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55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鲁科版.docx

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鲁科版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

课标解读

要点网络

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掌握Cl2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特性

黄绿色

刺激性气味

有毒

比空气大

易液化

注意:

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如图所示)

2.Cl2的化学性质

(1)Cl2的氧化性表现——氧化剂

①与金属反应:

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a.与钠反应:

2Na+Cl2

2NaCl(有白烟生成)。

b.与铁反应:

2Fe+3Cl2

2FeCl3(生成棕红色烟,溶于水得黄色溶液)。

c.与铜反应:

Cu+Cl2

CuCl2(生成棕黄色烟,溶于水呈蓝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

a.与H2反应:

H2+Cl2

2HCl,

b.与P反应:

2P+3Cl2

2PCl3,PCl3+Cl2

PCl5。

③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

a.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Cl2===I2+2KCl。

b.与SO2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

c.与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2)Cl2参与的歧化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①与水反应——增白剂与消毒剂

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与水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a.新制氯水的微粒成分有三分子为H2O、Cl2、HClO,四离子为H+、Cl-、ClO-、OH-。

b.氯水保存:

棕色试剂瓶中,冷暗处放置。

②与碱反应——制漂白剂或消毒剂

a.制漂白液(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漂白液也可用于消毒杀菌。

b.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漂白粉也可用于消毒杀菌。

3.次氯酸及其次氯酸盐的性质

(1)次氯酸的三性

①不稳定性:

2HClO

2HCl+O2↑,不能单独存在,只存在溶液中。

②强氧化性

③弱酸性(比H2CO3弱)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化学方程式为NaClO+CO2+H2O===HClO+NaHCO3。

(2)次氯酸盐的主要性质

①次氯酸盐[Ca(ClO)2、NaClO]的水溶液呈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lO-+H2O

HClO+OH-。

②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③漂白粉在空气中失效的原理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O2↑。

[补短板]

(1)氯水中因HClO见光分解,随着HClO的消耗,最后成为盐酸,故久置氯水酸性增强,无漂白性。

因此,氯水要现用现配。

(2)Cl2尽管有较强的氧化性,但没有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Cl2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

(3)ClO-与Fe2+、I-、S2-、HS-、SO

等在水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4)不能用pH试纸测量氯水的pH,原因是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

(5)“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

“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ClO-+Cl-+2H+===Cl2↑+H2O。

(1)1molCl2通入足量H2O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  )

(2)过量的铁粉在少量氯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产物为FeCl2。

(  )

(3)漂白粉溶液中通入SO2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SO2+Ca2++H2O===2HClO+CaSO3↓。

(  )

[答案] 

(1)× 

(2)× (3)×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B、C中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A、B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退色 退色 先变红后退色

(2)Cl2本身无漂白性 (3)Cl2+H2O+SO

===SO

+2Cl-+2H+ (4)吸收尾气Cl2,防止污染大气

命题点1 Cl2及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1.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①AgNO3溶液 ②NaOH溶液 ③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D.①③②

[答案] B

2.如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

向KMnO4晶体中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

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

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退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退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

Fe2+>Cl-

D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说明Cl2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I2、Br2,可证明氧化性:

Cl2>I2、Cl2>Br2,但不能证明氧化性:

Br2>I2,A错误;c处先变红,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后退色,说明氯气与水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B错误;d处立即退色,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中和NaOH的原因,C错误;e处变红说明Cl2将Fe2+氧化为Fe3+:

2Fe2++Cl2===

2Fe3++2Cl-,证明还原性:

Fe2+>Cl-,D正确。

]

3.工业上漂白粉的制备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含水较少的熟石灰)中,所以工业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氯气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且全面的是(  )

