

(五)随堂练习设计

通过刚才的交流,把自己设计的古塔画在作业本上。

可采用简笔画、线描、色彩等方法。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1、把课上所学的知识讲给家人听,征求长辈们有没有其他古塔的典故知识,做好相关笔记。

2、通过上网下载资料,剪贴报刊杂志美文美图等形式,收集一座中国或外国古塔的图文资料。

九、板书设计:

古塔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民间工艺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工艺作品种、艺术特点以及基本寓意,学会从材料、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欣赏民间工艺作品,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2、回忆交流通过询问长辈、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到的民间工艺的相关信息,培养对民间工敢的爱好;通过欣赏、讨论我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审美欣赏表达能力。

3、感受民间工艺特有的美感,了解祖国民间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欣赏民间工艺作品首先要明确民间工艺的概念、种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相互的交流,学生基本能掌握民间工艺的一般欣赏要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掌握民间工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并学会欣赏评述。

难点:

掌握一种民间工艺制作的方法。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通过欣赏和观察相文图文及当地民间工艺品,提高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通过观察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在老师的述评讲解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工艺的艺术特点。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欣赏导入

老师出示:

当地民间工艺品让学生观察。

提问:

这是什么?

有什么用途?

2、老师概述。

3、导入课题并板书《民间工艺》。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欣赏、述评,感受民间工艺品的总体特色。

①设问:

神州大地几乎每个地区的民间艺人都有拿手绝活,你还见过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外形有什么特点?

②找开课文欣赏图片里的民间工艺品。

③教师选几个地方特色比较浓的工艺品进行介绍及制作方法。

(三)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出示一些当地的民间工艺品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其特点。

(四)学生活动

同桌相互交流,你见过的一些民间工艺品。

(五)随堂练习设计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民间工艺品。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走访本地文化馆、图书馆、查阅资料,为本地的民间工艺撰写一段简介。

九、板书设计:

民间工艺品

特点:

制作简洁、因材施艺

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家乡的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桥的造型特点和功能,学会运用基本的评述方法欣赏实际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桥。

2、通过收集在关桥的图文资料,积累建筑领域一些常识和绘制桥的素材,尝试描绘各具特色的家乡的桥,提高绘画造型能力。

3、感受桥的美感,体会周围建筑的美丽多姿以及桥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探究本地桥类建筑的学习热情,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家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此课文内容很熟悉,在复习巩固桥的造型特点基础上,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引导学生自由表现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桥。

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桥的一般建筑常识,感受桥的造型特点和美感,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桥。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通过收集有关桥的图文资料,积累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绘制桥的素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常识。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观察法:

通过观察各种形态的桥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美感,体会周围建筑的美丽。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提问导入:

你见过什么桥?

你的家乡有哪些桥?

你知道桥有哪些种类?

桥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2、抽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了解桥丰富多彩的样式。

3、出示课题,并板书《家乡的桥》。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欣赏课本上的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外形特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小结。

3、归纳桥的各种类型:

石桥、公路桥、立交桥、铁索桥、木桥、石拱桥等。

(三)师生互动设计

1、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关于“桥”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以文学、图片、解说等形式深入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桥的图文资料。

2、教师示范方法

先确定桥的大致位置——总体形态——添加桥上、桥下的环境物,使画面更充实饱满。

(四)学生活动

同桌相互交流想法,巩固确定想要画的内容。

(五)随堂练习设计

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类型,尝试创作一幅《家乡的桥》。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和家人交流上课的感受,与家人讨论由“桥”可产生哪些联想。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家乡秋色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秋天景物的主要特点,学会用合理的暖色系以及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表现家乡秋色的整体特点。

2、通过对家乡美丽的秋色的回忆和欣赏,了解暖色的基本特点,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分析周围景物的各种色彩。

3、通过感受秋天的色彩及家乡秋色特有的美感,激发探究不同色彩所传递的不同信息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

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学生通过欣赏和观察秋景的图片,基本掌握了取景构图的方法和用暖色系表现秋色的色彩搭配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表述家乡秋天特有的色彩和景物,创作生动的画面表现家乡的浓农秋意。

难点:

