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7200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docx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

“补肺丸”各成分功效与作用

年近七旬,近日,得重感冒后一周多持续咳嗽,有痰却咳不出,咽喉有浓重的刺痒感,十分难受,从电视广告里看到张铁林代言的“补肺丸”。

网上查其成分及功效如下(然其成分之特性及具体功效尚不明确,故将各成分的功效与作用整理列出,以作记录参考):

【主要成分】熟地黄、党参、黄芪(蜜炙)、桑白皮(蜜炙)、紫菀、五味子。

【功效作用】补肺益气,止咳平喘。

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

【用法用量】蜜丸。

口服,1次1丸,1日2次。

【用法详解】本品有补肺益肾,清火化痰,纳气平喘之作用。

用于肺气不足,气无所主,肾阴亏虚,虚火上炎,阴不敛阳,气不摄纳。

临床症见喘促气短,咳声低弱,干咳痰粘,咽喉不利,口干舌燥,喘咳面红,舌质红,脉细弱者,用之为宜。

熟地黄

功效与作用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常用于调理肝肾阴虚(亏),腰膝酸软,盗汗遗精;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心悸怔忡,耳聋耳鸣,须发早白;内热消渴、便秘等。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

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

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

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熟地黄,中药名又名熟地,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

切片用,或炒炭用。

经炮制后,药性由微寒转微温,补益性增强。

《本经逢原》:

“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熟地黄所含的地黄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抑瘤活性,还有显着的强心、利尿、保肝、降血糖、抗增生、抗渗出、抗炎、抗真菌、抗放射等作用。

熟地黄是生地黄用黄酒拌闷,晒蒸的复制品,所以功效有别,生的多用于清热滋阴,熟的多用于养血补肾。

熟地黄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

归肝;肾经。

入血分,质柔润降。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食疗指导:

凡血虚心脾失养,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者,宜与当归相须为用;凡肝肾阴虚,头目昏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者,可与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等配伍;若在此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可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梦遗,尺脉有力者。

药用配伍

⑴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

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

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⑵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

该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适合人群:

熟地黄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⑴《雷公炮炙论》:

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⑵《医学人门》:

中满痰盛者慎用。

⑶《本草从新》:

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党参

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

党参甘,平。

归脾、肺经。

保健作用:

补益脾肺之气,补血生津,养生健体。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不佳、四肢倦怠、大便溏泻等证。

本品可补脾气而治此证。

多和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

如四君子汤。

用于肺气亏虚所导致的气短咳喘,言语无力、声音低弱等证。

党参可以补肺气以治上证。

多和黄耆、五味子等配伍,如补肺汤。

2.用于热病耗伤津气所导致的气短口渴等气津两伤之证。

经常和麦冬、五味子等配伍。

3.用于血虚萎黄、头晕心慌等证。

多和熟地、当归等药配伍,如八珍汤。

4.党参常常服用有养生保健作用。

可和粳米、茯苓等煮粥当饭服。

特别脾胃虚弱者,一年四季可间断常服。

用量用法:

煎服10~15g,大剂量可达30g。

健康tips:

实证、热证,不宜单独应用。

不宜和藜芦同用。

推荐:

1.党参15~20g,白茯苓15~20g,生姜3~5g,粳米100g,先将前三味加水煮两回取汁,把两回煎药汁合并,然后加入粳米煮粥,分早晨和晚上两回服食。

功能补虚益气,健脾养胃。

适用于气虚体弱者常服。

气衰血虚者常服可以强体抗老防衰。

2.党参500g,沙参250g,桂圆肉120g,水煎浓汁至滴水成珠,用磁器贮藏。

每用一酒杯,空肚子时以开水冲服。

功能清肺,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

用于治疗肺燥声哑、脾肺两亏诸证。

经常服有益气健脾,和胃养血的作用,可强体养生,延衰保健。

3.党参12~15g,黄耆9~12g,茯苓9g,用水煎服。

功能益气健脾利水。

治疗脾虚水肿,也能够治疗肾炎、肾病综合征导致的蛋白尿。

4.党参30g,炙黄耆30g,白糖少量,粳米100~150g。

先将前二味用凉水浸泡半个小时、入沙锅煎煮,取汁后,再加凉水煮取二汁、去渣,把两回煎药汁合并,加水和粳米煮粥。

粥成后,入白糖少量就可以,分早晨、晚上两回服用。

功能补气,健脾,疗虚损,抗老防衰。

比较适用于劳倦内伤、脾肺虚衰、年老体弱、久病瘦弱、体虚自汗、脾虚久泻、食少便溏、气虚浮肿等一切气虚血少证。

5.党参、枸杞子各15g,浸于500mL米酒里,7日后服用。

每回2~3汤匙,每天3回。

养血补气,养生延年。

凡体质比较虚弱者都可以常服,尤适于中老年人气血不足者,长期服用以养生健体,抗衰延年。

6.党参30g,瘦猪肉100g,加调料适量的,同煲汤食。

滋补强壮,养生抗衰。

用于气血不足者。

非常适宜体质瘦弱的老人常服。

最新研究:

党参有强壮、补血、降压等作用功效,长期服用可增强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

所以党参堪称补益强壮之良药,养生健体之佳剂,特别适宜气血不足的老年人、体弱者服用。

黄芪

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2对干扰素的作用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4促进机体代谢5改善心功能

6降压作用7保肝作用8调节血糖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10激素样作用

黄芪的吃法:

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胡适先生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

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

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

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

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

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

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

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

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

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

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黄芪为补气药,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生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

黄芪含糖类、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胆碱、甜菜碱、叶酸、维生素P、淀粉酶等化学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利尿、强心和降压的药理作用。

桑白皮

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医术关于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的记载:

 1.李杲:

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宰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

又桑白皮泻肺,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2.《纲目》:

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

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

宋医钱乙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

元医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

若肺虚而小便利看,不宜用之。

  3.《药品化义》:

桑皮,散热,主治喘满咳嗽,热痰唾血,皆由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诸证自愈。

故云泻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

以此治皮里膜外水气浮肿及肌肤邪热,浮风燥痒,悉能去之。

同甘菊、扁豆通鼻塞热壅,合沙参、黄芪止肠红下血皆效。

  桑白皮在《本经》中又名桑根白皮,在《孟诜》中称它为桑根皮、桑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桑树秋末落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人药。

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

具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桑白皮的开发利用十分广泛。

[炮制]取原药材刮净粗皮,洗净,稍闷,切丝,晒干。

炙桑白皮取桑白皮丝片,用炼蜜(桑白皮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适量开水稀释)拌匀,稍闷,以文火炒至金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蜜炙后缓和寒泻之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成分]含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黄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索、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处方名]桑白皮蜜炙桑白皮桑皮桑根白皮

[用法用量]煎服,5~15g。

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保贮]置通风干燥处,炙品密闭贮存。

紫菀

功效与作用

《神农本草经》

中药紫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

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

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中药紫菀的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

归肺经。

中药紫菀的功效

化痰止咳。

是常用的祛痰、止咳、平喘药。

祛痰优于止咳,平喘更差些。

放在这一章是为了便于和款冬花相比较,它们往往想须为用。

主治咳嗽、痰多或咳喘痰多。

它辛、苦、温的,辛温的多偏于燥,苦能燥,苦温的也能燥,但它辛、苦,性温而不燥。

它蜜制的润肺(是蜜的原因)。

中药紫菀的作用

本品含紫菀皂甙、紫菀酮、槲皮素、无羁萜、紫菀甙、环氯亭、挥发油等。

此外,尚含烃、脂肪酸、芳香酸。

紫菀的水煎液,甲醇、苯提取物均有显著祛痰作用;从本品中提取出的紫甲素有止咳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本品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型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其含槲皮素有利尿作用;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

中药紫菀的应用

用于多种咳嗽有痰之证。

本品有较好的祛痰和止咳作用,性温而不热、不燥,又兼能开宣肺气,故其应用广泛。

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之咳嗽有痰者,皆可配伍使用。

若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咳嗽痰多者,宜与发散风寒之品同用。

治肺热喘嗽,痰黄稠,可与清肺热,止咳喘药同用。

对于肺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者,亦可与养肺阴及止咳、止血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肺虚久咳宜蜜炙。

五味子

功效与作用

五味子又名山五味、山花椒、五梅子、红铃子、香苏。

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北五味子或中华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

