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848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循环经济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1.docx

《循环经济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经济1.docx

循环经济1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这四个“更”是循环经济的精神实

关于循环经济立法的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需要权威的法律手段作为支撑、保障和引导。

如何结合循环经济内在规律和我国特有国情,制订一部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关键和保障。

为此提出如下立法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自上而下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和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分解为具体年度目标,纳入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把各级政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作为其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各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其政绩考核的标准。

特别要加强对乡镇和农村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乡镇、村两级组织的作用,逐步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二)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其发展。

一是循环经济作为政府的重点投资领域,现阶段,国家的财政支持,将是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资金来源。

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并把其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

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在贷款上予以支持。

加大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建立绿色财政补贴制度,对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在成长初期,特别是因新产品的研发而出现暂时亏损,或新产品为打入国际市场而出现的暂时亏损予以财政补贴。

二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手段,通过经济政策导向,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利用价格杠杆扶持循环型企业发展,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制度。

三是建立绿色采购制度。

各级政府要起表率作用,通过绿色采购计划拉动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并影响社会公众。

同时,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三)注重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循环经济意识。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

要充分发挥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媒体,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和重大意义,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让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和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循环型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通过形式多样地开展发展循环经济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引导公众优先采购和使用可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

循环经济促进法应当明确规定公众参与建立循环型、节约型社会的内容、渠道、方式,鼓励和支持公众的创造精神,逐步建立起公众参与、公众受益、公众监督下的生态文明。

(四)依靠科技进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先进的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技术进步。

在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对循环经济技术领域的项目,特别是环保产业的项目,要予以大力支持。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积极研究开发循环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如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把对环境污染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并且把着眼点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生态工业园,通过试验示范,建立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科技资源,产学研联合,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自主创新,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及回收处理、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依靠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开展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

   (五)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奖惩激励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强使用经济激励机制等手段,出台扶植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政府激励是指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除应当承担管理和监督职责外,更应通过法律设立各种激励制度,采取各种奖励措施,对循环经济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生产者、消费者实施表彰和奖励,以促进更多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活动中来。

这些法定激励手段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优先采购等。

一是要通过建立“奖励基金”和采用各种奖励办法,始终不停地鼓励社会各方面进行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实践与探索,对使用再生资源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促进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发展和扶植实行循环生产模式的新兴产业;二是通过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对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及购买再生资源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促进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可逐步取消对资源和能源的补贴,以减少其过度使用与消费;对环境、资源使用者视其使用程度或污染程度开征环境税,以厉行节约,保护环境;三是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筹集建设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在招商引资和加工制造业的转移中,要坚持对国内外各行业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其优惠政策要纳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防范高能耗、重污染项目的引进,亦不向周边城市转移;四是加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制度建设,扶植园区信息中心、废物处理中心建设,促进园区生态链的实现;五是要尽快建立绿色GDP考核目标管理体系,把“单位GDP能耗”作为考核体系的重要指标。

六是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不作为原料送入下一个生产环节给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的企业课以重罚。

七要遏制法人犯罪。

针对环境与资源问题法人犯罪特点突出和危害较大的实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予以严惩,把环境的污染、资源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避免提高了的经济效益被过大的生态、社会代价所抵消。

   (六)、建立相关依托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的机制。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和群众性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要求,立足农村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建立各具特色农村专业协会,把依托专业协会宣传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农民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利用协会根植基层、会员多、联络广、在群众中威信高的优势,充分发挥协会作用,要求各个专业协会把科普宣传、推广循环经济应用技术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以引导农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同时,我国也应建立一些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的具有媒介性质的中介组织。

非赢利或微利的中介组织可以起到政府和企业起不到的作用,他在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生产厂家、商业企业和垃圾回收部门间架起一个桥梁,促进有回收产品和包装废物意愿的企业联成网络,并发布废品回收信息,从而使个人、企业、政府联结为一体,加强交流,调剂余缺,推动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七)抬高门槛,严格立项,打造工业农业循环经济共赢的利器.

