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7740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docx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

 

教育的功能

 

 

生产力

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文化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

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在:

成熟和需要

佛洛依德:

性本能是自然本能

威尔逊:

基因复制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鼻祖,生就的,环境起引发作用

格赛尔:

成熟机制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复演说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

 

外在:

环境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及学校教育等,注重教育的价值

荀子:

今人生性…顺是…

洛克:

白板

华生:

健康婴儿→总统到小偷

------------------------------------------------------------------------------------------------

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育是特殊的环境和实践;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一、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培养人的活动

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2.专门的教师

3.能控制调节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

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做出社会性规

2.开发特殊才能和个性功能

3.对个体发展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二、促进作用:

个体个性化(体现在:

主体意识,个体特征、价值观;心理化)和个体社会化(容:

遵守规、树立理想、掌握双基。

方面:

政治、道德、性别、语言)

 

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的作用:

①导向、②激励、③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定义?

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点):

 

教育目的体现的精神实质: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基本途径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学机智的三个关键词:

教学的复杂性;教学的情境性;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机智的四个词语概括: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教师的人格特征包含:

职业信念和职业性格

职业信念:

①教学效能感(包含一般和个人)②教学归因

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很重要:

1.教师要有热心和同情心

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一、教师自身

1.形成科学教育观,学习并实践;

2.学习他人,观摩等

3.教学反思,总结

二、社会环境

1.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2.学校制度与培训

3.校风建设与福利待遇的提高

 

职业性格知识点:

优秀教师的性格品质的基本核是:

“促进”,即对别人的行为有帮助;

促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理解学生

2.了解自己

3.和学生相处,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哪些?

1.专业学科

2.教育教学、

3.心理学

4.实践性

 

教师的教学能力哪些方面?

1.教学认知能力,

2.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集中体现

3.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教师的认知特征有哪些方面?

1.注意力特征,

2.思维特征,思维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志

3.观察力特征,善于观察学生是教师教育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

 

教师期望行为:

教师的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或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的概念:

专业生涯中,依托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专业教育习得,专业。

,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p95,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容有哪些?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态度和动机,专业活动的动力基础

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本体性(学科知识)、条件性(各种教学理论及教育技术)、实践性(教学技巧)

4.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

5.教师的专业人格

6.专业自我形成,我干的还行,这工作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新教师和年轻教师

2.开展微格教学,5-20分钟,少数学生

3.进行专门训练,专家型教师理论传授年轻或新教师

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科顿、布鲁巴奇

①波斯纳:

经验+反思=成长,无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

②1993科顿反思框架:

关注问题→收集、分析材料→解释情境指导行动→实施

③1994布鲁巴奇的四种反思方法: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描述观摩),

c.交流讨论(不同校教师),

d.行动研究

 

第二章学生指导知识点

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人特,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心理学开始独立于哲学;《心理生理学原理》,被誉为心理学独立宣言书;

 

心理现象结构图?

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子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借助仪器)和现场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方法

2.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被誉为“科研的前门”

3.调查法,问卷,访谈

4.个案法,收集个人资料

5.测验法,标准化问卷测量

6.经验总结法,研究规律上升理论

7.产品分析法,研究作品→了解心理活动,一般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

2.教育性,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是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3.发展性,被试心理是变化的,要以动态的,发展的指标去研究

4.理论联系实际

5.系统性,全面发展整体的观点

 

个体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劳伦兹根据幼琴的印刻现象提出关键期,

年龄

2岁

2-3岁

2.5-3.5岁

4岁

4-5岁

习得与发展

口语

计数

遵守规

形状知觉

书面语言

4.差异性

 

感知觉是儿童心理发展最早也是最快的方面。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分为:

部和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外部感觉:

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感受性的发展:

经过实践或联系,如茶博士,嗅觉灵敏,烤鸭师傅,视觉可靠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衡量的。

二者是反比的关系。

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芝兰之室,久闻不香

2.感觉对比,灰色方块,吃糖后吃橘子,觉着橘子酸

3.感觉后效,注视光源,闭上眼睛,会有光源依旧的感觉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噪音与黄昏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聋哑人以耳代目

3.联觉,红代表火热,绿色代表和平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根据人脑反映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①物体知觉和②社会知觉

①物体知觉

1.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深度方位

2.时间知觉,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

+似动知觉

a.动景运动,光电间隔距离连续出现

b.诱导运动,撞击静止物体产生的

c.自主运动,暗室烟头

d.运动后效,参照物

②社会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对别人的知觉

几种偏差:

1.社会刻板印象,人喝酒厉害

2.晕轮效应,

3.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

5.投射效应,自私的人认为别人也自私,慷慨的人认为别人也很大方

知觉的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

1.2.3.4

 

知觉发展的特点: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2.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提高

3.知觉的策略性逐渐提高

4.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能力有了较好发展

小学生掌握小时日周

观察是高级知觉形式。

品质体现:

目的性、全面性、深刻性精确性

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

1.目的性差

2.缺乏精确性

3.缺乏顺序性

4.缺乏概括性和深刻性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过程?