了解暖色的基本特点并学会和运用颜色对比。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利用图片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对秋色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作业设计。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欣赏、比较法:

通过欣赏和比较法让学生感受了秋色的色彩及家乡秋色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表达。

2、通过学生的互动回答,引出课题并松书。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感悟、欣赏、表达,理解画家笔下的乡情。

欣赏教师收集有关秋色的图片和课本上的图片。

2、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中所表现的画家对故乡浓厚的热爱及对家乡特有的风土人情的眷恋。

3、述评、归纳、整合。

(三)师生互动设计

1、学生说,教师用简笔画的方法在黑板上简单的构一幅秋色。

2、教师讲解什么是暖色系列。

(四)学生活动

同桌交流你要怎么画秋色,要用什么颜色来表现?

(五)随堂练习设计

用作业本国出你喜欢的秋色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查阅收集一些以暖色表现的美术作品。

 

九、板书设计:

家乡秋色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水中世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中世界的观察理解与回忆表达,认识冷色,学会合理运用冷色,结合水笔、水粉色、剪贴等方法表现美妙的水中世界。

2、学会用剪贴或绘画的方法表现水中生物造型及其体表纹理特点。

3、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师生互动讨论,以及欣赏有关水中世界的图片和同龄人的作品,回忆、交流水中生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尝试创想、描绘或剪贴各种生物在水中快乐生活的场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此课内容太熟悉了,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巩固和掌握。

因此教学能达到预想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启发想象,组织画面,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难点:

掌握构图与颜色搭配。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通过图片欣赏、观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各种水中生物的形态特点。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通过观察、分析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好学知识,并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提问导入:

你喜欢潜海吗?

你见过什么样的热带鱼?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归纳小结。

3、导入课题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潜入《水中世界》吧!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欣赏课本中大师或小朋友的美术作品。

2、欣赏后提问:

画面上有些什么?

画这些东西用了什么工具和材料?

给你的感受如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小结。

4、分析画面中所用的颜色,引出“冷色”系列并做讲解。

(三)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在白纸上勾画水中的动物让学生来配色,巩固学生的色彩搭配知识。

(四)学生活动

和同桌交流你要如何来表现水中世界。

(五)随堂练习设计

学生用作业本勾画自己心目中的《水中世界》。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利用纸盒、挂历纸等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的水中世界,搭建一个小舞台,让水中动物在上面尽情表演。

九、板书设计:

水中世界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烟花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画面中烟花的色彩与背景色之间的明暗对比知识,运用点和线的造型要素表现有动感的烟花图案。

2、通过回忆、交流和演示,选用绘画、剪贴、喷色、刮蜡等表现方法,有主次地安排画面。

3、发现以各种材料表现的烟花造型和色彩的不同美感,引发对绘画及剪贴创作的兴趣;感受烟花营造的节日喜庆气氛,培养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欣赏烟花图片,了解烟花特点及表现方法,此课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并用多种方法表现烟花的各种造型特点和美感。

难点:

掌握好一种绘画方法。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利用图片欣赏和多媒体演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通过欣赏、演示法,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本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欣赏音乐导入

播放一段具有中国民间喜庆特点的乐曲让学生欣赏,设问“这段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使你想到了什么吗?

”启发学生联想。

2、回忆交流

让学生谈一谈节日里最高兴的事,说一说节日气氛里最少不了什么?

3、引出课题《烟花》。

(二)新授教学设计

1、课件展示:

烟花

让学生体会烟花的多姿多彩。

2、通过欣赏让学生畅谈烟花的特点。

3、教师归纳小结烟花的特点

色彩鲜艳、形状多样、变化无常……

(三)师生互动设计

1、教师出示两幅对比明显的范画(白色底板和黑色底板),让学生欣赏后说一说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2、打开课本观察、分析绘画方法。

3、教师演示绘画方法。

(四)学生活动

说一说,你要如何表现烟花。

(五)随堂练习设计

选择课本上自己喜欢的一幅范例,尝试临摹。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教师可以在复习分析烟花造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剪贴要领,尝试当“小老师”教授剪贴烟花的方法。

九、板书设计:

烟花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老房子

二、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自己家乡的房屋建筑,初步了解民居建筑的有关知识,学会用平行透视的规律描绘生活中的老房子。

