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5893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docx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

正确使用词语考点相关语法知识补充资料

实词

  实词是具有比较具体实在的意义、能够在句法结构中充当成分的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有以下类型: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前面六类一般都可以进入句子与其他词语相结合;后面两类即“拟声词和叹词”没有组合功能,不能与其他词语组合应用,只能充当独立成分或者独词句。

(一)名词:

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例如:

人都来全了。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2、名词的类型

①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

  (一棵)树 (两盘)磁带 (三头)牛 (八辆)卡车 (九朵)玫瑰

  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

例如:

  (一批)衣物 (一些)马匹 (一些)青年 (一部分)群众 (一部分)船只 

②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

例如:

作风 道德 境界 气氛 风尚 思想 心灵 灵感 党性 友谊 观念 想法 

原因 内容 形式 政治 文化 社会 革命 欲望 力量 交际 裨益 师资

③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

中国 北京 香港 渤海 泰山 长城太阳 火星 地壳 国务院 葡萄糖酸钙

李白 鲁迅 钱学森 诺贝尔 爱因斯坦中文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央电视台

④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例如:

春天 秋天 春节 元旦 清明 中秋 早晨 晚上

今年 明天 周末 来年 来日 刚才 今天 昨天课外 目前 开端 开始 现在 星期天 

  时间名词是名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时间名词与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外,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

例如:

    [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

医生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他[晚上]不到十点钟就睡觉。

⑤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例如:

近处 远处 高处 低处 明处 暗处 周围 附近学校 食堂 教室 会议室 图书馆 故宫 南京 济南

⑥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Ⅰ方位名词的种类根据构成成分的不同,方位名词可以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两类。

  单纯方位词:

东 南 西 北 前 后 左 右 里 外 中 内 间 旁 上 下

  合成方位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前加型:

在单音节方位词前面加上“之”“以”所组成。

    之上 之下 之前 之后 之里 之外 之内 之中 之间

    之东 之南 以上 以前 以外 以内 以东 以西 以北

  B、后加型:

在单音节方位词后面加上“边”“面”“头”所组成。

    上边 左边 东边 南边 前边 外边 里边 旁边 东面 

    西面 背面 里面 外面 前面 上头 前头 后头 里头

  C、对举型:

两个表义对立的单音节方位词连用为合成方位词。

    左右 上下 前后 南北 东西 内外 里外 

  D、其他类型:

底下 跟前 面前 里4头 开外 头里 当中中间

Ⅱ方位名词的语法功能

  方位名词可以和时间处所名词组成方位短语充当主语或宾语;具有名词的共性,即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

但与一般名词相比,差异表现在:

第一,方位短语的重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

第二,大多数方位名词能受“最”的修饰,少数能受“极”、“很”的修饰。

例如:

最上面 最右边 最北边 最里头 最外头 最底下极左 极右 很左 很右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能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

1、动词的语法特征动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

例如:

那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塌了。

故障排除了。

我们明天出发。

    

绝大多数动词能带宾语。

例如:

买饭 作画 挖坑 蒸馒头 看电影 盖房子 说英语 装箱子

喜欢唱歌 打太极拳 展开调查 自愿献血 热爱劳动

2、动词的类型根据语法特征及所表示的意义,动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一般动词指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动词,具备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是典型的动词。

例如:

看 听 说 问 停 装 修 住 坐 走 跑 做 是 批评 宣传 游泳 学习 订正 提高 朗诵 注意 留神保护 绿化 简化 计算 帮助 普及 道歉 开幕 阅读动员 服务 唠叨 增加 联欢 暗示 预防 相信 拒绝

②心理动词是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

例如:

爱 怕 恨 猜 料 喜欢 羡慕 希望 

讨厌 想念 思念 佩服 感到 觉得 认为

③判断动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表示是非、有无等意义。

 判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主要作用是对事物加以判断或说明。

例如:

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撞伤老王的车是民工骑的那种板车。

    新任县委书记是个年轻人。

他是一米八的个子。

遍地是红山楂。

   注意:

“是”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重读时,表示肯定的意义,相当于“的确”、“确实”,是副词。

例如:

我是要写状子告他。

我们是看的话剧,不是看的电影。

  用在谓词前面的“是”不重读时,一般与句末的语气词“的”配合使用,功能相当于语气词,可以省略。

例如:

你那样做是完全行不通的。

我们是会帮助灾民解决越冬问题的。

④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

例如:

  表示可能:

能 能够 会 可 可能 可以 得以

  表示意愿:

愿意 乐意 情愿 肯 要 愿 想要 要想 敢 敢于 乐于

  表示必要:

应 应该 应当 得(dei) 该 当 须得 犯得着 犯不着 理当

  表示估价:

值得 便于 难于 难以 易于  

  能愿动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作状语例如:

幸福和欢乐都是很脆弱的东西,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够影响它们。

 你应该知道大器晚成的道理。

  ⑤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趋向的动词。

例如:

 单音节趋向动词:

 上 下 进 出 过 开 起 回 来

 多音节趋向动词: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过来 回来 起来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过去 回去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趋向动词既可以单独作谓语(谓语中心),也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如:

你‖出去!

  眼里的泪水眼看要掉<下来>了。

周围的人都“哄”地大笑了<起来>。

⑥使令动词是表示命令或请求的动词。

  例如:

使 令 叫 请 让 教 派 催 逼 求 托  

    命令 请求 吩咐 发动 鼓励 迫使 动员 组织 号召 禁止

  这类动词的显著特点是可以带兼语组成兼语短语。

例如:

老师叫你到教研室去一趟。

课代表催你交作业。

领导派他担任谈判代表。

    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这次事件迫使我们讨论校园安全问题。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促使你去追求一种更为理性、更为充实的生活。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的词。

例如:

    大 小 长 早 全 少 快 慢 甜 苦 好 坏 远 近 直 斜  

    崎岖 含糊 磅礴 优秀 聪明 年轻 雪白 笔直 生动 固定 平等

    明晃晃 热腾腾 绿油油 水灵灵 红彤彤 亮堂堂 胖乎乎 毛乎乎

    黑不溜秋 老实巴交 黑咕隆咚 灰里吧唧 灰不溜秋 甜不丝儿 圆咕隆冬 

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充当定语和谓语。

例如:

    作定语:

大树 红太阳 年轻侍者 皎洁的月光 丰满的脸蛋 粗壮的腰

    作谓语:

品行端正 论述简洁 描写生动 语言含蓄 态度委婉 观点陈旧

  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但有些性质形容词也表示动态,具备动词的某些特性,可以带宾语。

带上宾语以后,就成了“动词”。

这类能够带宾语的形容词属于兼有形容词和动词功能的兼类词。

例如:

纯洁党的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

这项举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有些单音节形容词加上“坏”、“死”后,后面可以加上宾语,一般限于口语使用中,但不应算作形容词带宾语,而是述补短语带宾语。

因此,这类词也不是兼类词。

例如:

累死我了 酸死我了 困死我了 憋死我了 急死我了 美死你 慌坏了他。

2、形容词的类型根据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所表示的意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

①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属性的形容词。

  单音节性质形容词:

大 小 好 坏 冷 热 快 慢 方 圆 冷 高 低 矮 酸 甜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

伟大 勇敢 坚强 温柔 崎岖 含糊 磅礴 优秀 聪明 年轻 生动固定 平等 主观 主动 封建 具体 含蓄 结实 平淡 简单 干净

  性质形容词一般要重叠或加上“地”才可以修饰动词。

例如:

得意地一笑 平淡地说 呆呆地望着墙壁 慢慢坐起来

  少数性质形容词可以直接作状语修饰动词,例如“慢走”、“老实说”。

  性质形容词作谓语时含有比较对照的意思,在句子中往往对应使用。

例如:

这儿冷,那儿热。

你保守,他开明。

北方干燥,南方潮湿。

②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双音节状态形容词:

蔚蓝 湛蓝 洁白 雪白 惨白 通红 鲜红 深红 嫩绿 淡绿

  金黄 冰凉 冰冷 碧绿 漆黑 喷香 滚烫 稀烂 笔直 贼亮

  三音节状态形容词,第一个语素表示基本意义,后面的音节重叠,属于形容词的一种生动形式。

例如:

红彤彤 明晃晃 热腾腾 慢腾腾 绿油油 水灵灵 红彤彤 亮堂堂  

胖乎乎 毛乎乎 毛茸茸 懒洋洋 笑哈哈 泪汪汪 醉醺醺 恶狠狠 冷冰冰 香喷喷 气冲冲 亮晶晶 凉飕飕 白花花 黑漆漆 赤裸裸 甜滋滋 乐滋滋 汗津津 静悄悄 干巴巴 灰溜溜 乱哄哄 响当当