1.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2.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3.认识对象总体阶段,理解画图主体

 

★小学生如何培养观察力?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学生观察中要有针对性,进行个别指导

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②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提高观察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③勤于思考,学会比较

④指导学生观察鼓励运用语言

4.引导学生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并形成观察报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观察成果。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消极被动注意,注意的初级形式,人和动物均有

2.有意注意,付出意志努力,注意的高级形式,人特有

3.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发展起来的;有自觉目的,但无需付出努力

形成的条件:

兴趣和活动自动化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1.注意的稳定性

2.广度

3.分配

4.转移

 

注意的起伏或动摇,注意的分散。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先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2.注意有情绪色彩

3.注意品质逐渐提高

4.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实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注意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②注重讲授技巧和板书技巧,教具运用

③教学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②培养间接兴趣

③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4个控制)

A.预先控制

B.信号控制,各种提示

C.提问控制

d.表扬控制

4.运用两种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思维具有两个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

小学生记忆的方式主要是:

形象记忆

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敏捷性

持久性

准确性

准备性

记忆过程包含三个方面:

1.识记

2.保持

3.再现

小学生记忆发展(质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1.有意识记增强,转折点在三年级

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三四年级

3.抽象逻辑记忆水平提高,但还需要以实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

 

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如何理解?

1.思维的概括性,主要体现在从若干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概括特征或规律

2.思维的间接性,体现在思维不直接在感官事物上,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

如医生号脉判断病情。

思维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2.抽象与概括

3.比较与分类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涵和外延)、判断、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形象思维过渡,存在明显质变,小学四年级(10-11岁)

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1.思维的敏捷性,(体现迅速而准确,二者缺一不可)

2.思维的灵活性,(不同角度,不同方法)

3.思维的深刻性,三四年级是培养关键期

4.思维的独创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是培养小学生部语言能力重要方法。

想象依赖于已有的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如何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1.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知识经验,小学生进行思维的基础

2.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培养小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3.运用讨论方式

4.加大思维品质训练

5.提高学生言语能力

6.教授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①奥斯本头脑风暴②戈登分析法③清单法)

 

创造现象产生的条件:

1.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5.积极的思维活动和灵感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有意性迅速发展

2.创造成分增多,独创特色

3.想象容接近现实

如何开展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帮助学生丰富表象经验

2.鼓励孩子积累知识经验

3.培养孩子言语能力

4.在各科学习和课外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5.对孩子的想象力进行鼓励

言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三方面:

1.口头语言,独白语言和对话语言

2.书面语言,识字(基础)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写作是书面语言的高级语言

3.部语言,三四年级时

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心里角度,分为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

认知差异包含认知能力和方式的差异

※智力:

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最早的智力测验,法国人比纳和西蒙,米国人推孟修改为斯坦福-比纳量表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比率智商

IQ=100+15Z-----------------------------------------韦氏智力(离差智商)

评定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哪些?

1.信度,可靠程度,可信程度,初测和复测差距大,则不可信,智力测验信度0.9;反复测验是否能有类似的或相同的效果。

2.效度,测验工具希望得到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3.标准化(常模),心理测验的基本要求

人的智力分布

13岁之前

25岁

26-35岁

35岁之后

上升

巅峰

高原

下降

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只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

智力差异的表现:

1.智力类型差异,有人善于记忆,有人善于思考

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水平正态分布,曲线呈钟形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早熟、大器晚成

4.智力群体的差异,男女、种族、年龄差异

 

认知方式:

在认知活动中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1.场依存和场独立

2.冲动型(低层次事实性问题)和沉思型(高层次问题),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3.具体型和抽象型

4.辐合型和发散型

5.整体型(整体宏观看法)和系列型(点到面,循序渐进)

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或启发?

1.创设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个别指导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情感:

1.道德感

2.美感

3.理智感:

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情感体验容日益丰富

2.深刻性和稳定性和自控力增加

3.友谊感逐渐发展

4.情感动力特征明显

5.高级情感得到发展

意志的四个特征是什么?

1.意志自觉性,主动

2.意志果断性,迅速抓住时机

3.意志自制性,控制和支配情绪

4.意志坚韧性,克服困难

人格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自我调控系统三方面

※气质的类型及教育方式:

1.胆汁质(不可遏制-兴奋型)。

迅速突发,感情用事。

------直截了当

2.多血质(活泼型-灵活型)。

朝气灵活,情绪不稳定。

------多种教育方式,定期提醒

3.粘液质(安静型-不灵活型)。

稳重踏实,缺乏灵活生气---耐心教育

4.抑郁质(弱型-抑制型)。

敏锐孤独行动缓慢-------------委婉暗示

 

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从哪些方面做好教学工作?

