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5956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5、泉水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

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

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

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

(板书课题)

  二、感知

  、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

泉水从哪里来?

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交流

  、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

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四、朗读

  、细读课文,思考:

泉水流过哪些地方?

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五、背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六、写字——学习“瓦、泉、然、结、塔”

  、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

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

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读文

  学习4——7自然段。

  、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喝吧,喝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

你觉得泉水怎么样?

喜欢它吗?

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二、想象

  、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

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

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

  三、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四、练习

  、填空

  (

  )的杜鹃花

  (

  )的身影

  (

  )的镜子

  (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

  )、(

  )、(

  )、(

  )的特点。

  

(2)泉水流过(

  )、(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

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六、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

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

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前搜集的雷锋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

出示雷锋画像:

你们认识他吗?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谈谈对他的了解。

  2、歌曲导入。

听《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在哪里呢?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叔”二字)

  二、自学

  、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内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重点强调: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组内检查读——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

  3、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

  三、朗读

  、自由读文,思考:

雷锋叔叔在哪里?

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

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

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3、多种形式读文:

范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

  四、感悟

  教师或学生讲述雷锋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五、练习

  、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雨()()()()又()()()()辶()()()()

  钅()()()()氵()()()()日()()()()

  2、填空。

  弯弯的(

  )长长的(

  )晶莹的(

  )

  蒙蒙的(

  )温暖的(

  )鲜艳的(

  )

  六、书写

  学习“滴、洒、泥、泞”四个字。

  、“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三点水的写法上学期已经做过重点指导,教师只要地示范书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过去学过的要点就可以了。

但这几个字的右半部分的书写应该细心指导:

“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2、学生练习书写,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学生获得一个卡通标志。

  第二课时

  一、感悟

  、齐读最后小节,重点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2、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表层含义:

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深层含义:

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二、交流

  、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

可以让学生讲讲雷锋的故事,如果学生没有查到相关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雷锋的故事》。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

举例说说班级的同学都做过哪些好事。

  句式练习:

雷锋叔叔就在我们班级里,你看,我们班的

  就是小雷锋:

  

  

  我想对他说“

  

  ”

  3、想一想:

你今后想怎么做?

(可以写倡议书,可以成立“雷锋小组”……)

  三、背诵

  小组内朗诵全诗——分节配乐朗诵——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站起来背诵——竞赛背诵。

  积累

  师生共同积累有关雷锋的名言: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实践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的电影。

  2、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

  3、在班级内开展“争做活雷锋”的“夺章”活动。

  五、书写

  本课写字编排很有规律,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

雨字头、走之旁的字。

  、“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

(1)笔顺:

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

(2)“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2、“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

(1)第一笔横要短;

(2)“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3)四点分布要均匀。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全班交流评议。

  7、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师: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我”是谁?

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

  2、游戏导入。

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

光明——(黑暗)夜晚——白昼

  强大——(弱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自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

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三、识字

  、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

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四、感悟

  、轻声读文,思考:

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

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4、

  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

  五、书写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

“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

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上节课的生字:

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师:

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

是受了谁的影响?

  二、朗读

  、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语调先降后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

哪里读得好?

为什么?

哪里还需要改进?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

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

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

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拓展

  、你喜欢萨沙吗?

为什么?

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四、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五、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8.罗尔和她的小猫

  教学目标

  、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从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

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板书课题)

  二、自学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

不上不下——卡。

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

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

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默读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

(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

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

  

(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

  (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四、交流

  、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五、练习

  扩词。

  涂

  适

  余

  卡

  免

  垫

  2、仿词。

  丁冬

  滴答

  马虎

  冷清

  亲热

  高兴

  第二课时

  一、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他哪里读得好?

为什么?

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二、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

  、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待

  间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

  四、作业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语文园地二

  我的发现

  过程:

  、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

(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过程:

  、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

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读读记记

  、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

  )琴声(

  )枝叶(

  )空气(

  )鲜花(

  )红旗(

  )

  读读背背

  、自由读,边读边想:

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

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口语交际

  这是围绕本组“关爱与奉献”主题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

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交际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组织过程:

  、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

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

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

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

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

“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

“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

  故事会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过程: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查字典擂台

  、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

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

  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第三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

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