A.漂白粉具有漂白性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Cl2

B.漂白粉溶液显碱性是因为其中含有Ca(OH)2

C.家庭使用漂白粉必须加入少量醋酸

D.氢氧化钙的存在可以减缓漂白粉的失效

D [漂白粉具有漂白性的原因主要是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而不是Cl2,A错误;漂白粉溶液显碱性可以含有Ca(OH)2,也可以是Ca(ClO)2水解呈碱性,B错误;漂白粉使用时可以不加醋酸,利用空气中的CO2、H2O生成HClO,C错误。

Ca(OH)2可以吸收CO2,D正确。

]

命题点2 氯水的多重性及其探究

4.(双选)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片刻后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氧水中含有的HClO具有强化性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存在

AB [C项,由于加入盐酸酸化的过程中引入了Cl-,所以根据生成白色沉淀无法说明氯水中是否存在Cl-;D项,因Cl2、HCl和HClO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加入NaOH溶液时氯水颜色消失不能说明其中有HClO存在。

]

5.(双选)在新制饱和氯水中,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通入少量氯气,

不变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的碳酸钠粉末,pH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强

D.光照过程中,有气泡冒出,溶液的导电性减弱

AC [饱和氯水不能再溶解氯气,各成分的浓度不变,A项正确;SO2+Cl2+2H2O===2HCl+H2SO4,Cl2+H2O

H++Cl-+HClO的平衡左移,HClO的浓度减小,漂白性减弱,B项错误;加入少量的碳酸钠粉末,消耗H+,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HClO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光照过程中,HClO分解,生成O2和HCl,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D项错误。

]

6.将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出两个结论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结论是哪一个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溶液中的红色逐渐退色 ①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②氯水中的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取退色后的溶液,仅加NaOH溶液,若又变红,说明结论②正确;若不变红,结论①正确

(1)氯水的多重性表现

(2)Cl2+H2O

H++Cl-+HClO平衡移动的应用

向氯水中

加入的物质

浓度变化

平衡移

动的方向

应用

可溶性

氯化物

c(Cl-)增大

左移

①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

②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盐酸

c(H+)和

c(Cl-)

增大

左移

次氯酸盐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NaOH

c(H+)减小

右移

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

Ca(OH)2

c(H+)减小

右移

制漂白粉

CaCO3

c(H+)减小

右移

制高浓度的HClO溶液

光照

c(HClO)

减小

右移

氯水需避光保存或现用现配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Cl2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装置

(2)反应原理:

(写出上述制Cl2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发生装置类型:

固体+液体

气体。

(4)净化装置:

①除去Cl2中HCl用饱和食盐水的原理是增大c(Cl-)减少Cl2与H2O的反应,即减少Cl2的溶解;

②干燥Cl2可以用浓硫酸,也可以用P2O5或CaCl2,用P2O5或CaCl2时可用的装置为干燥管或U型管。

(5)收集装置:

Cl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

(6)尾气处理:

Cl2有毒,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Cl2+

2OH-===Cl-+ClO-+H2O。

一般不用澄清石灰水的理由是Cl2在Ca(OH)2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吸收Cl2不完全。

(7)验满方法: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盛Cl2的试剂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或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l2的试剂瓶口,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退色,则证明已集满。

2.其他方法制备Cl2的原理

(1)用KMnO4、K2Cr2O7、KClO3、Ca(ClO)2等氧化浓盐酸的方法制备Cl2的反应原理。

①14HCl(浓)+K2Cr2O7===2KCl+2CrCl3+7H2O+3Cl2↑

②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③6HCl(浓)+KClO3===KCl+3H2O+3Cl2↑

④4HCl(浓)+Ca(ClO)2===CaCl2+2H2O+2Cl2↑

上述反应可以不用加热。

(2)工业制备Cl2——电解饱和食盐水

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Cl2↑+H2↑+2NaOH。

(1)足量MnO2和40mL10mol·L-1浓盐酸共热可生成0.1molCl2。

(  )

(2)为了使Cl2的生成速率大,可快速升高温度。

(  )

(3)除去氯气中HCl杂质可用饱和食盐水,也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

(4)干燥Cl2的干燥剂可以是浓硫酸、P2O5和CaCl2中的任意一种。

(  )

