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8634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docx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

一选择题

1(11重庆)1.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答案:

B

2(11广州)2.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       B.放大的      C.等大的      D.缩小的

答案:

A

3(11衢州)4.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答案:

A

 

4(11义乌)5.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

这是

A.光的反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D.平面镜成

答案:

 

5(11绍兴)4.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

C

 

6(11莆田)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墙壁上装面大镜子,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B、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

C、人在路灯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D、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

答案:

C

 

7(11丽水)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答案:

A

 

8(11泰州)3.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

C

 

9(11益阳)2.图1是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日食时在益阳拍摄的照片。

日食形成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答案:

10(11黑龙江东五市)1.下面哪幅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答案:

A

11(10百色市)1.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奇观。

图1是发生日全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食现象的规律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凸透镜成像

答案:

C

12(11江津)3.下来物理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山峦在水中的倒影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彩虹的形成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答案:

B

13(11长沙)16.下列短语成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B.鱼翔浅底C.三点一线D.一叶障目

答案:

B

14(11苏州)4.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

C

15(11·南平)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答案:

A

16(11·雅安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是

答案:

C

17(11·海南)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答案:

A

18(11·郴州)7.2010年1月15日,在我国部分地区上空观察到了日环食奇观,日环食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

D

19(11·郴州)14.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

A.3.81×108m

B.7.62×108m

C.2.6×108m

D.8×108m

答案:

A

 

 

二填空题

 

1(11黄石)33.(4分)王华身高为1.6m,为了测量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水平直线以1m/s的速度匀速走开。

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m,再经过2s他的影长为1.8m,则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m。

答案:

8

 

2(11徐州)27.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而忽略了光的亮度、(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

答案:

方向色彩

3(11苏州)14.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笛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m/s.

答案:

大3×108

三实验题

1(11牡丹江)2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答案:

(1)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关

(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

(4)太阳

 

2(11·枣庄)28.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_。

答案:

(1)如图

(2)正比(3)1.4×109m

1(11舟山)9.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答案:

D

2(11丹东市)40.(4分)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

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如乙图)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答案:

(1)分居法线

(2)在同一平面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3(11铁岭)27.(5分)小义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

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

于是他利用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甲和乙所示的实验。

(l)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

反射角入射角。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3)小义又找来了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

代替平面镜,就可以解决问题。

请你写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等于

(2)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玻璃板: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或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或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或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11长沙)34.为了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表明   。

答案:

(1)图略角度光线各占一分

(2)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一选择题

2(11大连)3.下列各生活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

D

3(11湛江)3.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答案:

C

 

4(11无锡)5.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雨后彩虹B.海市蜃搂C.水中倒影D.小孔成像

答案:

C

 

5(11福州)2.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

如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

C

 

 

6(11温州)10.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

答案:

A

 

7(山东临沂)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

C

 

8(11宿迁)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日食和月食B.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

C.水中的倒影D.雨后的彩虹

答案:

C

 

9(11连云港)1.下列几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阳光下形成的树荫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C.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D.从岸边看游泳池内水的深度变浅

答案:

C

10(11无锡)5.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雨后彩虹B.海市蜃搂C.水中倒影D.小孔成像

答案:

C

11(11黄冈)14.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

D

12(11泉州)13.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ong花水月B.坐井观天

C.立竿见影D.海市蜃楼

答案:

D

 

13(11鸡西)3.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答案:

A

 

14(11扬州)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透过树林的阳光B.倒映在瘦西湖中的五亭桥C.手影D.监控设备拍照

答案:

B

15(11天津)2、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

图2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答案:

A

 

16(11北京)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

C

 

17(11西宁)2、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写有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答案:

B

 

18(11阜新)3.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答案:

B

 

19(11攀枝花)19.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湖光倒“影”B.毕业合“影”C.立竿见“影”D.形“影”不离

答案:

A

 

20(11阜阳)3.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答案:

 

21(11·大庆)2.在以下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答案:

D

 

二填空题

 

1(11济宁)2.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

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镜面反射或光的反射

 

 

2(11泸州)2、物理课中使用幻灯机投影,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而且白布能(选填“折射”或“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能使同学们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答案:

实像漫反射反射

 

3(11鞍山)2.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

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答案:

光的反射光沿直线传播

 

4(11济宁)2.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

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镜面反射或光的反射

 

5(11本溪市)9.电影院的幕布选用粗糙的白色布料制成,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幕布上发生了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画面;同时,白色幕布可以反射,使观众看到的画面是彩色的。

答案:

漫各种色光(所有色光)

 

6(11·岳阳)21.晚上,在桌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右图。

从侧面看,(选填“平面镜”或“白纸”)比较亮;如果手电筒离平面镜0.3m,则它在镜中的像离镜面m。

答案:

白纸0.3

 

7(11·聊城)2.入射光线一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答案:

30°10°

 

8(11东营)14.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中所描写的情景,是光的现象。

答案:

反射

1(11威海)20、

(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

答案: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2(11连云港)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

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___________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

(1)①

(2)重合(3)不能接收到像(看不到像)

 

3(11宿迁)2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玻璃板.

答案:

(1)像的位置(1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1分)

(2)远离(1分)

 

4(11鞍山)28(6分)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5(11南宁)25.(6分)小明利用如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右下表所示。

由此可得: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___入射角。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2)将一束光贴着纸扳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扳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____内,此时,在纸扳B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扳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_____________方向射出。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答案:

(1)等于;

(2)同一面不能;(3)OE;(4)等大虚

 

6(11山西)37.小豪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申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

(3)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答案:

(1)较黑暗

(2)玻璃板较厚(3)不变

 

7(11宜昌)3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并研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如图右上

(1)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______;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

他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2)请在图3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

 

8(11莆田)24、(5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答案:

(1)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到玻璃板距离大小(3)不能不能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

 

9(11滨州)1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

(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表明:

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答案:

(1)重合不能

(2)相等等于

 

10(11阜阳)29.(6分)如图所示:

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点:

①;②。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相等(或相同)

(2)远离变大(3)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凸透镜成的是实像;②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像,凸透镜成的是放大的像;(或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橡,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1(11河源)22.如图1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答案:

(1)较黑暗;B蜡烛

(2)相同(或相等);垂直;相等

(3)B

 

12(11·烟台)25.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

(1)玻璃板与纸面没有垂直

(2)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数据(或将纸面、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13(11·南平)2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图中的B应选用__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

(2)蜡烛A在B中所成的是________像(填“实”或“虚”)。

答案:

(1)薄玻璃板

(2)虚

 

 

14(11·聊城)12.小峰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用两段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

(1)大小

(2)A(3)虚

一选择题

1(11江西)10、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A、用右手写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