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7919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docx

完整版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

 

环境监测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效劳监测)

3.研究性监测

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优先污染物:

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限制的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优先监测: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三节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一类,目的是为了预防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行业保护标准.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规定: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般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备排放口采样.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放单位的排放口取样.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第一节水体污染和监测

一、水体和水体污染

水体是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中包含的底质、水中生物等的总称.

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水及其它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系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二、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监测目的:

(1)对江、河、湖、库、渠、海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对生产、生活等废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治理提供依据.

(3)对水资源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根底数据和技术手段.

(6)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工程

废(污)水监测工程:

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铭、六价铭、总神、总铅、总锲、苯并[a]在、总镀、总银、总a放射性、总B放射性.

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A层次方法:

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

B层次方法:

统一方法;

C层次方法:

等效方法.

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

(一)根底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调查

1.根底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及农田灌溉排水情况、化肥和农药施用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方案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2.实地调查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1.布设原那么

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

浅滩的顺直河段.尽量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

2.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1〕背景断面:

设在根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

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3〕限制断面:

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4〕削减断面:

河流受纳废〔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减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3.采样点确实定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0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实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缺乏0.5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三〕米样时间和米样频率确实定

饮用水源地、省每月至少采样监测1次.较大的水系每逢单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四〕采样及检测技术的选择

〔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方案

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一、水样类型

〔一〕瞬时水样某一时间或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二〕混合水样

等时混合水样: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问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间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等比例混合水样:

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适用于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不稳定的水样.

〔三〕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水样.

二、地表水样的采集

本卷须知

〔1〕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

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工程需要单独采样,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工程的水样必须充满采样容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工程宜在现场测定.

〔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样品瓶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工程等〕;要塞进瓶塞,必要时还要密封.

水样的运输与保存

〔一〕水样的运输

〔1〕为预防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沾污,应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塞紧,在箱顶贴上标记;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箱中;应有交接手续.

〔2〕需冷藏的样品,营采取制冷保存举措;冬季应采用保温举措,以免冻裂样品瓶.

〔二〕水样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

冷藏或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响速率.

2.参加化学试剂保存法

〔1〕参加生物抑制剂:

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参加HgCb,可抑制生物的氧化复原作用;对测定酚的水样,用HPO调至pH为4,参加适量CuSO,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

〔2〕调节pH: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容液酸化至pH为1-2,即可预防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预防金属被器壁吸附;测定氟化物或挥发酚的水样中参加NaOH^^调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等.

〔3〕参加氧化剂或复原剂;如测定汞的水样需参加HNO〔至PH<1〕和&C「2O〔0.5g/L〕,使汞保持高价态;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参加抗坏血酸,可以预防硫化物被氧化;测定溶解氧的水样那么需参加少量MnSOS液和KI溶液固定〔复原〕溶解氧等.

保存剂的纯度最好是优级纯.

〔三〕水样的过滤和离心别离〔0.45pm微孔滤膜过滤〕

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原因:

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

一、水样的消解

目的:

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别离

的无机物.

〔一〕湿式消解法

1.硝酸消解法

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用硝酸消解.其方法要点是:

取适量混匀的水样于烧杯中,参加5-10ml浓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煮沸,蒸发至小体积,样品应清澈透明,呈浅色或无色,否那么,应补加浓硝酸继续消解.蒸至近干,取下烧杯,稍冷后加质量分数为2%勺HNO〔或HCl〕20ml,温热溶解可溶盐.假设有沉淀,应过滤,滤液冷至室温后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备用.

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

消解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由于高氯酸能与羟基化合物反响生成不稳定的高氯酸酯,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先参加硝酸,氧化水样中的羟基化合物,稍冷后再加高氯酸处理.

3.硝酸-硫酸消解法

为提升消解效果,常参加少量过氧化氢溶液.

4.硫酸-磷酸消解法

磷酸能和一些金属离子络合,消除金属离子干扰.