2、通过欣赏家乡的老房子,了解城镇的变迁,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通过收集有关老房子的图文资料,积累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及相应的表现方法,用线条描画出能体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老房子。

3、了解老建筑的历史,感受老房子的美感,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爱家乡、爱环境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有关建筑性的内容了,所以他们以此课内容并不陌生。

让他们画房子可能人人都会表现,但让他们把远近关系处理好可能还有点困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房屋的结构造型,并学习用线深入细致表现,创作出具有环境特点的充实、丰富、生动的画面。

难点:

用流畅的线条描画出能体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老房子。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利用收集有关老房子的图文资料,积累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及相应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通过欣赏、交流,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不同风格、式样。

了解城镇的变迁,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

七、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欣赏导入

出示一些老房子的图片,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2、交流

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描述对老房子的总体感受。

3、导入课题并板书《老房子》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欣赏课本里的老房子并说说它和现在的高楼大厦在什么不同?

(要求:

对房顶、门窗、墙体进行细致的分析)

2、为什么要保留这些老房子?

3、教师归纳总结。

(三)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线条的粗细、曲直和疏密关系以及景物层次等关系的处理。

(四)学生活动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处理线条的想法。

(五)随堂练习设计

挑选一两种自己喜爱的绘画工具,用线条表现一幅自己喜欢的老房子及其周围的环境。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收集一些有关老房子的名家作品,赏析画家所用表现方法,评述该方法的具体效果。

九、板书设计:

老房子

 

十、板书设计:

一、课题:

鲜艳的纸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用纸造型的基本方法,掌握纸花平面剪贴和立体造型的基本操作要领,学会在纸上造型中发散思维,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鲜花。

2、通过欣赏鲜花图片或实物,感受鲜花的美感,掌握鲜花的结构和造型特点,合作完成纸花的设计和制作。

3、在纸工活动中培养用纸花传递情感的基本礼仪,体验纸花制作的趣味,感受纸工艺术的魅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此课内容很感兴趣,在以往的课程中也学过此类的内容,所以老师只要再强调、讲解一下制作方法,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成纸花造型,体验动手乐趣。

难点:

掌握设计和制作的方法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用运课前制作好的范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作欲望。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通过讲解演示法,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纸花的设计和制作。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教师出示鲜花图片

让学生观察欣赏,提高学习兴趣。

2、交流

通过互动问答,描述对鲜花的总体感受并介绍自己知道的鲜花的名称,象征意义等。

3、导入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设计

1、说一说

谈论、分析花朵的基本型和和特点,花朵色彩可随意并置。

2、教师出示——纸花

让学生分析纸花的制作方法及用的材料。

3、教师归纳。

(三)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在讲授制作方法步骤的同时示范制作立体花朵造型的要领。

(四)学生活动

同桌讨论你要如何设计立体纸花造型。

(五)随堂练习设计

学生根据自带的材料制作完成一束立体纸花造型,可采用小组合作完成。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查阅书籍或网络,收集奇花异草的图片、名称,选一些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九、板书设计:

鲜艳的纸花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小小动画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的艺术特点和简单的创作过程,原理、尝试自己动手绘制连续画面制作一个动画小影片,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2、通过欣赏优秀的动画片断,培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相互交流展开互评,发现他人创作中的好创意,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都会对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产生好奇心,所以本课的学习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动画形象的造型特点,掌握动画连续动态的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

掌握制作的步骤。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启发学生思维提起学生的学习、制作欲望。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动画书的制作要领。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欣赏与感受

请学生欣赏动画短片或用多媒体介绍与动画一样会动的画面。

2、通过欣赏谁能说一说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动起来的?

3、你也想作一本会动的小画书吗?

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自制的小画书让学生观察。

2、想想为什么连续动作翻起来,画中的人物会动?

3、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三)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分部讲解,巩固复习动画原理。

(四)学生活动

交流你要制作一本什么内容的动画书?

