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513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本会计 张力上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docx

成本会计张力上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练习题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本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工业企业中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2.库存材料数量的计量,可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在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核算时,“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反映_________,贷方反映____________,期末借方余额为___________。

4.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很多,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费用可以按照产品的材料的____________比例,或材料的_____________比例进行分配。

5.工业企业除了支付职工工资外,还应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现行规定为_______,提取职工福利费。

二、判断分析题

1.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费用,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或“燃料和动力”成本工程。

分析;

2.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生产所剩余料,都应编制退料单,据以退回材料仓库。

分析:

3.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和动力费用,既可以单独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和动力”成本工程,也可以分别计入“原材料”成本工程和“制造费用”成本工程。

分析:

4.随同工资发放给职工的款项,都应通过“应付工资”账户核算。

分析:

5.固定资产在全部使用年限内的应计折旧额,也就是固定资产的全部原值。

分析:

6.为了正确计算折旧,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要提折旧,月份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

分析:

7.要素费用中的利息费用和税金都不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都是经营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

分析:

8.先进先出法是依据“后入库的材料先发出“这一假定的流转程序来对发出材料计价的。

分析:

三、单项选择题

1.()属于工资费用,但不计入产品成本或经营管理费用。

A.退休人员退休金B.福利部门人员工资C.管理部门人员工资D.长病假人员工资

2.随同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发出时应借记()科目。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其他业务支出D.管理费用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反映().

A.材料的实际成本B.材料的计划成本C.材料成本的节约差D.材料成本的超支差

4.在实际工作中,按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计入()科目.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C.营业外支出D.应付福利费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资总额的内容的是().

A.奖金B.工资性津贴和补贴C.劳动保护费D.加班加点工资

6.与原材料费用分配相同,可以参照原材料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的是().

A.制造费用B.折旧费C.固定资产修理费D.燃料、辅助材料费用

四、多项选择题

1.在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核算时,材料明细账平时需要登记().

材E.计划单位成本D.结存材料的数量C.发出材料的数量B.收入材料的数量A.

料收入、发出和结存的金额

2.下列()等,都可以在“原材料”总账科目中核算。

A.原料及主要材料B.自制半成品C.外购半成品D.包装材料E.修理用备件

3.进行工资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有().

A.考勤簿B.考勤卡C.产量记录D.工资结算单E.工资费用分配表

4.计提的应付福利费主要用于().

A.医务经费B.医疗卫生费C.劳动保护费D.职工困难补助E.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

5.下列()不应计提折旧。

A.未使用的房屋建筑物B.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C.出租的固定资产D.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E.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6.经过要素费用的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的费用,已经分别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的().

A.原材料成本工程B.工资及福利费成本工程C.制造费用成本工程D.燃料和动力成本工程E.废品损失成本工程

7.报废低值易耗品时,对收回的残料价值应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科目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低值易耗品”E.“其他业务支出”

8.实际成本计价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有()方法。

A.先进先出法B.后进先出法C.移动加权平均法D.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E.分别计价法

五、综合实务题

1.某企业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B、C三种原材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

甲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单位定额为:

A原料15kg,B原料9kg,C原料4.5

kg;乙产品投产150件,原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

A原料5kg,B原料3.5kg,C原料2kg。

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

A原料3375,B原料2557.5,C原料1224。

原材料计划单价为A原料7元,B原料4元,C原料3元,原材料价格差异率为+1%。

要求:

根据上列资料,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并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2.某企业的包装物出租、出借采用净值摊销法,包装物核算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发生以下业务:

(1)2月份出借包装物一批,领用新包装物10件,成本1000元,收取押金1500元。

(2)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率为20%,2月份按规定办法计提摊销额。

(3)3月份按规定计提摊销额。

(4)4月份包装物收回6件,其中5件能继续使用,1件已损坏(残料估价10元入原材料仓库)。

没收损坏包装物的押金,其余押金退回。

(5)4月份按规定计提摊销额。

要求:

编制出包装物有关的会计分录。

3.某工厂有关资料如下:

⑴该厂有机器设备一台,原值270000元,净残值率5%,预计可使用5年,并预计可使用9000工时。

最后使用结果为第1年使用1760工时;第2年使用1820工时;第3年使用1840工时;第4年使用1850工时;第5年使用1730工时。

⑵通过计算,该厂7月份各车间和部门应提固定资产折旧22900元。

其中,第一基本生产车间为7200元,第二基本生产车间为6150元,修理车间为3600元,运输车间为2700元,销售部门为1600元,行政管理部门为1650元。

⑶该厂低值易耗品采用计划成本计价,7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0日,本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专用工具2套,每套1980元,预计可使用2年。

-年。

工具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元,预计可使用1500修理车间领用工具一批,金额

5%,均采用分期摊销法。

31日,摊销分配基本生产车间本月份应负担的低值易耗品损耗的价值。

31日,摊销分配修理车间本月份应负担的低值易耗品的价值。

31日,销售部门领用用具一批,金额200元;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管理用具一批,金额6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均为3%,均采用一次摊销法。

要求:

根据资料

(1),分别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该机器设备在使用年限内各年的折旧额。

根据资料

(2)和(3),编制会计分录。

2.某工厂发生下列有关的经济业务:

(1)7月31日,根据计量仪表记录本月份共耗用外购动力47000度。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动力用电40000度,照明用电1000度,修理车间用电2000度,运输车间用电600度,销售部门用电800度,行政管理部门用电2

600度,每度0.20元.对直接用于产品的外购动力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标准进行分配.据统计,A产品耗用22000工时,B产品耗用10000工时.

(2)8月2日,收到电力公司账单,列明上月耗用电力47000度,每度0.40元,计价款18

800元.签发支票付讫.

要求:

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

编制会计分录.

5.某工厂7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⑴31日,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提取现金备发工资.

⑵31日,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中应发工资及代扣款项发放工资.

⑶31日,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支付非工资性津贴.

⑷31日,第一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其计件工资为30000元,其中,用于A产品17500元,用于B产品12500元;第二基本生产车间生产CD两种产品,其计件工资为24000元,其中:

用于C产品14000元,用于D产品10000元。

这两个基本生产车间其余部分生产工人工资属于间接计入工资费用,分别按第一、第二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各自产品的实际工时分配。

据统计,A产品耗用7500工时,B产品耗用5000工时,C产品耗用5500工时,D产品耗用4500工时,分配本月份各类人员的工资。

⑸31日,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及工资分配的情况,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表3-1

工资结算汇总表

2003年7月31日

车间职工应发计计件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奖应发非工资性津贴代扣款项实发

金额工资中夜班补贴食品补贴或部门类别时工资房贴住房公积金金工资车贴养老保险金

生产工人基本生产400491411600655161500702003000033403510220005100

管理人员一车间17031727002383400300240016020

基本生产生产工人27002400010008400503875400040003072560166003780

管理人员二车间13055024431526002501800140182

发电车间全部人员29595041355065900342804500450

全部人员修理车间26082048663052004003980260364

销售部门销售人员23075035042944600263500220322

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340320500520039634311006800476

医务部门医务人员6011010084120060119901127

合计10773

2500

143654

7695

11450

60970

54000

24980

882

2E+05

7340

要求:

编制会计分录;并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

6.某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采用分月预提,季末结算的办法。

第三季度按计划每月预提

元。

17000月份银行通知从该企业银行存款中支付全季利息费用9元,6000.