[答案] 

(1)× 

(2)× (3)× (4)√

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1)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收集的Cl2中含有的杂质有________。

[答案] 

(1)向上排空气收集氯气 安全瓶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入B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HCl、H2O(g)

命题点1 Cl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探究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MnO2、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所用装置(数量可满足需要,不含制气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cbe

B.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bae

C.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制备NaClO

D.实验中使用到了装置c,从其布条退色可说明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

B [为确定干燥氯气有无漂白性,需要进入到装置b中的氯气中不含HCl及水蒸气,故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除去水,为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b中,在装置b、e之间还应加装一个装置a,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A、C错误,B正确;由装置b中现象可判断Cl2有无漂白性,不需要使用装置c,且湿润有色布条退色是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引起的,D错误。

]

2.(2019·南昌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装置B也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装置B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装置C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干燥的

有色布条

干燥的

有色布条

湿润的

有色布条

湿润的

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

有色布条

湿润的

有色布条

干燥的

有色布条

干燥的

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当向D装置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后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漂粉精中Ca(ClO)2为氧化剂,氧化浓HCl生成Cl2。

(2)堵塞时瓶内气压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3)干燥Cl2无漂白性,从B中出来的Cl2不干燥,Ⅰ中布条一定退色,故应使Ⅱ为Cl2的干燥剂,Ⅲ处的布条为干燥布条。

(4)根据置换反应原理说明X2的氧化性:

Cl2>Br2>I2,进而说明非金属性强弱。

(5)I2在苯中呈紫红色。

[答案] 

(1)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除去Cl2中的HCl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d

(4)棕黄

(5)装置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有关实验装置或装置试剂作用的答题模板

发生装置   生成……或产生……或制取……

除杂装置   

性质实验装置 

收集装置   用……收集方法,利用……装置

尾气吸收装置 吸收……防止……的污染影响

命题点2 Cl2的制备与氯化物制备相结合的综合试题

3.(2019·肇庆模拟)二氯化二硫(S2Cl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

为在实验室合成S2Cl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l2粗品。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S2Cl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与过量氯气发生S2Cl2+Cl2

2SCl2;温度超300℃以上完全分解为硫和氯气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1)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S2Cl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l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若B中气压过大,A中浓盐酸不容易滴下,可在A与B之间连接一根导管,以平衡A与B内气压,使浓盐酸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滴入B中,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G为S2Cl2的收集装置,H中盛氢氧化钠溶液,水蒸气易挥发进入G中,易使S2Cl2水解,故应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3)制取Cl2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为HCl和H2O,可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再用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故C、D中的试剂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5)由已知S2Cl2与过量氯气反应生成SCl2,温度超300℃以上S2Cl2完全分解为硫和氯气,故温度过高,有副产物生成,产率降低;根据硫的熔、沸点可知,温度过高,使部分硫变成蒸气,而硫的熔点较低,易凝固,则F管有固体产生或阻塞。

(6)S2Cl2与过量氯气反应生成SCl2,温度超300℃以上S2Cl2完全分解为硫和氯气,所以S2Cl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SCl2和S(或Cl2);根据信息,温度控制不当,则会生成氯气和硫,S2Cl2与Cl2反应会生成SCl2,所以为了提高S2Cl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氯气的流速要恰当,滴加浓盐酸的速度不要过快。

[答案] 

(1)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或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MnO2+4H++2Cl-

Mn2++Cl2↑+2H2O (3)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4)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导气冷凝 (5)产率降低(或有副产物生成)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收集S2Cl2 (6)SCl2 Cl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滴加浓盐酸的速度不要过快

涉及Cl2或氯化物制备的实验问题

(1)注意Cl2净化试剂选择;

(2)注意Cl2的尾气处理和防倒吸问题;

(3)制备的氯化物易潮解、水解时,要注意氯化物制备装置前后要加干燥装置(如制备FeCl3、AlCl3、S2Cl2等)。

含氯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及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