(五)随堂练习设计

动脑自己设计某一动画造型,绘制一组动作的几个连续的分镜头画面,并按序装订成册,尝试翻动让画面动起来。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还可以用哪些物品制成放映小动画的道具。

九、板书设计:

小小动画书

步骤:

剪——绘画——装订成本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田野小卫士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猫头鹰的形态特点,系统地掌握剪、刻、折、卷曲、粘接、组合等多种手工制作基础技法,纸工制作立体猫头鹰,提高选用各种材料,使用合适工具,概括地把握形体,处理细节的能力。

2、欣赏课本图例,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材质的质感,理解感悟各具特点的猫头鹰艺术造型,掌握用不同材料表现猫头鹰神态的基本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美术创造活动中激发对人娄好朋友猫头鹰的喜爱,在记忆中想象中增强动手制作小动物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手制作的内容很感兴趣,本课又是让学生动手制作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用各种工具、材料、方法表现各具特点的猫头鹰。

难点:

掌握制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利用课本图例和教师范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他们能更好的完成作业设计。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观察法:

通过观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猫头鹰的形态特点。

讲解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剪、刻、折、卷曲、粘接、组合等多种手工制作基础技法。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猜迷语,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设计

1、观察课本图例,说说猫头鹰都有哪些特点。

2、出示教师制作好的——猫头鹰。

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及方法。

3、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猫头鹰。

(三)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讲解制作的步骤及制作时需要注意事项。

(四)学生活动

构思草稿:

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构思,勾画草图。

(五)随堂练习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带的材料选择制作方法,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查阅书籍或网络,收集猫头鹰的相关图文资料,选一些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九、板书设计:

田野小卫士

猫头鹰的特点:

大眼睛、尖嘴巴、翘眉毛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黑与色的游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画具,水墨画水分的控制及笔墨运用的基本方法,学会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与宣纸的特征创作一幅水墨小品,提高运笔用墨的能力。

2、通过对水墨画画具的尝试使用,理解水墨画笔墨浓淡变化的基本特点,建立对中国画这一传统画种的基本的感性认识。

3、感受中国画独有的笔墨趣味,激发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时已经接触过一节有关水墨画内容的课程了,所以再来学此课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水墨游戏中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合理运用点、线、面造型元素,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难点:

掌握笔墨运用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利用教师范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提高创作质量。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欣赏法:

通过欣赏水墨画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画这一传统画种的基本知识。

演示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笔墨运用的基本方法。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欣赏

出示:

水墨画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谁能说一说它以平时我们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抓住纸张的质感总结表达。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设计

1、交流、认识中国画

互动交流,认识中国画画具;了解什么是“中国画”以及独到的技巧、手法。

2、观察、体会

打开课本观察学生作品,体会墨与水的无穷变化。

(三)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演示笔墨运用的基本方法。

浓、淡、干、湿……

画长、短、粗、细、曲、直的线条。

(四)学生活动

1、尝试练习:

学生尝试刚才教师示范的方法,初步感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为后面创作打下基础。

2、反馈交流:

教师找出学生练习时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向全体同学进行提示。

(五)随堂练习设计

适当选用粗细、疏密和淡笔法结合色彩创作“幅以墨线、墨点为主要元素的彩墨画”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收集一些中国画的图文资料,做好记录、剪贴。

九、板书设计:

墨与色的游戏

 

十、课后反思:

一、课题:

穿编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穿编造型的基本样式,掌握经纬编织法基本原理,学会用彩色纸条作为经线和纬线穿编简单生动的平面图样和立体造型。

2、通过欣赏穿编图片或范例,感受穿编工艺的美感,学会评述各种穿编作品。

3、在编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手工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最喜欢上手工制作课,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肯定喜欢。

只是在制作穿编的过程中会有一点难度,容易穿错。

我会在示范的时候重点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在尝试时更好的发挥表现。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经线和纬线穿编的方法,制作有个性的穿编作品。

难点:

编织时注意结构与比例。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利用课前做好的范品,给学生欣赏、观察,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演示法:

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穿编工艺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的原理。

欣赏、观察法:

通过欣赏、观察穿编图片,让学生感受穿编工艺的美感。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教师先出示一幅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主要内容,再出示一幅同样内容的穿编作品,引导学生辨别创作方法的变化,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设计

1、了解编织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穿编好的平面造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穿编的基本造型由哪些要素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