作用功效:

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

主要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细,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

本品具有酸涩收敛之性,长于敛肺肾之气阴以止咳、止汗、涩精、止泻,又可收敛心气以宁心安神。

其气虽然温,但是质地柔润,温而不燥,所以对肺虚之久咳、肾虚之喘咳、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精滑不固、泄泻不止、津伤口渴和失眠多梦等证均为经常使用之品。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有明显地降低谷丙转氨酶的功效,亦可以用于水稻田皮炎,小儿遗尿等。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1.5~6克。

2、五味子100克、白矾100克、猪肺1副。

先将猪肺煮熟,切碎,再把五味子、白矾研为细粉,用猪肺蘸药粉吃,每次10克药粉,1日2次。

用于哮喘。

3、五味子120克、生鸡蛋8个。

先用开水浸泡五味子,待其稍凉后把扎有小孔的鸡蛋放入五味子水中(春、夏季浸泡5~6天,秋、冬季浸泡8~9天)浸泡后,取鸡蛋去壳,加少许白糖,用开水冲服,每次1个,1日2次。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虚证)。

4、五味子60克、杏仁120克、罂粟壳250克、明矾30克。

先将五味子、杏仁、罂粟壳分别用醋炒后焙干,加入明矾共研为细末,每次3克,早、晚用姜汤水送服。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5、五味子15克、生山楂15克、夏枯草30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1周为1个疗程。

用于高血压。

6、五味子适量。

煎熬成膏,常服用。

用于梦遗虚脱。

7、五味子适量。

研细粉,每次2克,1日3次,温开水冲服。

用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

8、五味子5克、乌梅10克、大枣5枚、茶叶2克。

用开水浸泡,代茶饮。

用于夏季心烦自汗、头晕头痛、身体倦困、身热食欲不振及肺虚喘等。

9、五味子5克、山茱萸5克。

代茶常饮。

用于遗精,滑精,早泄,腰酸,神疲,盗汗。

10、五味子5克、熟地5克、枸杞5克。

开水浸泡代茶常饮。

用于短气羸瘦,骨肉疼痛,腰背酸痛,遗精阳痿。

11、五味子5克、白术5克、麻黄根3克、柏子仁5克。

开水浸泡代茶常饮。

用于久病、重病、大失血后元气受伤,气虚欲脱的气短懒言,汗出不止,口渴不思饮。

12、五味子50克、蛇床子50克。

水煎汤,多次外洗患处,每日1剂。

用于水稻田皮炎。

13、五味子3克、知母5克、天花粉5克、黄芪5克。

切成小碎块,一并置于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

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

用于消渴病症见口干口渴,引饮无度,善食易肌,心中烦热等。

14、五味子5克、海风藤5克、细辛1克、干姜2克。

将五味子砸碎,海风藤和干姜切成小碎块,一并置于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

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

用于老年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喘促、气急、胸闷、痰多稀白,一咯即出等。

15、五味子、川楝子、云木香各等份。

共研为细末,每次1.5克,1日3次,温开水冲服。

用于胃脘痛。

16、五味子250克、鸡蛋20个。

先将五味子加水3500mL,煎煮30分钟,待药液放凉后,再将新鲜鸡蛋放入,浸泡7天后食之,每次1个,1日2次(食时把鸡蛋置开水中浸5分钟)。

用于哮喘。

17、五味子10克、诃子3克、鲜猪肺200克。

将鲜猪肺洗净后同五味子、子共煮烂,去药渣,1日分2次连汤服下。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虚证)。

