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5080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循环经济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学.docx

《循环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经济学.docx

循环经济学

 

结课大作业

 

循环经济学

 

 

学生姓名

胡珂

学生学号

10590206

专业班级

10市场营销2班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2年11月22日

 

第一、二部分文献检索与阅读笔记

1、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

1.1文献信息

作者:

李阳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文献类型

论文

1.2读书笔记

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系统地评价和解析,为全面理解循环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说明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我国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概论

2.1文献信息

作者:

黄海峰,李沛生,张阿玲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文献类型

书籍

2.2阅读笔记

本书内容为: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循环经济实践的开展,对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针对各个行业的特别是对第二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提高。

本丛书涵盖了钢铁、轻工、包装、纺织、石油、化工、电子、环保、城市垃圾、新型材料等多个产业,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第二产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中国第二产业各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分析了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逐步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自技术、机制、金融支撑体系和回收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我相信,该丛书的问世将进—步促进对第二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研究,为相关产业部门、决策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为基层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可操作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向导。

3.循环经济学原理

3.1文献信息

作者:

高欣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文献类型

书籍

3.2读书笔记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与搞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作为关系到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

发展循环经济可有效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再生循环率,减少资源开发,并达到污染物少排放的目的。

循环经济以资源回收利用与清洁生产技术为主要载体,转变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线形经济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从而形成一种与地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在全国起步较早,是最早建立和实施危险废物五联单与经营许可证制度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探索,上海在控制固体废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初步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法规,建立了一些废物收集、运输系统和处理处置设施,使废物不适当、随意处置的状况得到了控制,积累了一些经验。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还须不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经验,进行优劣势分析比较,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吸收国内其他地区好的做法,也向别的地区传输好的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本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就上述内容加以论证,分别阐述了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固体废物管理、回收与利用有关政策、现状及发展方向,通过国内外比较分析,进而提出关于上海市循环经济建议对策,初步勾画出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

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循环经济理论概述、第三章上海市工业固体废物现状分析、第四章至第六章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比较分析及对策措施、第七章结论。

4.包装产业与循环经济

4.1文献信息

作者:

李沛生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文献类型

书籍

4.2阅读笔记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包装,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定义、内容与措施;我国包装产业现状与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包装的对策;我国包装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等。

5.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5.1文献信息

作者:

徐小力编著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文献类型

书籍

5.2阅读笔记

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开辟新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可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将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本书共分七章,从我国循环经济展望、推进清洁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措施、推进洁净燃煤减排、发展清洁新能源、促进减排工作、其他污染物减排控制等内容,进行全面和具体地实操性介绍。

书中汇集了大量可借鉴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实际应用图表和典型案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本书既对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又可针对企事业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6.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战略举措

6.1文献信息

作者:

刘炜陈景新

来源:

XX文库

文献类型:

论文

6.2阅读笔记

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及消费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举国上下的协调一致,作为基本国策全面实施。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体制。

在当前复杂艰巨的情势下推进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7循环经济学论文-论循环经济

7.1文献信息

作者:

不详

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网

文献类型:

论文

7.2阅读笔记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3R——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改变传统意义上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以单线流动经行的特征,而提出以让物质进行循环和使能量进行充分利用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资源高效的使用和物质循环的利用,实现三废污染物品的低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的标准。

它指导我们经济发展不以污染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而是将生产的清洁化与对于在传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的回收与利用,从而实现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目前是分为四个层面来进行的,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

8循环经济与发展绿色物流研究

8.1文献信息

作者:

王倩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文献类型

书籍

8.2阅读笔记

本书通过分析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产生的共同理论背景,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论述了绿色物流及其特征、成因、系统组成和国内外的发展实践、并对绿色物流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测度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此基础上,从山东省循环哥特、循环农业、循环第三产业和现有法律法规方面,对山东省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发展的整体情况作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等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山东省GDP增长情况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建议。

9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9.1文献信息

作者:

袁丽静著

出版社: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文献类型

书籍

9.2阅读笔记

本书由袁丽静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

作者对此紧迫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系统而深刻地论证了循环经济的现代经济学属性和融入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结合循环经济在我国推广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明确了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作用,并在分析技术创新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支持系统。

10德国循环经济研究

10.1文献信息

作者:

黄海峰,刘京辉等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文献类型

书籍

10.2阅读笔记

本书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注重宏观理论分析与微观案例论证的结合,以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总体上高度概括了德国循环经济的特点;追述了德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程;从法律、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同角度剖析了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选择了德国企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及部分重点行业的案例;探究了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非物质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发展对策。

第三部分文献综述与选题

以上文献分别从能源的再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概念内涵等一系列的方面论述了实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作为一种新的趋势,循环经济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无论是传统的平面设计、日用产品设计领域,还是新型的电子设计领域等,循环经济都发展迅速。

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实现能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走向和谐发展道路的捷径。

从以上文献可以知道,循环经济包括产业共生理论、清洁生产理论、生命周期评价理论、零排放理论、逆生产理论六大理论。

那么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下面我就以“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为题,来研究国内循环经济学的发展。

第四部分论文题纲

1、论文题目: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

二、论文纲要

1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的分析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2.1制定和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2.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公众参与水平

2.3从发展规划入手加强宏观导向

2.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5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3结语

第五部分论文正文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

循环经济理念是在资源循环利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则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过程中提出来的。

它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物质的功效价值循环利用为特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资源,重构经济活动生态化的经济再生产过程。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人们在依靠传统生产模式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代际危机后,经过深思熟虑所确定的人类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循环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观念、制度、机制、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文章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Summary