  状态形容词作定语或作状语时比较自由。

例如:

  作定语:

笔直的公路 冰凉的湖水 惨白的面容 滚烫的热水

    蔚蓝色的天空 懒洋洋的笑容 香喷喷的米饭 明晃晃的菜刀 

  作状语:

灰溜溜地逃走了 气冲冲地说 静悄悄地坐着 懒洋洋地躺着

  状态形容词作谓语时没有比较对照的意思,可单独出现。

例如:

澡堂的水滚烫。

他的脸通红。

菜地绿油油的。

米饭热腾腾的。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1、数词的语法特征数词常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

  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补语或状语。

  例如:

 定语:

一眼土窑 两双皮鞋 十亩良田 四十斤白菜

    补语:

去了一趟 踢了一脚 看了两眼 来了三个月

    状语:

一把抱住 一枪打死 一眼相中 一语中的

  数词在特定语境下指称事物,充当“是”字句的主语或宾语。

  例如:

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归纳法,二是演绎法。

    给你们两个重要任务,找到粮食,这是一;了解敌人的动向,这是二。

2、数词的类型汉语中的数词分为两类:

①基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

  基数词包括系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位数词(十、百、千、万、亿)。

基数词可以用来表示倍数、分数、小数和概数。

Ⅰ倍数倍数用基数词后加上“倍”表示。

例如:

两倍 十倍 二十倍 一百倍

  倍数还可以用“番”来表示,但要注意“番”的表达方式。

  “翻一番”意思是乘以2,结果比原来的数增加了一倍,成为原来的两倍;

  “翻两番”意思是乘以4,结果比原来的数增加了三倍,成为原来的四倍。

  例如:

这个县今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比十年前翻了两番。

Ⅱ分数分数通常用“X分之X”表示。

例如:

三分之一 五分之四 百分之十 万分之一

Ⅲ小数小数是特殊的分数,用小数点表示,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例如:

0.2(零点二) 3.56(三点五六) 10.89(十点八九)

Ⅳ概数概数表示概括、不确定的数目。

概数的表示方法有:

  (Ⅰ)数词或数量短语后加上“来、几、多、好几、左右、上下”等词。

例如:

二十多 三十好几 四十左右 五十上下 百十来斤

  (Ⅱ)相邻的基数词连用。

例如:

  六七条 十三四个 二十七八岁 五六十年

少数相近的基数词连用也可以表示概数。

例如:

三五个  百儿八十  千儿八百  万儿八千

3、数词的使用

①“二”、“两”与“俩”的使用

  Ⅰ“二”、“两”都是数词,具体使用时有区别。

  表示序数时,能说“第二”、“初二”,不能说“第两”、“初两”。

  表示基数时:

用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除了不能说“两两”之外,其它单位前面用“二”或“两”均可。

例如:

“两吨/二吨”、“两斤/二斤”、“两尺/二尺”。

  用在其他量词前,除了表人的量词“位”前“二位”和“两位”通用外,其余只能用“两”,不能用“二”,例如:

“两个”不能说“二个”,“两张”不能说“二张”。

  Ⅱ“俩”是“两个”的合音。

因此使用的时候,不能再说成“俩个”,而应该直接放在名词前面。

例如:

俩人 俩伙计 俩苹果也可以放在名词后面。

例如:

咱俩 他们俩 姐妹俩 父子俩

②数量增加的表示法  

  数量的增加既可以说增加了几倍,也可以说增加了几分之几。

  Ⅰ“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例如,原来是10、现在是50,可以说:

“增加(了)四倍”、“增长(了)四倍”,

              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长(了)五倍”。

  Ⅱ“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提高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以后达到的总数。

  例如,原来是10、现在是50,可以说“增加到原来的五倍”、“增长到原来的五倍”,

              不能说“增加到四倍”、“增长到四倍”。

③数量减少的表示法

  数量的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应该说说减少或降低几分之几、几成,不能说减少或降低多少倍。

  Ⅰ“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的是差额。

  例如从10减少到1,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或“减少了九成”,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Ⅱ“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

  例如从100减少到10,应该说“减少到十分之一”,或“减少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五)量词

