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747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16学时。

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

考试。

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5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40%)组成,平时表现占10%。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

篇章

内容

总学时数

第一篇

范畴

1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二章

信用

1

第三章

金融

1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1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

1

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1

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述

1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1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述

1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1

第十章

中央银行

1

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1

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1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1

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

第十五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第五篇

金融监管

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

第六篇

农村金融专题

第二十章

农村金融专题

注:

未表明学时部分供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程简介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二、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三、货币流通

四、货币的权势与无货币的“理想”社会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

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

四、用纸做的货币

五、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六、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七、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

八、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

第四节货币的职能

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二、货币单位

三、货币购买力

四、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五、支付手段

六、流通中的货币和货币需求

七、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八、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汇率

第五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二、币材的确定

三、货币单位的确定

四、金属货币的铸造

五、本位币和辅币

六、对钞票和存款货币的管理

七、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八、金本位的发展史

第六节国际货币体系

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三、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和浮动汇率制

四、货币局制度

五、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六、美元化

七、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八、对货币制度主权的挑战

第二章信用

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一、什么是信用

二、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三、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四、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

第二节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信用经济”

二、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三、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四、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五、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六、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七、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

八、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九、资金流量分析

第三节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三、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四、商业信用在中国

五、银行信用

六、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

七、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八、国家信用

九、消费信用

十、国际信用

第四节股份公司

一、股份公司

二、股份公司与信用

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四、股份公司在中国

第三章金融

第一节“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

一、“金融”这个由中文组成的词所涵盖的范围

二、西方人对finance的用法

三、比较“金融”与“finance”

第二节金融范畴的形成及界定

一、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三、金融范畴的扩展

四、金融体系

五、对金融范畴的界定

第三节金融学科体系

一、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

二、货币银行学

第四章利息和利率

第一节利息

一、人类对利息的认识

二、利息的实质

三、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四、收益的资本化

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及其系统

二、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三、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五、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

六、年率、月率、日率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一、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三、现值与终值

四、现值的运用

五、竞价拍卖与利率

六、利率与收益率

第四节利率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三、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

四、利率管制

第五节利率的期限结构

一、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

二、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三、到期收益率

四、收益率曲线

第六节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环境

二、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第五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 外汇

一、外汇界说再释

二、外汇管理与管制

三、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

四、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汇率

二、汇率牌价表与标价法

三、单一汇率与复汇率

四、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

五、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

六、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

一、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二、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三、汇率与利率

第四节 汇率的决定

一、关于汇率的决定

二、国际借贷说

三、购买力平价说

四、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在计算人均GNP中的差异

五、汇兑心理说

六、货币分析说

七、金融资产说

第五节 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一、汇率与进出口

二、汇率与物价

三、汇率与资本流出入

四、汇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五、汇率风险

第六章金融市场概述

第一节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一、什么是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中交易的产品、工具——金融资产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四、金融市场运作流程的简单概括

五、金融市场的类型

六、我国金融市场的历史

第二节货币市场

一、票据与贴现市场

二、国库券市场

三、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

四、回购市场

五、银行间拆借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一、股票市场

二、我国股票交易的发展

三、长期债券与长期债券市场

四、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第四节衍生工具市场

一、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

二、远期和期货

三、期权

四、互换

五、衍生工具由简至繁的演变

六、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

第五节投资基金

一、投资基金及其发展历史

二、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三、私募基金

四、基收益金与增长基金

五、货币市场基金

六、对冲基金

七、风险投资基金

八、养老基金

第六节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

一、外汇市场的概念与功能

二、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方式

三、我国的外汇市场

四、黄金市场的历史发展

五、黄金市场的金融功能

六、我国的黄金流通体制改革

第七节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一、风险资本

二、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及其作用

三、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

四、创业板板市场

第八节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二、欧洲货币市场

三、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演进和格局

四、国际游资

第七章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一节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

一、有价证券的面值与市值

二、证券价格指数

三、市场效率的定义

四、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五、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第二节证券价值评估

一、证券价值评估及其思路

二、债券价值评估

三、股票价值评估

四、市盈率

第三节风险与投资

一、金融市场上的风险

二、道德风险

三、关键是估量风险程度

四、风险的度量

五、资产组合风险

六、投资分散化与风险

七、有效资产组合与最佳资产组合

第四节资产定价模型

一、资产定价模型要解决的问题

二、资本市场理论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五节期权定价模型

一、期权价格与期权定价模型

二、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模型

三、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

第六节无套利均衡与风险中性定价

一、关于金融市场的均衡

二、金融产品的可替代性

三、复制与无套利均衡分析

四、金融市场均衡的特点

五、风险中性定价

第八章金融中介概述

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

一、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

二、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

三、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一、西方国家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构成

二、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

三、其他金融机构

四、发展中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特点

五、跨国金融中介

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

三、国有商业银行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五、其他商业银行

六、投资银行、券商

七、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八、信托投资公司

九、财务公司

十、金融租赁公司

十一、邮政储蓄机构

十二、保险公司

十三、投资基金

十四、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十五、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必然性

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

二、国际清算银行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四、世界银行

五、亚洲开发银行

第五节中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及改革开放后的改革

一、建国前夕的金融体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三、“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四、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期的金融改革

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

二、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

三、现代银行的产生

四、旧中国现代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

五、商业银行的作用

六、“金融资本”与垄断

七、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四、银行卡业务

第三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一、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分业经营与传统的混业经营并存

二、美日等国从强调分业到转变方向

三、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

第四节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浪潮

二、避免风险的创新

三、避免风险与资产业务的证券化

四、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

五、网络银行

六、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七、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五节不良债权