5.硫酸-高钮酸钾消解法常用于消解测定汞的水样.

6.硝酸-氢氟酸消解法

7.多元消解法

处理测定总铭的水样时,用硫酸、磷酸和高钮酸钾消解.

8.碱消解法

〔二〕干灰化法〔马弗炉450-550C〕

二、富集与别离

〔一〕气提、顶空和蒸储法

采用向水样中通入惰性气体或加热的方法,将被测组分吹出或蒸储出来.

〔二〕萃取法

溶液萃取法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组分的别离和富集.

〔三〕吸附法

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成分吸附于外表,再用适宜溶剂加热或吹气等方法将欲测组分解吸.

〔四〕离子交换法

该方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响进行别离的方法.

〔五〕共沉淀法

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

第五节物理指标检验

一、水温

二、臭和味

臭阈值〔总有机氮TON:

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三、色度

水的颜色分为表色和真色.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称为表色.

〔一〕铝钻标准比色法〔清洁、黄色天然、饮用〕该方法用氯铝酸钾与氯化钻配成标准色列,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确定水样的色度.

规定每升水中含有1mgi白和0.5mg钻所具有的颜色为1个色度单位,称为1度.可用重铭酸钾代替氯铝酸钾,用硫酸钻代替硫化钻,配制标准色列.

〔二〕稀释倍数法

四、浊度〔仅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

五、透明度

六、固体物

〔一〕总固体物〔mg/L〕水样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溶解固体物和悬浮物.其测定方法是取适量震荡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气浴或水浴上蒸干,移入103-105C烘箱内烘至包重,此刻蒸发皿中的剩余物质即为总固体物质.

〔二〕溶解固体物

〔三〕悬浮物〔SS〕

七、矿化度〔只用于天然水〕

八、电导率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电导率是指相距1cm的两平行金属板电极间充以1cm3电解质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九、氧化复原电位

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铝

限制值0.2mg/L;干扰磷的代谢,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

二、汞

天然水中不超过0.1ug/L;饮用水限值为0.001mg/Lo

双硫腺分光光度法:

水样在酸性介质中于95c用高钮酸钾溶液和过硫酸钾溶液消解,将有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化为二价汞后,用盐酸羟基胺溶液还原过剩的氧化剂,参加双硫腺溶液,与汞离子反应生成橙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再参加碱溶液洗去萃取液中过量的双硫腺,于485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测量.本卷须知:

1.加盐酸羟胺不能过量.

2对试剂纯度要求高,特别是双硫腺的纯度,对提升汞螯合物的稳定性和测定的准确度极为重要.

3.有色螯合物对光敏感,要求避光或在半暗室内操作.

在碱洗脱液加10g/LEDTA二钠盐掩蔽铜离子等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

萃取液中加浓硫酸破坏螯合物,将溶液中和至碱性,用硫化钠将汞沉淀出来予以回收.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三、镉

饮用水限值0.005mg/Lo

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腺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四、铅

铅对水生生物的平安质量浓度为0.16mg/L.

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腺分光光度法

双硫腺分光光度法基于在pH为8.5-9.5的氨性柠檬酸盐-氟化物复原介质中,铅与双硫腺反响生成红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萃取后于510nm®长处测定吸光度.

五、铜原子吸收光谱法

六、锌原子吸收光谱法

七、铭

铭的常见价态有三价和六价.六价铭具有强毒

性,为致癌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积累.

〔一〕二苯碳酰二肌分光光度法

1.六价铭的测定:

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铭与二苯碳酰二肌〔DPC反响,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540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总铭的测定:

在酸性溶液中,首先将水样中的三价铭用高钮酸钾氧化成六价铭,过量的高钮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参加二苯碳酰二肌,同上.

八、神

三价种化合物毒性最强,内服0.1g三氧化二种即可致死.