18、五味子63克、吴茱萸16克。

将上药炒熟,共研为细末,每次6克,1日3次,米汤送服。

用于五更泻。

19、五味子6克、丹参9克。

每日1剂,鲜开水浸泡常服。

用于高血压。

20、五味子5克、麦冬5克、太子参5克。

每日1剂,开水浸泡代茶饮。

用于热伤气阴,口渴多汗,为夏季常用饮品。

21、五味子30克。

炒黄,研细粉,用醋糊为丸,分3日服用,每日3次,醋汤送服。

用于白浊及肾虚腰痛。

22、五味子6克、枸杞子10克。

共研细粉,放入保温怀中,冲入沸水300mL左右,盖严,闷泡3日,代茶饮。

用于“注夏”(春末夏初出现的头晕、头痛,身体倦困,常常想打呵欠,脚软无力,体热食欲不振,心烦自汗等)。

23、五味子5克、炒枣仁5克、丹参5克、生地5克。

炒枣仁打碎与其余3味混合,开水浸泡代茶常饮。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易醒。

24、五味子5克、金樱子5克。

开水浸泡代茶常饮。

用于遗精、滑精、早泄、腰酸、神疲、盗汗。

25、五味子3克、罂粟壳1克、款冬花5克、党参5克。

开水浸泡代茶常饮。

用于肺气耗散,肺失宣降的慢性支气管炎。

症见久咳不已,气少懒言,痰少清稀,头晕神疲等。

26、五味子10克、小茴香3克、猪膀胱1个。

共用水煮熟,食盐调味,食膀胱并喝汤,2日1剂,连服数剂。

用于小儿遗尿。

27、五味子5克、杏仁5克、紫菀5克、党参5克。

将杏仁和五味子砸碎,党参和紫菀切成小碎块,一并置于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

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久咳不止,喘促气短,懒言神疲,痰少清稀等。

蜂蜜

功效和作用

性味归经:

蜂蜜甘,平。

归肺、脾、大肠经。

保健作用:

有益气补中,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疗疮,保健益寿的作用。

推荐法吃:

1.脾胃虚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

本品有补中缓急解毒之效。

配伍乌头,即以乌头煎汁纳入本品,浓缩分回服。

治寒疝腹疼,如大乌头煎。

或者配伍白芍、甘草、陈皮等同用。

2.肺虚久咳、肺燥干咳、咽干等。

单用有效,可做为食疗,也可以配伍生地、茯苓、人参,如琼玉膏。

3.本品润肠,并且可以补益,最易于体虚津枯之便秘。

可单用本品30—60克冲服,或者制成栓剂外用。

又治慢性便秘,配伍当归、黑芝麻等。

4.滋补剂以蜜为丸,增强补益作用。

5.疔疮中毒,生用清热解毒。

可以用生葱同捣外敷。

也可以和黄连、黄岑、大黄合用。

还可以将蜂蜜烧开冷后,涂于患处,治烫火伤。

6.蛔虫腹疼。

和杀虫药合用如甘草粉蜜汤。

用量用法:

每服10~30g,冲调内服,或者入丸、膏剂。

外用涂于患处。

解毒要生用。

止咳,止疼要炼用。

1.蜂蜜35g,鸡蛋一个,蜜微熬后加适量的水,打入鸡蛋,早晨起来后,晚睡觉前服食,治慢性气管炎。

2.蜂蜜60g,黑芝麻45g。

先将芝麻蒸熟捣烂如泥,搅入蜂蜜,用热水冲化,每天3回分服。

治高血压、虚性便秘。

也可以吃饭前温热水化服蜂蜜半杯,长时间服治高血压、便秘、胃疼。

3.蜂蜜60g,生甘草10g,陈皮6g,水适量的。

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3回分服,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4.每夜睡觉前饮蜂蜜水1杯,治神经衰弱、失眠。

5.滋补强壮蜜膏类。

是因各类鲜果汁、鲜药汁或者滋补药物的水煎液,经煎熬浓缩再调入蜂蜜而成的稠膏。

如姜蜜膏治肺虚久咳;桑葚蜜膏可滋补肝肾,耳聪目明;葡萄蜜膏治热烦渴或者食欲不佳等。

6.保健蜜饯食物。

采用新鲜果品或者适合吃药物经煎煮浓缩加蜂蜜制成可口美味零食,既可以养生健体,又可以防治病患。

如蜜饯雪梨生津止渴;蜜饯百合可以治肺痨久咳;蜜饯姜枣、龙眼可以补脾气,益心血等。

现代研究:

该品富含糖类及人体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微元素等多类较多的营养物质,药理实验表明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增进机体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免疫力。

蜂蜜中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润肺、补中、缓急、解毒和滑肠通便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食蜂蜜可促进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改善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增强记忆。

蜂蜜还具有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扩张冠状动脉、消除心绞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