一、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

二、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及其成因

三、债权质量分类法

第六节存款保险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与问题

三、存款保险制度引进我国的问题

第七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一、存款货币银行是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三、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四、我国现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五、备受重视的风险管理及理念

六、银行的内部控制

第十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一、中央银行的初创和发展

二、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及其职能

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第三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一、支付清算系统和中央银行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

二、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三、“结算”和“清算”

四、常用的清算方式

五、票据交换所

第十一章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的相互关系(自学略)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文书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三、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四、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前提

五、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六、扩展的存款货币创造模型和创造乘数

七、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第三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关于“现金”的再说明

二、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三、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的必须不断得到补充

四、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五、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

六、基础货币

七、货币乘数

八、发行收入与铸币税

第四节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第十三章货币需求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二、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三、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五、后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六、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七、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八、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运用

第二节货币需求的面面观

一、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

二、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三、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

四、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应如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

五、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

第三节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

一、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二、资产选择

三、中国城乡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

四、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

五、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

第十四章货币供给(以下章节代学生自学)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一、货币供给问题述要

二、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

三、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四、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五、外国的和IMF的M系列

六、中国的M系列

七、M1/M2——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八、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九、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

第二节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一、计划体制下的直接调控和市场体制下的间接调控

二、公开市场操作

三、贴现政策

四、法定准备率

五、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六、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

七、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九、规模管理

十、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第三节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一、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

二、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四、隐蔽赤字

五、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六、或有债务

第四节有关货币供给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货币供给市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二、“超额”与“失踪”

三、一个破解货币超额的模型

第十五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二、货币均衡与利率

三、市场总供求

四、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五、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六、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七、市场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

八、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九、紧缩效应

第二节总供求均衡模型AD-AS

一、AD-AS模型

二、总需求曲线AD

三、总供给曲线AS

四、曲线AD与曲线AS的位移

第三节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一、反通货膨胀的“平衡”观

二、市场总供需均衡是“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

四、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一节 国际收支

一、什么是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与国际储备

一、国际收支失衡

二、几种收支差额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四、国际收支的平衡——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

五、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六、国际储备的作用

七、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八、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三、我国的利用外资

四、外债和外债规模

五、我国的境外投资

六、资本外逃

第四节 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

一、贸易收支中本币资金与外汇资金的转化

二、资本收支与本币资金

三、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

四、中央银行的外汇操作

第五节 对外收支与市场总供求

一、外汇收支与市场总供求

二、外汇收支的调节作用

三、汇率对总供求的影响

四、国内经济是基础

第十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一、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二、对通货膨胀概念的诠释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四、通货膨胀的度量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一、强制储蓄效应

二、收入分配效应

三、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四、比价的变动与不同经济集团利益的调整

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六、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

七、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涨

八、有没有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

一、成因和治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需求拉上及其治理

三、成本推动说

四、供求混合推动说

五、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

第四节通货紧缩

一、经济改革中令人困扰的问题——物价持续上涨及其突然消失

二、对通货紧缩的种种解释

三、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四、通货膨胀是不稳定,通货紧缩也是不稳定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何谓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

三、我国对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

四、货币政策的目标:

单目标与多目标

五、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六、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

七、通货膨胀目标制

八、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九、相机抉择与规则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一、货币政策工具

二、中央银行控制信用的行政性手段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五、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二、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三、透明度和取信于公众问题

四、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六、“复归”与“启而不动”

七、“软着陆”与“适度从紧”

八、“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治理通货紧缩

第四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一、配合的基础

二、配合模式

三、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比格局的变化

第五节 汇率政策

一、人民币是应贬值还是升值

二、米德冲突与“政策搭配理论”

三、克鲁格曼三角形

四、我国的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选择问题

五、从国际角度对人民币的战略思考

第六节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政策协调

一、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

三、政策协调的层次

四、以规则为基础的协调和相机抉择的协调

五、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障碍

第十九章金融监管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一、金融监管及其范围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三、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四、金融监管成本

五、金融监管失灵问题

第二节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

二、金融业自律

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第三节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一、金融国际化

二、金融风险的国际化

三、金融国际化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

四、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

五、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

六、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七、国际协调组织

八、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

九、金融监管国际协调面临的困难及其前景

第四节银行国际监管

一、《巴塞尔协议》

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第二十章农村金融专题

一、农村金融概述(农村金融的特点)

二、农村金融体系

三、农业金融业务与组织创新

四、国外农村金融制度简介

五、参考书

1.马克思.资本论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2

3.[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

4.尚明.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刘鸿儒.刘鸿儒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6.戴相龙.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年.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王广兼,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8.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

10.黄达,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王广兼,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2.陈彪入,国际金融个爱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3.刘鸿儒,社会主义货币和银行问题,北极光内,中国金融出版社1980

14.赵海宽,货币银行概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15.李崇准,黄宪,西方货币银行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16.林继肯,夏德仁,货币供应管理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17.尚明,当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18.周骏,王学青,货币银行学原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19.周升业,曾康霖,货币银行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20.周升业,孔祥毅,中国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

21.江其务,银行信贷管理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22.邓乐平,中国的货币需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3.周延军,西方金融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1992

24.郑先炳,宏观金融管理有效性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25.郑先炳,货币供求均衡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

26.胡章宏,金融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27.曹龙骐,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第2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8.曹龙骐,金融特点探索,程度,西南财经的啊学出版社,1998

29.曹龙骐,郑建明,跨世纪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香港,香港历志出版社,1999

30.[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TheEconomicsofMoney,BankingandFinancialMarket).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1.[美]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Finance).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2.[美]莱.威.钱德勒,斯.姆.哥尔特菲尔特.货币银行学(TheEconomicsofMoneyandB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