〔一〕新银盐分光光度法

用硼氨化钾在酸性溶液中产生新生态的氢,将水样中无机种复原成为神化氢气体,……

〔二〕氟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七节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一、酸度和碱度

〔一〕酸度水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二〕碱度水中所有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设水样以酚猷指示剂滴定消耗的强酸量为P,继

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消耗强酸量为M两者

之和为T,那么测定水样的总碱度时,可能出现下列5中情况:

(1)M=0〔或P=T〕:

水样对酚酥呈红色,呈碱性反响.参增强酸使酚酥变为无色后,再参加甲基橙即呈橘红色,故可以推断水样中只含氢氧化

(2)P>M水样对酚酥呈红色,呈碱性.参加强酸至酚吹变为无色后,参加甲基橙显橘黄色,继续加酸变为橘红色,但消耗量较用酚吹滴定时少,说明水样中有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共存.

(3)P=M水样对酚猷显红色,加酸至无色后,参加甲基橙显橘黄色,继续加酸至变为橙红色,两次消耗酸量相等.因氢氧根和HCO不能共存,故说明水样中只含有碳酸盐.

(4)P

(5)P=0:

水样对酚瞰不显色〔pH08.3〕,对甲基橙显橘黄色,说明只含重碳酸盐.

酚吹指示剂〔pH为8.3〕甲基橙指示剂〔pH为

3.7〕单位为mg/L〔以CaCOlECaO^〕

二、pH

pH表示水的酸碱性强弱,而酸度或碱度是水中所含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25c条件下,59mVW为1个PH单位.

三、溶解氧〔DO

溶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体中溶解氧

至少在4mg/L以上.

〔一〕碘量法

在水样中参加硫酸钮溶液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钮氧化成四价钮,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钮又可以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量.

〔二〕修正碘量法

可用叠氮化钠将亚硝酸盐分解后再用碘量法测定〔结果偏高〕,当水样中三价铁离子含量较高时,干扰测定,可参加氟化钾或用磷酸代替硫酸

酸化来消除

c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四、氟化物

氟化物包括简单氟化物、络合氟化物和有机氟化物.

通常采用在酸性介质中蒸储的方法预处理水样.

〔1〕向水样中参加洒石酸和硝酸锌,调节pH为4,加热蒸储,那么简单氟化物及局部络合氟化物以氟化氢的形式被蒸储出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取该吸收液测得的结果为易释放的氟化物.

〔2〕向水样中参加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储,此时可将全部简单氟化物和除钻鼠络合物以外的绝大局部络合氟化物以氟化氢的形式蒸储出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取该吸收液测得的结果为总氟化物.

五、氟化物

离子色谱法:

分析阴离子时,别离柱填充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抑制柱填充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洗提液用氢氧化钠稀溶液或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

六、含氮化合物

氮的几种形态:

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有机氮、总氮.

〔一〕氨氮水中的氨氮是以游离氨〔NH〕和离子态氨〔NH4+〕形式存在的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在经絮凝沉淀或蒸储法预处理的水样中,参加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

〔纳氏试剂〕,那么与氨反响生成黄棕色胶体化合物,在410-425nm波长范围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二〕亚硝酸盐氮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离子色谱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N-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五〕总氮

水中总氮的测定通常用过硫酸钾氧化水解,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转变为硝酸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七、硫化物碘量法

八、含磷化合物铝睇抗分光光度法

第八节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复原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

重铭酸钾法:

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铭酸钾在有催化剂〔硫酸银〕存在的条件下,氧化

水中的复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铭酸钾以试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俊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Vi;再以蒸储水为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空白溶液消耗硫酸亚铁俊标准溶液的量V〕,根据水样是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俊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二〕高钮酸盐指数IMn

〔三〕生化需氧量〔BOD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1.稀释与接种法〔五日培养法〕

将水样或稀释水样充满溶解氧瓶,密闭后在暗处

于〔20±1〕C条件下培养5d±4h或〔2±5〕d±4h[先在0-4C暗处培养2d,接着在〔20±1〕C暗处培养5d],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根据二者的差值计算每升水样消耗的溶解氧量.