要求:

编制7、8、9三个月预提和实付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2.计算各生产部门及服务部门11月份的间接成本。

3.计算在两个生产成本中心中,每项工程间接成本分摊率。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材料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2.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

3.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验收材料的计划成本已经采购但尚未验收的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

4.定额消耗量定额成本

5.14%

二、判断分析

1.错误。

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费用,如果是某种产品单独消耗的,可直接计入这种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或“燃料和动力”成本工程;如果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还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别计入这几种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或“燃料和动力”成本工程。

2.错误。

生产所剩余料,应该编制退料单,据以退回仓库。

对于车间已领未用、下月需要继续耗用的材料,为了避免本月末交库、下月初又要领用的手续,可以采用“假退料”办法。

3.正确。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和动力费用如果设有“燃料和动力”成本工程的可以单独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和动力”成本工程;如果不设“燃料和动力”成本工程的,则可以分别计入“原材料”成本工程和“制造费用”成本工程,作为原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核算。

4.错误。

随同工资发放给职工的款项,不一定都通过“应付工资”账户核算,如劳动保护费、伙食补助和误餐补助以及职工市内交通补助等,有的虽然随同工资发放给职工,但都不属于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不应通过“应付工资”账户核算。

5.错误。

固定资产在全部使用年限内的应计折旧额,并不是固定资产的全部原值。

因为固定资产在报废清理时还有残值收入和清理费用,这些残值收入和清理费用应预先估计。

残值收入减去清理费用的余额,称为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应该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以后的余额。

6.错误。

为了简化折旧的计算工作,每月的折旧额按月初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

也就是说,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7.正确。

要素费用中的利息费用和税金都不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而是经营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

发生利息费用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发生税金支出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8.错误。

先进先出法是依据“先入库的材料先发出“这一假定的流转程序来对发出材料计价的。

三、单项选择题

1.B2.C3.D4.A5.C6.D

四、多项选择题

1.AB2.ACDE3.ABC4.ABDE5.BE6..ABD7.ABE8.ABCDE

五、综合实务题

材料定额消耗量1.A.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5×200=3000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5×150=750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3375×7)÷(3000+750)=6.3

甲产品应分配A材料费用=6.3×3000=18900(元)

乙产品应分配A材料费用=6.3×750=4725(元)

B材料定额消耗量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9×200=1800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3.5×150=525

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2557.5×4)÷(1800+525)=4.4

甲产品应分配B材料费用=4.4×1800=7920(元)

乙产品应分配B材料费用=4.4×525=2310(元)

C材料定额消耗量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4.5×200=900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150=300

C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224×3)÷(900+300)=3.06

甲产品应分配C材料费用=3.06×900=2754(元)

乙产品应分配C材料费用=3.06×300=918(元)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见下页。

2.

⑴2月份出借包装物时:

借:

包装物—出借包装物1000

贷:

包装物—库存未用包装物1000

收取押金时:

借:

银行存款1500

贷:

其他应付款1500

⑵2月份按规定办法计提摊销额时:

2月份应计摊销额=1000×20%=200(元)

借:

营业费用200

贷:

包装物—出借包装物摊销200

表3-2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实际原材料原材料计划原材料原材料成费用本差异额成本合计编号CAB消耗定额4.5159甲产品定额消耗量200投产:

件90018003000消耗定额253.5乙产品定额消耗量150投产:

件300525750)定额消耗总量(kg120023253750(kg)实际消耗总量12242557.53375原材料计划单位成本374消耗量分配率3.066.34.4甲产品原材料275429574295.7479201890029869.74乙产品918795379.538032.5347252310费用合计(元)36721023037902.2737527375.2723625

月份按规定办法计提摊销额时:

3⑶.

3月份应计摊销额=(1000-200)×20%=160(元)

借:

营业费用160

贷:

包装物—出借包装物摊销160

⑷4月份收回包装物时:

退回可用的包装物时:

借:

包装物—库存已用包装物500

贷:

包装物—出借包装物500

借:

包装物—出借包装物摊销250

贷:

包装物—库存已用包装物摊销250

注销报废包装物的价值时:

借:

原材料10

包装物—出借包装物摊销90

贷:

包装物—出借包装物100

没收和退回押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900

贷:

营业费用150

银行存款750

⑸4月份按规定的办法计提摊销额时:

4月末出借包装物的原值=1000-500-100=400(元)

4月末摊销前出借包装物的净值=400-(200+160-250-90)=380(元)

4月末计摊销额=380×20%=76(元)

借:

营业费用76

贷:

包装物—出借包装物摊销76

3.