1.对待学生要克服气质偏见

2.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开展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气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

5.选拔班干部要考虑气质类型

 

学生的性格差异主要包含:

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

见EXCEL“性格特征差异”

特质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优良的性格会补偿能力的缺陷,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等

※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1.加强三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榜样示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机会

6.开展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1.自我认识,自我感知有自我观察和评价

2.自我体验,情绪情感方面自尊自爱责任感义务感

3.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纪律等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自我意识最原始状态;3岁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少年期

3.心理自我(主观化时期),青春期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趋势:

1.一年级到三年级飞速发展,是主要发展期第一个上升期

2.三年级到五年级,发展平稳,年级无差异

3.五年级到6年级,又出现加速第二个上升期

 

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发展趋势?

1.从表面到部

2.从简单到复杂,多维度看待问题

3.从呆板思维到灵活,形象到抽象

4.从弥散性、间断性想法到综合、有组织

小学生的社会性交往发展趋势?

1.与父母,交往减少

2.与同伴,增多,形成团体

3.与教师

学习的实质: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是一种适应活动2.人和动物共有3.反复经验引起4.有意或无意5.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6.后天机体习得的经验

道德的实质: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倾向和特征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1.学习简介经验为主

2.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计划进行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学知识还学行为习惯等

4.学习有一定的被动型

 

学习的分类:

1.按照学习结果:

加涅将其分为5类,

言语信息,述能力

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

认知策略,调解控制与组织

动作技能、操作

态度,倾向

2.根据学习情境由见到到复杂,水平高到低,加涅把学习分成8类: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3.按照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贝尔

1.接受与发现学习

2.机械和有意义学习

4.按照学习容,我国学者

1.知识学习

2.技能学习

3.行为规学习

学习理论概述见EXCEL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

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包含五个阶段:

1.确定帮助的情境

2.探索问题

3.形成见识

4.计划与抉择

5.整合

罗杰斯认为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特定心理氛围包括:

1.真实或真诚

2.尊重、关注或接纳

3.移情性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习者本身具备的已有经验结构。

中年级儿童把分数当做社会义务,把学习当做社会义务

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对学习容和结果兴趣一般

2.整个小学期间,儿童的学习兴趣最初不分化,比较广泛,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分化是逐渐产生的,导致偏科

3.小学期间,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4.阅读兴趣方面,从课阅读到课外阅读,童话到文艺作品科学读物

5.小学期间对具体事实和经验有兴趣,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初步发展

学习习惯的特点:

如何养成?

7点(个别辅导、表扬,家长、2课堂、活动、评价体系)

1.广泛性2.阶段性3.实践性4.模仿性

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一、部学习动机激发

1.维持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2.确立适当目标

3.帮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二、外部学习动机激发

1.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

2.正确运用批评与表扬

3.营造竞争气氛

4.参加实践

5.榜样示

 

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

2.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本学科优势。

4.创设问题情境

5.改进教学方法

6.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好的愿望

7.兴趣在第一和第二课堂中培养

调节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是态度,包含认知、情感、意向

简述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方法:

1.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形成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2.教育学生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作业、实践等活动,

3.正确面对分数

 

学习策略(麦克卡)

一、认知策略

1.复述

2.精加工

3.组织策略(归类和提纲,前是概念、词、规则,后针对材料)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

2.监控(领会、注意、策略监控)

3.调节(考试先做简单题,重新读一遍搞懂意思等)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安排、利用、零碎)

2.环境

3.努力

4.学业求助

简述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

1.注重元认知策略的监控和调节训练

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3.提供足够的教学time

 

简述学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计划的指导

2.预习的指导

3.听课的指导

4.复习的指导

5.家庭作业的指导

简述学法指导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整体型原则

4.实践性原则

3月28日是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品德的心理结构

1.知,品德核心是道德认知,系统认识是①道德观念,坚定不移是②道德信念

只有①没有②时,容易犯明知故犯的错误行为。

2.情,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

3.意,

4.行,持续不断的道德行为才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形象性2.过渡性3.协调性

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参见EXCEL

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联系:

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一、部

1.家教

2.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外部

1.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集体积极的态度或心理准备是学生接受德育的前提

3.道德认知

品德的形成过程:

依从、认同、化(稳定的品德形成)

品德培养方式:

1.有效的说服教育

2.集体约定

3.适当的奖励(具体的道德行为)或惩罚

4.榜样示

5.价值辨析

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是很好的办法

学生的不良行为分为过错行为(作弊)和不良品德行为(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

矫正不良的学生行为要经历三个阶段:

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对立和疑虑

2.保护自尊心,有集体荣誉感

3.注意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4.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

5.注重差异教育,教学机智

小学阶段德育的培养目标

1.政治方向

2.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道德思维和评价能力

4.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德育容:

1.政治教育,法制、规;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2.思想教育,三观

3.道德教育,道德公德

4.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就业指导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既是客体也是主体

3.教育容,中介和依据

4.教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本质:

造就德育主体或再生产德育主体的过程;是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VS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