Theconceptofcirculareconomyistheresourcerecyclingprocessofpractice,theconcep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theprocessofreflectionofthetraditionaldevelopmentmode.Itisbasedonecologytheoryasaguide,theefficacyofthevalueofthematerialrecyclingischaracterizedbyfulluse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capacityresources,ecologicalreconstructionofeconomicactivityeconomicreproductionprocessinanenvironmentallyfriendlyway.Thedevelopmentofcirculareconomyisanimportantwaytoachievesustainabl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peoplerelyontraditionalmodesofproductioncannotsolvetheincreasinglyseriousecologicalcrisisandpost-crisisintergenerational,determinedaftercarefulconsiderationthehuman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CirculareconomyinChinaisstillinitsinfancy,facingthefactorsoftheideas,systems,mechanisms,technologyandotheraspects.Articleforth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thedevelopmentofcirculareconomyanditsconstraints,put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ofChina'scirculareconomy,itisrecommended.

关键词:

循环经济,制约因素,思路与对策,经济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circulareconomy,constraints,ideasandstrategiesofsustainableeconomicdevelopment

前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3R——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改变传统意义上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以单线流动经行的特征,而提出以让物质进行循环和使能量进行充分利用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资源高效的使用和物质循环的利用,实现三废污染物品的低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的标准。

它指导我们经济发展不以污染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而是将生产的清洁化与对于在传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的回收与利用,从而实现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着手进行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快速发展之后,今天,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突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已明确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但是,由于受传统能源利用结构、自然资源价格等一系列经济、法律制度安排的影响,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正文

1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的分析

1.1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

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

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

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事实上,对资源回收利用是大有可为的。

以电子产品为例,如今,废旧电子产品已成为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垃圾”正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

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局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电视机社会保有量约为3.5亿台,洗衣机约为1.7亿台,电冰箱约为1.3亿台。

这些电器大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家庭的,按正常的使用寿命10~15年计算,从2003年开始我国将迎来一个家电更新换代的高峰。

进入更新期的电视机平均每年500万台以上,洗衣机平均每年500万台,电冰箱每年约400万台,每年将淘汰约1500万台废旧家电。

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许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可供回收的有用资源。

废旧电器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如金、银、铜、锡、铬、铂、钯等贵金属。

美国环保局确认,用从废家电中回收的废钢代替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新钢材,可减少97%的矿废物,减少86%的空气污染,76%的水污染,减少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74%的能源,而且废钢材与新钢材的性能基本相同。

目前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未形成产业规模,缺少技术研发。

我国在废物的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第四产业/静脉产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产业规模,会较大地缓解我国资源紧缺、浪费巨大、污染严重的矛盾。

1.2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制尚不健全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强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制定了综合性或单项的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的法规。

日本2000年颁布《促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从法制上确立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行动规则,日本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有基本法、综合性法律,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3个层面。

在立法体制上采取基本法统领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

这是日本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的最重要保证。

我国2008年公布了《国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但相应具体的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因而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

(二)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需进一步深化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传统增长模式转变为“资源一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可持发展理念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应用。

一些人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没有真正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还待加强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才具生命力,但是循环经济不是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也就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这是市场机制自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就当前而言,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共享机制还没有普遍形成。

因而,政府对循环经济调控力和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内在动力应进一步加强。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应积极借鉴国际上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和方法。

为保证循环经济的顺利推进,我国现阶段应采取以下战略举措:

2.1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市场制度,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

循环经济市场制度是指以价格为杠杆,以激活工业经济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中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规范工业经济个体行为的约束和激励制度。

其一,价格改革。

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其二,补贴改革。

利用符合WTO法律框架的补贴改革来推动规划的实施,取消扭曲能源、资源价格的补贴。

其三,税费改革。

提高企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征收特别消费税,对不利于环境的能源、一次性木筷、塑料包装袋等征收特别消费税;推动居民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全面实行电池、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非日光灯管、饮料容器等的押金返还制。

2.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公众参与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主要障碍是观念和认识问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要求全社会所有成员从我做起,共同参与。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各地区、各部门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特别是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发展循环经济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

大力宣传《循环经济促进法》,着力培养人们节约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物质的意识;对企业界要宣传和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对公共管理部门,要积极倡导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提高政府和社会团体的绿色消费意识与表率作用;搞好循环经济专业人才培训,重视专业人才在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

2.3从发展规划入手加强宏观导向

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和重大项目等各项工作中,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

尽快推动国土综合规划工作,做好空间规划,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与交通模式,是宏观层面上的、带有根本性的资源节约手段,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的特点,合理调整我国经济的区域布局,建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

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发展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

2.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应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要搞好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企业层面的集约型增长模式,要建立生态工业园,或其他形式的企业共生模式,使各企业间形成梯次开发的良好格局,形成废弃物生产的企业群体,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结论

发展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理论界、非政府组织、公众共同努力,从公共意识、法制环境、市场机制、政府引导、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推进,积极创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村镇、绿色城市、绿色省区,进而在我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经济、自然、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的和谐社会。

希望政府能够在发展循环经济这项重要工作上做大、做细,不仅让制定的法律更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能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节约和循环,从而能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也希望政府能够放轻对GDP增长率的一味追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循环生产和节约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循序渐进地、全面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梅,任勇,陈燕平.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

137-142.

[2]耿飞燕.静脉产业:

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经济前沿[J],2004,(9):

23-26.

[3]张天柱,石磊.循环经济力担经济模式转变重任〔N〕.中国环境报,2004-5-27.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孟赤兵.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6]齐建国.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J〕.学习与探索,2005,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