量词是用来计算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1、量词的语法特征

①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组成量词短语

  量词常用在数词或指示代词后面组成量词短语,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例如:

定语:

二斤香蕉 五架飞机 这群孩子 那堆垃圾  

    状语:

一米长 三尺宽 一把抱住 一手推开门

    补语:

看了三遍成立五年走了一趟住了半个月

②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量词在句子中一般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是在“动词+数词+量词+宾语”的格式中,如果数词是“一”时,可以省略“一”,而让量词单独作定语。

  例如:

(一)个房间 买

(一)斤苹果 喝

(一)碗稀饭 看

(一)场电影

  另外,量词前面是指示代词“这”、“那”,数词“一”也可以省略。

  例如:

(一)次旅行 这

(一)架飞机 这

(一)首诗歌 这

(一)台电脑

    那

(一)间卧室 那

(一)套软件 那

(一)名罪犯 那

(一)张照片

③量词的重叠

  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的意思。

例如:

个个 条条 件件 根根 块块 首首 阵阵

  重叠后的量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和定语。

例如:

  主语:

个个脑满肠肥 门门都是满分谓语:

春风阵阵 浪花朵朵

  定语:

条条大路 首首动听的乐曲

  但是,量词重叠后作谓语时,不表示“每一”的意思,而表示“多”的意思。

  由数词和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一A”或“一AA”的格式。

  例如:

一个一个/一个个 一块一块/一块块 一本一本/一本本 一首一首/一首首

  这种重叠后的数量短语可以作主语、定语和状语。

例如学生们默不作声,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听着。

他们的脚在地板上、台阶上留下了一个个清晰的脚印。

    她的个人演唱会给歌迷们带来了一首首原创的新歌。

2、量词的类型

①物量词

  物量词,又叫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

物量词主要作定语,常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组成数量短语修饰名词,说明人或事物的数量。

  物量词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和不定量词四类。

  

Ⅰ个体量词个体量词表示个体的人或事物的单位。

  例如:

个 只 本 张 位 间 把 条 棵 根 匹

    片 架 枝 艘 辆 座 件 台 顶 首 册

    篇 部 章 节 段 幅 颗 粒 盏 株 朵

Ⅱ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是表示大数量的、成群成对的人或事物的单位。

  例如:

双 对 群 堆 排 伙 队捆 束 帮 套 打 班 串 

Ⅲ度量词度量词是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

  例如:

斤 两 磅 吨 公斤 寸 尺 米 厘米 毫米

    升 斗 分 亩 顷 元 角 里 立方米 平方米  

 十进制的量词连用时,最后的量词可以省略。

例如:

二尺五(寸) 一丈三(尺) 五块四(角)

Ⅳ不定量词

  不定量词只有“些”、“点儿”两个。

不定量词前面只能加数词“一”。

  不定量词前面可以加上“这么”或“那么”,例如“这么些书”、“那么点儿钱”。

“这些”、“那些”和“一些”后面还可以加上量词“个”。

  “些”和“点儿”的主要区别是:

  A、“些”用于可计数的事物,“点儿”一般用于不可计数的事物。

  例如:

这些人 那些问题 一点儿毛病 一点儿困难

  B、“些”表示的量不一定很少,“点儿”表示的一般是少量的。

  例如:

一些钱/一点儿钱 有些事/有点儿事 

  物量词还可以分为专用物量词和借用物量词。

  专用物量词如“个”、“位”、“下”、“次”、“斤”、“条”等。

  借用物量词是由动词或名词转化而来的量词。

例如:

  由动词转化来的物量词:

挑(一挑水) 捆(一捆柴) 束(一束鲜花)

 由名词转化来的物量词:

车(一车水泥) 尾(两尾鲤鱼) 杯(三杯啤酒) 盒(四盒点心)  

    碗(一碗稀饭) 桌(一桌酒菜) 头(一头白发) 口(一口方言)

    脸(一脸苦水) 手(一手厨艺) 地(一地垃圾) 身(一身行头)

(六)代词

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代词的语法特征

  代词是词类系统中的特殊类别,可以代替或指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量词等各类实词。

  代词与其所代替或指示的词的语法功能相当,没有独立的语法特点。

  例如,代替名词的“你”、“这”、“什么”与名词的语法功能相当。

  又如代替副词的代词“这么”、“那么”、“怎么样”与副词的语法功能相当,只能充当状语。

2、代词的类型

  汉语中的代词分为以下三类:

①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

人称代词分为以下三类:

Ⅰ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用来指称说话人一方。

“我”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是“我们”。

  “咱”与“我”、“咱们”与“我们”都是以指代说话人自己为主的人称代词。

  

例如:

咱们在一起相处多年了,大家都知道我的为人。

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

    对于这种公然违背国际法的恶劣行径,我驻美大使馆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

 

Ⅱ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用来指称听话人一方。

“你”是第二人称,复数形式是“你们”。

  “您”是“你”的尊称。

“您”的复数形式“您们”一般可以用于书面语中,口语中则经常用“您几位”、“您诸位”表示复数。

Ⅲ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指说话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还可以称代事物。

  “他”是第三人称代词,书面上分别写作“他”、“她”和“它”。

“他”用于男性,“她”用于女性,“它”用来指代事物。

  “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用后面加“们”表示。

书面上分别写作“他们”、“她们”和“它们”。

  “他们”可以统称男性和女性,“她们”专用于女性,“它们”专用于事物。

“他们”只有在与“她们”对举的时候才指代男性。

  第三人称代词还有“别人”、“人家”等。

“别人”、“人家”没有复数形式,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用于表示复数。

  另外,人称代词“我”、“你”、“他”有时用于虚指,与具体人物没有必然联系。

例如:

    电脑突然死机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他,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除了上述三类代词外,人称代词中还有反身代词“自己”(口语中常用“自个儿”)、双称代词“彼此”和总称代词“大家”(口语中常用“大伙儿”)。

这三类人称代词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放在上述三类人称代词后面。

例如:

我自己 你自己 他自己 她们自己 他们自己 

 我们大家 咱们大家 我们彼此 你们彼此

②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是指代和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

  指示代词可以用来指别方位、时间、数量、方式、程度等。

  1、单音节指示代词:

这 那 每 各 某

  2、多音节指示代词这儿 这里 这边 这会儿 这样 这么样 这些 这么些

    那儿 那里 那边 那会儿 那样 那么样 那些 那么些

  其中,含“这”的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含“那”的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例如:

 这里的冬天这么暖和。

我在这儿是临时帮忙。

    想起这些美好的往事,他感到浑身充满了活力。

他放下电话,一个人站在那里发呆。

③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是表示询问、设问或反问的代词。

疑问代词主要包括:

    谁 什么 哪 哪儿 哪里 多会儿 几 怎么 怎么样 怎样 多 多么 多少

Ⅰ疑问代词的一般用法

  疑问代词可以用来询问人、事物、时间、处所、性质、状态、方式等。

  例如:

你能跳多远?

局长几点开完会?

下一步怎么走呢?

    谁在那边偷偷地哭?

你多会儿到的学校?

    山里的人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澳洲的袋鼠该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呢?

Ⅱ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主要包括“任指”用法和“虚指”用法和不确指用法三种。

  1、疑问代词用于任指,表示周遍性意义,用来强调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后面常用“都”、“也”等与之搭配。

例如:

他什么业余爱好也没有。

我急了对谁也不客气。

    他多会儿都不能忘了你。

大家分头找你,哪儿都找遍了,没想到你在这儿呢!

  2、疑问代词用于虚指,表示不能确定或不愿具体说明的人或事物。

例如:

    那些没有说完的话却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

你需要什么,只管告诉我。

    我要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他好象总在思考着什么。

    

  此外,“什么”加上“的”还可用在一个成分或几个并列成分的后面,表示“等等”的意思,常用于口语中。

例如:

他可以当个文秘,或者是干个宣传什么的吧。

    若用那钱买了肉鱼或酱油什么的,远不如买点有意思的东西。

    竹篱笆上面故意散乱地挂着麻绳、草鞋、干辣椒串什么的。

    家里挂面、油、馒头什么的,都光了。

  2、疑问代词的不确指用法,常使用重叠方式表示不止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等意思,用来指代不必或不愿具体说明的对象。

例如:

跟老爸汇报我上个学期都旁听过什么什么课。

他告诉我学校附近哪儿哪儿有书店、哪儿哪儿有超市。

    信上说,谁谁当了运输大队长小队长,谁谁迷上了种棉花、种花生。

虚词

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虚词是意义较虚,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