(1)年限平均法:

各年折旧额=270000×(1-5%)÷5=51300(元)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70000×(1-5%)÷9000=28.5(元/工时)

第一年固定资产折旧额=1760×28.5=50160(元)

第二年固定资产折旧额=1820×28.5=51870(元)

第三年固定资产折旧额=1840×28.5=52440(元)

第四年固定资产折旧额=1850×28.5=52725(元)

第五年固定资产折旧额=1730×28.5=49305(元)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折旧率=5÷(1+2+3+4+5)×100%=33.3%

第一年折旧额=270000×(1-5%)×33.3%=85500(元)

第二年折旧率=4÷(1+2+3+4+5)×100%=26.7%

第二年折旧额=270000×(1-5%)×26.7%=68400(元)

第三年折旧率=3÷(1+2+3+4+5)×100%=20%

第三年折旧额=270000×(1-5%)×20%=51300(元)

第四年折旧率=2÷(1+2+3+4+5)×100%=13.3%

第四年折旧额=270000×(1-5%)×13.3%=34200(元)

第五年折旧率=1÷(1+2+3+4+5)×100%=6.67%

第五年折旧额=270000×(1-5%)×6.67%=171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折旧额=270000×40%=108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270000-108000)×40%=64800(元)

第三年折旧额=(270000-108000-64800)×40%=38880(元)

第四年折旧额=(270000-108000-64800-270000×5%)÷2=22410(元)

第五年折旧额=22410(元)

:

会计分录

(2).

借:

制造费用---第一基本生产车间7200

---第二基本生产车间6150

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3600

---运输车间2700

营业费用1600

管理费用1650

贷:

累计折旧22900

(3)会计分录:

①领用时

借:

长期待摊费用3762

贷:

低值易耗品3960

材料成本差异198

借:

待摊费用1425

贷:

低值易耗品1500

材料成本差异75

②摊销基本生产车间本月应负担的低值易耗品价值

借:

制造费用104.5

贷:

长期待摊费用104.5

③摊销修理车间本月应负担的低值易耗品价值

借:

辅助生产成本79.17

贷:

待摊费用79.17

④借:

营业费用206

管理费用618

贷:

低值易耗品800

材料成本差异24

4.表3-3

外购动力分配表

2003年7月单位:

应借账户

(费用成本工程

直接计入)

分配计入

分配率

合计

生产工时

分配金额

基本生产

A产品

直接材料

22000

0.25

5500

5500

产品B

直接材料

10000

0.25

2500

2500

辅助

小计

32000

0.25

8000

8000

修理车间

电费

400

400

生产

运输车间

电费

120

120

小计

520

520

制造费用

电费

200

200

管理费用

电费

520

520

营业费用

电费

160

160

合计

1400

9400

借:

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5500

---B产品2500

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400

---运输车间120

制造费用200

管理费用520

营业费用160

9400

银行存款:

贷.

5.表3-5

工资费用分配表(含计提职工福利费)

2003年7月

计提职工资费工间接计入工资费用费用成本应借账户()直接计入

工资费用生产工时分配率工程分配金额用合计福利费

直接人工A产品基本5826.83.2161750041620750024120

生产直接人工B产品4001.23.2165000285801250016080

(一车间)小计982840200702003.21612500

直接人工产品C基本427016500305001400055003

直接人工产品生产D329045001000013500323500

(二车间)小计75603

30000

10000

2400054000

辅助发电车间直接人工82659005900

直接人工修理车间生产72852005200

小计15541110011100

制造一车间工资47634003400

工资二车间36426002600

费用小计84060006000

管理费用公司经费64446004600

管理费用销售机构经费112068006800

应付福利费12001200

合计15390083700

21546

(1)借:

现金153900

贷:

银行存款153900

(2)借:

应付工资153900

贷:

现金153900

(3)借:

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A产品41620

--第一车间—B产品2858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