   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有立法保障,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到政府主导、企业自律、人人参与。

对于有背于循环经济的行为加以限制,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行为加以鼓励和规范。

把符合循环经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各类工程、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中,实现资源和废物的跨产业循环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使工业、农业和消费构成大的循环圈。

要使循环经济在资源型工业项目中具有一票否决权,不做循环经济规划的项目将一律不能通过审批。

在项目审批、产业园建设、工业园建设都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对高消耗、低产出,污染重的企业,应敢于承受经济增长的压力,不惜放慢发展速度,也要尽快淘汰出去,同时抓紧将循环经济的技术搞上去。

   (八)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全面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推广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杆等综合利用率;严格控制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广净化沼气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积极推广“九节一减”农业应用技术,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产无公害食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提倡生产有机食品;推进集约经营,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鼓励畜禽集中养殖,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渔业养殖污染物的生态化处理;继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洁化美化农村环境。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要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促进农村沼气池的发展,使大中型沼气池和农村家用沼气池在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下,逐年扩大,迅速发展。

用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可以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循环利用,科学地发展经济。

   (九)加强回收立法,使回收产业尽快成为新型产业。

有关部门预测,近一两年内我国家电产品将大批更新。

据社会保有量测算,进入更新期的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平均每年将在400万台以上。

废旧产品如不经妥善处理,将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

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及再资源化问题已引起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而这一问题在我国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仅从我国废旧家电处理的渠道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来说,就存在诸多问题,如:

资源回收率低;回收利用的工艺技术落后,经常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产品回收投入严重不足,企业无资金事先投入科研,国家也没能集中财力、人力建立批量回收示范工程。

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效回收废旧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已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加强立法工作,强制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实现废旧产品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其次,使回收产业尽快成为新型产业,必须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国家要加强政策扶持,增加投入,做好回收产业化的系统规划、布局和准入制度,第三、国家应在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我国应建立废旧物可循环名录,赋予企业回收处理废旧物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废旧物处理报告制度。

另外政府对企业的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利用等全过程应予以监督管理和指导。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新经济时代,而在这个世纪初,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空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借鉴和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循环经济建设服务。

发展循环经济,人类文明形式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未来社会必然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循环经济带来新的产业机遇

发展循环经济会带动环境产业发展,也会促进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

此外,节能降耗产品、可再生能源、健康产业、服务经济也将获得发展

   循环经济不仅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而且还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不仅能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且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产业产品调整方向。

深化这一认识,有利于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发展循环经济中去。

   发展循环经济会带动环境产业。

不同于一般的环保产业,环境产业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面向末端污染控制的产业,二是面向洁净生产技术的产业,三是面向绿色洁净产品的产业,四是面向生态环境功能服务的产业。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成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

   发展循环经济也会促进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废弃物再生利用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据美国全国物质循环利用联合会公布的数字,全美共有5.6万家公私企业涉及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为美国人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为员工支付的薪水总额达370亿美元。

据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机构协会提出的“循环型社会构想”,到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新的环境保护产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

这一产业在我国有很大潜力。

   节能降耗产品也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项目标。

只有前两项是定量目标,一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从中不难看出,开发生产节能降耗产品的市场很大。

   可再生能源也是一个有望获得大发展的新产业。

国家发改委宣布,未来15年国家将投资1.5万亿元来发展可再生能源。

这方面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许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正在对可再生能源组织攻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健康产业也应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益保障的产业,与人人有关,因此市场需求无限,商机无限,也与循环经济密切相关。

   此外还有服务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要转变两种模式,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这两种模式的转变都要有发达的服务经济做基础。

可以说,服务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途径;而循环经济理念又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继《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本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深圳加紧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

日前,该市又针对建筑节能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出台了两部专项法规。

更多的循环经济专项配套法规将陆续推出。

  政府项目充当节能表率

  新出台的两部法规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下称《节能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下称《环保条例》),都将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深圳的设想,该市的循环经济法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作为纲领性法规的《条例》;二是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配套法规;三是与前两个层次相配套的各项实施办法、标准、指标、目录等具体规范。

《节能条例》、《环保条例》的出台,正是对该体系第二层次的填充。

  《节能条例》实施后,深圳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将在建筑节能上充当表率。

这一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应载明有关建筑节能的要求。

而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符合该条例有关建筑节能规定的,将不被批准。

  建筑节能力推太阳能

  深圳还有意借助《节能条例》推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该条例规定,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新建12层以下住宅建筑,应为全体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

不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在报建时向主管部门申请认定后予以公示。

否则,不得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深圳市节能协会技术部主任秦小兵表示,深圳年均光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利用上并不理想。

但他认为《节能条例》的相关规定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深圳很少有低于12层的新建住宅楼”。

  

  环境污染最高可罚百万元

  同时出台的《环保条例》则更引人关注。

该条例直到二审时仍采用较大市立法的形式,三审时方改为特区立法形式。

深圳市人大法制委主任陈涤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突破上位法的限制,以便于创设一些新的规定,包括提高行政处罚力度等,因为“对投入资金巨大的项目,原有的处罚不足以起到威慑作用”。

