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8933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docx

精选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比较阅读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分)

 答案:

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  门  8.描写阐述  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答案16.

(1)“与”通“举”,选拔

(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2006年·安徽非课改卷)

 

《陋室铭》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爱莲说》阅读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

10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

(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

(二)(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

竹本

(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

(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

(1)本:

根。

(2)体:

体悟。

(3)虚受:

虚心接受。

(4)实:

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分)

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3分)

语段

(一):

语段

(二):

(三)(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

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

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

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

牢固状。

④玄黄:

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

相合。

⑥隆:

高。

⑦谅:

确实。

⑧固:

鄙视。

⑨取:

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停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

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

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10.(2分。

每题1分)

(1)出名(著名)

(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4分。

每题2分)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

“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答案                                                                               

6.(2分)要点与评分:

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

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7. D(2分)

8. B(2分)

9.(4分)要点与评分:

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

①句: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或:

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

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

(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

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每处1分。

雨中:

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

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

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

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

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

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答案

17.

(1)多

(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18.

(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20.象征描写议论

21.作文略也。

9.答案:

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使(雪)停止。

评分:

每两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

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

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

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

共2分。

11.答案:

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

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

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

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

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评分:

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与课外比较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n):

确实。

④浣:

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

(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仿佛若有光。

便合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吁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

外人。

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

今河南汤阴。

②负:

具有。

③强:

擅长于。

④斤:

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

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

箭。

⑦的:

箭靶的中心。

⑧筈(kuó):

箭的尾部。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10.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分)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译文: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文:

12.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门分)

答:

13.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门分)

答: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

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

真是,实在。

③舅:

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6.答案:

①tiáo②fǔ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

①交错通达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

评分:

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

答对得2分。

共2分。

9.答案:

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0.答案: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答案9.

(1)邀请

(2)没有成年

10.B

11.

(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12.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13.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1)悉如外人悉:

(2)无论魏晋无论:

(3)临溪而渔渔:

17.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

 答案:

16.(3分)

(1)“全”或“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17.(4分)

(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

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或:

(    )

2、各用一句话说说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3、乙文中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

(           )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5、请你从乙文括号中的句子里任选一处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的理由。

答案1、交错相通;有时

2、甲:

进得桃花源中,一片祥和景色映入眼帘。

  乙:

尽览岳阳楼的美景,不由想到自己的远大抱负,由衷感叹。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没有这种人,我跟谁一道呢?

5、沙鸥翔集,锦麟游泳

水波之上,有鸥在飞翔,成群结队,翱翔于天际之间。

水面之下,波光粼粼,斑斓的鱼儿也在日光的映照下闪着光彩。

水之上,水之下皆有美景,相映成趣。

飞鸟,游鱼尽得之,何谈不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