〔p1-p2〕—水样耗氧量

〔P3-p4〕一空白水样耗氧量

f1一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

f2一原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

培养液包括稀释水、原水样两局部,非稀释接种法白BOD=〔p1-p2〕-〔p3-p4〕,后者为接种样在稀释水中的空白对照.〔p3-p4〕Xf1为测定培养液中添加的稀释水这局部耗氧量

〔四〕总有机碳〔TOC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

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燃烧法

〔五〕挥发酚沸点在230c以下的为挥发酚

〔六〕油类

重量法:

以硫酸酸化水样,用石油醴萃取矿物油,然后蒸发除去石油醴,称量残渣质量,计算矿物油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含油10mg/L以上的水样.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空气污染根本知识一、大气、空气及其污染清洁枯燥的空气主要组分体积分数是:

氮78.06%、氧20.95%、量0.93%.

二、空气污染的危害

三、空气污染源

〔一〕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二〕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

〔三〕室内空气污染源

影响因子:

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放射性.

四、空气中污染物及其存在形态

〔一〕分子状态污染物沸点低,在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分子形式分散于空气中.还有些物质如苯、苯酚等,虽然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或固体,但因其挥发性强,故能以蒸气形式进入空气中.

〔二〕粒子状态污染物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液体或固体颗粒,粒径多为0.01—100pm,是一个复杂的非匀相体系.

降尘:

将较粗的、靠重力即可较快沉降到地面上的颗粒物,具粒径一般大于100仙m总悬浮颗粒物:

粒径小于100p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根据粒径的不同,将粒径小于10pm的颗粒物用PM10s示,由于PM1«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肺部,在肺泡内积累,并可通过血液循环输往全身,对人体健康危害大.

五、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时间分辨率:

要就在规定的时间内反映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六、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一〕质量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常用mg/m或ng/m3为单位表示.

〔二〕体积分数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常用mL/n3或nL/m3为单位表示.我国环境质量标准中采用标准情况〔0C,101.325kPa〕时的体积:

美国、日本和世界卫生组织采用的参比状况

〔25C,101.325kPa〕

两种浓度换算第二节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监测目的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三、监测工程:

二氧化硫〔SO〕、二氧化氮〔nO〕、可吸入颗粒物〔PMq〕、一氧化碳〔C.、臭氧〔Q〕.

四、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布设

〔一〕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原那么和要求监测点周围50m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对于手工间歇采样,具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为1.5—15m

〔三脚架〕;对于自动监测采样,具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为3-15m;对于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测点,具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为

2-5m.

〔二〕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先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等,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各功能区的采样点数量不要求平均,在污染源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居民区多设采样点.

2.网格布点法

将监测区域划分成假设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

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网格中央.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常采用这种布点方法.

3.同心圆布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先找出污染群的中央,以此为圆心作假设干个同心圆,再从圆心作假设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4.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五、米样频率和米样时间

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间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对于一级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要求不得少于夏季和冬季两期监测,每期应取得有代表性的7天监测数据,每天采样监测不少于6次〔2:

00、7:

00、10:

00、14:

00、16:

00、19:

00〕0

第三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一、直接采样法

采样仪器有:

注射器、塑料袋、采气管、真空瓶.注射器采样:

先用现场气体抽洗2-3次,然后抽取100mL羊品,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样品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当天分析完毕.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采样方法有:

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流法、滤料阻流法、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或渗透〕法及自然积集法.

〔一〕溶液吸收法

采样时,用抽气装置将欲测空气以一定流量抽入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瓶〕.采样结束后,倒出吸收液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结果及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吸收速率和气样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三、采样仪器

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局部组成.

四、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五、采样记录

第四节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原理:

空气中的SO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参加氢氧化钠溶液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SO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响,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