  在处罚力度上,《环保条例》依照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的多少设定了分级处罚的规定,其中包括:

建设项目单位若未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评价文件未经审批,就擅自开工建设或投入生产、经营或使用的,除被责令停止建设、生产、经营、使用的行为外,还将根据项目投资总额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罚单最高可达100万元。

而若按原先以较大市立法形式草拟的规定,这一处罚上限仅为10万元。

  此外,《环保条例》还引入了环境影响回顾评价和检察机关支持环境污染诉讼的制度。

陈涤表示,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事前预测,准确与否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同时也缺乏后续监督。

回顾评价制度确立后,对已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且已正式投产的项目,环保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委托专业机构对其进行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二、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

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如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十五”期间,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目标是2000万吨,相当于石油消费量的近1/10;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造纸工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九五”期间我国木材年节约代用量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消费量的20%。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另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

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

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

“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的影响。

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

发展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如采用符合国际贸易中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法规与标准,扫清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障碍;研究建立我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包括节能产品认证、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包装物强制回收利用制度,及建立相应的国际互认制度等。

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产业

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是遵循生态规律,实行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并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构成完整的经济体系。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不能照搬国外模式,也不能局限于个别产业,而应当把循环经济的一般原理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致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此,要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产业,即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办好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园

生态农业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和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促进和利用的关系。

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主要有四种功能:

一是提供各种供人们消费的绿色农产品;二是向生态工业等产业提供可再生的原材料;三是消化利用来自生活领域和其他产业的部分排放物;四是发挥净化、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一些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措施偏重于工业生产,比较强调建立生态工业园。

这在发展循环经济初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但如果没有生态农业的发展,循环经济就不能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至多只能实现工业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和行业内部的中循环。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帮助农民致富的可行途径。

从国内条件来看,许多地方可以建设大型生态农业园,但是广大农村由于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建立中小型生态农业园在技术上比较可行,也符合目前的农村经济体制。

实际上,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多种生态农业园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推行。

一是种养殖和沼气池配套组合的生态农业园。

二是以鱼塘为中心,周边种植花卉、蔬菜、水果的生态农业园。

这种模式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其他河口地区比较多见,最初由桑基鱼塘改造而成,后来根据市场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

三是动植物共育和混养的生态农业园。

根据一些动植物之间的共生性和互利性,对它们进行共育和混养,由此建立起一种生态农业园。

整个过程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肥农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

四是山林为基地、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园。

这种模式在山区比较适用。

上述四种模式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又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延伸,同整个社会经济紧密连接,构成更大的循环圈。

二、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

如果把循环经济比作一座大厦,生态农业是这座大厦的基础,那么生态工业就是它的支柱和主体。

显然,我国不能走一些西方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等实现工业化之后再去进行生态化改造,而应当把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结合起来,在对传统工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同时,加快发展以循环利用、综合利用资源为特征的生态工业。

同农业相比,在采掘、冶炼、制造等工业部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的难度较大,但是国内外企业已经创造出多种循环利用、综合利用资源的形式和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一是以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包括回收循环、互利循环、反馈循环、链接循环、分解循环等。

二是以多种方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包括对一种资源的多种用途同时加以利用、对一种资源的多种有用成分分别加以利用、对利用各种资源产生的排放物连续加以利用、将几种相关资源的利用过程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提高利用效率。

三是全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四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业。

把生态理念融入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生产之中,使各种建筑物能够充分适应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的循环运动,满足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的要求。

三、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为循环经济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生态服务业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清洁交通运输系统、绿色科技教育服务、绿色商业服务和绿色公共管理服务等部门。

生态服务业是整个循环经济正常运转的纽带和保障。

在建立清洁交通运输系统方面,要加紧研制和推广应用新型清洁交通运输工具;建设配套完善的道路设施、车站、航空港等;建立高水平的智能管理系统,优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在积极开展绿色科技和教育服务方面,要把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清洁生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充分估计和有效预防新技术应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农业中,急需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包括培育新的优质品种,探索先进种养殖技术等;在工业中,急需开发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能源资源节约上下功夫。

在大力发展绿色商业服务方面,既要把各种新产品输往消费者,又要把各种废旧产品输往生产者,从而对循环经济的运行起到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为此,不仅需要扩大商业物流范围,而且必须在商业经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